楊廣究竟有多少個女兒呢,沒人能數的清。因為早年楊廣和親哥哥楊勇爭奪太子之位時,為了討好極其厭惡小妾的母親獨孤後,小妾生的那些孩子統統不養;而楊廣登基後,由於常年不在長安,倖存的女兒中又分成了兩大部分:一些被他丟在長安不聞不問;一些則帶在身邊,其中有一部分甚至在楊廣死後跟著嫡母蕭後一起去了突厥。
不過由於《隋書》沒有公主傳,楊廣絕大多數的女兒沒有更具體的封號、姓名、生平等記載,人數自然也無法精確。先看烈女南陽公主。
南陽公主是楊廣所有女兒中唯一有詳細記載的公主,而之所以有如此特殊的待遇,是因為她憑藉自己的氣節上了列女傳,使她有別於其它那些湮沒於歷史塵埃中的姐妹。南陽公主也是楊廣最為寵愛的女兒,她出嫁的時候,楊廣特意讓宮裡以美貌著稱的馬尚宮給寶貝女兒作為陪嫁。
出嫁後楊廣仍要常常看到南陽,不管是下江南還是征高麗,都要把她帶在身邊。不過南陽公主並沒有仗著父親對自己的疼愛而趾高氣昂,反而伺候起生病的公公宇文述是盡心盡力,與丈夫宇文士及也很恩愛,結婚不久就生了一個大胖兒子,取名叫做禪師。
不過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由於楊廣荒淫無度,老百姓終於忍受不了揭竿而起,而就在楊廣繼續躲在江都醉生夢死的時候,宇文化及親手舉起了弒君的利刃,殺了楊廣。
而這宇文化及不是別人,正是南陽的丈夫宇文士及的親哥哥!楊廣沒有白疼這個女兒,眼見最疼愛自己的父親被丈夫的哥哥親手勒死,南陽公主悲憤之下毅然決然和宇文士及斷絕了關係,擦乾眼淚和母親蕭後一起,將父親草草收拾一番暫時安葬在流珠堂。
雖然與宇文士及斷絕了關係,但南陽與宇文家的孽緣還遠遠沒有結束。竇建章殺了宇文化及後,為了斬草除根要剷除宇文家的餘孽,其中就包括了南陽與宇文士及的獨子禪師。
儘管捨不得兒子,但只要一想到宇文家與楊家有著血海深仇,曾經最親密的枕邊人如今已經反目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南陽公主最終還是大義凜然地將禪師交了出去。
後來在唐朝成功立足的宇文士及與南陽公主在洛陽城中不期而遇,宇文士及想要與前妻和好,但南陽公主斷然拒絕,但宇文士及戀戀不捨,堅持不肯離去,南陽十分憤怒地說道:「你要是想死就進來吧!」宇文士及不得不悻悻離開。
南陽公主雖然是亡國之君的女兒,父親楊廣身前沒有留下任何英名,死後還要帶給兒女種種羞辱,但南陽公主身為女兒身,卻有著不輸男兒的一份氣節,這份氣節就算在一片亂世中也熠熠奪目,連魏徵都十分欣賞,寧可在史書中多費筆墨,也要記錄下南陽公主的生平事跡。
不過有正面就有反面,與南陽公主烈女般的節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楊廣那群猶如蕩婦一般的荒淫女兒。
這些公主雖然具體封號不詳,也無更詳細的生平事跡,卻完美繼承了老爹楊廣荒淫無度的特質,更顯得她們那節烈的姐妹南陽公主如同基因突變一般與眾不同。而這群荒唐的公主們之所以為人所知,完全是拜一樁荒唐的****事件所賜。
話說這場****事件中的男主角宇文皛也是極品一個,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人家宇文皛,畢竟要是皇帝作風正派潔身自好的話,當臣子的也絕對不敢這麼放肆胡來。
楊廣當上皇帝後沉湎於女色之中,成天就知道享樂,不管是下了朝還是在外巡遊,經常在林苑山亭間舉行大型的宴飲,身邊不僅要有**嬪妃相伴,甚至還將父親隋文帝死後那群本該出家清修的嬪妃一起帶出來吃喝玩樂。
正所謂是上行下效,當皇帝的都這麼以身作則了,這些臭味相投的寵臣們自然曉得緊跟楊廣的步伐,宇文皛就是其中之一。
因為備受楊廣的寵愛,出入宮廷完全沒有限制,於是宇文皛經常到**中與楊廣的嬪妃**,甚至還藉機**了不少公主,如此囂張的行為傳到蕭後的耳里,蕭後忍無可忍之下就告訴了楊廣,結果楊廣完全不當回事,根本沒有怪罪宇文皛。
也正因為楊廣的默許,這些與宇文皛大膽通姦的公主們一時間相安無事,而且這樣一來也有好處,日後跟著蕭後去了突厥,這些公主面對突厥最流行的兄終弟及的風俗也能適應得很快。
隨著楊廣的身死國滅,這群曾經肆意張揚的公主們一夕之間徹底淪為了亡國女,只能跟著嫡母蕭後在宇文化及、竇建章等人手中輾轉,最後又被擄到了突厥。大唐貞觀4年,李靖大破突厥,蕭後帶著嫡孫楊政道回到長安。
去突厥的時候蕭後是帶著孫子和一群女兒一起去的,結果回來的時候只見孫子不見女兒,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北宋滅亡時,一群嬪妃公主被擄到金朝慘遭眾多宗室、將領的**後,絕大部分也是就此杳無音訊。
不過儘管被楊廣帶在身邊的這些女兒身為公主品行不夠端正,行為舉止也放蕩得很,但話又說回來,比起被楊廣丟在長安不聞不問的那些女兒,這些公主至少也算是曾經幸福過的
&仲勉先生統計過,楊廣登基14年,在長安待的時間還不到一年,就連冊封嫡長子楊昭為太子時,楊廣也都沒回長安,就只派了個使者帶詔書回去。
不過好在楊昭是太子,父親不想見他他可以主動前往洛陽求見父親,而那些被丟在長安的公主就淒涼了,生母不得寵,自己也沒本事跟在父親身邊,嫡母蕭後在楊廣面前一是說不上話,二也是根本管不了丈夫的事,想要玩得樂不思蜀的楊廣自己記起還有這麼群女兒,簡直就是比登天還難。
所以李淵在長安稱帝後,這些被丟在長安的隋朝公主就通通被歸為戰利品一類,對照一下隋滅陳時隋文帝將一大群陳朝公主進行了歡樂大派送:賞幾個給功臣做妾,賞幾個去伺候自己的兒子,再留幾個伺候自己,李淵也有樣學樣,處理了這些前朝公主。
這群公主淪為了亡國女,曾經好歹也算是皇宮的半個主人,如今卻只能給皇宮新的主人三跪九叩,只能低眉順眼隨波逐流,只能任人宰割自己的命運,甚至連正妻也做不了只能淪為小妾。比如李世民的秦王府中,就有這樣一位隋煬帝女出身的小妾。
這位公主的前半生雖然不得父親的寵愛,但好歹也是金枝玉葉的出身,原本怎麼說也能下嫁給朝中某個大臣子弟作為正妻,但隨著楊廣的死去,卻只能頂著亡國女的身份伏低做小。
宮殿還是那座宮殿,身份卻一夜之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楊妃的內心是否煎熬過,是否掙扎過,是否憎恨過命運的不公,我們已經不得而知,畢竟身為曾經的皇宮女主人,如今卻只能給新的女主人下跪請安,會感到心理不平衡完全是人之常情。
但面對殘酷的現實,楊妃只能認清現實甘願為妾,從此除了因為生子而被記載了一筆外再無更多的記錄。
當然,不會有人因此苛責楊妃不夠有南陽公主那樣的氣節,也不會有人指責楊妃為什麼沒有像南陽公主那樣大義凜然後名垂千古,畢竟楊妃只是做了當時絕大部分人都會做的選擇,在歷史的洪流面前,這些小人物們為了苟活下來只能隨波逐流。
這些如同歷史塵埃般的公主們,一生當中沒有享受過被人疼愛的滋味,已是可悲,最終只能淪為兒子傳記中的寥寥數字,想想更是令人心酸不已。很多人一提起來隋煬帝就是四個字——亡國之君。
誠然,隋煬帝荒淫無道,好大喜功,活活把一個開皇盛世折騰得亂七八糟,最後身死國滅,但是我們評價一個人不能以成敗論英雄,還要從多個角度來看。下面且聽我來給你說說這位歷史上的特殊人物。
隋煬帝能以一個藩王的身份最後成為太子乃至成為皇帝,首先說他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或者說是一個成熟的陰謀家,而不是一點思想沒有的單純的無道昏君。能在複雜的宮廷鬥爭中脫穎而出,這就說明了他的能力至少是權謀方面的能力。
再說道德方面,都是殺兄上位的隋煬帝不比唐太宗差到哪裡。相反,楊勇昏庸無能,李建成卻能力出眾。
這說明對待皇位,李世民的野心更大一些,為了皇位明知道他兄長沒有錯誤,父皇也不看好他,他是硬生生搶下了皇位!而楊廣雖然也不地道,但是他畢竟採用了正統一些的辦法,可以說在明面上是合理的取得了皇位。
對待女人上,隋煬帝不管是為了名聲還是別的什麼他沒有睡了張麗華,但是李世民的所作所為就下作的多了,在歷史上的知名帝王中唯一可以相提並論的就宋太宗了。
從生活作風看,髒唐臭漢名副其實。個人修養方面,隋煬帝精通文學和音律,一首春江花月夜流傳千古。
雖然這些都被唐人污衊為淫辭**,作為亡國之君的佐證。而李世民憑喝高了之後吹幾個曲跳幾下舞的才華實在是比不得隋煬帝。
而且楊廣因為自己好學,所以重視科學和教育,在位期間,中國的地理學和水利學有了重大發展,中國的地方志開始成系統編寫。
中斷多年的中央藏書就是在他手中恢復發展並確定了制度,直到明清。最重要的是他創立了科舉制這一當時世界最先進的人才選拔制度!使得下層群眾有了一個奮鬥的目標和機會。
科舉制今天仍在影響著我們得生活。順便多說幾句,有人說廢除高考,我覺得這種人毫無見識,依照中國今天的**程度,沒有一個比高考更公平的制度了。有人說有人學習不好也上了好大學。
我只能說畢竟學習好的也上了啊。如果廢除了高考,恐怕人北清師都是冠蓋之後了。從軍事上,隋煬帝雖然作為統帥平了江南,統一了中國,這場戰爭他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象徵意義,因為隋文帝不信任自己的大將,只好讓兒子做最高司令官。
後來他又親自西巡滅了吐谷渾,恢復了絲綢之路的輝煌。但是三征高麗的失敗卻說明他雖然比一般的皇帝軍事水平高點但不具備過人的軍事素養,更比不上號稱古往今來最會打仗帝王之一的李世民。
最後我要單拿出來說的就是京杭大運河,人說隋亡有三,征高麗,大運河,還有下江都。但大運河可以說是隋煬帝最具有戰略眼光的一個工程,但是連年的勞役,加上下江都的奢侈,成為壓倒大隋的最後一根稻草。
讓大運河最後成為了一個罪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這反應出有時候有超越時代的眼光並不是一件好事。上面的這些例子說明了隋煬帝是一位有著汪洋恣意思想的帝王。他對待愛情對待藝術甚至對待政治都有著一種浪漫主義的色彩。
他追求完美,想做一個史上最偉大最全面的帝王,甚至達到了一種病態的浮誇。
有人說你把隋煬帝說的這麼好,那為什麼他亡國了呢?這裡面的原因很多,隋煬帝作為帝王當然要負主要責任。
當時的客觀現實是,隋朝雖然已經統一了一段時間,但是人心依舊不穩,王侯將相看慣了南北朝的篡弒亂象各懷心思,士族不甘心因為科舉退出歷史舞台,而老百姓剛剛經歷了亂世盼望平穩,加上民族矛盾,陳國的復國勢力可以說政治局面十分複雜。
但是隋煬帝這位浪漫主義者看不到深藏在水下的暗流,他想當然的以為天下太平,沒有安內就想攘外,三征高麗,隋軍精銳損失殆盡,天下黎民怨聲載道,這些都導致了隋末的大崩潰。
十八路反王,這樣的王朝還能繼續下去麼!翟讓這種農民反了,李淵這種貴戚反了,蕭銑這種南朝餘孽反了,劉武周這種地方豪強反了……甚至最後他的親衛也反了……而從個人角度來看,隋煬帝也缺少歷史上雄主特有的那種堅韌的作風,他雖然殘酷但是他不堅韌,在面對複雜局面的時候這個完美主義者退縮了,他縮在江都醉生夢死,感嘆大好頭顱誰人拿去。沒有積極面對不利的環境,最後導致隋朝徹底的失敗。
相比於他,李世民這位曾經跪伏在他腳下的臣子卻聰明的多,與民生息的同時屠戮功臣貴戚(李世民也幹了不少鳥盡弓藏的事),打擊各種勢力,穩固了江山。
可以說隋煬帝是多做多錯的典型,治大國如烹小鮮,隋煬帝卻想一蹴而就,失敗也就在所難免。
歷史上二世而亡的大一統王朝只有秦和隋,他們剛剛完成橫掃天下的任務就倒在了內部傾軋的鬥爭中。
而本應成為隋武帝的楊廣最後得了隋煬帝的名號,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性格決定命運的典型。
我寫這本書目的是想還原一個真實的隋煬帝,不是說一個人政治上的失敗這個人就一無是處,比如林元帥。也不應該有了點錢就到處咋歡兒,比如蘇聯打阿富汗。
動不動就要滅了日本滅了印度滅了美國的這種想法只是想法就好了,千萬別付諸實踐。最後用皮日休的一首詩作為本章的結束吧:萬艘龍舸綠叢間,載到揚州盡不還。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里地無山。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6s 3.607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