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首相李林甫心存私意,認為蕃將沒有文才,無論皇帝如何加以重用都無法擔當宰相之職,也就不可能威脅到自己的權勢。因此他向玄宗上奏,請求重用蕃將。玄宗以平服四夷自許,立即同意,對安祿山屢屢晉升,最後他一人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擁有全國兵力的37%。
在玄宗以前,朝廷雖用蕃將,卻不忘時刻以儒臣相牽制,並且隨時調防,不給將領在一個地方掌兵過久的可能。然而由於李林甫忌憚儒臣,從此安祿山等人便越來越沒有了約束。他竟然在同一個地方掌兵十四年之久,將國家重鎮整頓成了只聽命於他的私人武裝。
天寶以後,安祿山多次入京晉見玄宗。為了討好皇帝,他先是藐視太子,說「只知有陛下,不知有太子」,隨後又首先向玄宗身邊的楊貴妃行禮。玄宗奇怪地問他為什麼不先向皇帝行禮?安祿山竟答:「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後父。」話一出口,玄宗大悅,不但不生氣,反而命楊家自楊銛以下都與安祿山以兄妹相稱。
善於察顏觀色的安祿山明白楊貴妃在玄宗心中的份量,又主動要求做了小自己十八歲的貴妃養子。從此更在玄宗心裡身價倍增。
然而安祿山與楊家的「蜜月期」,卻在楊國忠為相之後宣告終結。也許是因為安祿山看不起自己,也許是因為兩人同為寵臣爭奪權力,更也許是因為確實察覺了安祿山的謀反之意,或者三者兼有,總之,楊國忠想方設法地想要將安祿山置於死地。
玄宗曾經想要讓安祿山擔任宰相之職,楊國忠阻止道:「祿山不識文字,命之為相,恐四夷輕於唐。」輕輕地便將安祿山晉升之階堵死。
然而楊國忠想要安祿山的性命,卻是難以完成的任務。他雖然屢次上奏,說安祿山謀反,玄宗都不肯相信,楊貴妃也被安祿山的珍寶所迷惑,對堂兄的話置若罔聞。到後來,玄宗甚至下令,凡是上言安祿山謀反者,一律送往安祿山處處治。
天寶十四年正月,安祿山上書朝廷,提出要將手下的漢將一律改成蕃將。這次玄宗終於有些起疑,決定採納楊國忠的話對安祿山加以防範,並派近侍輔璆琳去范陽察看情形。然而不知天高地厚的璆琳收了安祿山的賄賂,返回之後竟對玄宗大講安祿山忠君為國的好話。這不但使唐王朝失去了最後一個大好機會,也使得楊國忠再一次在玄宗那裡丟盡了面子。
惱羞成怒的楊國忠做出了一個愚蠢的決定:激怒安祿山,逼他造反,讓玄宗明白自己所言非虛。——他逮捕了安祿山在長安的門客,搜求安祿山的罪證。得知消息的安祿山一面加緊謀反的步伐,一面稱病不出。
六月,仍然蒙在鼓裡的玄宗為安祿山長子安慶宗與榮義郡主舉辦婚禮,召安祿山赴京。心裡有鬼的安祿山哪裡敢來!
七月,安祿山向玄宗上表,說是要獻駿馬三千匹入朝。河南尹達奚珣心生疑慮,玄宗也終於覺得事有蹊蹺,下詔安祿山,要他待冬天再獻馬,而且不必自備「馬夫」。不久,輔璆琳受賄事發被玄宗處死。得知消息的安祿山遂於十一月偽造詔書,說自己奉旨討楊國忠,並發布檄文聲討楊國忠禍國,隨即親自領兵十五萬(號二十萬),於九日正式叛亂。
安祿山兵變的消息傳來之時,玄宗正和楊貴妃在驪山溫泉宮避寒,他們無論如何也不相信那個看起來忠厚老實、粗粗笨笨的「胡兒」竟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當消息終於被確定後,玄宗不禁大怒,他決定任命太子監國,自己親自率軍討伐安祿山。隨後他將這個打算說給身邊的楊國忠和楊貴妃聽。楊貴妃不懂國事,象往常那樣表示贊同。然而楊國忠聽了卻大懼,當場雖不敢出聲,下來卻對幾位國夫人姐妹說:「我等死在旦夕。今東宮監國,當與娘子等並命矣。」隨後他讓幾位國夫人去向楊貴妃詳談,楊貴妃終於明白族人這些年來都幹了些什麼,與姐妹們抱頭痛哭之後,她做出了此生最後一個錯誤的決定(這個決定將在不久後奪去她的性命):請求玄宗放棄「禪位」的念頭。為此,楊貴妃向玄宗苦苦哀求,以至於「銜土以請」。玄宗終於屈服了。
天寶十五年正月,起兵兩個月的安祿山攻下洛陽,就地自稱大燕國皇帝。六月十日,同為蕃將卻忠於朝廷的哥舒翰在玄宗的催促下冒然進兵,結果敗於安祿山軍,哥舒翰本人被俘,潼關失守。
六月十三日,唐玄宗不得不帶著楊貴妃及部分皇族成員踏上了西逃的路途。
幾乎就在出發的同時,又一個政變的計劃開始醞釀:護駕的西右龍武將軍陳玄禮托東宮宦官李輔國轉告隨行的太子李亨:將士們認為天下大亂禍起於奸相楊國忠,計劃殺楊國忠以謝天下。
然而無論是玄宗貴妃,還是楊氏族人,都對這件事毫無知覺。
第二天的傍晚,這支狼狽而浩蕩的隊伍抵達了陝西興平縣西馬嵬坡準備休息。楊國忠做為宰相,擔負著安排眾人食宿的責任,於是二十一名吐蕃使臣便在驛館門口攔住了他,向他提出優先落實的要求。陳玄禮覺得這正是一個好機會,命手下部眾大呼:「楊國忠連蕃人謀逆!」眾人一邊喊著,一邊拔出刀劍,奔向楊國忠父子以及茫然不知所措的楊氏族人。
很快,曾經權勢薰天的楊國忠、曾經脂光粉艷的諸位國夫人都成了一堆肉泥。——萬春公主的丈夫楊炪是楊國忠的兒子,當然也難逃一死。武惠妃的小女兒太華公主在這場變亂後失去了記載,可能也死於亂兵之中。倒是她的丈夫楊錡逃得性命,後來又娶了守寡的侄媳婦萬春公主。
能被找得到的楊氏族人都被殺得七七八八了,士兵仍然圍著驛館不肯散去。玄宗令高力士出去詢問,陳玄禮這才向身在驛館中的玄宗奏報:「楊國忠謀逆已被諸將誅殺。但是貴妃仍在皇上身邊,眾人恐懼,因此不肯散去,請陛下割愛。」
聽了這話,玄宗流著眼淚說:「貴妃身在深宮,怎麼可能知道宰相之事?」高力士所想的只是玄宗的安全,他勸道:「國忠負罪,諸將討之。貴妃即國忠之妹,猶在陛下左右,群臣能無憂怖?伏乞聖慮裁斷。」
身邊所有的人都是這樣的眾口一詞,玄宗知道事情已經不可挽回了,他不得不傳下了賜死楊貴妃的詔命,並將她送至馬道北牆口。事已至此,楊貴妃知道再多說也是無濟於事,對玄宗說了最後一句話:「願大家好注,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乞容禮佛。」玄宗此時已是窮途末路,只能回答:「願妃子善地受生。」
隨後,楊貴妃被高力士縊死在佛堂前的梨樹下。死時三十八歲。
楊貴妃死後,陳玄禮仍然不肯解圍,直到玄宗召他親自驗屍,他才放心地撤去兵將。然後向玄宗「請罪」。玄宗表示「釋之」,不做任何追究。當然事實上,他已經沒有追究的能力了。
安祿山早年在玄宗面前逢迎之時,多次與楊貴妃見面,對楊貴妃的美貌明慧非常動心。聽說她的死訊,安祿山嘆惜數日之久。
據說,天寶年間曾流傳過術士李遐周的詩句:「燕市人皆去,函關馬不歸。若逢山下鬼,環上系羅衣。」還有民謠說「義髻拋河裡,黃裙逐水流。」直到此時,方才一一應驗。
馬嵬之亂結束之後,玄宗繼續向蜀地逃去。
出發之時,當地百姓請命,要求留下太子李亨領兵破安祿山。玄宗無可選擇,只得應允(長江後浪推前浪,防不勝防)。
半個月以後,李亨在靈武登基稱帝,玄宗被遙尊為「太上皇」。他一生忌憚兒子奪權,最終還是輸了。
為了不讓父親鹹魚翻生,李亨表現了格外的「孝心」,當玄宗於八月抵達蜀地之時,侍奉的宮女不過二十四人,「護扈」的官吏軍士倒有一千三百多人;一年後,當李亨終於收復兩京,迎請「太上皇」李隆基迴鑾時,他的「孝心」更是有增無減:到扶風去迎接老父親的是足足三千精騎。
玄宗黯然地開始了他的「上皇」生涯。
這時候,他回想起了梅妃江采萍,派人四處尋找她的消息,結果做了一個夢,夢裡梅妃訴說自己在長安陷落時死於亂兵,葬在池東梅樹旁。後來果然在溫泉池邊的梅林中掘出了梅妃的遺體。宦官為了安慰玄宗,便拿出梅妃的寫真畫像給他。
玄宗對像嘆息,題詩道:「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霜綃雖似當時態,爭奈嬌波不顧人。」
更讓玄宗難以忘懷的當然還是楊貴妃。
據說玄宗曾夢至「東虛府」「太一玉真元上妃院」,在院中與楊貴妃隔屏而坐,問貴妃「碧海無涯,仙人路絕,何計通耗?」楊貴妃回答說:「若遇雁府上人,可附信矣。」?
不久,果然有一個蜀地道士楊通幽求見玄宗,說自己「有李少君之術」。玄宗大喜,立即命楊通幽尋楊貴妃的魂魄與自己重會。道士沒有將魂魄帶來,倒是帶來了半副金釵鈿合,還有楊貴妃與玄宗天寶十載七月七日「願世世為夫婦」的私語。——這個傳說直到幾十年後,仍然使白居易心旌動搖,寫進了他的名篇《長恨歌》之中。
詩人的想像是美好的,然而李隆基的晚年卻是孤獨寂寞的。
乾元三年七月,玄宗被肅宗張皇后和李輔國合謀軟禁於甘露殿,九天後,身邊跟隨多年的近侍高力士流配巫州、王承恩流配播州、魏悅流配溱州。
上元二年(公元762)四月,七十八歲的「上皇」李隆基在窘迫中逝於西內神龍殿,比他的兒子早死十三天--一千二百多年之後,歷史又再次重演:慈禧太后與光緒也前後腳的工夫離開人世,成為又一樁宮闈迷案。
死後的唐玄宗李隆基能夠與楊貴妃相遇嗎?
後人所知的事實是:楊貴妃死後雖說曾加以改葬,但是為人所知的貴妃墓仍然在馬嵬坡;陪伴玄宗一起葬入泰陵的,是他早已淡忘的一個女人——肅宗生母楊貴嬪。
魂魄相依,只怕也只是一個夢而已吧。
楊貴妃算不得好女人,不過說句實話,真正對安祿山姑息養奸的應該是唐明皇和李林甫。至於楊貴妃對家人很嬌縱嗎?那絕對是的。只不過那應該更是唐明皇的意思。
老頭兒承平日久,已經無復當年氣慨,他自己就沉湎於奢侈,當然也就覺得外家毫不出奇。
一斛珍珠送失寵之妃,歷史上有幾個皇帝捨得出這個手?
大唐天子一討賞,大姨子秦國夫人就眼都不眨地就端出了幾十萬,皇帝還樂得屁兒顛,毫無必要的反應和警覺。
上有所好,下才能有所效。
現在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李隆基對楊玉環的愛淺一點,或者愛得明智一點,不讓她的堂兄楊國忠作大官,所有的災難都不會發生,李隆基會和楊玉環恩愛白頭,楊玉環會風光一生壽終正寢,也不至在風華正茂之年「零落為泥碾作塵」,她的家族也不會滅亡。李隆基那糊塗過份的愛不僅害了自己的國家,也害了自己傾心摯愛的女人。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楊玉環不是那樣溫婉美麗,李隆基也不會在溫柔鄉中陷得那樣深,究竟是誰的過錯,還是女人的美麗惹的禍。安史兵變的後果是慘重的,戰區的生靈減少了十分之九,黃河兩岸的臣民挖樹皮掘草根充飢,用紙糊的衣服禦寒,繁華蓋世的洛陽成了一片焦土。經過這場巨變,唐王朝的強盛時期結束了,自此進入了不可挽回的衰落。中國成為世界帝國的希望也自此化為泡影。楊玉環不僅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而且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未完待續。)xh211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2s 3.674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