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上繚雖小,城堅池深,攻難守易不可旬日而舉,則兵疲於外,而郡內虛。策乘虛而襲我,則後不能獨守。是將進屈於敵,退無所歸。若軍今出,禍今至矣。」
劉勛就攻取豫章之事告知劉曄,劉曄態度鮮明的勸阻道。
劉勛聞言滿臉不高興,他召劉曄來商議是商議如何儘快取下豫章,而不是聽劉曄勸阻的,不過劉曄大才,郡人皆知,又有私兵數千,這在廬江郡是極大一股勢力,哪怕劉勛已手握十萬大軍亦不敢輕視。
劉勛不得不耐著性子道:「子揚,汝之所慮,某並非不知,可是一旦曹孫取徐州,孫策必圖吾廬江,吾不能不做下一步打算啊!」
「使君,」
劉曄還想說什麼,劉勛揮手打斷道:「子揚,郡內府庫什麼情況,你不是不知道,不攻打豫章,這十萬大軍必生是非。」
劉曄道:「使君,可遣人前往荊州、南陽買糧。」
劉勛搖頭:「劉景升做夢都想要吾廬江,豈會賣糧於某,再說孫曹劉聯盟,更加不會賣糧於某啊!」
劉曄神情一凜道:「使君,某雖不才願入長安,憑三寸不爛之舌為使君籌來糧草。」
劉勛搖頭:「遠水不解近渴,子揚不必多言,某出兵在外,廬江就交給你了,且退下吧!」
劉曄無奈只能退出劉勛府邸。
數日後,劉勛出兵上繚。
豫章郡太守朱皓聞訊,立刻屯兵於上繚,在上繚於劉勛對峙。
兩軍對峙數十日,死傷無數,然而並無勝負,劉勛已不能前進半分。
藏身于丹陽的孫策大喜,對左右道:「劉子台真是個蠢貨。」
孫策於是自丹陽騎兵,殺過長江。
早些年孫策曾經破過一次廬江,再加上如今孫策在江東威名甚盛,人稱小霸王。
於是廬江沿江諸縣,如襄安、臨湖皆是兵到人降,舒縣大族周氏更是殺舒城令舉兵相迎。
孫策與舒城周氏合兵一處,而後殺向皖城。
皖城的劉曄早就知道這後果,於是早就在城內準備各種守城器械,坐等孫策來攻。
孫策派遣使者前往說降,劉曄斬殺使者,表明自己不降,孫策大怒,揮軍攻城。
怎奈劉曄準備充足,吳軍傷亡慘重。
上繚。
劉勛得到劉曄的消息後大驚,悔不聽劉曄之言,真不該擅自出兵,這下恐怕連落足之地也沒有了。
左右對劉勛言道:「主公,子揚先生還在死守皖城,主公何不回軍皖城,以主公十萬大軍擊一個小小的孫策還不在話下。」
孫策之勇,劉勛自然知道,可是如今十萬大軍在手讓他平添數分勇氣,當下道:「不錯,與其糧草盡而軍士散,還不如回軍一擊,與孫郎決一死戰,看他孫郎能否以一敵百,真如其小霸王之名。」
劉勛自上繚退軍,朱皓自然是大喜。
有道是,喜極則悲。
朱皓回首一看,孫策已派孫賁襲其後,豫章郡大部已失,朱皓無奈只能棄上繚而走。
原本史書上,朱皓早已被窄融所殺。
然而孫策襲取廬江在198年左右,按理說豫章早就是孫策的,不明白為何還誘劉勛取之,暫且以朱皓還活著吧!反正無所謂的事,小說嘛?
劉勛大軍撤回,麾下十萬大軍聞聽要對陣孫策,當夜便逃走一半,待劉勛回到皖城時麾下已五去其二三。
孫策早就注意劉勛的動態,劉勛大軍剛至皖城,還沒來得及紮營,孫策就親率大軍攻之,劉勛軍大亂。
劉勛見孫策在自家軍營里左衝右突所向無敵,當下大亂,與麾下單騎而走,徑直往六安投紀靈而去。
劉勛日後如何且不提,單說孫策大破劉勛大軍後更加耀武揚威,再至皖城,以劉勛印綬、盔甲在城外炫耀,同時再派使者前往皖城說降。
劉曄這才沒殺使者,反而割其鼻辱之,而後逐出廬江城。
孫策見之勃然大怒,揚言道:「破城以後,雞犬不留。」
吳軍士氣高漲,皖城士族擔心孫策真的屠城,暗地裡跟孫策聯繫。
畢竟當年孫策曾經在皖城殺陸康一家,那可是言出必行,此番若不是劉曄大力支持守城,以廬江士族操行早舉城而降了。
廬江士族與吳軍勾結,吳軍於夜破城。
劉曄正在太守府處理政務,當下當機立斷率領本部私兵殺出皖城,投老家而去。
孫策得皖城後,而後在城內大肆屠殺守城將士,廬江士族俱不敢言。
孫策聞皖城二喬美貌,欲納之,怎奈喬玄早已帶著女兒回鄉去了。
孫策只能在皖城安撫軍心,同時抵擋江夏的黃祖以及六安的紀靈。
卻說劉曄在過六安時碰到劉勛,劉勛便將劉曄舉薦給紀靈,時李通駐兵於六安,得到消息後力請劉曄留下來。
劉曄本就想投靠晉軍,當下兩人一拍即合,劉曄成了李通的長史,時李通被委任為六安侯國相,紀靈為六安都尉。
劉曄就任李通長史沒多少天,就見到一人。
「某乃潁川郭嘉,聽聞子揚兄熟知揚州人物,特來一見!」
劉曄聽到來人自稱郭嘉一愣,郭嘉是誰,他自然知道,晉王麾下第一心腹謀士,雖然官職不顯,權利不大,可他若說誰不行,那今生必然再無出頭之日。
這就是所謂影響力。
劉曄當下回禮道:「原來是奉孝兄,九江劉曄有禮啦!」
二人寒暄一番,劉曄開門見山問道:「不知先生此來,所為何事?」
郭嘉屏退左右後,道:「不滿子揚兄,只為一事,謀孫策。」
劉曄神情一亮,如今孫策剛破劉勛十萬大軍,又輕取廬江、豫章兩郡,麾下周瑜正攻打廣陵,威名大盛。
此刻要謀孫策,無疑難於登天?
郭嘉是自信爆棚,還是妄自尊大,視南國人物如草芥乎?
「子揚兄,非某自大,實乃孫伯符自己取死而已。」
郭嘉知劉曄有些誤會,不僅出言解釋道。
「哦!不知孫伯符如何自己取死呢?」
劉曄剛剛敗於孫策之手,若其早發現孫策取死之道,廬江還能落入孫策之手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3s 3.729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