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贇順勢而為,組織群眾給媒體投稿,發起了一場大辯論:邊學習邊勞動是可行的嗎?在我們逐步實現農業機械化的今天,除了夏收秋收等特殊時期,我們真的一年365天都在不停歇的勞動嗎?稍微閒下來的時候你在幹什麼?閒得發慌,還是努力提高自己?
為了擴大影響力,謝贇給錢高韻打電話,讓她寫一寫她下鄉插隊的經歷,錢高韻是個精力旺盛充沛的人,她除了干農活,還要養豬養雞,還要搞教學,還要進行文藝鍛煉,她哪個也沒耽誤啊。
事實上,全國各地像王慶麗這樣優秀的同志有不少。
在王慶麗被樹立成典型之後,其他省份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典型。
以前大家推出的典型都是自我奉獻型的,犧牲自己,一心為公,或者是各條戰線上的勞動模範。強調的是他們的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
王慶麗這種算是個新的表彰角度,不光要樂於奉獻,一心為公,更要努力學習,提高自己,更好的一心為公。
這次推出的典型人物中,有一位和「白卷英雄」經歷相似,她就是謝贇她們隔壁省的下鄉女知青周鳳霞。
周鳳霞1968年下鄉,平時表現十分優秀,沖在勞動第一線,不怕苦不怕累,因為表現好,當地先是給了她一個招工名額,她拒絕了,讓給了別人,1970年,當地又推薦她上大學,她也拒絕了,名額讓給了別人。
她說她要紮根農村,努力縮小城鄉差距。她要用自己下鄉之前學到的知識服務農村和農民,而且,哪怕不去上大學,她依然可以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用先進的知識武裝自己,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這一次,她也被推了出來,掀起了一陣學習熱潮。
巧的是,周鳳霞對於養殖也特別感興趣,她還想辦法聯繫上了王慶麗,倆人成了很好的筆友。
☆
這場席捲全國的向優秀同志們學習的熱潮,並沒有引起某些人的額外關注,或者說,他們關注到了,但是利用不了,所以沒有採取什麼行動。
之前「白卷英雄」被他們看上、利用,是因為「他敢反潮流」,他在隨後的幾年裡也被稱為「反潮流英雄」。王慶麗她們這一批先進,沒有任何「反潮流」的意思,相反,她們是順應潮流的,自然不具備被旗手們利用的價值。
但是他們實實在在的引導了社會進步,很多人都表示要向他們學習。王慶麗收到了成百上千封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表達敬佩之意。
這時候的先進人物通常會演變為政治明星。
但是這一批的先進典型大部分都沒有走上那條路,他們大部分都堅守了自己的崗位,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沒有誇張到從地方直達中央的程度。
在經歷過一段時間的轟轟烈烈之後,她們漸漸淡出公眾視野,
王慶麗從公社畜牧獸醫站進入了縣裡的畜牧局,成了副局長。
而周鳳霞更是紋絲不動,就在農村待著踏踏實實的搞建設。她拒絕慣了,再拒絕一次升遷的機會而已,沒什麼大不了。
這位周鳳霞同志不但成了王慶麗的朋友,還成了錢高韻的朋友。
她和錢高韻特別有的聊。
在上山下鄉政策出來之前,周鳳霞也是家裡的嬌嬌女,聰明好學、能歌善舞,原來是打算走藝術路線的,1968年,她響應號召下鄉,藝術夢就此破滅。她插隊的地方十分落後,可以說是滿目荒涼,但是周鳳霞沒有任何抱怨,一頭扎進去了。
某種程度上,她和錢高韻堪稱是靈魂夥伴。
☆
6月8日,東省革命委員會下發東革【1973】28號文件《關於貫徹執行國務院批轉國務院科教組〈關於高等學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宣布了今年東省的招生規定。
「根據國務院的指示精神,今年要在群眾推薦、政審合格的基礎上,對招生對象進行文化考察。目的是了解推薦對象掌握基礎知識的狀況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保證入學學生具有相當於初中畢業以上的實際文化程度。文化考查採取開卷考試的辦法,由省高招辦公室負責命題,地(市)負責選題,縣(市)負責考查。在文化考察中,要防止『分數掛帥』。」
7月份,就在大家還在鬥志昂揚的向先進同志們學習的時候,高考如期舉行。
考試內容包括初中的語文、政治、數學、物理、化學,分兩張考卷。語文、政治為一張考卷,語文考題70分,政治考題30分,合計100分。數理化為一張考卷,考題合計100分;這張考卷上,有三道高中課文的題,每題10分,但它只作參考分。
每張考卷的答題時間是120分鐘。
允許攜帶書籍或參考資料進入考場。
但考生答題時,只許自己翻閱書本資料,不准左右交頭接耳,互相討論。
每個考場有4位監考老師。1973年某地數理化試卷 考試的內容雖然偏簡單了點,但是形式還是很嚴格和正規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考完之後,謝贇等啊等,一切風平浪靜,一直等到高校開學,反潮流英雄也沒有出現。
有可能是看到了大家的優秀,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不好意思再寫陳情信了。因為其實大部分參加高考的人都沒有時間複習,這時候被推薦參加高考、有機會上大學的就是工人農民子弟兵,高考前不久才接到通知,大家都忙著呢,大部分人考試前一天還在工作崗位上加班加點的幹活,境遇都是差不多的。
也有可能,這個世界就沒有這樣一個人。
無論如何,謝贇鬆了一口氣。
這次高考和之前的純粹推薦相比,還是有進步的。至少,你得真的具備了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能上大學。而這些平時就注重學習的人,到了大學裡才不會光想著搞鬥爭,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
只要這個調子定下來,以後對於知識和文化的重視肯定會更多。
謝贇敲了敲自己的腦殼,乾的時候一腔熱血,幹完了其實有點茫然,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究竟有沒有意義。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他們曲水縣、桃園公社、柳樹屯大隊在全國範圍內又一次出名了。
王慶麗這個優秀典型的熱度還沒有過去,柳樹屯1號麥種喜獲豐收的新聞再一次席捲全國。
曲水縣農科院收到了全國各地的兄弟單位發來的賀電。
是的,研究所又升級了,更名為曲水縣農科院,下設各個研究所、研究中心。
另外,潘長青他們那個團隊,現在也有了正式的名稱,叫曲水縣材料科學和機械工程研究院。
謝贇作為曲水縣分管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副縣長,這兩個研究院都歸她管。
這下子,關係總算是理順了。
謝贇開始沉下心來跟著潘長青一起研究高精度數控工具機。
喜歡回到六零年代,踹開劇情奔小康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3s 3.820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