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遼東將領羨慕嫉妒恨的目光,朱由校大概也能夠猜到他們在想什麼。
畢竟與其他地方的士卒不一樣,遼東這邊畢竟是戰區,還不太平。這裡不說整天打仗,也差不多。
他們這些人也都在為朝廷拼著命,在苦寒的地方戍守。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有好的裝備不給他們,這心裏面自然是有一些不太舒服的。
明白歸明白,但事情不是這麼做的。自己需要軍隊來震懾周圍的小人。除了周邊的國家,大明也需要軍隊來鎮壓國內,畢竟自己乾的那些事情很容易引起反彈,沒有足夠強大的天子親軍鎮壓是不行的。
把所有的資源全都投入到遼東是一種很不明智的選擇。原本的歷史上,大明就是這麼幹的,結果導致了皇權一點威嚴都沒有,最後就那麼隕落了。
現在自己有了這樣的權勢、有了這樣的軍隊,說無所畏懼也差不多了。
至於遼東這裡,這一次打完了之後估計會太平很久,軍隊的裝備也可以慢慢的換。自己有錢了肯定全都換掉,軍改也要在一個安穩的環境下進行。
緩緩地收回了目光,朱由校說道:「讓他們不用在這裡等了,全都進城吧。」
「是,皇爺。」魏朝答應了一聲,轉身就去傳旨了。
皇帝可以不見他們,但是他們不能不來迎接。
很快就有了動靜,外面的人也開始往回走了。大冷天的站在這裡,也的確有一些不舒服。
進入了山海關之後,很明顯的能夠感覺到這裡的戰爭氣氛。士卒臉上都是嚴肅的,帶著肅殺之意,不過更多的是興奮。
很多人都在期待著這一仗,無論是天子親軍,還是遼東的將士們,都在等著這一次的勝利。
在他們看來,這一仗已經打得有點晚了,而且這次是撈取功勞的好機會。
畢竟上一次皇帝獎賞的很豐厚,他們希望這次打贏了之後,也能夠給自己撈到更多的好處。
朱由校進入山海關之後,第一時間就召見了熊廷弼和遼東的將領。
寬慰的話說了一些,激勵的話說了一些,剩下的就是給了一些賞賜。當然了,並不多,這主要是激勵用的。
然後朱由校就不管他們了。
這一次遼東的作戰,朱由校不準備插手。
甚至蒙古那邊,朱由校也是到了遼東之後才派人去聯繫。說白了這邊都開戰了,他們也不一定能夠趕得及過來? 沒想讓他們參戰。
摧枯拉朽的趨勢推過去? 才是朱由校想要的。
至於說蒙古那些人,不重要了。如果他們想要參戰的話? 也不能讓他們撿便宜? 功勞不能分給他們;如果他們願意幫著建奴,那也沒有問題。
不過在這個時候? 估計沒有哪個傻子會冒頭。
朱由校在山海關停了下來,但是大軍沒有停繼續向前進發? 這一支全部奔向了瀋陽城? 另外有一部分去了建寧衛,還有一路則是在西側。
這一次主要是兵分三路,以中路主攻為主。
瀋陽城的這一支,直接攻打赫圖阿拉? 要一仗把黃台吉打趴下。
東邊的那一支軍隊? 都是沿著鴨綠江進軍,一路往前打,奔著建奴的老窩就去了。
西邊那一路,主要策應,同時提防蒙古人搗亂。
軍隊很快就開拔了? 各自奔赴戰場。
東路的主將是盧象升,中路的主將是孫傳庭? 至於西路的主將,自然就是熊廷弼了。
熊廷弼在這裡堅守了這麼多年? 自然要給他一個機會。雖然這一次他不是主攻,但是功勞肯定不會少。
這一仗打完了之後? 兵部尚書的位置就是熊廷弼的了。不止朱由校這麼想? 朝野上下都這麼想。
在這樣的情況下? 沒有人願意得罪熊廷弼,對他都很客氣。在遼東幹了這麼多年,所有人都知道他是皇帝的心腹,不然的話不可能幹這麼多年。
而且熊廷弼的這份功勞,在別人看來可能沒什麼,但是朱由校很看重。
遼東戰雲密布,周邊也是十分的緊張。
大寧城中,第一個就感受到了這種戰爭的氣氛。
很多大明的商人和勛貴的門下全都蜂擁而至,在他們看來,這一仗就是撿便宜的。大軍在前面打,他們在後面撈好處,其中以內務府的人馬最多。
大寧城這裡已經成了半前線,而城中的蒙古人此時也很慌,一時之間實在是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了。雖然知道大明要打仗,但是不知道會不會打到這裡來。
這幾年在大寧做貿易,很多蒙古高層都賺得盆滿缽滿,畢竟以前不值錢的羊毛現在成了很重要的貿易品。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東西,大明都收;不像以前,大明都是壓的。現在是無所謂,你拿來我就買。
而且大明往外賣的東西也非常多,鐵鍋不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了。現在大明的煉鋼產業非常的發達,這玩意技術含量又低,也就在這塊還能賣得上價格。
大寧西城的一座大宅之中,一群人聚在這裡。
為首的自然是科爾沁部的吳克善,周圍也都是科爾沁部的頭人。
這些人現在心慌的很,他們中能做主的,自然就是吳克善了。
自從大寧城建立之後,吳克善就一直駐守在這裡。這幾年他的權力與日俱增,與他在大寧城的所作所為有很大的關係。
家裡面有他爹坐鎮,而他的弟弟們也沒有能力和他競爭,所以吳克善是科爾沁公認的下一任繼承者。
他的地位之所以這麼穩固,除了他自身的能力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兒子多。
吳克善一輩子生了二十多個兒子,存活下來的有二十個,現在成年的也有十幾個,分散在部落的各個方面,負責各種各樣的生意。在大寧城,跟著他一起來的就有四個兒子。
目光掃過所有人,吳克善說道:「你們要問什麼我知道,只不過暫時什麼情況我也弄不清楚。」
「我已經讓人去請張知府了,等他到了之後,所有的事情都能明白。」吳克善很有信心的說道。
雖然他說的很有信心,但是心裏面也沒底氣。不過他並不是太擔心,因為當年他見過大明的皇帝,雙方已經做出承諾。
估計這一次大明這麼多軍隊來,應該是要打建奴,畢竟時機已經成熟。建奴現在已經是強弩之末,正是攻打的最好時機。
這幾年黃台吉也曾經嘗試過向西或者向南突圍,但是都沒成功。
往南打,熊廷弼那個老狐狸一直堅守,根本就不給機會。
至於說向東,朝鮮那邊也不是黃台吉他能碰的。一旦他要碰朝鮮,建寧衛那邊就會出兵,搞得他腹背受敵。
這一說向西來打蒙古,基本上也沒有太大的希望,黃台吉他打不贏。
這兩年黃台吉的日子越來越難過,曾經無數次派人聯繫過吳克善,畢竟雙方還有結盟的關係。
吳克善的姑姑哲哲還是黃台吉的大福晉,可即便如此,吳克善也沒有選擇黃台吉,原因很簡單,沒法選。
上一次自己背後捅了黃台吉一刀,雙方的關係就降到了冰點。雖然那邊派來的人巧舌如簧,說什麼大明收拾了建奴就會收拾蒙古,但是蒙古人其實不太相信。
畢竟蒙古人和大明對峙了兩百多年,也沒見大明把蒙古人給收拾了,草原依舊是草原。
加上這幾年和大明做生意,蒙古人賺得也是盆滿缽滿的,沒有人願意和大明翻臉。
相比較起來,大明可比建奴更加地可信多了。當年蒙古之所以和建奴結盟,自然是被逼的。
何況大明還有一個盟友就是內喀爾喀五部,那是堅定地支持大明。
在原本的歷史上,瀋陽陷落的時候,內喀爾喀五部還來救援了。只不過當內喀爾喀他們來的時候,廣寧和瀋陽都已經丟了,他們來晚了。然後內喀爾喀打了一仗,被打敗了,戰鬥力不行。
但是人家的心思放在那裡,吳克善可沒有把握說服內喀爾喀五部。人家和黃台吉是死仇,原本的歷史上他們一直戰鬥到了最後,向林丹汗求援。
林丹汗不來,坐山觀虎鬥,一點都沒有蒙古大汗的氣魄。等到內喀爾喀戰敗了,林丹汗還趁機吞併了逃出去的兩個部。
現在的局勢很好,不過吳克善也有一些擔心大明打贏了之後怕大明改變態度。這一點就不好了,所以他要把這件事情先定下來。
見過張知府之後,吳克善就要派人去山海關見大明的皇帝,甚至他準備親自去一趟。
稱臣是一定的,接受冊封也是一定的。條件好談,但是有一件事情沒法談,那就是關於自己得妹妹。
大明的皇帝一定要給自己的妹妹一個妃位,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夠放心,不然的話真的不放心。
所以說大明皇帝娶了自己的妹妹再翻臉,這件事情基本不太可能,大明還是很講信譽的。
吳克善對大明那個皇帝可是印象非常的深刻,那傢伙強勢的很。
眾人看了一眼吳克善,心裏面還是很擔心。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8s 3.554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