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 www.bixiale.cc,最快更新國勢 !
1923年3月,南方已有了早春的跡象,但在東北大地上,依然是冰雪覆蓋、寒風凜冽。書神屋 m.shushenwu.com
就在這樣的惡劣的氣候下,由中國國防軍東北軍區司令長官周羽上將擔任總指揮的「東特演」(國防軍東北軍區特別大演習的簡稱)卻徐徐拉開了帷幕。
在歐戰結束、北方戰爭勝利凱旋以後,外界曾普遍認為中國國防軍將會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收縮期。最初的跡象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數以萬計的國防軍官兵脫下軍裝復員,這些解甲歸田的老兵有些回家鄉當了公務員——警察、體育教師是人數最多的領域,有些則遠赴邊疆墾荒——按照《軍人優待條例》,軍人在服役滿3年以後,可以獲得50畝土地,服役時間每延長一年,可額外增加5畝,以100畝為上限。100畝地一般是沒人拿得到的,因為國防軍自辛亥革命以來滿打滿算也就是13年的時間,假設真有服役滿13年的士兵,哪怕剛進去時是最最低級的大頭兵,13年下來如果還呆在軍隊裡,起碼也是連營長一級了,早就成了職業軍官,是捨不得離開部隊的。
但是,這種收縮期只是假象,隨著《軍人優待條例》的正式頒布執行,特別是北疆土地被切實分授以後,在全國範圍內都掀起了參軍的熱潮,幾萬人退伍的背後,是幾十萬新增報名參軍的人數,各處都是好中選好。優中選優,現在不用動員,誰都知道當兵的好處了——要麼是吃皇糧的公務員,要麼能拿到免費的土地分配。
這些土地只要耕作滿5年。就可以轉為個人財產並可以轉讓或繼承,如果一直是原領取者(及其家庭)耕種,則額外可以多享受3免7減半的稅收優惠政策,作為享受優待的條件,他們必須承擔組織當地墾荒農戶農閒時的軍事訓練任務。因為除了退伍軍人授田屯墾、傷殘軍人的榮軍農場外,更具代表意義的還是移民實邊政策。任何居民家庭只要願意赴邊疆墾荒,都可以按照人口多寡獲得荒地開墾,5年內免除稅收。只需要繳納1元1畝的註冊費,考慮到貧苦農民一時間湊不齊手續費,政府還專門成立了中國農業開發銀行提供放貸,除註冊費以外。還可由農發行提供農具、種子等小額實物放貸,實際連續耕種滿5年後轉為私人所有並正常納稅,實在是方便至極了。
與東三省相比,北疆距離更遠、冬天更冷、條件更艱苦一些,因此條件也更實惠一點。政府不僅提供農具、種子等必需品。甚至還考慮到許多一貧如洗的家庭無法支付長途交通費,還額外提供火車票,當然同樣一併納入農發行的放貸範圍。
對這樣的優渥條件,南方的地主鄉紳自然是恨之入骨。在工業化浪潮興起後,貧苦農民多了進城打工這條渠道。地租已不能再像往常一般任意提高了,而移民實邊政策的深入推進。更是深刻改變了南方農村人多地少的激烈矛盾,自然也觸動了地主鄉紳們的利益。闖北疆成為闖關東之後的新動向,連帶攪動了整個農村的宗法與氏族關係,並形成了清晰可見的人口遷移動態,貫穿在數個五年計劃期間。
北方戰爭獲勝的成果在為民眾分享到之後,秦時竹政權和人民黨的威望空前高漲——這可不是國民黨那種誇誇其談的「耕者有其田」政策,而是切實推進的社會變革、經濟變革,中國原本尖銳異常的土地問題,因工業化與移民實邊這兩種看似不可思議的政策而得到了緩解。而從國防安全的形勢上來說,南方移民的到來也鞏固了對領土的實際控制,使這片從俄國收割而來的廣袤土地真正內化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而人口的聚集與工農業的開拓,又對蘇俄剩餘的亞洲部分構成了極大的威懾。
自然,人民黨的支持率在江南富庶之地的地主鄉紳中有所下降,可事實上一黨獨大的人民黨根本就不害怕這些,因為移民成功後的墾荒農民很快就會擁有選舉權,從日後的情況來看,他們選舉的代表要麼是墾荒二代中的佼佼者,要麼是墾荒運動中起到核心作用的國防軍退役官兵——這都是人民黨最堅實的票倉基礎。
對這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的記錄與描述,統稱為邊疆文學,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日後成為著名軍隊作家的徐惠生就在自傳中就寫道:「我的童年是在北疆渡過的,那段歲月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充實、美好,讓人難以忘懷。我父親是一名國防軍裝甲兵,參加過中日青島戰爭、中俄北方戰爭,後來在一次戰鬥中不幸被彈片削去了右手2個指頭,因為負傷,不適合再駕駛戰車,他不顧上級多次挽留,毅然以上尉軍銜從軍中退伍回了家。按照《國防軍優待條例》,分到了近100畝土地,在他的動員下,我在蘇北農村的叔伯、舅姑全體都移居到了北疆,不過他們獲得土地的原因不是因為參軍,而是靠了移民實邊的政策。
北疆天氣寒冷,土地卻異常肥沃,很多時候一把抓下去仿佛都能捏出油來,農忙時,父親就駕駛著拖拉機耕種,右手的傷對他來說根本就不是困難——事實上,我們這片所有的拖拉機手都是父親培養出來的,對戰車兵而言,擺弄拖拉機那就太簡單了。農閒時,他拿出在部隊裡當連長的勁頭,負責組織青壯勞力訓練,態度一絲不苟,仿佛不是在訓練民兵,而是在訓練新兵蛋子一樣。各家各戶的小孩,一過了9歲,便被編入了童子軍——國家大力倡導軍國民教育,在邊疆地區執行是最徹底的。
邊疆雖然人煙稀少,但日子卻充實而有滋有味,我印象中幾乎每戶人家都過著小康的日子,沒有特別冒福的,也沒有特別窮困的,我們家或許算是日子最好過的那一部分,
母親有時候埋怨父親不該從軍隊中出來,20年代的裝甲兵可是國防軍中頂尖的技術兵員之一了,父親當時負的傷不算嚴重,有好幾位父親的戰友,資歷、軍銜與父親相仿,二戰後都成了身居高位的將軍,曾經多次來探望父親。如果父親不退伍,那麼說不定她後來就是將軍夫人了,每到說起這個時,父親總是豁達地笑笑,絲毫不以為意,有時候嘮叨得多了,他就回答道:你只看到了我當將軍的戰友,怎麼就沒看見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呢?我總算也是全身而退了,只少了2個手指頭,很多戰友在戰爭中壯烈犧牲,別說屍體,連兩根骨頭都不見得能撿回來」
因為優厚條件的鼓勵,國防軍的數量依然在持續擴張,各期國防建設穩步推進,各類新銳武器源源不斷地補充到軍隊中去,甚至於超過原先國防建設大綱的設想——以海軍為例,壓根就沒有想到會迎來4艘3.5萬噸級的戰巡,光是這一項就緊急擴充了近萬名人員編制。外界普遍驚呼,在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以後,持續進行軍備擴張的大國唯有中國。
對「東特演」感受最深的,自然莫過於日本。北方戰爭結束後,漠北軍區的精銳部隊大量內調,東北軍區一躍成為全國武裝力量最強的軍區,陸軍實力占國防軍三分之一以上,無論是軍隊人數還是裝備的數量、質量,都能與日本陸軍常備師團相提並論,考慮到日本陸軍分散在北起樺太、南到台灣的廣闊範圍內,直接面對東北軍區的關東軍、朝鮮軍更是如鯁在喉,難受異常。
由於穿越組的干涉,導致山本權兵衛內閣倒台的「西門子事件」並沒有發生,因此日本海軍獲得了比歷史上更大、更多的話語權,將陸軍壓製得死死地,一直醉心於與美國爭奪海權,直到中日關於關東州的交涉深入以及限制軍備條約的簽署,才如夢初醒,著手準備擴充陸軍。
東特演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中國真的是不惜一戰還是只是擺開架勢,力圖壓迫日本在關東州問題上讓步?對這個問題,在接到有關東特演情報後,日本內閣、日本陸海軍之間已經吵翻了天。原因無他,中國方面的陣勢太嚇人了點。
從東北軍區擺開的架勢來看,拉得確實很足了:陸軍方面出動了14個步兵師(內含3個東北軍區最為精銳的摩托化步兵師)、21個旅(內含2個騎兵旅)外加2個中央師(戰略預備隊,裝甲化),空軍方面出動了8個最強的聯隊——集中了中國空中力量50%以上,海軍方面北海艦隊傾巢出動,在渤海灣的航母特混艦隊尤其引人矚目。
日本軍部當然也有明白人:與日軍滿編率低下的情況不同,中**隊,特別是其一線部隊,滿編率可是在9成以上,差不多就是戰時編制。真的交手起來,關東州乃至於朝鮮還能保住麼?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32s 3.644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