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話,王允成熱情地招呼孫元坐下,笑著指了指廳堂里的眾將,道:「孫兄弟,來來來,我替你介紹一下。在座諸君都是我天雄軍中的將軍,有些上次咱們來京城時就做了一路,早已認識,有些孫兄弟還沒見過。大伙兒對你是久仰了的。」
他的話誇張起來:「各位兄弟,這位可是咱們督師最看重的孫將軍。孫將軍的寧鄉軍可是咱們天雄軍中最能打仗的部隊,孫元將軍年少有為,將來說不好咱們這些糟老頭還得在他手下討口飯吃呢!」
這已經是赤『裸』『裸』的挑撥了,果然,聽到王允成這話,眾將的表情都顯得詭異,即有戒懼,又有憤怒、不滿和嫉妒。當然,其中也有人面『露』討好之『色』。
孫元將來要接任天雄軍的事情,在軍中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盧象升丁憂之後,大家本以為這事就此罷了。卻不想,這次清兵入寇,盧督師被皇帝奪情,官復原職。如此一來,孫元整訓天雄軍,獨攬軍權一事說不好又要提上議事日程了。
一時間,節堂中的氣氛詭異起來。
孫元自然知道大家心中在想什麼,心中惱火:大敵當前,爾等還想著要爭權奪利。卻不想,咱們大明朝在這場戰爭中連****都要輸掉了,就連盧督師按照真實的歷史記載,也會以身殉國。你們不想著如何打贏這一仗,反『操』心個人的榮辱得失,這個王允成還不斷挑撥離間,真不是個玩意兒。
表面上,孫元還是裝出一副謙虛模樣,將姿態放得極低,一一同眾將軍見禮,說了許多久仰的話兒。
大家分座次坐好,自然不可避免地談起了這一場戰役。
就有一個領軍大將忍不住問王允成:「王將軍,督師這次進京城已經有兩日了,軍情如火,這個節骨眼上,統帥卻不在,若是敵人來襲,卻是大大的不好。也不知道,陛下是怎麼想的。不就是授尚方寶劍而已,派個中官過來頒旨就是了,哪有這麼麻煩。」
「就是。」又有人點頭。
王允成突然冷笑一聲:「趙將軍你知道什麼,事情哪有這麼簡單。督師這次進京,說是去領旨,其實是跟朝中的『奸』臣鬥法。你們知道嗎,這朝中出『奸』佞了……」
說著話,他的聲音低下去,變得神秘起來。
一個將軍問:「『奸』佞,是誰呀,王允成你說話別吞吞吐吐不爽快。督師這又是要同誰鬥法?」
看到眾人滿面疑『惑』的表情,王允成大為得意,挑釁地看了孫元一眼,道:「還能是誰,自然是楊嗣昌楊閣老啊!」
「啊,楊嗣昌,他又怎麼成了『奸』臣了?」
王允成悠悠道:「其實,這次大戰,朝廷是戰是和都還沒有個定數呢?咱們天雄軍乃是天下第一強兵,都督師他老人家自然是主戰的,可楊閣老卻一心求和,想和後金建奴和談。」
「什麼,楊嗣昌竟然想和建奴和談,他這是想幹什麼?」眾人都『騷』動起來,有人喊:「好賊子,他想將咱們大明變成弱宋嗎?咱們大明朝立國兩百多年,什麼時候和蠻夷和談過?」
聽到王允成的話,孫元心中也是一驚,突然想起真實歷史上的這段往事。
實際上,如今的明朝外有建奴連連入寇,內有農民軍多年內『亂』。加上多年天災,北方幾省已經是徹底糜爛。且,在廢除商業稅之後,明朝的國家財政已經處於崩潰邊沿,已經孱弱不堪。
說難聽點,如滁州大戰這種關係到東南局面的大事,朝廷也拿不出一文錢軍餉來。到最後,還是崇禎皇帝自掏腰包,湊了七萬兩銀子。至於其他缺口,則由南京兵部尚書范景文負責籌措,這才勉強贏了這一場。
如今,清兵入寇,想來朝廷也是拿不出相營的軍費開銷。
而且,按照真實歷史記載。這一戰,明軍連吃飯都成問題,最後失敗也不出意外。
想來,楊嗣昌也是基於這一考慮,這才提出和談提議。在他看來,明軍在北方的部隊,關寧軍、宣大軍、京營能夠出動的機動力量加一起也就七萬多人。這已經是明朝在北方僅有的一點家底子了。
如今清朝如日方中,正值國力上升的階段。這七萬人馬拉上戰場,不但起不了任何作用,說不好還會被人家吃干抹盡。
如果明朝的北方邊軍被清兵盡數消滅,將來還靠什麼駐守從山海關到大同這條漫長的邊境線。而且,沒又這支能夠打仗的部隊,一但國內的農民軍再次起事,又靠誰去鎮壓?
滿清確實是明朝最兇惡的敵人,可是,就目前來看,卻不是同他們大打出手的好機會。就算要打,也沒有獲勝的可能。
國戰說到底乃是國力之間的較量,不是一場兩場戰役就能決定的。而如今明朝的國力……哪還有國力可言?
所以,楊嗣昌的想法是攘外必先安內。先剪除國內農民軍,休養生息個幾十年,再整頓軍備和建奴在遼東較量一番。
實際上,這個思路並不是楊嗣昌所獨有的。
自天啟年開始,朝中就有議和的建議。
只不過,明朝的國家意志中容不得妥協二字。對於外寇,打到底才是政治上的正確。誰敢妄談和議,天然就會被印上一個「賣國賊」「『奸』佞」的烙印。
楊嗣昌之所以敢於在皇帝面前建議與滿清和議,估計也是看到農民軍禍『亂』十年來,國家已經處於崩潰邊沿。相比起外敵,農民軍才是真真的心腹大患。不徹底消滅他們,明朝也談不少積蓄力量,更談不上開疆拓土,收復遼東失地。
作為一個歷史發燒友,其實,這事孫元在現代社會也同網友們討論過。大家雖然對建奴都是切齒痛恨,可還是不得不承認,如果歷史可以重來,如果明朝要想渡過明末這個大劫難,還真不能兩線作戰。
拋開個人情感不談,換自己做皇帝,大約也只能先和滿清議和,送上大量的財物,維持一段時間的邊境和平。然後,將所有力放在國內戰場。就算暫時忍受屈辱,也無所謂。
形式比人強,作為一個政治家,客觀冷靜是最重要的素質。
由此看來,楊嗣場與現代人的思路暗合,也是明末第一流的大政治家。即便孫元對此人的人品相當地厭煩,可也不能不承認這一點。
眾將群情『激』奮,還在不住痛罵楊嗣昌『奸』臣誤國。
孫元又陷入了沉思,如果不出意外,楊嗣昌的和談之議必然會讓崇禎皇帝大為動心。首先,崇禎皇帝並不是一個笨蛋。不但如此,此人也相當的『精』明,不然,登基時就不會不動聲『色』地徹底剪除大太監魏忠賢一黨。在他手下,權傾朝野如同龐然大物一般的魏黨就如同沙灘上的城堡,談笑間灰飛湮煙滅。
他的問題是實際行政經驗缺乏,做皇帝後被文官忽悠成了傻子,『弄』得國家破敗不堪。這幾年,隨著年事漸長,見識多了,漸又振作之相。只不過,如今的明朝已是積重難返了。
正因為崇禎皇帝是個『精』明透頂之人,也知道如今和後金硬扛不是一個好的政治決策。而且,他對楊嗣昌也極為欣賞。老楊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甚至重過盧象升。
在皇帝看來,盧象升不過是一個能夠打仗的統帥,就其才具,也就部院大臣一級。而楊嗣昌卻是能治過平天下的肱骨之臣。至於高起潛,也就是一個聽話的家奴而已。
當年崇禎接見楊嗣昌,一番談話下來,立即發出「恨用卿晚」的感嘆,當即點他如閣,全面主持對農民軍圍剿軍務事。
滁州大戰之後,楊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效果明顯。走投無路的農民軍紛紛投降受了招安,就連巨寇張獻忠也披上了官衣做了朝廷的官員。眼見著農民軍就快要被徹底撲滅,皇帝也對楊嗣昌異常信任,但凡楊閣老所提之議,都照例准了。
到如今,楊嗣昌既在內閣執掌機要,又掌握著全國兵馬,乃是明朝末年權勢最大之人。同他比起來,周延儒、溫體仁都還有所不如。
其實,在孫元看來,老楊這種圍剿農民軍法子也很不錯,雖然有的時候他也很不以為然。
到如今,農民軍已經大部被撲滅。如果這個政策在維持幾年,農民軍就會徹底失敗。然後,國家在休養生息,等到小冰河期過去,或許歷史又會是另外一種模樣。
可以說,是這次清兵的入侵拯救了農民軍。朝廷忙於對滿清作戰,然後南方的農民軍得到喘息之機。
再加上明朝的野戰部隊在京城戰場損失太大,已無力南下進剿農民軍。過得兩年,農民軍再次死灰復燃,且實力大張,最後終於滅亡了明朝。
如果歷史可以重來,如果自己是崇禎皇帝,絕對會毫不猶豫地同建奴議和。
有軍官問:「王允成將軍,陛下怎麼說?」
王允成:「督師如今尚在京城,我又如何知道這點。想來,以督師的『性』子,自然是見不得這種禍國遭殃民的『奸』臣的。咱們大明朝,什麼時候和敵人和談過?」
「對,得同建奴干!」眾人同時叫起來。
王允成又問孫元:「孫將軍,剛才冷落你了,對不住,這事你怎麼看?」
孫元正陷於沉思中,聽到問,也沒想太多,隨口道:「內憂外患,要除外患,先解內憂,兩面作戰,不是什麼好事。」
「『混』帳東西,你想投降嗎?」
「嘿嘿,孫元,枉督師如此看重於你,卻不想你竟然也想著和金人和議,軟蛋軟蛋!」
頓時,群情洶湧,無數鄙夷的目光朝孫元投『射』而來。
孫元這才醒過來:這個王允成是擺了我一道啊,我這是遭誰惹誰了。別人是言多必失,我也是言少也失啊!
當年孫元隨王允成一道來京時,在路上走了兩月,經常在一起喝酒。剛開始的時候,孫元還有心結『交』王允成,也在他面前談過自己對政局的看法。
想來,王允成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將自己的話記在心裡。
沒想到,今日自己倒成了主和派,犯了一個大大的政治錯。
孫元心中惱火,鐵青著臉道:「是戰是和,咱們說的也不算,一切在戰場上見就是了。」
一個老將軍拍案而起,怒罵道:「狂悖之徒,孫元,你這是瞧不起咱們天雄軍嗎?別以為你打過幾場勝仗,就敢在我等老將面前頤指氣使,這天雄軍是督師的,也是咱們軍中老弟兄的,還輪不到你頭上。」
王允成面上浮現出得意的笑容,這次盧象升剛一官復原職,第一時間就是調寧鄉軍過來參戰,可見督師對孫元的信任。搞不好,這一戰之後,這小子立了功,天雄軍就要『交』給他了。
不成,我和孫元已是勢成水火,若他將來做了天雄軍的統帥,我王允成還有活路嗎?
不行,絕對不能該這鳥人上戰場立功的機會。
當日,孫元和眾天雄軍將領們自然是不歡而散。
下去之後,很快,孫元投降派,不敢同建奴在沙場較量的消息就傳開了。幾乎所有人看到寧鄉軍的將士,都是一臉的鄙夷,有的人甚至還朝他們狠狠地吐上一口唾沫。
寧鄉軍的士兵有很強的自尊心,如何肯受這種氣,遇到這種情形,大伙兒自然也沒什麼好客氣的,捏拳頭上。
昌平州一下子集中了這麼多軍隊,都是血氣方鋼的男子,誰也不肯服誰。
在這兩日只內,各軍士卒相互鬥毆,很鬧出些事了。
孫元心中的惱火自是不提,只得將軍營一閉,禁止士兵出『門』了事。
寧鄉軍已經分出了一半糧草用來賑濟災民,到現在糧草已經出現短缺。可問宣府鎮討要時,人家根本就不買帳,只推說沒有。至於天雄軍,根本對他不理不睬。
到此刻,寧鄉軍和天雄軍的矛盾算是公開化了,以後孫元再想整訓天雄軍也沒有多大的可能。
孫元苦笑著『摸』著自己上嘴『唇』上的短須,不覺苦笑:現代人比起古人,強在有超越前人的見識和對歷史的先知先覺,可若是論到玩心眼,耍手段,我還是比不上他們啊!
在昌平呆了兩日,這次入京參戰的宣、大軍總算到齊,昌平州一下子集中了一萬多人馬。與此同時,關寧軍也到了。這支從山海關來的部隊人數眾多,達驚人的三萬之巨,裝備也好。
四萬多將近五萬大軍,至少在人數上和建奴兩路兵馬的其中一支數量相當。表面上看來,應該和敵人可以面對面板板手腕了。可是,這四萬人當中,真正的主力戰兵有多少,又有多少輔兵,鬼才知道。至於戰鬥力,和建奴比起來如何,老實說,孫元並不看好。
盧象升也從京城回到了中軍行轅,同時過來的還有監軍高起潛和關寧軍的將軍們。
對後金的戰鬥,就要打響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3s 3.678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