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300_4 余祥哈哈一笑:「你啊你啊,怎麼連這事也想不明白?消滅高一功和劉芳亮這區區萬餘人馬,確實不算個事兒。不過,消滅了他們又如何?你就能保證散落在各省各地的那幾百萬闖賊和家眷不會重新起事?」
劉懋先:「經歷的意思是,招安高一功之後,讓他出面,招撫各地闖賊餘孽。」
「是有這個打算。」余祥來了談性,侃侃言道:「劉懋先,說句實在話,看如今這氣候,今明兩年說不定又有大災荒,誰也不敢保證各地流民會不會再次作亂。如果他們亂起來,又當如何?以朝廷現在的國力,無論是剿還是撫兩種手段,都是有心無力,說不好又是一場大動亂。」
「還有,闖賊不事生產,當年作亂時,走一地吃一地,吃光一地就裹脅人口另走一地,就如同一群大蝗蟲,所經之處寸草不生。打個比方,他們原先不過是養在家裡的狗,可一旦粘了血食,嘗到了生肉的味道,就變成狼,不肯再回去****了。」
「這人過慣了輕省日子,只要將屠刀一舉就有數不盡的金銀女子,誰肯再回家去當農民耕地為生?這是人性。」
「如今就算是上了高一功和劉芳亮,明年說不定會出一個低一功和馬芳亮。賊人越剿越多,國家越打越亂,說不好又重演崇禎年的舊事。」
劉懋先:「經歷,朝廷雖說國庫空虛,無可用之兵,可我寧鄉軍乃是天下第一軍,滅幾個蟊賊當不在話下吧?」
余祥心中不覺冷笑,暗想:咱們寧鄉軍自成軍以來可沒有拿過朝廷一文錢軍餉,這兩年也受到諸多限制,我們瘋了才替弘光賣命呢?出錢出力不說,消耗的可是咱們自己的力量。
他搖頭,嚴肅地說:「沒錯,我寧鄉軍確實是百戰精銳,戰陣之上,也有信心打敗任何一個敵人。可是,怕就怕闖賊餘孽不肯拉開了架勢同你沙場對壘。就好象眼前的戰事,高一功和劉芳亮見勢不妙,直接鑽山溝和你兜圈圈。這才一萬闖軍就讓黃得功如此頭疼,如果那幾百萬闖賊分散成小股也使用同樣的戰法禍亂各省,我寧鄉軍就算再多十倍也莫之奈何。」
劉懋先一驚:「余經歷說得對,如果這樣,還真是沒有辦法。所以……」
余祥:「所以,某打算招安高一功和劉芳亮,然後由他們出面招撫散落在個地的闖軍餘部,為我所用,為我所控。以他們在闖軍中的地位和威望,定能事半功倍。」
他站起身來,在屋中慢慢地跺起步來:「其實這一手也沒有什麼新鮮的,也有史可循。」
劉懋先本是讀書人出身,經史子集本是必讀科目,對於歷史也非常熟悉,當下就明白過來:「余經歷這是要效宋朝舊例?」
余祥:「對,我正要採用宋朝時的手段。宋時國內各地流民作亂,剿之不盡,朝廷索性直接招募叛賊,充實禁軍。流民變成軍人,只要有一口飯吃,自然就不會再造反了。」
劉懋先:「可是,小生還有一點不解。宋朝國力強大,百姓富足,據史料記載,即便是汴梁守城門的老卒也著絲履。也因為國庫充盈,這才有財力招撫流民。如今,無論是南京還是揚州鎮都沒有那樣的財力,幾百萬闖賊可不是那麼好招撫的。」
並不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余祥繼續在屋中轉著圈子,道:「闖軍在進入山、陝、河南和京畿時裹脅百萬,糜爛萬里。再加上建奴入關之後,一路屠戮。如今在北中國,已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有的是無主的荒地,正好用來安置闖賊和各地流民。如此三五年下來,可致天下太平。」
沒錯,當年君侯在同青主先生和黃佑先生議論天下大勢的時候,就曾經檢討過朝廷對闖賊用兵的得失。其中就說過人地矛盾之見的關係。天下的土地和財富自有定數,地里每年就出產那麼點糧食。明朝開國的時候人口不過一兩千萬,養活這點人口毫無問題。普通百姓一年下來,還能積攢幾百斤糧食。可隨著人口越來越多,到崇禎初年,中國的人口膨脹到億萬之巨。也就是說,以往一個人的口糧要分給五人食用,一旦碰上天災,處於死亡邊沿的百姓只能到處流竄,最後只能揭杆造反了。
如果現在是崇禎初年,招撫闖賊顯然是沒有可能的,道理很簡單,國家沒有財力安置這麼多流民,這也是當年張獻忠降後復判的原因。那是因為八大王在受到招安之後,國家根本就沒有拿出一文錢給叛軍,吃不起飯,張獻獻自然只能再去搶。
如今,國內打了十年仗,情形同崇禎初年已經不一樣了。
人口已經被天災和戰爭還有瘟疫消耗了九成,人地矛盾不復存在,安置流民,招撫各地賊軍已經沒有任何問題了。
聽小余說完,他的話雖然說得冷血和殘酷,但劉懋先卻不得不佩服:「余經歷所言極是,小生佩服。」
實際上,小余並不知道,在真實的歷史上,建奴也意識到人地矛盾是國家的不穩定因素。所以,他們沒攻下一地,就大量屠殺百姓,消耗人口。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是其中的代表,在建奴最兇殘的時期,整個四川被他們屠得只剩幾千人。成都府的金堂縣在明朝中期有戶十萬,到順治後期,只餘三戶。
人死光了,自然就不存在吃飯的問題,也不擔心會有流民做亂了。
歷史說穿了其實遵循的不過是叢林法則。
至於後來所謂的康、乾盛世,乃是建立在人口的大量消失的基礎上。這一點從後來的吳三桂叛亂上就可以看出來,三藩之亂的時候,戰爭的規模已經很小了。
如康熙十七年六月初,吳三桂在都城衡州親點大將馬寶,攻擊兵家必爭之地永興時,發全境兵馬全力進攻,拼湊了半天,也不過五萬人馬。
這五萬人馬中還包括輔兵和夫子,真正的主力戰兵有一萬就算不錯的了。
其規模和明末的順清一片石大戰、多鐸攻打揚州之戰,李自成三打開封,李自成和左良玉朱仙鎮大戰動則幾十萬人馬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另外,康、乾盛世的另外一個基礎是美洲高產作物如土豆、玉米的大量普及。
當然,這種炭水化合物也提供不了多少蛋白質和熱量,這盛世的代價是百姓身高進一步變矮,到清末時榮膺「東亞病夫」的稱號。
余祥:「劉懋先,今夜某會去高山隘和高一功會面的,你也去。」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5s 3.643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