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獻章其實很不樂意來乾清殿,一堆事沒辦,在乾清殿說幾句,半天時間就沒了,有這個時間耽擱,他都能把今秋的科舉諸多事情安排一二。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朱見濟道:「陳司長,瞧你這站立難安的神態,事情很多?」
陳獻章道:「有點。」
朱見濟有點不解,「按說,教育司應該是比較清閒的部門才是。」
陳獻章:「」
你站到說話腰不痛。
如果是教育司的前身國子監,確實算清閒卻又有職權的部門,可如今的教育司早就不是當年的國子監了。
現在教育司要負責的事情太多了。
而且陳獻章還權兼著北京大學的校長!
有一說一,現在陳獻章真當得起那句「桃李滿天下」了,這幾年科舉的進士送到北京大學深造,之後各地出仕的人也有好幾千了。
都算是陳獻章的「門生」。
陳獻章道:「要準備今秋的秋闈,然後北京、清華兩所大學今年也有一批進士深造畢業,陛下你之前定下的那些個專業方向性的大學,也在籌備之中。」
太學裡還有一批精銳讀書人。
這批讀書人都是要去重要崗位出仕的,畢竟是科舉一二甲的進士,和擴招進入北京、清華兩所大學的進士是截然不同的實力。
朱見濟嗯了聲,「既然很忙,那就長話短說,關於各個大學的籌備工作,朕就不多嘴了,反正你們教育司那邊現在也有了豐富的經驗,按照北京和清華大學的方式籌建起來,之後把科舉進士丟進去便是了。」
陳獻章哦了一聲,「那陛下還有什麼聖意示下?」
朱見濟道:「形勢你也看見了,中南半島、漠北等地的人才需求太大,僅靠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太學、國子監這些,今年跟不上,所以科舉制度還是需要繼續改革,並擴大錄取率。」
陳獻章立即反對,「陛下,那只是今年有缺口而已,馬上就又有一批進士深造畢業,可以去彌補新增疆域的官吏缺口,而且今年秋闈又要招收幾千人,明年就可以緩解人才壓力,甚至過幾年後,這些大學裡堆積的進士們,還沒地方安置!」
現在的人才缺口,是因為突然暴增的疆域。
可一個蘿蔔一個坑。
等疆域固定下來,每年新增數千進士,到時候長期累積下來,可是個不小的數字,陳獻章就想問一句,到時候陛下你要怎麼安排這些進士們!
朱見濟微微頷首,「朕知道陳司長的顧慮,不用擔心,現在科舉已經擴招成這樣了,參加科舉的進士們,估計也會慢慢習慣一個道理:不是過了科舉就一定能做官了!」
每年幾千人,做什麼官?
哪有那麼多空缺!
這一兩年的新增進士也就是運氣好,遇到大明外擴如此順利,才有中南半島和漠北的各個官場缺口,否則這些人都只能去工業相關的地方部門去當個吏。
不過話說回來,全國地方的政治體系,也需要改革。
現在大明的官員,最低一級其實是縣官。
應該像後世一樣,把鄉鎮機關單位也設立出來,這樣就能有更多的領頭羊,從而帶動百姓參與到大明的工業進化中。
不過這會是一筆很龐大的費用。
目前國庫沒這個項目預算。
需要等幾年,等大明把中南半島和漠北消化了,那時候國庫里有錢,就可以在全國普及鄉鎮的政治機關單位。
建立一個健全的全面覆蓋的政治體系。
對陳獻章道:「明年,朕會下旨昭告天下,每一個承宣布政使司、每一個州府衙門,甚至每一個縣城,都要設立諸多部門,隸屬於國家官員體制內,比如我們現在正在籌備的一些大學,以後地方上也要建立大學,又比如現在醫衛司在各地承宣布政使司建立的總醫院以及州府醫院,以後還要下行到縣和鄉鎮,這些醫院的人員,都將由醫衛司從國庫拿錢來養著,以提高全民醫衛水平,又比如賦稅收取部門、都察道這些,都要下行到縣境,當然,這是明年的事情,和教育司關係不大,朕今天要和你說與教育司有關的事情,那就是科舉和教育的一項重大改革。」
陳獻章心裡一緊。
感覺咱們的廣安帝陛下又要作妖了,不知道這次他又有什麼新奇的想法。
朱見濟道:「朕現在是這麼想的,現在我大明的讀書人還是太少了,應該讓更多的人來讀書,所以教育司這邊,要增加官學規模。」
小學、初衷、高中的模式可能無法推廣。
因為現在科學理論和教材不夠。
但官學的數量要提高。
陳獻章鬆了口氣,只是增加官學規模,這個操作可以接受,前提是廣安帝陛下能夠讓戶部愉快的給教育司撥錢。
朱見濟道:「朕擬打算,以後承宣布政使司所在的府城,要設立一個至少可以容納三千人讀書人的官學,其餘尋常府城,官學要能容納一千五百人,州所在,官學至少要容納五百人同時求學,而縣衙所在的官學,至少三百人罷,同時,要給這些官學配備相應的授課先生和教授,並且需要多專業性的發展,比如醫療、工業相關的專業,要開設專業課程,以後這些學習專業課程的讀書人,就可以考相關專業的大學,而從這些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以後,就由國家分配去相關行業工作,屬於嗯,屬於吏這個體制內,但不是官員,待遇的話,朕會和吏部戶部具體商討出來,制定一個完善的體制。」
要開始打造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編制體制了。
這樣才能更好的管理全國。
同時,也能利用這個體制,更好的促進大明的工業進程。
陳獻章默算了一下,「陛下,按照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三十個人一個班的方式,擴大規模的官學,僅僅是先生和各種博士、教授,就需要數萬人,這數萬人都按照現有待遇來劃撥財政資金的話,可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關鍵是還有各種教學費用,算起來,朝廷在教育這一塊的開銷,至少要增加十倍以上。
朱見濟嘆道:「朕知曉,但這個錢該花。」
百年樹木,十年樹人。
大明的工業已經萌芽,要想繼續工業化下去,就得在教育上花大力氣,培養儘可能的人才,而要培養人才,以便讓大明走向新時代,必須教育先行。
教育,是一個國家走向文明的基本!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1s 3.532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