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音老仙鬧大明 第8章 能源和生態

    劉家堡上游,洮河西邊有座馬銜山,那裡有個莊子叫楊莊。

    楊壁家裡是楊莊的佃農,原本與莊主是同族。只是經歷戰亂,楊壁父祖輩都是老實莊稼漢子,失了賴以養生的土地,不得已,從外地過來投奔親戚。

    早聽說下游出了個老仙,楊莊的人也跑過去看過,可那塞山上當時要啥沒啥,那老仙也不過是個十來歲的娃娃。

    雖說這時候男丁成年早,按說當時劉學勤已經勉強能算個成丁。

    可村民們俱都是根據想像按圖索驥,與老仙來給人的高大偉岸的形象一對照,那說當時的劉學勤是個娃娃一點兒沒錯。

    所以開始大傢伙對塞音教又都不怎麼上心,多是抱著看熱鬧的態度。

    漸漸地,關於道場弟子發錢的事情流傳開來,被很多人印證,竟然是真的!

    劉學勤純粹是現代人的習慣,他是把弟子們當成了合伙人,那會兒除了一些重體力活需要佃戶幫忙,其餘時間除了授課,都在從事體力勞動。

    像他表妹馬尕朵,當時哪吃過這些苦,新鮮勁過後,基本三天哭一場。

    即便如此,他給弟子們的月俸(外門五百文,內門二兩)也屬實有些高,說不好聽的,一個外門弟子的收入,可以養農家一家人的了。

    但回過頭來看,又覺得沒什麼了。這可是站在時代金字塔塔尖的科技人才啊,雖然尚未拿出相應的產品,但是技術儲備了一大批,在當時絕對算黑科技。

    就比如說收下哈拉溝鐵礦之後,他把那邊僅剩的幾個匠戶都拉上了山。在山上另起高爐,連實驗用的玻璃窯都弄出來了。

    這些年積累的煉鐵、煉鋼的數據,實驗記錄有十幾大本。

    沒數據?那你做個屁的丹論。

    老仙是把科學方法與修仙兩件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所以大家工作起來總是快活的。

    各種型號的鋼材、玻璃之類,可以建立一個小型資料庫。

    齒輪、軸承、滑輪、彈簧、潤滑油、橡膠等等,也都有了像樣的成品,並且一直在做應用實驗。

    水泵、腳踏式縫紉機、火柴、力士靴、熱氣球,圓盤發電機、礦石收音機、連工業之母——工具機都造出來了。

    你看看,哪個不是領先時代?隨便丟出去一個都是王炸!

    即便是蒸汽機,只要劉學勤肯給弟子們稍微一些引導,這也完全是有條件實現的。

    鋼材質量和鏜床,可以滿足製造壓力容器的需要。

    橡膠也有了,密封問題也迎刃而解。

    可現在蒸汽機並不是當務之急,劉學勤更期待弟子們自己去發明創造,而他只是提供自由寬鬆的環境。

    無論如何,當時給弟子定的高薪,對底層勞動人民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劉學勤記得,四、五、六三期來聽短訓班的人簡直爆棚,直接導致道場在狄道縣開了第二教室。

    即便如此,仍然人滿為患,過道里的人都滿滿當當。

    可惜的是,事實證明農門也不是那麼好跳的。

    因為劉學勤搞的是天賦選拔,和現在初高中「掐尖」的做法類似。搞過教育的人都知道,越是聰明孩子,天賦很小就表現出來了。

    傷仲永的情況也有,但那絕對和教育方式不恰當有關。葫蘆娃的老七從小泡在藥水裡長大,一出生還管蛇精叫媽媽呢。

    所以招到的學生數量並沒大幅增加,而且六期之後,劉學勤將招生條件的年齡從十五歲直接降到了十二歲。

    如今更是已經降到了十歲。

    好苗子不怕少,很多人不知道老師教學生的感受。其實調教聰明的孩子,就像彈奏一架名貴的鋼琴,悠揚轉折間,他帶給你那種玄之又玄的反饋,引人陶醉。

    楊壁是四期入門的弟子,時年十一歲。在道場外門求學期間,他又自學了四書五經,八股之類。

    結果十七歲時參加鄉試,中了舉人!

    雖說沒能再進一步,但這在整個洮州都引起了轟動。一是他年紀小,二是他基本是靠自學的。

    這事當時被傳的神乎其神,很多人也是從那時候知道塞音道場的。

    其實大家都忽略了幾點:一則是楊壁本來就是尖子生;二則是道場的學習方法是領先於這個時代的。

    但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如今很多莊子都對劉家堡和塞音道場產生了抗拒心理,因為劉家堡的存在產生了虹吸效應,很多莊子的佃戶都跑過去投奔。

    劉家堡這些年一直也在擴張,因此也接納了不少人。

    但西北這麼個地方,當時人力資源是比較寶貴的,雖然這些年人口在快速恢復,但也架不住他們往外跑啊。

    劉學勤看在眼裡,也沒把這些傳教釘子戶放在眼裡。


    經過他後來一番敲打,一些財主老爺轉變了信仰,成了塞音教的記名弟子。

    這些記名弟子,每年都要往道場裡孝敬香火錢,這條財源如今已經超過茶葉生意,成為道場第一經濟支柱了。

    楊家莊因為勢力有些大,而且有楊壁這麼個弟子在,一直不太好敲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兩邊的關係卻越來越差,大有水火不容之勢。

    熊天球正是為此事而來。

    劉家堡派去楊莊煤場拉煤的莊丁挨了打,車和人都被楊莊給扣了。

    梁子也不是一天兩天結下的,兩邊的人時常互有口角。因為楊莊人洗煤,經常把洮河水染得烏黑,兩邊還械鬥過幾場。

    這類事情,在農村再正常不過。

    說起來,整件事情的起因還是劉學勤自己一手導致的。

    誰叫他是個現代人的腦子呢,所以對於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就格外看重。

    這些年在他的帶動下,劉家堡在河灘地種植了許多樹。塞音斯三山現在也茶樹遍山,生機盎然。

    甚至還冒出來幾處細小的泉眼,雖然無法用於灌溉,但泉水甘冽,用來煮茶是極好的。總之,一切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劉學勤索性一次性解決劉家堡的燃料問題,他不許大伙兒伐薪砍柴,更不讓燒炭,那就只好尋替代方案。

    自然是用煤了,明朝這會兒還叫石炭。

    劉學勤順手就發明了蜂窩煤爐子,還給家家戶戶盤起了土灶。

    現在的年輕人沒見過,在燒燃氣之前,以前家家戶戶都用一種水泥灶。灶膛里燒煤屑和碎煤塊,不過這種灶得有一個重要配件——

    鼓風機。

    電鼓風當然不現實,但手搖式人力鼓風機,對道場的技術力量而言,只能說灑灑水啦。

    專業盤灶和鼓風機的生意被老娘馬寶梅搶了去,說是造福鄉梓。

    生意好的一塌糊塗。

    竹筒、木頭,幾片薄鐵片,齒輪和轉杆,就這麼些個零件做的鼓風機,馬寶梅按一兩銀子批發你敢信?

    他大舅試著往打箭爐那邊販了一批,結果利潤比茶葉還高,折成銀子差不多三兩五兩都有人搶。

    藏民哪裡見過這麼神奇的東西?再說他們燒牛糞的,用這麼個傢伙吹火,那不要太過癮!

    也有人拆解後仿製的,但別家沒齒輪和潤滑油啊。造出來的玩意兒,就像老太太嚼豌豆,賊費勁!

    人家馬寶梅早就開發出新市場,生產出工業鼓風機了,鐵廠、鐵匠鋪專用的那種。價格十到五十兩不等,那可都是生鐵鑄的大傢伙,絕對物超所值。

    可惜明朝工礦業太分散,這塊市場遠比不上民用。

    就這,馬寶梅把劉家堡盤弄的富得流油,每年給大夥分的人頭銀子已經超過三兩!要知道如今劉家堡丁口可比十年前翻了一倍不止,已經將近六百口了。

    而且分紅只是每年收入的小頭。大概占總收入的三成,公中存四成,另有三成用於堡子的公共支出,如學塾(大部分孩子達不到道場資格)、修路、植樹造林。

    還有年底一般會給佃戶們搞些福利,米麵糧油一類。這在地主老財裡頭,算是相當慈善了。

    回到前文,劉學勤搞這些改造的時候,也同時開展了地質勘探的工作。巧了,就在楊莊後面的馬銜山發現了石炭,而且品質還不錯。

    起碼比哈拉溝鐵礦的品位好得多,正因如此,這麼多年劉學勤都沒跟那兒煉鐵,只是挖礦石發賣,根本不指著那處鐵礦賺錢。

    也是他當初經驗不足,派熊天球和楊壁去談買馬銜山的事。許是行事不秘,楊莊人知道了山上有石炭。

    雖然當時對石炭的應用前景不了解,但楊老爺是個精明人,咬死不肯賣山。

    熊天球一直覺得楊壁跟這事脫不了干係,而且那小子鬼精鬼精,明明入了教,卻跑去考科舉。

    雖說師尊沒有禁止,但很多弟子都覺得楊壁叛教了。

    這件事,劉學勤心裡是有些疙瘩的。他就是一個人,再怎麼領先時代,也有思慮不全的時候。

    特別是除了熊天球這個從小光屁股一起玩的弟子,有時還能平等地討論問題。其餘弟子對他只有尊崇和仰望。

    他索性就放開外門弟子考科舉的這條道路,但內門是禁止的。而且這些年他愈發發覺,由於朱元璋對官僚集團的高壓,士林似乎是個很有前途的傳教方向。

    但,自己的弟子跑去學儒,他心裡是膈應的。

    於是便打發楊壁出去遊學,順便參加辛未科會試(明年)。與楊壁一同被派出去還有兩個外門弟子,韓虎去了山西,馮理去年跟大舅的商隊先去四川,然後轉折南下,去了廣西龍州。

    楊莊石炭場關係到劉學勤未來的產業布局,非拿下不可。既然如今楊莊人不識好歹,屢屢冒犯,是該動一動了。

    喜歡塞音老仙鬧大明



  
相關:    校花的貼身高手  百鍊飛升錄  網遊之菜鳥很瘋狂  網遊之劍刃舞者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塞音老仙鬧大明第8章 能源和生態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塞音老仙鬧大明"
360搜"塞音老仙鬧大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728s 3.954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