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鄧州市段全長37。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4公里,經九龍,張村,十林,趙村四個鄉鎮。建設有瑞河,刁河,伊犁河三個渡槽。各種建築物58座。
工程征地總面積22800畝,。
2009年,鄧州市移民3萬人。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省安置第一大縣。
為了實現南水北調千年的夢想,鄧州市人民,自20世紀60年代,就吹響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序曲。
1968年,作為丹江口水庫組成部分的引丹灌溉工程,在鄧州市開工,這是當時南陽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
2002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大壩加高工程開工。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把全國人民的目光引向了南陽鄧州,人們開始關注鄧州市。
鄧州市有18個鎮,6個鄉,185萬人。是河南省的大縣。
也是國務院確定的南水北調庫區區域中心城市。
「鄧縣是個好地方。」人們只知道南陽有個鄧縣,不知道鄧州市。鄧州市是鄧縣改的吧。
鄧縣是人老幾輩子去討荒要飯避難的地方。
舊社會中原鬧饑荒了,都到鄧縣去逃荒。鄧縣,老河口已深深流淌在中原人的血脈里!「正南去過老河口,回來路過信陽州。」
「他大姑,俺舅舅。「逃荒留在了鄧縣彭橋。這話在中原一帶很流行。
那是幾輩子都嚮往的地方。那兒有我的血脈!
饑荒了都得往鄧縣走。
舊社會,鄧縣以南,鄧縣西南與湖北交界的地方,地廣人稀。那時候,人們不知道什麼卾孟,豫孟,只知道孟家樓。也不知道穣東鎮,都知道有一個「沃洞」。
」物是人非「,現在從廣水,襄陽進入河南,明顯人煙稠了。路邊的房子也多了。不似以前的地廣人稀了。
中國人對南陽,鄧州的了解,僅限於一部《三國演義》。南陽臥龍崗,諸葛亮庵,火燒新野,劉備攜眾渡漢江,當陽長坂坡,關公走荊州,襄陽,江陵,草市,沙市,夏口等。
這是一個地理單元。出武當山,向北地勢就平坦了,過襄陽,到南陽,大致都是平地。連河都是向南流的。
經南陽,走方城,過方城埡口,進入淮河平原,就到了中原。這基本就是許南公路,這個全中國的「許南大街」。再到許昌,朱仙鎮,就到達東京汴梁。
秦香蓮告狀,趙夢瑤進京,都是發生在很久遠以前的故事。「秦香蓮住均州,遠在湖廣。」「想起當年進科場。」這一腔一調唱出了沁人心扉的泥土氣息,是那麼芳菲,那麼令人陶醉。這就是古老的楚漢大地!
均州不是現在的丹江口市,丹江口是新均縣。老均州在丹江口西很遠的地方。在漢江南岸。武當山北,青山港,浪河店西。
趙夢瑤進京,那就更遠了。趙夢瑤進京在巴州,已是川東北了。進汴梁可真是跋山涉水,萬水千山了。
襄陽人也聽豫劇,鍾祥市就有梆子劇社。漢劇在河南省境內僅存的表演團體是唐河張灣漢劇團。
團員張彥麗一段漢劇《;祭江》中孫夫人的清唱,「江邊上擺祭禮紙灰飄蕩,哭一聲劉先主奴的夫皇。」開唱的腔調叫二黃倒板,尤其是江邊上三字使用拖腔,聽起來柔美優雅,如泣如訴。
漢劇已歷300年,原叫二黃。來源於由音樂,歌賦演變的楚劇。它在湖北境內表現的細膩婉轉,成為京劇的源頭之一。
傳入南陽後,受當地文化影響,風格果斷粗獷,又叫土二黃。
漢劇有助於人們對民俗學的探討。是對中原文化的難得的補充。
宛梆的拖腔也很有特色,假腔特殊處理令人難忘。其實在豫劇沙河調中,假腔也有使用,只是後來不用了。宛梆保存了下來。
宛梆使用的南陽方言就更有特點了。
漢劇的傳承已經引起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經過不斷努力,2009年,南陽漢劇已被列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正在申報國家非物質遺產項目。
漢劇演員目前年齡最小的人也已四十五六歲,下一步的重點是培養接班人。同時,開展宣傳教育,培育漢劇發展壯大的文化沃土。
(本章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3s 3.608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