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挽救京都議定書展示最大誠意
在德班氣候大會上中國代表表示,中國願意有條件接受2020年後的量化減排協議。筆神閣 bishenge.com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也有表示,在將要召開的巴黎會議也會表示。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都感受到中國為挽救京都議定書維護應對氣候變化多邊機制的誠意。
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中國立足於本國資源,為應對氣候變化付出了巨大能努力。十一五期間完成二氧化碳減排16億噸的目標。十二五期間將碳強度降低百分之十七。同時,還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為其它發展中國家適應,減緩氣候變化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合作。
據一些專家測算,按照經濟發展速度,在樂觀的情況下,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約在2030年前後達到峰值。正常情況下要到2040年達到峰值。如果從2020年接受量化減排指標,要付出極其艱苦的努力。可以說,這是中國對全人類未來作出的貢獻。也是中國作為以發展中的大國對國際社會負責任的表現。
中國有超過13億人口,其經濟總量和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當然會很大,但是這種總量的龐大,被更加龐大人口基數一除,就變得非常微小。中國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約為日本的一半,還不到澳大利亞或者美國的三分之一。這似乎更真實地反映了發展階段河生活水平的差異。
但是,一些發達國家總是盯著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排放量,稱只有新興經濟體接受量化減排指標,他們才參與。
這種態度,好比是富翁要求窮人同樣繳納數額的稅款。既違背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又不合常理。須知,新興經濟體的排放量只是在近年才伴隨著發展而有所增加,而造成氣候變化的,是工業革命後兩個多世紀以來累積在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誰的貢獻最大是不言而喻的。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燃燒煤,油,天然氣,和樹木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進入大氣層的速度加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百分之25。超過了科學家可能測量出來的過去16萬年的全部歷史記錄,而且尚未減緩的跡象。
在中國展示的誠意面前,一些發達國家應好好反思,承擔自己應盡的歷史責任,真正顧及自身以及全人類的未來。
當今,城市產出百分之80的gdp,百分之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但是,經濟活動和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直接相關,城市的溫室氣體排放占排放總量的百分之70至百分之80。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可持續的公共運輸政策變得越來越重要。國家公共運輸政策需要優先考慮大眾的出行方便,而不是私人車輛。
發展節約交通勢在必行。工業,建築和交通運輸是我國節能減排的三大領域。交通運輸消耗的能源以石油為主。交通用能有成品油,電力,天然氣等,其中成品油占交通總能耗的百分之90左右,主要道路機動車。這一交通用能結構短期難有改變。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交通能耗占全國能源消費的比重,由2000年的百分之7。72提高到2011年百分之8。20。由於人數眾多私人機動車輛的能耗沒有納入統計,這一數值低於實際。
按照國際可比口經,初步估算我國交通能耗占全國能源消耗的比重大約百分之12。。同期,原油自給率由百分之77,下降至百分之46。
我國石油對外依賴提高和能耗的持續增長,使中國交通節能的重要性更為突出。
以電能和氫或者其他低碳能源驅動交通工具,有利於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我國在2001年將電動汽車的發展列入863國家計劃。2012年新能源汽車被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
鐵路,水運是我國綜合運輸體系中發展相對緩慢的運輸方式,應該極可能加快完善鐵路,水運網絡,提高大運量運輸方式的市場份額。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加劇,導致的氣候問題,正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占有很大。全面實現低碳生活成為發展低碳經濟,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內容。
國家能源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徐主任說,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跡。它指的是每個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他舉例說如果你乘飛機旅行2000公里,那麼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月了100度電,那麼你就排放了78。6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己駕車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麼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事實上,城市居民的一些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每天都在產生巨大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量。據測算,2009年到2011城市居民生活用能已經占到每年全國能源消費量的大約百分之26,二氧化碳排放的百分之30是居民生活行為及滿足這些行為的需求而造成的。
一家網站有一個碳排放計算器,100平方米的住房,一輛轎車的三口之家,一年的碳排放近百噸。近年來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綠色環保等理念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從日常生活和消費細節做起,為減少資源消耗以及碳排放貢獻自己的力量。隨手關燈,騎自行車上班,減少電梯使用,購買小排量汽車,使用環保購物袋,教材循環使用,廢物再利用等行為正成為眾多居民的自覺行動。
雖說,氣候變化跟居民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積少成多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壓力。所以自己儘量在日常生活中節電,節水,節氣並且回收利用,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關鍵是要有一個好的習慣和好的態度。
然而,受多種因素影響,要在居民中實現全面低碳生活,還面臨著粗放生活方式和不良消費嗜好兩大攔路虎。
專家認為,當前很多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依然很粗放,只管自己方便舒適,不管給日常生活帶來的生態成本。現在,家用電器都有待機功能,也就產生了待機能耗。調查顯示,我國城市家庭平均待機能耗相當於這些家庭,每天都在使用著一盞15瓦到30瓦的長明燈,占城市家庭用電量的百分之十。僅彩色電視機一項,一年下來,就浪費電力幾百億千瓦時。相當於幾個大型火電廠白白髮電。
更何況在住房,汽車等高排放領域的消費過程中,一些城市居民存在有你追我趕方式的攀比心理。還有追求大戶型,大排量的好大心理。
全面實現低碳生活不僅應成為每一個人的自覺行為更是一項社會工程。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更需要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學校,家庭,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
大量石化能源消耗帶來的環境問題,已為人類所共識。所以低碳生活時代已經到來。這是低碳經濟崛起的新起點。
低碳是什麼?低碳是由英文lowcarbon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比較低的或更低的溫室氣體排放,這個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
加快建設以低碳為特徵的工業,建築,交通體系,加快形成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我們不能折騰光了山林,折騰光了礦床,也折騰光了我們自己。
(本章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3s 3.688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