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HTTP_REFERER" in /home/wwwroot/big5_dzwebgroup/run/chapter.php on line 11

Deprecated: strpos(): Passing null to parameter #1 ($haystack) of type string is deprecated in /home/wwwroot/big5_dzwebgroup/run/chapter.php on line 12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0 in /home/wwwroot/big5_dzwebgroup/run/chapter.php on line 137
大宋夢:第八十四章 新年納餘慶-好書友

大宋夢 第八十四章 新年納餘慶

    立春是漢族人民間最為重要的一個節日,它不光光代表一個節氣。

    立春自古以來就是備受重視的節日。從古至今已經過了三千多年,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百姓,都要在立春這一天去迎春,祈求新一年的豐收。

    皇家的活動一般是祭祀,百官入宮享宴,各地也會進行表演和迎春活動,並且要派人送春牛貼和報春,還要迎接句芒神,打春牛。

    傳說神農氏嘗百草、分五穀。

    三皇五帝,很重視農業,到周朝的時候,務農的事被提到朝議上,一面制歷,一面責令地方官每年舉行一次迎春的儀式。

    農為百業之本,春為一歲之首,這「迎春」的儀式,當然要隆重了。

    立春前一天,各地官吏們都要洗澡,穿素服,不坐轎子不騎馬,步行到郊外,聚集鄉民,設桌上供。

    除焚香叩頭之外,還要在供桌前做一個土牛,讓扮作勾芒神的人舉鞭打土牛,這土牛被稱為「春牛」,「打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懶惰,迎來一年的豐收。

    「打春牛」從打土牛開始,過了許多年,土牛又換成紙牛,一個紙糊的牛裡面裝上五穀,

    被當作「春牛」,在迎春會上讓「勾芒神」舉鞭狠打,牛被打倒,紙被打爛,裡面的五穀流出來,這象徵著打出一年的五穀豐登。

    又過了許多年,紙春牛又換成了真春牛。

    據說是有個清廉的大官犯了罪,把他貶去做小官,上任那天,正是迎春之日,他看到地方官在效外聚眾舉行迎春儀式,「勾芒神」正在用勁鞭打紙春牛,他覺得可笑,於是寫了半首詩,題名叫《春牛榜子》,詩寫道:不得職田飢欲死,兒儂何事打春牛?

    他上任以後,認真地關心起農事來,常常脫去官服,走到田間,跟農民一起談桑論麻,還親自跟老農學干農活。

    他上任後的第一個春天,就把「迎春」的儀式挪在「立春」那天,既不壘土牛,也不糊紙牛,搬來了犁杖,牽來了黃牛,讓衙役們弄個竹筒子扎在地上,裡面裝個絨雞毛,看看究竟是什麼時候立春。

    常言說,立春時刻陽氣升,他守著竹筒等著,等到立春的時刻到了,只見那絨雞毛輕輕地向上浮動,徐徐地出了竹筒,輕飄飄地上天了。就在那雞毛輕輕地飄出竹筒時,他迎天抽了個響鞭。

    牛走了,犁動了,春耕開始了,他犁了一遭又一遭,直犁到日頭落山時才回到衙門。

    晚上,他詩興大發,提筆在上年寫的半首《春牛榜子》詩下邊,又添了兩句:歲首常思盤中餐,脆鞭一響打出春。從這以後,人們就把立春這天叫「打春」。

    據說自西周時期興起,歷代沿襲,唐宋尤盛,至今已有3000多年。這種習俗,一般以四人抬泥塑春牛為象徵,由春官執鞭,有規勸農事、策勵春耕的含義,也是喜慶新春、聚會聯歡的形式。

    民間活動更加豐富,在立春這一天會進行遊春,探春,然後各家各戶都會互相交互禮物,如春牛,春牛圖,還會給小孩子們佩戴春娃,還要拜春。還要糊春牛,貼春畫,搭燕窩,貼春勝。

    高承《事物紀原》:「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

    到了漢代,鞭春牛風俗已相當流行。立春日清晨,京城百官身著青衣、戴青帽、立青幡,送土牛於城門外,官員執鞭擊土牛,以示勸農的迎春,這種儀式,已經固定下來,並傳到了各郡縣。

    鞭春牛之後,老百姓哄搶碎牛的散土,認為「土牛之肉宜蠶,兼辟瘟疫」。

    鞭春牛意在策勵農耕。明、清時期,民間有迎土牛、迎農祥、浴蠶種等習俗。


    山西民謠云:「春日春風動,春江春水流。春人飲春酒,春官鞭春牛。」立春日,村里推選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徵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著一年的農事開始。

    然後眾村民將泥牛打爛,分土而回,灑在各自的農田。

    在清代,各州、縣的地方官員,立春之日會至城郊祭祀芒神。祭祀畢,要用彩紙紮制的「春牛」打破,牛肚內所裝的乾果食品,隨之拋灑一地,兒童爭而食之。

    春牛在迎春儀式中為主角。舊時曆書和漢族民間木版年畫上,常印有春牛圖案,大體都是按古時「打春牛」的情景描繪,寓意迎春天,農事始,五穀豐。年年春打六九頭,煙火爆竹放未休。五彩旌旗喧鑼鼓,圍看府尹鞭春牛。

    唐代詩人元稹《生春》詩:「鞭牛縣門外,爭土蓋春蠶。」先「鞭」而後「爭」,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風俗語的兩部曲。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

    《周禮·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氣。」後來一直保留下來,但改在春天,盛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以至成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

    提到立春,不得不提到春聯。而中國歷史上第一副對聯的出現,頗有意思。

    現存的第一副春聯是五代十國時期後蜀皇帝孟昶所寫的。

    孟昶名字里的「昶」字,讀作「廠」。

    《說文解字》說:「昶,日長也。」意思就是白日很長。這個字的組成,左邊是一個「永」字,右邊是一個「日」字,引申為一直有太陽。皇帝都自視為天子,孟昶這名字,顯然是希望他和天上的太陽一樣永遠長久。

    可惜的是,名字沒給孟昶帶來好的運氣,很不幸,他做了後蜀的最後一任皇帝,在位30多年後,最終被北宋滅亡。

    孟昶只好帶著如花似玉的花蕊夫人投降了宋太祖趙匡胤。

    就在投降前的那個春節,孟昶突發奇想寫下了一副春聯:「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

    而這幅春聯卻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幅春聯。

    這春聯的第一句的意思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第二句的意思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能長久過著春天般的日子。

    命運有時候就是愛捉弄人,越是想得到的東西,就越是得不到。

    這話用來形容孟昶再合適不過了。別看他這副對聯的意願很好,可是,命運偏偏就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後人認為,這副春聯簡直就是一個不祥的預言。一語成讖,這是孟昶做夢也想不到的。

    上聯:新年納餘慶。後蜀滅亡之後,這個曾經的國家就變成了北宋的屬地,按理就要派地方長官,因為戰爭剛剛結束,所以宋太祖趙匡胤就派了一個臨時長官,而這個人的名字就叫做呂餘慶。

    於是,孟昶的這句「新年納餘慶」上聯,就變成了「在新年迎來了呂餘慶」。

    更要命的還是下聯:佳節號長春。據《宋史·本紀第一》記載:「己未,宰相表請以二月十六日為長春節。」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己未年的一天,當朝宰相向皇帝奏請以陰曆二月十六為長春節。

    這裡提到的皇帝,就是宋太祖趙匡胤,而二月十六,就是他的生日。也就是說,長春節就是為慶賀趙匡胤出生設立的節日。

    孟昶的那句「佳節號長春」,就變成了「把北宋皇帝的生日作為自己的佳節」。一個皇帝居然以另一個皇帝的生日為賀,其意味著什麼可想可知。



  
相關:  穿越歷史去旅行  神級旅行社  為了夢想我一無所有  江陽王  我可能過了一個假童年  三百年後的我  欲望封神  重回明朝當暴君    暗影熊提伯斯的位面之旅  特戰之王  重啟全盛時代  都市夜戰魔法少男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大宋夢第八十四章 新年納餘慶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大宋夢"
360搜"大宋夢"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4s 3.520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