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名工人轉動著巨大的絞盤。船塢的閘門開始慢慢打開,海水涌了進來。
船上的水手各司其職的忙碌起來,一張張白色的風帆迎風張開。榆林灣的棉布是無法做成風帆的,上次陵水剿匪是帶去的帳篷根本無法適應野外要求,10天的行軍下來基本都爛掉了。這次是根據約翰的要求,委員會專門委託了高鵬舉去廣州找的人定製了一批帆布。現在工業局正在研製珍妮紡紗機,準備自己紡紗織布。
隨著海水不斷的湧進船塢,上帝號漸漸的浮了起來。這個英國約翰很是有意思,貢獻了自己所有的造船和操船技能,只提了一個要求,第一艘船用上帝號來命名。根據約翰的解釋,只有上帝才能設計製造出這麼好的船。
上帝號慢慢的駛出了船塢,巨大的風帆在風力的推動下鼓的滿滿的。邱鵬站在約翰的旁邊看著這個英國人一板一眼的下著命令。
一個時辰之後,上帝號揚著風帆重新駛進了榆林灣碼頭。邱鵬和約翰滿臉興奮的從船上跑了下來:「太棒了,太棒了。」
岸上的委員會成員都有些忍俊不禁,這邱鵬很少這麼喜形於色,看來這船的效果是很不錯的。
「尊敬的先生們。」約翰揮著2隻手,用生硬的漢語比劃著喊道:「這是上帝的傑作,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上帝才可以做到。」
「約翰先生,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讓你如此激動。」范秋明問道。
「尊敬的閣下,剛才在我們的試航當中,上帝號跑出了高達15節的航速,這是魔鬼,不,上帝的速度。」約翰激動的有點語無倫次。
17世紀初的風帆戰艦一般的速度也就是7節左右,順風最高速度一般不會超過10節,而上帝號在剛才的試航當中,輕輕鬆鬆跑到了15節。穿越者們當然知道這得益於上帝號的流線型和v字型船底的設計。從理論上來說,只要風足夠大,帆船的速度可以達到無限快,但這是做不到的。即便到了21世紀,用最先進的材料和最先進的設計理念造出來的帆船最快速度也只能達到50多節,2008年「水翼」號極速帆船達到了每小時60節以上的極速,但很快就分崩離析了。因為以超過100公里的時速高速航行時,水就會變得像岩石一堅硬。
「15節是最高速度嗎?」張國棟問道。
「不是,還能跑的更快。」邱鵬答道,「但我們沒敢嘗試,我估計再快的話,這船就散架了,畢竟材料不行。」
「你們再跑幾次,把數據報上來。」夏天陽在一旁插話道,「我們確認一下,如果沒問題的話,就定型吧,范委員長,張主席,怎麼樣?」
「我看行,就這麼決定吧,我們現在太缺船了。」范秋明表示同意。
張國棟也點了點頭:「我沒意見,不過定型之後,要抓緊設計新型戰船,我們不能只有一個型號。」
「走吧,去軍械組看看他們的火炮搞得怎麼樣了。」范秋明招呼著大家,「光有船沒有炮也是不行。」
耿瑞終於獲得了自由。在2000多名戰俘全部安置完了以後,耿瑞這批老戰俘們統統被釋放了出來。離開榆林灣的很少,大部分像耿瑞一樣留在了榆林灣里。耿瑞在獲得自由的第二天就去找了蔣北銘,因為他覺得只有這個長官是他最為信任的。蔣北銘知道耿瑞懂得煉鋼之後一刻也沒耽擱,馬上把他送到了夏天陽那裡,並且親自代表耿瑞和夏天陽簽了一份合同。只要耿瑞能冶煉出用於鑄造大炮的合格的鋼鐵,每煉一噸鋼鐵提成5兩銀子。
2000多名新戰俘全部被趕到了築路工地,由於多了這2000多人的生力軍,築路速度大大提高。3月底的時候,榆林灣到田獨的土路終於完工了。此時古雲鯤的礦井也初見眉目並且開始出產礦石了,只不過工人的傷亡率也在慢慢爬升,2個多月的時間,300名礦工中就有10餘人因各種事故造成了傷殘。儘管委員會一再增加工資和撫恤金,但不滿的情緒還是在這些礦工中漸漸瀰漫開來。古雲鯤好幾次返回榆林灣請求暫停開發田獨鐵礦,但都被委員會否決了,這個時刻如果停止開發,那就前功盡棄了。古雲鯤沒辦法,只好又帶了2個班的陸軍回到了田獨以預防可能發生的意外。
委員會的指令終於來了,所有的礦工除了自願留下的,全部返回榆林灣。取而代之的是800名戰俘和1個陸軍連。這讓古雲鯤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畢竟這些海盜的傷亡是不必太在意的。軍委會也做出了一個決定,所有的戰俘2個月一輪換,輪流去田獨鐵礦,只要做滿一年就可以重獲自由。
將鐵礦石煉成鐵這個工業局早就自己解決了,但在如何煉鋼上卻一直沒什麼進展。明朝的鋼鐵冶煉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了,這就是灌鋼法。宋應星在他所著的《天工開物》一書中,詳細地記述了當時的灌鋼工藝。
「凡鋼鐵煉法,用熟鐵打成薄片如指頭闊,長寸半許,以鐵片束包尖緊,生鐵安置其上,又用破草履蓋其上,泥塗其底下。洪爐鼓鞴,火力到時,生鋼先化,滲淋熟鐵之中,兩情投合。取出加錘,再煉再錘,不一而足。俗名團鋼,亦曰灌鋼者是也。」
宋應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煉鋼的方法,是先把熟鐵打成像手指頭那樣寬,一寸半左右長的薄片,然後用熟鐵片束包紮緊,再將生鐵放在紮緊的熟鐵片上面。隨後,蓋上破草鞋(要用沾有泥土的,這樣才不致於立即被燒毀),另外,在鐵片底下還要塗上泥漿。當這一切都做完之後,把它放進洪爐里,用勁鼓風,達到需要的溫度時,生鐵便先熔化成鐵液,滲淋到下面的熟鐵中,兩者便互相融合了。這時,就可取出錘打。經過再煉再錘,反覆多次,這樣錘鍊出來的鋼,俗稱團鋼,也叫灌鋼。
耿瑞貢獻出來的煉鋼法則是灌鋼的高級階段「蘇鋼」冶煉法。把生鐵與熟鐵放在一塊冶煉,等到生鐵熔化,鐵汁欲流時,則將生鐵水擦入熟鐵中,灌鋼就煉成了。工業局根據耿瑞的方法融合了後世的經驗,加以了改進。先把沒有經過鍛打的料鐵放到爐內,鼓風加熱。兩分鐘後,用火鉗鉗住生鐵的一端斜放在爐口內,繼續鼓風,使爐內溫度不斷升高。當爐溫升到1300c左右的時候,斜擱在爐口內的生鐵的一端開始熔化,開始不斷地滴鐵水,這時,便用大鐵鉗鉗住生鐵在爐外的一端,左右移動,使鐵水均勻地淋到熟鐵上。同時,不停地翻動熟鐵,使熟鐵各部分都能均勻地吸收鐵水。淋完兩次後,便把熟鐵夾到鐵砧上鍛打。去除雜質,就得到了需要的鋼坯。
鋼是有了,但是炮怎麼辦。利用現在的鋼坯可以直接採用鑽膛法製造燧發槍,可無法製造大炮,因為沒有那麼大的鋼坯和鍛壓機,又一個瓶頸產生了。正當所有的人都在為大炮而犯愁的時候,穿越者當中出了一個毛遂自薦者。此人名叫張信,穿越前是一拖船船主,此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喝酒善游泳。據說他在原先那個時代,人送綽號浪裏白板。並且此人對火炮的愛好堪比沈大興打造刀劍,以前就曾接受過民兵的高射炮訓練。
張信給軍械組的建議是採用羅德曼鑄炮法鑄造鐵炮。
該鑄造法是在1860年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由美聯邦陸軍少校托馬斯·羅德曼發明。
一般鑄好的紅熱炮管在靜置時的自然冷卻,是由外往內,原因一是炮管外表面面積比內管大,其二是外面空氣流通比內部快,這樣自然外層比裡層冷的快,最終形成層層膨脹的結果,強度降低。但是如果能同時讓炮管裡層冷卻,甚至使之比外層先冷下來,不但可以提升整根炮管的冷卻速度,更可以提高炮管性能。
羅德曼的發明,是把鑄造炮管時,用來作炮管內模的模具換成空心的,中間加上冷卻水管道,然後往裡面注冷卻水就行了。當然這冷卻水管道必須要作成可循環樣式來保證內膜溫度穩定,譬如採用u型管模式從裡面開始注水,這樣持續循環冷卻。
唯一的問題是冷卻速度,也就是水循環速度是有講究的。太快冷卻的話內管會破裂,必須有適當的速度進行才行。羅德曼從1844年提出理論到實驗論證出科學合理的技術參數用了10年時間。此法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並使鑄造大口徑火炮成為可能。原因就在於這種「內模水冷技術」可以大幅降低火炮尤其是大口徑火炮鑄造時的廢品率。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8s 3.688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