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 第九百三十三章 尋訪

    從哈密衛來的韃靼人,到軍中已有數日。不過這個韃靼汗妃,朱高煦倒是第一次親眼見著。

    若照元朝之後的分類,她是個色目人,便是西域及西面的「各色名目之人」,與一般的蒙古人不同;因為元朝重用色目人,這些人能在草原上立足也不奇怪了。

    在朱高煦眼裡,她是個類似中亞阿拉伯地區種族的白種人,一頭微微捲曲的深棕色近黑色的頭髮,眼睛也是黑色的,不過面相皮膚與大伙兒區別很大。她看起來很年輕,身材豐滿,在色目人里算是長得不錯的。不過在朱高煦的見識里,色目女人年輕時長得還行、可是老得快。

    大隊人馬沿著大路行進,四面都是遼闊的平原,秋冬之交的季節草木凋零,景色顯得有些陳舊頹敗。朱高煦沒有再乘車,他寧肯忍受路上的塵土,也不願意整天呆在馬車裡。

    韃靼汗妃阿莎麗被允許在朱高煦身邊騎馬,她的姿勢一看便是習慣於常年騎馬遷徙之人。許久沒有說話,朱高煦偶爾觀察她,認為她只消坐在馬背就能睡著。

    良久之後,朱高煦終於轉頭說道:「汗妃是否聽過一句話?」

    阿莎麗立刻抬起頭看著他:「甚麼?」

    「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朱高煦道。

    阿莎麗一臉困惑地搖著頭:「皇帝陛下所指何事?」

    朱高煦道:「很明顯,阿魯台與脫火赤,既不在乎你的性命,也不關心本雅里失汗的兒子。你幫助他們,只能成為一枚棋子、或是犧牲品。」

    阿莎麗道:「他們究竟做了甚麼?」

    朱高煦愣了一下,心道:我還想讓你交待哩。

    他不動聲色地觀察著阿莎麗那雙異域風情的眼睛,她也在看著朱高煦。只見她的眼神依舊帶著困惑,並無閃躲,看起來很坦然。這讓朱高煦在一瞬間產生了些許直覺,難道她真的不知情?

    朱高煦身邊的文武都沒吭聲,只是聽著二人的對話。

    周圍沉默了一會,阿莎麗沉不住氣再次問道:「皇帝陛下為何能事先得知,瓦剌人會攻擊我們?」

    朱高煦不答,隨口道:「咱們應該相互交換,這樣才公平。」

    阿莎麗看起來有點煩躁,並露出了怒氣,但她不敢發作。她問道:「皇帝陛下何時放我們北歸?您答應過阿魯台的。」

    朱高煦說道:「稍安勿躁,你們一時半會走不了。朕是講誠信的人,但你們首先有所隱瞞、有欺騙嫌疑,汗妃應該明白所指何事罷?」

    阿莎麗可能想到了她的蒙古王子,頓時露出了憂懼之色,意氣也萎了八分。

    倆人不甚愉快的第一次談話,就此結束。到了中午,大隊停下休息。朱高煦便找來了同行的段雪恨,授意段雪恨陪著阿莎麗,觀察阿莎麗的言行舉止、以及和脫火赤的關係。一個人能裝一時,時間稍長便可能暴露很多東西。

    下午大軍接近了濟南城,不過護駕人馬在濟南北面數十里,未去府城。朱高煦又告訴高賢寧,讓他暫時離開隊伍去濟南城,聯絡當地士人、重敘同鄉同窗之情。高賢寧在山東各地的名氣很大,算得上是一大名士,他在當地也結交甚廣,只要回去必定是賓客不斷。

    朱高煦知道高賢寧的家就在濟南,臨行時便開了個玩笑,說是「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不過大軍並未在此地停留,繼續東行,直去濱州。

    之前朱高煦想起唐賽兒這個人物時,便確定了這次的行程。

    他知道唐賽兒是濱州南邊某縣人士,因為當年他奔波於生計時、來過山東濱州。他印象比較深的地方,便是黃河大橋旁邊有一座很大的雕像、即唐賽兒的像。只不過現在黃河不在此地,而在南方,唐賽兒這個人也無人知曉。

    因為唐賽兒在後世、成為了反抗反|動封建統治的英雄,所以地位很高。然而立場決定心態,如今朱高煦變成了大明朝最大的封建統治者,對於意圖破壞他統治的人、當然沒有好感。

    明朝的州縣太多,朱高煦平素並不會特意去某地巡察,這次不過是因為想起唐賽兒生活過的地方、就在附近,一時興起想去看看,起義軍首領的土壤是甚麼樣子。


    大隊人馬從濟南城北面,走了七天才到達濱州城。但朱高煦沒有進城,率軍繼續往南又走了十來里路,前鋒斥候發現有一片湖泊,於是朱高煦下令大軍駐紮在湖泊東岸。

    前鋒將軍給村民們發了錢,然後把一個村莊徵用了,將士們便圍著村莊修建藩籬軍營。朱高煦等人抵達軍營後,他便住進了村子裡的夯土瓦房裡。

    濟南城三司的官僚們、濱州知府都顯然很關注皇帝的人馬,但是他們又不敢在皇帝跟前違反邸報政令,擅自前來犒軍。很快濱州知府率令一眾官吏,仍是輕裝簡行來了中軍,請旨要為大軍準備糧秣。不過朱高煦拒絕了,大軍根本不需要山東地方官府提供軍糧,過陣子大伙兒到了海邊,從南方來的官船就能為軍隊補充糧秣;之後進北平布政使司地界,那便更不缺補給了。

    朱高煦告誡知府,應立刻停止以各種名目徵調壯丁徭役,政令三年不得改變。

    次日一早,朱高煦便帶著小隊隨從、以及濱州的一個官員離開軍營,沿著土路在周圍察看。段雪恨在馬隊裡,把韃靼汗妃阿莎麗也帶出來了,朱高煦也沒管她們。

    土路還算寬敞,看起來可以行車,不過沒有鋪磚石,灰塵很大,連路邊的樹枝樹葉上也裹著一成泥。朱高煦等人騎馬慢行,他看到四面的村莊都很破敗陳舊,但時不時能看到白煙繚繞,聽到雞犬之聲,一切都很寧靜。

    至少在今年朱高煦親眼看到的狀況,當地並無動盪起義的跡象。

    大伙兒遊逛到了中午,忽然聽見附近的村莊裡傳來了吹吹打打的聲音。朱高煦駐足觀望,身邊的文官侯海馬上說道:「聖上,此乃道士的樂器,那邊有白事。」

    朱高煦瞧了一陣,便回顧左右道:「備一份禮,咱們去趁一頓午飯。」

    侯海忙勸道:「聖上萬乘之軀,怕庶民接待不善。」

    朱高煦低頭看了一眼身上的武服,又看侯海身上的紅袍、濱州官員的青袍,便道:「那朕再做一天洪公子,侯左使則是過路的官員,備禮前去討兩桌吃喝。」

    侯海聽罷,只得應聲去安排。

    一行十幾人騎馬走上小路,靠近村莊時,那道士的鑼與管樂愈發清楚了,連道士們念經一樣的唱歌也隱約可聞,只是聽不懂他們在唱甚麼。

    待朱高煦循聲騎馬靠近辦白事的地方,便跳下戰馬牽著馬步行過去。只見那院子內外都擺滿了舊方桌,院子裡傳來了一聲聲哭聲。院門外的竹竿上掛著白幡,門框上也貼著白紙黑字。

    村民們紛紛側目觀望,好奇地打量著一群明顯是官府的人。沒一會兒,主人一家男女老幼便出來了,他們都跪在門口道謝。大概是侯海送了一份大禮,便是官府的人、送禮赴喪也是好意。

    朱高煦便道:「人死不能復生,主家節哀順變。」

    這時跪在地上披麻戴孝的一個中年婦人便忍不住,立刻又大哭起來。

    一眾人走進院子,來到靈堂上鞠躬行禮,然後主人在院子裡安排了兩桌席位,大伙兒便入席。院子裡烏煙瘴氣,既有燒香燭紙錢的煙霧,也有廚子在外面砌灶烹飪食物燒的秸稈等菸灰。

    周圍的百姓賓客一直都在向這邊望,人們似乎在議論主人哪來的當官親朋。加上道士的吹打念叨未歇,此地鬧哄哄一片。

    朱高煦見附近一桌的人正瞧著這邊,他便乾脆轉身問道:「這家去世的是甚麼人?」

    「貴人不知道哩?」一個穿著灰布衣的漢子問道。

    朱高煦道:「咱們只是路過。」

    灰布衣漢子道:「白髮人送黑髮人,慘啊。死的是家主的長子,四十多歲,昨天一整天還在地里幹活,天黑時到湖邊去洗泥,掉湖裡淹死了。」

    朱高煦嘆道:「著實是悲慘。」

    這時靈堂里的哭聲忽然增大,有個婦人的聲音、一邊哭一邊念起來。她念的內容,比道士的經文好懂多了,朱高煦便留意傾聽。

    那婦人哭得撕心裂肺,念詞也很讓人動容。大概是訴說亡者悲慘的四十餘年,年幼就開始幹活,沒過一天好日子,從小把口糧勻給弟妹們吃,成年後每日勞作、面朝黃土背朝天,並承擔徭役。可憐臨死前還辛苦了一整天云云,也沒頓好的吃。

    都是大白話,朱高煦感覺連韃靼人阿莎麗也聽懂了,因為她的神情看起來十分低落。而同桌陪侍的濱州官員,則是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似乎他認為讓聖上見到當地百姓如此悽苦、可能不是啥好事。

    「數千年以來,大多百姓都是這樣過的。以前是這樣,以後也不會輕易結束。」朱高煦不動聲色地看著濱州官員說道。

    這時忽然想起了胡濙的政治主|張,覺得胡濙做官的理想、其實滿懷人文誠意。



第九百三十三章 尋訪  
相關:  十國千嬌  大魏芳華  天可汗    我的八零年代  收集末日  巨門卷  末日崛起  驚天劍帝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大明春色第九百三十三章 尋訪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大明春色"
360搜"大明春色"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8s 3.719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