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明知道必死,他的心裡已經有了一定的準備,但被一刀殺死,還是要先剝皮再充草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
很可惜,對於他的哀求朱常武以及眾人都是置若罔聞之態。
敢得罪他們龍兵,且還主動出手,剝皮充草都是最好的結果了。至於袁積安所說的銀山這個地名,一路而來的路上,宋獻策就已經發來了電報,李千葉早已經把躲在銀山的酒井忠次給出賣了。
已經知道了結果,現在袁積安在說這些已經沒有了意義。可若是要去問其它的,很可能,這個將死之人就會胡亂的攀咬,那這樣的人說出的話都是不可信的。
即是不可信,問之何益?
倒不如殺了來一個痛快呢。
「公子,我們接下來要怎麼辦?還要去京師嗎?」吉金凱湊上前來,出聲請示著。
「不必了。」朱常武搖了搖頭。
這一次他是打著為死去龍兵報仇的名號而來,現在罪魁禍首已經伏誅,他便沒有了理由再去京師。
當然,如果朱常武想要入京師,是沒有人可以攔住他的,但現在去京師的確是不是最佳的時間。
祖大壽就要入京師了,他到現在還在打著炎王屬下的旗號而來,關於這一點,便是他手下的十萬蒙騎很可能都被蒙在鼓裡。
蒙人重義,這段時間他們日夜接觸的人就是祖大壽,由他給這些人吃這些人喝,而現在若是貿然的向祖大壽出手的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甚至這些蒙人會不會在不知道真相之前,與自己為敵都是無法預料的。
自然,這還不是朱常武最為擔心之地。以現在龍兵的實力,就算是這些蒙騎想要對自己不利,那也要有這樣的本事才行。朱常武更為看重的是,京師之中,到底還有多少人是反對自己的。
明面上五皇子一系的人都跳了出來,具體有誰,師弟胡云峰那裡是有著詳細的人員名單。但除了這些人,其它人都是對自己友好的嗎?
不知道別人信不信,反正朱常武是不會相信的。
相反,在他的眼中,明面上的敵人並不可怕,因為他們就算是想要做些什麼,那也難逃自己的雙眼。只要給他足夠的準備時間,這些人就休想傷他分毫。
反之,真正危險的人是隱藏在暗裡的人。
那些平時見了你,可以和你稱兄道弟,一副推心置腹,巴不得要把心挖出來給你看,以證明他的忠心。可實際上,卻往往會在你相信他,把後背交給他的時候,給你突然來上一刀,這才是最需要防範,也是最能有機會傷害到你的人。
一個大明並不會放在朱常武的眼中。
但這卻是不可或缺般的存在,以後打下的地盤總是需要有人去守,有人在那裡生活。那如果明人都被害死了,就算是地盤再大,又有何用?
朱常武需要的,是一個穩定,且能夠源源不斷提供人口去各地成為統治者的大明。
想要達到這些要求,就需要一個條件,那就是大明不僅要穩定,還要按著自己的計劃走。他可不想有一天自己出征在外的時候,大明內部在亂起來,讓他分心。
這就有必要在自己未離開之前,把所有的隱患和有問題的人都給解決了。一次性能夠解決當然是最好的。
現在不入京師,就是等著這些人跳出來,然後在時機合適的時候一網打盡。
真到那個時候,祖大壽那叛徒的嘴臉自然而然是要暴露出來的,真到那個時候,不管是將其凌遲,還是剝皮充草,想必別人知道了,都會無話可說。
「不去京師了,我們回武昌府。」
朱常武搖了搖頭,目光只是看了京師方向一眼之後,便是轉身就走。接下來,車隊掉頭,向著來時之路回返而去。
龍兵到了大明府之後就回返了。
消息傳到了京師時,很多人不由自主的都鬆了一口氣。
事實證明,朱常武這一次果然就是為了給凌霄雲等人報仇而來,他並沒有要現在就兵進京師之意。
五皇子一系的人在慶幸把袁積安交出去正確的同時,也開始期盼著祖大壽可以快些到來,如此,他們的實力就會越發的強大,才有了與朱常武一較高下的本錢。
崇禎得知消息的時候也放下了心來。
雖然他不認為自己做了什麼對不起朱常武的事情,就算是對方入了京師,也應該不會對自己怎麼樣。可人沒有來終是好事情,他也不用去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他還是大明英明武神的皇帝。
要說眾人之中,只有胡云
峰等人有些失望。
師兄不來了,他們沒有了打仗以求表現的機會。或許是知道他有這樣的想法,朱常武特意還給他來一封電報,內容就是讓他繼續練兵,繼續等待,並告訴他,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而準備的。
發完了電報之後,朱常武便帶著龍兵回到了武昌府,張奡與赤溫等一眾騎兵與步卒此時也一併趕到了這裡,大家在這裡順利會師。
「銀山是怎麼回事?」車子一進城,朱常武見到了張奡與宋獻策之後,就問起了這個問題。
「公子,據李千葉交代,銀山中一直有一夥倭人,他們是從山東行省逃出來的。」宋獻策早有準備,把自己問出來的事情做了一個詳細的匯報。
按他所說,這伙銀山之倭兵,就是當初在山東登陸的那些倭人。當時受了重創之後,逃出來兩千武士,他們逃進了銀山,潛伏於此。
這件事情也只有袁積安和李千葉等極少數人知曉,這一回,若不是酒井忠次看中了本多忠勝手中的巨額錢財的話,也不會出手,就不會有凌霄雲戰死的事情,當然,也就不會露出馬腳來了。
「見不得光的鼠蟻而已。包圍銀山了嗎?」得知了大概情況的朱常武,這便看向宋獻策問著。
「一團、三團、五團的戰士已經把山圍了一個結實,現在正在探查對方的落腳之處。其它的軍兵也派出了五萬人,保證連一隻飛鳥都逃不出來。」宋獻策開口回答著。
「好,那我們就去銀山那裡看看。」朱常武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眾人便帶著大軍由武昌直奔銀山方向而去。
一路而去的過程之中,朱常武把張奡和宋獻策都叫到了自己的車中,和他們說了自己下一步的計劃。
「公子,您準備出海滅倭?」東風猛士之中,後排坐著的張奡驚呼出聲。
「對。」朱常武以十分簡捷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這...如此勞師動眾值得嗎?」宋獻策聽聞,也是一臉的詫異,且話語之中多少帶著一絲的疑惑,甚至是不贊成。
張奡亦是如此,雖然沒有說話,但從他的眼中就可以看出,他也是不太支持這一戰的。
要說,這也不怪張奡他們會有如此的反應,倭國曾是大明太祖明定的不征之國之一,現在若是對他們動兵的話,就等於是違背了祖宗之法。
當然,這種規矩朱常武是從不會去遵守的,龍兵也是有樣學樣,從不把此當回事。
但不當回事可以,出兵遠征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管是張奡也好,還是宋獻策也罷,他們雖然都是聰明人,但他們骨子裡對於大海還是十分敬畏的。尤其這些年來大明施行的就是禁海之策,更讓他們對於大海不是十分的了解。
人,對於未知之事,都會有恐懼和敬畏之心。
更不要說穿過茫茫大海,對倭國出兵了。若是順利還好,一旦在海上出什麼意外,那真是叫天天不靈,而一旦大軍真的葬身於海底,那之前在大明打好的種種基礎,包括正在推行的新政都將會受到巨大影響,甚至一朝回到解放前也是極為正常之事。
新政的好處,現在早已經顯現了出來,如今大明南地的崛起與富裕幾處是板上釘釘之事,百姓的面貌也是一天天以肉眼可見之勢在變化著,那種幸福感、滿足感,讓張奡與宋獻策見之都是欣喜不已。
讀聖賢書,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可以濟世救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嗎?
現在大勢正向好的方向發展,卻突然間想出重兵於海上,他們怎麼可能會支持與同意?
也就是朱常武在軍中的威望太高,換成別人提出了這個建議的話,怕是張奡兩人早已經開噴不止。
對於兩人有這樣的態度,朱常武並不意外,他之所以讓兩人在自己的車中,也就是為了更好的說服他們。
「怎麼?這一次倭人算計了我們,又占了我大明城池許久,難道就這樣算了嗎?」
聽著朱常武的反問,張奡連忙開口說道:「當然不能就這樣算了,但我認為,就算是對倭人動手,也可先派一支偏師,就像是征沙俄一樣,不必要重兵壓上的吧。」
「不一樣。」朱常武搖了搖頭解釋道:「沙俄地域遼闊,深山縱橫,想要征服那裡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間可以完成的。在那裡,派兵太多,後勤壓力就會越大,得不償失。倭國則是不同,他們國土面積較小,只要是重兵壓上,計劃得當,是可能會在短時間內達到徹底解決他們的目地。」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
,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6s 3.697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