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表忠心,其他的將領不甘落後,連連下跪高呼要為朝廷平叛亂。
李世民滿意的點頭,「諸位如此忠心,是我大唐之幸,既如此,今日的宴席就當是朕為你們踐行!」
「待你們凱旋歸來,朕親自封賞!有功者,不論身份高低,一律高升!」
「殺敵勇猛者,朕將立碑刻字,讓天下百姓,乃至後世都能看到你們曾經的浴血奮戰!」
隨即,李世民端起酒杯起身,高舉半空,「這一杯,朕為天下敬諸位一杯,願諸位歸來時無人缺席!」
「謝太宗皇帝陛下!」
殿內高聲齊呼,聲音震耳欲聾。
長安的危機徹底解除,姚令言等人率領士卒帶著豐厚的糧草依照原定路線前往。
李适叩拜李世民,感激涕零,「多謝太宗皇帝陛下,此次得以平息將士們怒火,都是您的功勞。」
嫌棄的看了一眼,李世民擺擺手,讓他起來。
「別說一些廢話,你傳令下去,明日上早朝。」
折騰一天,時辰也不早了,李世民懶得和李适多說,如今的形勢他不出手,李适完全搞不定。
身為祖宗還要給後輩收拾爛攤子,想起來就來氣。
「明日朕再過來。」
姚令言等人連夜行軍的消息很快被傳出長安城,暗中觀望的藩王心生疑惑。
建中四年
宣政殿
朝堂中大臣們恭敬跪拜。
「臣等叩見太宗皇帝陛下!」
李世民沒有廢話,直接說出自己的詔令。
「天下藩王皆為臣,天下動盪之際,他們理應前來相助,今日朕有兩道旨意。」
「召天下藩王覲見,違令者視為反叛,將昭告天下百姓,朝廷願意接納從反叛者領地中逃出的百姓,踏入大唐之領土,賞田地屋舍。」
下方大臣一片譁然,這是要對所有藩王下手啊。
藩王之所以囂張反叛,無非就是有領地有兵權有百姓,要是百姓為了屋舍田地歸順朝廷,他們手下的士兵未必不會動搖,獨守空城的藩王毫無意義。
此招太絕!
蕭然感慨,釜底抽薪的法子確實好用。
以大唐現在國庫或許拿不出那麼多的賞賜,但唐太宗李世民還能缺這點錢?
「若屋舍田地不足,可折現銀錢。」
李世民這一句簡直令人心動。
離開反叛者就能有田有家,就算人數眾多,也能夠分到銀錢。
大臣們震驚,他們當然下意識想到了國庫。
「太宗皇帝陛下,國庫空虛,恐怕拿不出那麼多的銀錢。」
站出來說話的大臣有些忐忑。
李世民看向他,平靜的開口,「銀錢朕出,就算藩王領地中的所有百姓遷入大唐領地,朕也出得起。」
朝堂中一陣安靜。
掃視一圈,李世民繼續說出第二道詔令。
「即日起,朝中有功者賞,有過者罰。唐德宗李适當政期間,不顧天下百姓苦難,任用奸臣,令天下動盪,朝臣不滿,其罪之大,當罰。」
「長安困境乃唐德宗李适過錯,他從今日起不再是大唐皇帝。」
大臣們惶恐的跪下,「太宗皇帝陛下!三思啊!」
「國不可一日無君,陛下雖有過錯,尚可原諒,若是令他讓位,何人能擔此大任!」
李适卻自覺上前,「太宗皇帝陛下,所言極是。」
有唐太宗的命令,他絕對不敢反抗。
這個皇帝之位李适可不敢去搶。
萬一惹怒了太宗皇帝,他小命不保。
大臣徹底傻眼了,德宗皇帝你什麼意思,就這麼輕易不要皇位了?
察覺他們的目光,李适非常淡定。
「新帝朕自會挑選,你們還有何異議?」對於李适的識時務,李世民還算滿意。
皇帝都不在意,大臣們自然沒有異議,更何況新君是太宗皇帝陛下選出,想來也不會是什麼胡塗之輩。
兩道詔令下去,長安城暗潮湧動,誰都想知道新帝會是誰。
在朝中大臣揣測時,李世民又暗中派出禁軍將朱泚帶回長安。
朱泚被迫進宮之際,其他的藩王也抵達了長安。
他們收到詔令後,無比震驚,不敢相信這會是唐德宗所下達的詔令。
又聯想到姚令言等人意圖圍長安,最終卻重新回歸原定路線。
藩王揣測著長安的情況,還是選擇前往面聖。
上陽宮外。
數位藩王站著,相互之間虛偽的客套著,想要從別人口中試探出更多的消息。
就在此時,殿內李世民正在和蕭然談論新帝的人選。
「太子如何?」
「還行。」蕭然回憶一番,給出回答。
「唐德宗的太子李誦做了二十五年的太子,經歷了藩王叛亂,又見證了不少大臣的攻奸,史書上對他的評價是慈孝寬大,仁而善斷。」
「和唐德宗出逃避亂時,李誦執劍殿後,在奉天保衛戰中,面對叛軍的步步緊逼,他常身先禁旅,乘城拒敵。將士們在他的言辭激勵下,奮勇殺敵,取得了奉天保衛戰的勝利,確保了出逃的德宗的安全。」
「是個可以繼承大統的人。」
這樣的性情確實不錯,李世民看向李适,「去把太子叫來。」
李适心頭稍稍鬆了口氣,最起碼新帝是自己兒子,他不會落得太慘的下場。
殿外的藩王看到李适出來,一個個打起精神想要等待李适開口,沒想到李适直接快步離開了。
被李适無視的藩王震驚,他們多年來都得到皇帝的三分薄面。
李适不在意藩王們如何想,反正到了太宗皇帝陛下面前,沒有人敢放肆。
這幾日宮中的事李誦皆有耳聞,得知太宗皇帝陛下想要見自己,他心中隱隱有了預料。
看到李誦後,蕭然想起了他後來的結局,多年儲君生活的壓抑,使李誦的心理憂鬱,身體狀況也不樂觀,中風臥榻,最後病逝。
「要是選他當皇帝的話,可以去檢查一下身體。」
李世民疑惑,「他身體不適?」
「因為他未來會中風,雖說是因為前半生經歷太多,甚至險些被廢,檢查一下也算是有備無患。」蕭然搖搖頭,說出真實的原因。
還不等李世民詢問,李适率先開口,「我為何會差點廢掉太子?」
李誦同樣好奇。
「在平亂藩鎮後,貞元三年,也就是787年,郜國大長公主之獄牽連到太子,你差點廢了他另立舒王李誼。」
蕭然話音落下,李适和李誦神色不一。
李适不敢相信的道:「我真動了念頭?立李誼?」
見李誦眼神複雜,李世民有些奇怪,「這李誼是?」
「唐德宗弟弟李邈的兒子,因李邈早死,德宗將其收養,十分寵愛。」
蕭然繼續道:「幸好廢立兒子,另立侄子的想法被宰相李泌勸說放棄。」
「這件事說起來,和太子還真沒什麼關係。肅宗之女郜國公主,她有個女兒是太子的妃子,郜國公主仗著身份,隨意進出東宮,和彭州司馬李萬私通,還和太子身邊的一些官員來往,有人告發她行巫蠱之術。」
「你們對巫蠱之術的忌諱極深,也正是因她時常前往東宮,唐德宗召見太子,將太子訓斥一通,太子惶恐下效仿肅宗曾經的做法,想要和郜國公主的女兒蕭妃和離。」
「結果唐德宗就因為這件事覺得太子不行,想要換一個太子。」
郜國公主的身份特殊,行事囂張,沒見李适斥責過,在被人揭發巫蠱之術後,李适又遷怒太子李誦,認為郜國公主是在為太子結交黨羽,哪怕太子李誦及時表明要離婚,他依舊不信任。
李誦身為太子十分謹慎,很少對唐德宗的想法提出過反對,十分敬重唐德宗。
不得不說有時候想要得到唐德宗的信任挺艱難,也難怪後期會做出更多的荒唐事。
「郜國公主為何如此囂張?」李世民目光微冷。
大唐對女子沒有那麼多苛責,可身為公主怎麼能隨意進出東宮,還和官員有所牽扯。
李适額頭冒出冷汗,「郜國公主是肅宗陛下的女兒,我總要照看一二,為了不讓她受欺負,所以才進行了冊封。」
「公主冊封屬於常事,你為何要放任她如此囂張?身為皇帝,連一個公主都無法約束,你還真是令朕刮目相看!」李世民眼神沉下。
嚇得李适連忙認錯,「我知錯,此事太子一定能解決,我日後絕不插手朝堂之事。」
自己的父親如此害怕,李誦心中忍不住忐忑,他硬著頭皮勸說:「太宗皇帝陛下,我們身為晚輩」
李世民冷聲道:「來人,去召見郜國公主進宮,朕今日教你如何處置此等不守規矩的李家人。」
聽令的宮人步伐匆忙,生怕耽誤了時間。
「李适,你去讓外面的藩王進殿。」
李适擦擦額頭的汗水,急切的走出殿內。
「你們都隨我進來。」
他現在恨不得把所有藩王送到太宗皇帝陛下面前,最好是將剛才的怒火砸在藩王們身上,這樣他也能逃過一劫。
朱泚同時被押入殿。
藩王們看清殿內情形,龍袍唐太宗高坐,太子李誦規矩站在一旁低首。
還有一人蕭然閒適坐著喝茶。
「太宗皇帝陛下,朱泚已押送到。」負責押送朱泚的將領沉聲道。
藩王們和朱泚臉色大變,眼前竟是唐太宗!
無需廢話,李世民抬手,「意圖反叛者斬。」
將領遲疑一秒,察覺到李世民的眼神,立刻抽刀沒給朱泚喊話的機會砍下他的腦袋。
血濺了一地,藩王們完全不敢躲避。
他們下意識的渾身緊繃,這絕對是恐嚇!
總不能下一個就是他們吧?
李世民看了一圈,「誰是李懷光?」
霎那間,所有藩王默契的後退,留下李懷光在原地臉色蒼白。
在場的藩王中還混雜著將領節度使,其中有幾人都是依照蕭然所給的名單而詔令的。
李懷光就是如此。
他強撐著出聲,「太宗皇帝陛下,臣就是李懷光,臣為大唐征戰數次,在聽聞長安出現叛軍,想要前來救援,可未能抵達。」
他本以為自己在此行不會出任何事,誰能想到李世民這麼殺伐果斷。
進宮途中他們看到了禁軍守在殿外,人人武器不離身,就算是一人實力高強,也別想活著離開。
「蕭然,說說他的罪責。」李世民道。
蕭然放下茶杯,緩緩道:「建中初年,皇帝就任命你兼任涇州刺史,節度使。而你為了泄私憤,剛殺死朔方舊將溫儒雅等幾人,涇州兵將都害怕你。劉文喜因此就據城叛變。」
「當年劉文喜叛亂竟然是因為你!」李适此刻才得知真相。
噗通。
李懷光當即跪下,「臣冤枉啊!」
「蕭先生乃是未來之人,你們曾經的所作所為都沒法隱藏,你何來的冤枉!」想到當時自己命令李懷光和朱泚去鎮壓叛軍,李适就覺得被李懷光耍了。
「殺了。」李世民倒是不意外,一個有野心的將領,又心機深沉,就算隱藏的再好,以往都會做出一些錯事。
幾個禁軍衝進殿,強行扣押住李懷光,禁軍將領一刀砍下,地上再次多了個腦袋。
李世民的目光再次看去,所有藩王將領全部跪下了。
被喊到名字就是死,他們想要活著。
有將領為了活命,立刻喊話,「朱滔、王武俊也都反叛,太宗皇帝陛下!」
朱滔和王武俊瞬間怒瞪,急忙低首辯解。
「太宗皇帝陛下,臣等是被逼無奈啊!」
「將士們浴血奮戰,卻被朝廷排擠,我們凱旋勝利沒有半點封賞!」
「胡說八道!朕什麼時候沒有給你封賞!」原本就憤怒的李适,氣得忘記自己已經不是皇帝了。
朱泚想要稱帝就算了,朱泚的弟弟朱滔還污衊他。
「朕封你為通義郡王,實封三百戶,你還是選擇反叛,現在竟怪朕沒有封賞!」
蕭然差點笑出聲,這朱滔當著唐德宗的面說出這話,多少有點離譜了。
「陛下,臣等駐守多年,唯一的封賞是因你擔憂臣反叛所賞賜。」
朱滔十分強硬的反駁,更是擠出兩滴眼淚,一臉悲壯的望著李世民。
「太宗皇帝陛下,臣駐守幽州多年,風霜侵蝕,為朝廷反叛立下些許功勞,可朝廷不信任臣,逼得臣不得不反,還望您明察!」(本章完)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3s 3.887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