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宮。
當朱元璋公布土豆,甘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後,整個奉天殿內,一片驚呼。
這還不算完,緊接著朱元璋再次公布了倭國境內金山銀山遍地的情況後。
猶如一道驚雷炸響,整個奉天殿頓時就沸騰了起來,直接達到高潮。
其實就目前大明的情況而言,銀子太多,也不是什麼好事。
太多白銀的流入,只會造成通貨膨脹。
但是現在的大臣們,包括朱元璋本人,對於通貨膨脹這個詞彙,是沒有概念的。
他們現在只知道,在那裡有著大量的白銀。
便是在這個時候,兵部主事齊泰從列隊中站出,作揖朗聲道:
「稟陛下,臣有上奏。」
所謂上奏的意思,便是沒有事先寫好奏疏,在朝廷上臨時起意,口頭闡述。
這話一出,頓時大殿中群臣就安靜了下來,目光紛紛投向齊泰。
朱元璋眉頭一皺,看向齊泰問道:「你有何奏,直管說,咱聽著。」
齊泰,原名德。洪武十八年進士,現任兵部主事。
早年皇宮三大殿的謹身殿不幸被雷擊中,朱元璋要去郊外的祖廟進行祭拜。
選朝中為官九年並且沒有過錯的官員陪同祭祀,齊德符合這些條件所以陪同朱元璋前去祭祀。
一番接觸後,朱元璋對其很是欣賞,為他賜名泰,寓意大明泰山之臣。
只是現在,朱元璋明顯有些不悅,平定倭寇,攻打倭國,是他早就定下來的戰略。
看齊泰這個樣子,似乎有反對的意見。
建國初期,因為使臣被殺的緣故,朱元璋對倭國就滿懷恨意,只是被當時的劉伯溫給勸解了下來。
現在難不成這齊泰,也要反對咱?
齊泰自然不會抬頭直視陛下,發現陛下面色的情緒,而是自顧自的說道:
「臣讀先秦古籍中,看到一則講述,先秦始皇嬴政,求長生不老之藥。有方士徐福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
「始皇便派徐福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以及已經預備的三年糧食、衣履、藥物和耕具乘坐蜃樓入海求仙,耗費巨大。」
「徐福初次尋仙未果,自二次出海後再未回歸,臣遍觀諸多典籍,於漢,唐中尋到瀛洲的記載。」
「瀛洲便是如今的倭國所在,倭國先祖記事,正好是先秦時期。」
「臣認為倭國先祖,便是當初徐福率領的數千童男童女繁衍而成。」
「則現倭國國人,實乃我神州後裔,只是千餘年歲月,在文字語言上,與我神州發展迥異。」
「但仔細查看倭國文字,便可發現,其與我神州文字大同小異,實屬同宗同源之鐵證。」
「故臣認為,陛下一統神州,開創大明,為神州之主,倭國國人乃我神州後裔,也當隸屬我大明。」
「現如今,倭國境內,戰火連天,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臣懇請陛下,解救我神州後裔於水生火熱之中。」
奉天大殿中,在齊泰開始講述後,本來還有寫竊竊私語,只是聽著聽著,就已經鴉雀無聲,仔細聆聽。
就連朱元璋,身子都是微微前傾,聽著齊泰講述。
講述完後,群臣紛紛倒吸一口涼氣,震驚不已。
好傢夥,這話說得,真就是太太漂亮了。
不少大臣悄悄抬頭觀察陛下面色,果見其龍顏大悅。
這時,位列六部尚書之一的刑部尚書楊靖,上前一步作揖躬身說道:
「稟陛下,臣可為齊主事之言作保,臣自《史記》中『秦始皇本紀』及『淮南衡山列傳』中,也曾看過此相關記載。」
「故臣同認為,倭國國人乃我神州後裔。」
「臣同樣懇請陛下,解救我神州後裔於水生火熱之中。」
楊靖說完,深深鞠躬作揖。
「臣附議!」「臣附議!」「臣附議!」「臣附議!」「臣附議!」
......
一時間,文武百官,紛紛躬身作揖,滿朝文武無不贊同。
「諸卿起身!」
隨著朱元璋話落,文武百官盡皆起身。
「咱真是沒想到,那些倭國國人,竟是和我神州一脈,同根同源,即是如此,那咱定不能袖手旁官。」
「咱得到消息,那倭國目前戰亂不休,一些兵敗的倭人,戰敗後於海上集結,隨時準備犯我大明江山。」
「兵部尚書兵部尚書茹瑺何在!」朱元璋厲聲喝道。
茹瑺上前一步,作揖道:「臣在!」
「咱令你,調十萬軍於燕王麾下,立即傳旨燕王,敕封為平倭大將軍,即日出發,平定沿海倭亂!」
「另傳旨越巂侯,調船三千艘,軍五萬,聽燕王節制。」
聽到陛下這話,兵部尚書茹瑺沉聲道:「臣,遵旨!」
俞通淵,目前大明水師的領袖,其父俞通海,便是最早投奔朱元璋的水師,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更是在與陳友諒的對抗中,先於龍灣之戰焚其船,擒其將,又於鄱陽湖水戰中,救朱元璋、燒船獻計,居功首位。
至正二十七年,身中流矢,不治而亡。
俞通海沒有子嗣,由其弟俞通源承襲官位,病薨後,因涉及胡惟庸案被去爵。
由俞通淵繼承,封越巂(xi)侯。
最後俞通淵是於朱棣靖難的白水河之役,在李景隆的領導下,戰死。
「臣,有上奏!」
這時,工部尚書沈溍向前一步作揖道。
「何事,說。」
「臣得土豆,甘薯,玉米糧種甚少,目前無法推廣開來,敢問陛下,可有法子得到更多糧種。」
聽到工部尚書沈溍的上奏,朱元璋微微沉思片刻後,道:
「此事咱心中另有計較,爾只需好生琢磨清楚。」
「臣遵旨。」
土豆,甘薯,玉米這些,朱元璋只從朱安那裡拿到一些樣品。
這批樣品種植下去,需要不斷的周期,才能生出第二批。
而後往復,才能有更多的糧種分發給下面的百姓種植。
這其中有涉及到一個問題,朱安曾經說過,土豆和甘薯,在幾輪種植後,產量就會大幅度減少。
如此一來,恐怕難以創下畝產千斤的記錄。
朱元璋心思流轉,這個問題,估摸著還是只能由大孫來解決。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1s 3.729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