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集 首場兩棲戰役
11月29日,經過一天的戰鬥,清軍中原兵團最東南角的第一道防線——宿遷-燕尾港的防線已被全線攻破,12個師被殲滅。筆硯閣 m.biyange.com
但是經過這一系列苦戰,明軍也遭受到了戰爭以來最大的損失。擔任主攻的人民衛隊第五裝甲師,陣亡、負傷、失蹤人數,共達4396人;徹底損毀坦克55輛,損傷(可修復)坦克67輛,損毀和損傷其他車輛224輛。
這還只是第五裝甲師一個師的數字。右路集團軍群編有90個師,其中有60個師參加了進攻。整個參加中原大戰的另外59個師,損失數字至少是第五裝甲師的十倍。
中原大戰,讓明軍第一次嘗到了「正常交換比」的滋味。雖然明清兩軍的交換比仍是比較大,單就人員傷亡來說,明軍仍是以一換幾。但至少已經在正常比例之內,沒有開戰初期那種一比幾十、一比幾百的誇張比例。
即便這樣,南京統帥部仍然不願意暫且停歇,仍然命令右路集團軍群馬不停蹄地繼續揮師北上,攻打海州。只是讓右路集團軍群趁著28日夜間、進攻停歇的短暫空檔,迅速把受損最嚴重的師換下來休整,從後備的30個師中抽調精銳替補上去。
人民衛隊第五裝甲師撤到後方去休整了,把生力軍第三裝甲師開始從徐州方向往東調。這樣,對峙徐州、商丘方向的裝甲師,就只有第一、第二兩個了。
29日到30日的一整夜,蘇北的徐淮大地上,各條道路上都擠滿了坦克、裝甲車、汽車、火炮,長長的車燈如同巨龍,綿延無盡。對面清軍也想學明軍的那一手:在對方換防時候發動打擊。但是他們不敢脫離陣地工事、主動投向明軍的懷抱,便派出了很多偵察兵和炮火觀測員,大半夜的騎著馬、騎著自行車,滲透到明軍的防區,觀測那長長的車燈,然後把坐標報回去。
清軍的火炮陣地一整夜都吼叫個不停,炮彈沒頭沒腦地往南邊蓋過來。無奈距離太過遙遠,普遍超過了15000米,更多的都在20000米之外。而清軍炮火雖多,但摩托化不行,沒有明軍那麼多重型卡車。火炮主要靠軍馬拖拽。這也就意味著除了岸防火炮、列車炮之外,普通炮兵列裝的大口徑火炮數量有限,超過150毫米以上的就很少了。
因此,雖然清軍排出的觀測員都很大膽、很盡責,但是明軍因為炮擊而遭到的實際損失,卻非常非常有限,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各支換防軍隊中,機動速度最快的,就是第三裝甲師和其他幾個摩托化步兵師。他們最先從後方移動到指定位置。在30日凌晨5點,這幾個師已經按照要求及時到位了。幾個受損最嚴重的師,也已經撤下去了。雖然更多的後備步兵師還沒有上來,但是現有的單位,已經夠組成下一輪攻擊波的了。
……
海州,就時候是被稱作「連雲港」的那個地方。它的區域,大致是由兩大一小三座山劃定的。最大的一座山,就是大名鼎鼎的花果山,完全在陸地上。由此往東北4-5公里,就是另一座差不多大的山:雲台山。雲台山一半在陸地上,一半伸進海里。由此再往東,經過一條約兩公里寬的海峽,就是最小的一座山——連島。
後世所謂的「連雲港」,就是連島、雲台山以及港口區的合稱。傳統的港口區,也就是在雲台山伸進海里的那一片。差不多就是雲台山和連島之間的海峽一段,港區綿延大約十來公里。靠著陸地、也就是雲台山的這一端,是主要的港區。而海峽的另一端、也就是連島上,主要就只是些漁港了。
在後世,因為在海峽西北端修建了一條6.7公里長的「西大堤」,把陸地和連島連了起來,也就是把海峽的一端封死,讓原先的海峽成了一塊風平浪靜的封閉海灣,連雲港也才因此成為了一處大港、良港。
但是在這個時空裡,還並沒有這一條西大堤,海州還只是個小港口。明軍選擇拿下這裡,實在是因為整個江蘇沿海都是平緩的沖積平原,連個小碼頭也沒有,而良港遍布的山東又沒拿下來。而海州沿海好歹有兩座山,水還算深,更重要的是,距離陸地軍隊又近。攻打海州,可以實現陸地和海上兩面夾擊。至於海州的港口小,也就是湊合用一下,等後面打到山東,有的是好港口。
……
攻擊海州,是明清戰爭中第一次兩棲戰役。
這場兩棲登陸戰役,是由統帥部的海軍總參謀部制定的。第一波登陸的士兵,也不是陸軍,而是海軍陸戰隊。明清戰爭打到現在,一直都沒海軍什麼事,功勞簿上也沒有海軍的一撇一划。海軍那幫人正猴急得不行,現在陸軍總算在中原兵團東南角啃下了一大塊,總算威脅到了海州。
海軍總算抓住了這個機會,精心制定計劃,一心要打個漂亮仗。一旦成功拿下了海州,建立了海上運輸線,那麼今後的戰爭中,海軍的身影就很重要了。今後隨著戰爭在山東展開,那麼將會有一連串的港口爭奪戰。日照、琅琊台、龍灣、古鎮口、靈山灣、躺島灣、青島港、膠州灣、南窯灣、鰲山灣、橫門灣、劉家港、桑溝灣、威海港、煙臺港、蓬萊港……
簡直可以說,今後北伐戰爭的軍功章上,有陸軍的一半,也有海軍的一半了。
……
首先,在「黎明前的黑暗」時段,也就是4:30,明軍的混合艦隊按照預定計劃,開到連島東北10000米遠的海面,進行黎明前的炮擊。
黎明前的炮擊,對明軍艦隊比較有利。因為黑暗,幾乎沒有多少能見度,岸炮、艦炮雙方也都幾乎沒有憑藉目測擊中對方的可能性。但是,海上艦隊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岸上難以觀測到。而岸上炮台的位置卻是長期固定的,在戰前早就被明軍的驅逐艦和飛機觀測、計算過無數次了,已經掌握了其大致坐標。現在,可以憑藉著長期觀測得出的坐標數據,在黑暗中「盲狙」。雖然效果還是遠不比白天,但起碼很占便宜,穩賺不賠。
六艘驅逐艦離開主艦隊,組成一支分隊,靠近連島海岸進行最後的坐標測算,順便清除可能在近海遊蕩的清軍魚雷艇。
同時,整支艦隊也要開始炮擊前的「梯次配置」:
驅逐艦分隊,24艘。布置在海岸2000米以內,任務是對連島山進行照射,目測山上的火炮及工事精確位置,隨時向整個艦隊報告,並警戒港內的清軍魚雷艇,隨時獵殺之。另外,進行直瞄射擊,爭取實際轟掉能看到的岸炮炮台、和機槍堡壘。可以說,驅逐艦分隊的任務是最繁重、也是最危險的。
輕巡洋艦分隊,8艘。布置在3500-4500米左右,進行中距離炮擊,任務是根據驅逐艦報回的坐標,較精確的轟擊山上的炮台。同時,若視線允許,也要向驅逐艦一樣,進行直瞄射擊。如果清軍魚雷艇突破了驅逐艦的防線,那麼要靈活躲避,同時運用速射炮將其獵殺,不能讓其去威脅遠處的重巡洋艦和戰列艦。
重巡洋艦分隊,6艘。布置在6000-7000米左右,進行中遠距離炮擊,任務也是根據驅逐艦報回的坐標,轟擊山上的炮台。在這個距離上,完全就是根據坐標數據,進行間接瞄準射擊了。
戰列艦分隊,2艘。布置在8000-10000米左右,進行遠距離炮擊。對於戰列艦的炮擊,就不要求其直接命中山上目標了。主要是運用戰列艦的巨炮對山上進行威力巨大的覆蓋,摧垮清軍守軍德意志。
航空母艦分隊,2艘。布置在20000米左右。艦載機共160架,全部為戰鬥機,任務就是在海州上空形成一個「制空權圈」,讓從120公里外泗洪機場起飛的陸基俯衝轟炸機毫無顧忌地對地攻擊。同時,這些戰鬥機還要俯衝貼近海面,掃射可能出現的清軍魚雷艇。
不過,航母編隊要在天亮之後才能開始發揮作用。
這只是在黎明前的炮擊安排。天亮之後,還要進行一輪正式炮擊。到那個時候,能見度就會大幅提高,無論是明軍的炮彈、還是清軍的炮彈,都會準確得多。天亮之後,雙方的實際損傷就會成倍上升。
這時候,較脆弱的驅逐艦和輕巡洋艦要後撤,而重巡洋艦和戰列艦則要勇敢地靠上前去,憑藉自身的厚重裝甲迎接清軍炮彈,並且用巨炮對島上的清軍炮台進行毀滅性打擊。然後,運兵船開始靠岸,輸送海軍陸戰隊搶占連島。
拿下連島之後,明軍才算在海州外海有了一塊跳板、一座橋頭堡,才可能把艦隊開進海峽之間,進一步炮擊雲台山。攻下了雲台山,港口才算拿到手裡,才能大量輸送軍隊上岸。
……
30日凌晨4:30,明清戰爭中第一次兩棲戰役開始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s 3.675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