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淳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民間鬧的再凶也抵不過官方出來的一行話,當其他國家的政治家們開始行動之後,英國的官方就必須互動起來。筆下樂 m.bixiale.com
你可以很傲慢的不搭理民間的任何抗議之聲,但你不能無視和你平等的國家的質疑,除非你也學滿清進行閉關鎖國去。
尤其普魯士這個國家非常特殊,他們和英國的關係此時還是非常親近的,沒有經歷過一站和二戰,兩國民間的情感非常濃,這是歐洲歷史上七年戰爭中打出來的交情。
英國是七年戰爭中最大的嬴家,法國在《巴黎和約》中被迫將整個加拿大割讓給英國,並從整個印度撤出,只保留5個市鎮,英國成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邁向日不落帝國的傅奇。
但是不要忘記,七年戰爭中英國堅定的盟友就是普魯士,可以說當時普魯士是以一己之力,獨立抗下了陸地上的所有壓力。
同時與法國、奧地利、沙俄三個國家對懟,可想而知這戰爭是多麼的殘酷,普魯士舉國皆兵,生生用全面兵役拖住了三個陸地強國的主要軍事力量,這才給英國海外突破爭取到了時間和空間。
整個普魯士被打殘了,才換來七年戰爭的勝利,這種友誼英國王室不敢忘,英國民間也不能忘。
值得一提的是,後事人們都說德國人思維嚴謹、謹守紀律,非常適合當職業軍人和搞工業設計。
而且後事德國的工業品也確實是世界頂尖的,比如說汽車、船舶、機械,只要一提是德國造那就是精品的代名詞,而且他們有自己的獨特設計思路,很是與眾不同。
但是你必須要了解,嚴謹到固執的性格並不是整個德國人的樣子,其實這種性格是普魯士人的特點,而德國南部的民眾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普魯士之外的德意志民眾,他們熱愛音樂、精通哲學、充滿了種種文青的味道,可跟普魯士人完全不一樣。
只要仔細的研究歷史,你就能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普魯士人也不是天生就是這種性格的,在十六、十七世紀,普魯士的民眾和歐洲大多數民眾一樣,都是自由散漫的小農民,小商人,小工廠主。
是戰爭,戰爭塑造了普魯士的國民性格,七年戰爭時候普魯士的國王腓特烈二世,還有他的父親兵曹皇帝,正是這爺倆的軍棍下生生打出了一個全新的普魯士。
全民兵役,為了戰爭所有男丁全部都要接受訓練,一切的自由散漫的性格,被軍棍打的一乾二淨。
所有的男人都必須接受軍事訓練,除了殘疾之外沒有任何人有特權,小農意識的那點自由主義在軍隊的高壓下被徹底掃清。
這可不是改變了一代人,從腓特烈的爺爺那一輩開始,這種全民皆兵的戰略就一直貫徹了下來,那么正個普魯士就得有七八代人都接受了這種軍棍訓練。
當這些老兵回歸到民間之後,軍隊的特性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習慣,那麼自然也就會在生活中維持住,而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更是讓更多年輕的孩子,也收到了這種精神的薰陶。
漸漸的,一個國家的國民性格也就逐漸成型了,所以此刻在歐洲的軍事界裡,很是有一種論調說普魯士的陸軍才是世界第一強,法國所謂世界第一陸軍的名頭,根本就是自我的吹噓罷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403s 3.638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