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明天就要上架了。
我最喜歡看的就是作者簡介寫的上架感言。
大部分上架感言就是全書情感最為真摯的部分。
就像論文答辯時,老師常說,論文後面的致謝是最值得一讀的部分。
這是第三次寫上架感言了,也算逐漸在網文這個行業上入門了,所以這一次,我覺得可以更坦誠地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人生經歷,說一些矯情的話。
我的故鄉在廣西柳州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有一條江穿城而過,四面群山環繞,流傳著許多有趣的故事。
出生在此,讓我從小就對漢族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都有所了解。
是的,我是一個漢化得非常徹底的侗族人,可除了掌握侗族一部分語言外,我與漢族在各個方面沒有任何的區別,若不看身份證,完全不會發現我是少數民族。
在我看來,漢族與少數民族同屬於華夏民族,談相同之處比談相異之處更有意義也更有價值。
在我出生的這個縣城有生活著十幾個民族,它們在歷史上並非總是和諧相處,可如今,確實親如一家人。
十九歲那年,我離開了故鄉,來到了我的第二故鄉江城,在全國最美的大學求學讀書,那六年時間,是江城為我的靈魂注入了新的血液。
而我們學校的校名反過來讀,恰好就是「學大漢,武立國」,竟然與我現在要寫的故事有幾分關係,真是天大的巧合。
記得在高考填報志願時,我很想報考古系,被家人拒絕之後,退而求其次地報考了學校的文科實驗班,同時學習中文、歷史和哲學相關的課程。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說七月新番。
我與他並不相識,但是在查閱論文資料時,卻發現他如同一座大山一樣擋在了我的面前。
我看過的許多論文,他也一定看過。
我想的許多故事,很多被他寫過了。
我找到的人名,都被他變成了名人。
但我不覺得遺憾,反而覺得很驕傲。
神交好友,不過如此。
我在準備這本書的時候,一度想要模仿七月新番的文風和特點,但是嘗試一段時間後就放棄了。
因為他是純歷史專業,所以考據能力足夠強;而我並非純歷史專業,史料並不能像他一樣紮實。
又或者說,那個風格的故事不適合我。
有讀者認為我書中某一些段落的文風與之相似,就是因為我的學習經歷之中也會涉及歷史學。
但是,因為我還要學中文和哲學,所以書中也會帶上這兩個專業的特點。比如說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多一些,比如說常常會談到古典文獻學的知識,引入十三經中的具體篇目。
有好有壞,至少是我的特點。
再次向七月新番致敬。
還想再多談兩句我的母校,這裡出現過許多知名的校友,黃侃、聞一多、李達、易中天、雷軍……都讓我覺得與有榮焉。
但是,最讓我動容的是幾年前疫情的時候。
許許多多犧牲在一線的醫生護士,就是我的校友,看著那些年輕的面龐,我感到很驕傲,也很惋惜,更是痛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這兩句校訓亦讓我終身受益。
二十五歲那年,我又離開了江城,來到了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城市,至今又已經八年了。
討厭這座城市的人會說這裡壓力大,喜歡這座城市的人會說這裡秩序好。
我屬於後者。又或者不管去了哪裡,我總是會喜歡上那裡。
這座城市讓我看到了兼容並包,讓我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
回首三個故鄉,有許多共性,總之讓我都很熱愛。
談了這些遠的,就要談些近的了。
目前本書的成績我能接受,也是三本書里最好的一本。
雖然與大神相比,還差很遠,但我還能看到自己的進步。
後面,我一定會好好寫,能力未必夠,但態度一定好。
最近幾萬字有一點慢,後面會精簡些。
希望讀者老爺給個首訂和追訂。
至於更新,第一天萬字。
後面每天四到六千,也可能爆更一萬。
要看看生活和工作能不能捋順。
有盟主加更。
其餘的加更情況我就不多說了,能加我一定加。
另外,每天九點半我基本都會發章節包【除非忘記】,搶到至少可以免費看書,還請大家多多支持。
最後,謝謝大家新書期的陪伴,有些朋友可能到此就要暫時說再見了,但是我期待有朝一日我們可以重逢。
謝謝你們的支持。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688s 3.815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