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現在能被稱呼為將軍的只有徵北將軍、征東將軍、征西將軍、征南將軍、藍田將軍五個,蒙恬是征北將軍、徐岩是征東將軍、馮劫是征西將軍、蒙毅是藍田將軍,征南將軍原本是呂哲,可是呂哲成為漢王之後,秦國的征南將軍也就空了出來。
『國這邊能被稱呼為將軍的屬於沒有,最高的武將頭銜是太尉,可是其下的各個軍團長也就是中郎將這一職位,中郎將以下則是偏將、卑將這些與將軍稍微靠上邊的軍職,然後就是校尉、軍侯、司馬這些中下層的軍職了。
呂哲沒有封任誰為將軍並不是要靠什麼特殊化,其實就是漢軍成軍的歷史太短,再則就是按照軍功累積來算誰都還沒有達到那個要求。最重要的是,呂哲若設立將軍,按照現在的體制也就是東、南、西、北四名將軍,現在的高級武將功勞已經有幾個能被任命為將軍,但是漢軍的體制是以五萬人為一個軍團,軍團長的限定也就是到中郎將一職,出現將軍之後就又該劃分出比軍團規模還大的兵團。在呂哲的計劃中,一統天下之後是會再進行整合一下,組建出幾個兵團,然後設立東、南、西、北四名將軍,初步的打算是以五個軍團成為一個兵團,每個兵團再任命一名將軍。
當然,任命將軍又組建新兵團,那是到了呂哲將手伸到「天下」之外區域的時候了,那時征東將軍麾下的兵團將針對東胡那片,征北將軍的目標是放在草原,征西將軍的攻擊方向是在西域。征南將軍則是繼續向南亞那片區域擴張。
東、南、西、北四個兵團還是會劃撥到國防軍序列中去,但是在呂哲的計劃中,四個兵團的編制肯定會出現,但並不是時時刻刻保持滿編姿態,畢竟全部滿編的話可是一百萬的常備軍。再加上相應的輔兵起碼就是要保持三百萬的總兵力,財帛方面的負擔不能持久,長期讓那麼多人不事生產也不是個事。
共尉前來秦地率軍助戰,他很清楚那是效忠對象給予立功的機會,好在日後能名正言順地擔任某個兵團的將軍。
「在這種關頭……」共尉一副沒想明白的樣子:「他們提出這樣的要求……合適嗎?」
雖然是沒什麼科技含量,但是漢軍騎兵就是依賴馬鐙和馬蹄鐵的存在才能長途奔襲又長久地保持戰鬥力。秦國輕飄飄幾句話想要獲知秘密,共尉就不得不思考秦國是不是要搞出什麼么蛾子出來了。
≤明顯,秦國北境的軍隊是還保持著高強的戰鬥力,可是在中原軍團的徐岩開始抗拒咸陽中樞的命令後,忠誠於扶蘇的軍隊也就只剩下蒙恬手裡的長城軍團了。
扶蘇手裡只有長城軍團。秦國的國力也隨著老秦人不理會咸陽中樞的命令再次衰退,現在的秦國不但是從軍力上依賴於漢國,連帶物資、財帛方面也仰仗於漢國,在將近三十萬匈奴、齊、燕同盟軍逼近咸陽的時刻,他們難道看不出大勢所在嗎?
「中郎(將),」李良出了帳篷快步追上共尉:「向西迂迴而去的匈奴騎兵統帥是冒頓。」
共尉腳步沒停:「是冒頓。」,語氣也有點嚴肅。
冒頓的名聲之前並不為人知,華夏這邊還是從一些俘虜的口中才知曉匈奴有這麼一個王子。冒頓曾經被送往月氏那邊作為人質。很不得匈奴單于頭曼喜愛,這些情報也陸陸續續從俘虜的那些胡人口裡得知。…
匈奴南下,冒頓這個名字第一次被秦軍所知道。那是在陰山以南戰場上,冒頓帶著一萬騎兵進行迂迴,很輕鬆地擊垮了一支三萬人的秦軍步卒。
在此之後,冒頓就一直活躍於戰場,前前後後是沒有打出什麼大仗,但是他帶著騎兵不斷襲擾和切割戰場。給秦軍帶來的麻煩簡直是令人印象深刻。
漢軍沒有北上進入秦地助戰的那段時間,蒙恬可是被冒頓那支游離的騎兵襲擾得苦不堪言。付出很大的代價才將冒頓所率的騎兵誘騙進入埋伏區域,不過那次埋伏也僅僅是咬下冒頓所率騎兵的小尾巴。秦軍不說沒能成功圍殲冒頓那幾千騎兵,戰後統計斬獲首級也只有不到一千顆。
冒頓的戰爭嗅覺敏銳,對騎兵的指揮看似模仿漢軍,可是在他的率領下匈奴騎兵要遠比漢軍滑溜許多。
漢軍騎兵的作戰方式還帶有華夏族群的一種硬碰硬模式,冒頓率領的匈奴騎兵是怎麼個滑溜模樣?是冒頓一旦察覺到情勢不利,哪怕是丟下一部分騎兵送死,都毫不猶豫地帶著大部分騎兵脫離戰場的果斷!
更令秦軍印象深刻還有一項,那就是冒頓敢在敵我雙方士兵混在一起作戰,然後下達箭雨覆蓋的命令。而下達不分敵我混在一起射箭的命令,為的可能就僅是冒頓覺得射死的秦軍比匈奴兵多上那麼一些些。
漢軍也有和冒頓較量過,不過也僅僅是一次。那一次是漢軍在行軍途中遭遇冒頓所率騎兵的突襲,所幸的是漢軍長久對陣列的「痴迷」讓他們哪怕是在行軍姿態下都保持陣勢。在發現有不明騎兵在接近的時候,漢軍停頓了下來,冒頓僅是派出一千騎兵進行試探,發現漢軍在被騎兵衝鋒時隊形不亂且弓弩強勁,發現沒有可乘之機的冒頓一點都不拖泥帶水就率軍撤退了。
指揮那一次作戰的人是李良,他後面有專門向共尉匯報過。
李良匯報之前共尉早從秦軍那邊得知冒頓的一些戰例,李良還記得當時共尉是那麼對冒頓做出評價,說冒頓是一個狼性十足的人,也是一個對戰爭節奏十分敏感的人。
秦軍對冒頓感到忌憚,李良現在想要說的是,蒙恬等秦軍將領或許並不是要搞什麼么蛾子,例如掌握馬鐙、馬蹄鐵的秘密用來對付漢軍,是被冒頓的迂迴逼急了才有那種不恰當的行為。
「您看啊,中原軍團已經靠向王上,老秦人也寫下效忠書投效王上。」李良一臉的思考:「王賁所率的秦軍更是接受王上的指令與司馬昂所率的趙軍會合,就等著我們針對齊國那邊的軍隊解放出來就趕赴陰山區域交戰,情勢完全對我方有利……」
共尉怎麼能不明白呢?漢王呂哲表現得出奇地慷慨,已經明確表態只要扶蘇等秦國文武願意接受條件合併成為一個大帝國,那麼就完全沒有必要使用刀兵征戰,他們只要聰明就不會生出什麼惡意的念頭。
事實條件也是那樣,無論怎麼看秦國都自行四分五裂,從國力、軍力、疆域上無一不是表明只要呂哲願意,那麼秦國頂多頂多也就是掙扎一下就會亡國,扶蘇他們也接受呂哲合併組建大帝國的意願,現在該是合力殲滅匈奴的時刻,有必要再額外的做出一些明顯會令人猜忌的事情嗎?
「你的意思是,蒙恬確確實實是擔憂後勤線被切斷,然後冒頓再威逼咸陽,迫使蒙恬不得不在兵力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分兵保證後勤線的同時也分薄兵力確保咸陽的安全?」共尉問。…
李良不斷點頭:「秦太子已經將願意接受命令的大部分秦軍調來定陽一線維持防線,咸陽只留下五萬的守軍。那個……」想笑又忍住:「秦國內部又自己不穩,民心上面也是亂七八糟,要是冒頓真的率兵逼近咸陽,有沒有可能因為恐慌出現的暴動,然後出現意外導致咸陽陷落?」
似乎……好像……可能……秦國,不對,是扶蘇所面臨的情況真的是糟糕透頂?而這也是因為扶蘇在民間、軍方都沒有威信的關係?
扯遠一些,會出現目前的這般令扶蘇無比困擾的情況,難道不是始皇帝自己釀成的苦果嗎?威信需要去經營,可惜的是扶蘇一直就沒有那種能夠形成威信,或者是獲取威望的條件,結果就成了始皇帝一去,然後扶蘇沒有足夠的威嚴,除了蒙氏一系還不離不棄,其他秦國的派別都不把扶蘇當一回事了。
「沒有得到王上的允許,我沒有足夠的權限將馬鐙、馬蹄鐵的秘密透露給秦軍。」共尉對李良的客氣有其原因,畢竟李良再怎麼說都是呂哲的結拜兄長,不出意外是會有一個大好前程。所以吧,共尉說話時一直是帶著笑容:「看山川輿圖,冒頓那支騎兵能迂迴的空間不小,但是想要形成迂迴有一個要點必須經過。」
「中郎(將)的意思是,秦軍沒有可以抵擋騎兵的大規模重步兵建制,我軍有?」李良陷入某種思考中,想到什麼似得眼睛一亮:「我們可以向秦軍要求協助必要的車馬,趕往冒頓所率騎兵必須經過的那個要點,將冒頓那支騎兵擋住?」
共尉「呵呵呵」一陣長笑,停下來之後嚴肅著臉龐:「既然偏將領會意圖,那麼就由你前去與秦軍那邊協商。」
李良行禮應「諾!」,停在原地等共尉以及其他同僚走遠,搖了搖腦袋構思一下說詞,然後才慢吞吞地朝著蒙恬的大帳走去。(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9s 3.736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