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國相 第二百七十六章 風雨欲來!!!(求訂閱)

    計然幾人臉色微沉。

    他們如何聽不明白扶蘇的話?

    扶蘇不支持任何變動,堅持治災不賑災。

    場中氣氛稍顯凝滯。

    這時。

    馮去疾輕咳一聲,他從席上站起,緩緩道:「既然諸位都發表了觀點,那我也說說自己的看法,就我直言,目下最不能做的一件事,其實就是修法賑災。」

    「原因也很簡單。」

    「大秦目下是為了防災減災。」

    「非是為了賑災。」

    「而今天下,人心惶惶亂象在即,是為不爭之事實。」

    「然據實而論,天下並無災禍發生,人心之浮動,主要源於天象異動。」

    「民人眼下並無生計之憂。」

    「而陛下剛頒布法令,決意修人事已勝天,若是此時貿然修法賑災,亦或者如爾等所言,在關東跟關中採取不同策略,豈非是在告訴世人,朝廷對天象心生震恐,恐無力應對,唯有修法賑災,變更修法才能遏制?」

    「這豈非跟陛下詔令相悖?」

    「也豈非在進一步加劇天下的恐慌?」

    「這實在非是什麼安民之策,而是亂國之舉!」

    「萬萬不可施行。」

    說著。

    馮去疾看向計然幾人,沉聲道:「我自是清楚諸位也是為朝廷著想,然在我看來,諸位的理財之能、經濟之通,恐未必真就適合大秦,賑災濟民乃人道,也是關東過去一直堅持的做法,而大秦自商君變法之後,恪行的是法制。」

    「非是人道。」

    「諸位用人道之策,來治理法制之國,恐是有些不妥。」

    聞言。

    計然等人臉色微沉。

    馮去疾分明是在暗搓搓的擠兌他們別有用心。

    這時。

    李斯終於開口了。

    他沉聲道:「法制跟人道是截然不同的方向,人道行救濟以安民,實為授人以魚,而法制則是授人以漁。」

    「雖只是一字之差,實則有天壤之別。」

    「自陛下決定『修人事以勝天』之後,老夫便翻閱了不少書籍,從中也是吸取到了很多經驗,就實而言,若按大秦過往的救濟之法,繼續沿襲老路的確會出現一定問題。」

    「秦最初的救濟之法同樣是行人道。」

    「以賑災救濟為主。」

    「而從商君變法之後,大秦就改變了救濟之路。」

    「從行人道的賑災救濟,改為了更符合法制的『以工代賑』。」

    「何為以工代賑?」扶蘇好奇的問道。

    李斯負手而立。

    他笑著道:「《晏子春秋》記載,齊飢,晏子因路寢之役以賑民。」

    「即以大量工程來安置災民。」

    「這個辦法在天下其實並不常見,而隨著晏子身亡,這些政策也漸漸為齊王棄用,最終在商鞅變法之後,被秦國取而用之。」

    「甚至於大秦還更進一步。」

    「水災旱災之際,朝廷吸收災民,在境內大肆修建水利工程,以確保秦地農業能良好發展。」

    「其中為天下矚目的便有都江堰、鄭國渠。」

    「此外便是史祿廷尉作為監御史時監督的靈渠。」

    聽到李斯提到自己,史祿連忙頷首。

    李斯繼續道:「嶺南水澇眾多,民生凋零,當時朝廷攻伐不力,最終在幾番商討之後,決定修建靈渠,一來解決嶺南嚴重的水澇問題,二來便是為大軍南下做好準備,當時,嶺南瘟疫大水多發,民眾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而在朝廷下令修建靈渠後,修建靈渠的民工民夫中,其實服徭役者少,附近吃不上飯的饑民和生活困難的貧民居多,靈渠在建造過程中的確很是辛苦,但在此之下,卻是能保證修建靈渠的民工民夫能吃上飯,不至於餓死成一具枯骨。」

    「如靈渠這般,借大量工程,來解決災禍,才是大秦這百餘年的常態。」

    「正因為此。」

    「昭襄先王才敢出於維護法紀的目的,不救濟災民,如果沒有這些措施,先君又豈敢真放任國民霍霍餓死?」

    「那時秦國也註定餓殍遍地。」

    「但事實並沒有出現餓殍無數的情況,反而在大秦君臣的齊心協力下,秦國境內水利設施不斷完善,水旱兩災在接下來很長時間,都沒有對大秦造成太大影響,這也才造就了關中現在的魚米之鄉,也為陛下一統天下囤積了不少糧草。」

    「另外大秦法制一直在強調一點。」

    「法不誅心,必見其行。」

    「秦法廢井田開阡陌,廢除奴隸制,獎勵耕戰,給秦人以自由,以公平的權力,目的就是讓秦人會自力更生,會耕戰立功,若是繼續沿襲賑災濟民之人道,定會讓人養成惰性,不習之風盛行。」

    「若非如此。」

    「相較過去趙、齊的肥沃之土,秦何以能養活這麼多人口?又何以能以一國拒六國?並最終實現天下一統?」

    「根源便在於此處。」

    「秦自來更注重的便是人事。」

    大堂寂然。

    聽了李斯的話,眾人都若有所思。

    不過在稍顯安靜之後,計然卻是冷笑一聲,駁斥道:「丞相言之有理,這的確是朝廷過去的做法,這種做法自然也是無比正確,但今時不同往日,天下早已變了。」

    「若繼續墨守成規,不思進取,豈非自絕於天下?」

    「再則。」

    「李丞相說的不全。」

    「我計然跟李丞相馮丞相一樣,都是關東出身,在仕秦之前,也的確受到不少王道影響,但所謂王道霸道,究其根本,只是治國之方法,只要運用得當,未必不能為我所用,為大秦所用。」

    說著。

    計然冷漠的瞥了馮去疾一眼。

    馮去疾臉色微沉。

    他自是聽得出計然話中的譏諷意味。

    計然冷笑道:「方才李丞相說的在理,朝廷過去對於天下災禍治理,主要採取的便是『以工代賑』,大秦興修水利足有上百年,這才有了關中沃土,也才有了而今之富饒,然水利之事,註定要有水才能去做,天下江河溪水眾多,但也有很多地方是不靠水的。」

    「而且天下除水澇,還有旱災、蟲災等等。」

    「所以等到災難真的發生時,很多地方往往是沒辦法興建工程的,而對於這種狀況,朝廷過去的做法,其實也殊途同歸,便是給災民找事做,例如讓災民向軍營服務,製作製造箭矢、修繕甲冑,收集草料,維護戰車等工作,來謀求一份事務,以維繫自己生活,保證自己不被餓死。」

    「但」

    計然話語一頓,嘴角帶著幾分冷冽。

    他緩緩道:「這種辦法之所以可行,那是因為天下未定。」

    「而今天下安定,這種辦法恐無法進行了。」


    「無法興修工程,也無法為戰事做準備,這些災民又當如何處置?」

    「難道就眼睜睜看著這些人餓死?」

    「若當真這麼做,只怕天下真就要烽煙四起了。」

    「這豈是我等能承擔的?」

    「我計然仕秦多年,一心為秦,正是對天下有所擔憂,這才慨然進言,也正因我是關東出身,對關東情況有所了解,所以才敢冒大不韙,去提出修法賑災,為的便是將災禍影響降到最低。」

    「我計然為國為民問心無愧。」

    計然一臉慨然。

    計然的話也是得到了不少人贊成。

    聞言。

    李斯嗤之以鼻。

    他冷聲道:「計官市丞,你的話我不敢苟同。」

    「而且你會錯意了。」

    「以工代賑,並不僅僅只用於水利旱災,同樣也能用於興建利國利民的工程上,且不說大秦各郡縣的道路問題,還有關東城牆修繕,以及一些失修的水利,這些都是可以消化災民的,何以非得要臨時起意?」

    「不過你說的的確有幾分道理。」

    「我方才沉思了一下,關東跟關中不一樣,沒有那麼多存糧,也習慣了朝廷賑災,所以可在受災之地推行緩稅。」

    「暫緩民眾的稅賦,允許民眾到豐收之年再補交欠下的稅賦,另一方面,朝廷也會為災民提供種子和農具幫助災民儘快恢復生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若是這些災民自己都不積極的治災,那這樣的子民大秦何以繼續留著?」

    「大秦也養不起這麼多無用之人。」

    「法不可動。」

    「秦法規定民人不得私相逃荒而致民力流失,須在官府政令之下由鄉官率領實施,只要大小官署恪盡職守,任何災禍都能得到妥善解決。」

    「這才是修人事以勝天的意義。」

    說完。

    李斯已無心再聽計然等人狡辯,直接宣告這次商議結束,同時讓小吏將這次商議對話悉數記下,等整理好再呈給陛下。

    見狀,其他人也沒有再言。

    而後互相拱手道別。

    隨後各自回到了各自官署。

    扶蘇也並未在丞相府多留,他這次前來,主要便是想看一下朝廷官員對秦法的態度。

    只是結果令扶蘇心驚。

    朝廷很多官員都對現有秦律有不滿。

    一直在有意無意試探改變。

    最終爭執的其實還是道路之爭。

    行王道還是法制。

    朝臣中很多官員,都趨於行王道,只是過去礙於始皇威言,將這個心思壓下了,眼下天象異變,這讓不少人又開始蠢蠢欲動起來,試圖從各種角度進行試探,以改變朝廷方向。

    一時間。

    扶蘇只覺壓力山大。

    他早就明白過來,大秦是走不了王道的。

    一旦走上王道,就會跟現有法制產生衝突,到時朝廷上只會內爭不斷,時間稍長,秦廷恐要自潰了。

    想到這。

    扶蘇眼神卻是堅毅起來。

    既然朝廷中有這麼多官員別有用心,那他就當如嵇恆所說,直接揮舞掃帚,將這些人給掃出去,霍清一個乾淨的朝堂,只是想將這麼多朝臣都給弄下去,又談何容易?

    扶蘇心中也實在沒底。

    而且這些朝臣過去都是盡心盡責,為大秦一統天下立下不小功勞的,只是在一統天下之後,這些人卻漸漸變了心,這些原本跟始皇意志如一的朝臣尚且如此,重新選拔上來的官員,當真就能好過這些?

    扶蘇不清楚。

    丞相府。

    李斯跟馮去疾分列兩側。

    馮去疾看了看已空闊不少的大堂,突然開口道:「李丞相,你說殿下為何讓我們舉行一次商議?此事其實本無商議的必要,秦法不可能隨意變動的,就算計然等人說的天花亂墜,朝廷也不會輕易為此改動法令。」

    「其中道理,殿下應當清楚,為何還要多此一舉?」

    馮去疾有些不解。

    他一直沒想通扶蘇真正的用意。

    李斯眉頭微皺。

    他沉吟片刻,緩緩道:「殿下是何心思,不是我等能揣測的。」

    「只是從上次廷議,到這次商議,殿下的態度就很堅決,只是事情的確有些蹊蹺,若是廷議時,尚可以認為是暢所欲言,而這次殿下的言論,分明是經過了一番斟酌,還著重強調了秦法的特性。」

    「如此一來。」

    「倒會讓一些朝臣對殿下越發疏遠。」

    說到這。

    李斯目光微沉。

    他摸著下巴,露出一抹凝重。

    他已意識到不對勁,大半年前,扶蘇似就跟不少朝臣有了政見分歧,眼下這股分歧還在不斷擴大,而且跟扶蘇有歧見的朝臣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正常而言,扶蘇應是儘量交好朝臣,以穩固自己在朝堂的地位。

    扶蘇卻好似在反其道而行之。

    而且

    扶蘇得罪的朝臣,有不少過去是站扶蘇這邊的,眼下扶蘇卻是將這些人全部推開了,這其中的差異有些太大了。

    再則扶蘇已跟過去不同,不可能察覺不到。

    既然能意識到,那便只有一個可能,便是扶蘇有意而為。

    只是扶蘇這又是為何?

    又意欲何為?

    李斯低語道:「難道是擔心引起陛下猜忌?故意在人前疏遠,有意降低自己在朝中的影響?」

    想到這。

    李斯若有所思。

    這的確是有可能的。

    扶蘇這一年風頭太盛了,也經手了太多事,只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在朝堂作為一個儲君,太過風光,未必是一件好事,只是扶蘇當真有如此心機?有這麼深的算計?

    平心而論,李斯不太相信。

    只是一時想不到其他解釋,也只能這麼自我安慰了。

    李斯看向屋外,神色很是嚴肅。

    風雨欲來。

    (本章完)

    :


https://sg.qiaohao8.net/%E5%A4%A7%E7%A7%A6%E5%9B%BD%E7%9B%B8-186330/196.html
相關:  鎮撫大秦  大明:從科舉開始宰執天下    不滅武尊  百鍊飛升錄  網遊之劍刃舞者  斗破蒼穹之無上之境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大秦國相第二百七十六章 風雨欲來!!!(求訂閱)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大秦國相"
360搜"大秦國相"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9s 3.1679MB

TG: @feiwu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