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國相 第三百七十五章 經濟上的開源節流!(明天兩更)

    聽到御史大夫頓弱、典客姚賈也舉薦張蒼,扶蘇倒是有些驚訝。

    他看向張蒼,笑著道:「張御史,看來我之前對你還是不太了解,本以為你因相貌身材,一直不為朝廷重視,但從今日的情況來看,恐並非如此,不僅李斯丞相願意為你舉薦,現在連御史大夫、典客等朝廷重臣都為伱舉薦。」

    聞言。

    張蒼苦笑一聲。

    他哪知道頓弱跟姚賈為何會舉薦自己。

    甚至李斯舉薦自己,他其實自己都很驚訝,他跟李斯並無太多交情,他們的確都是荀子門徒,但他入到荀子門下時,李斯已是學業有成,沒多久便離開了,而後李斯就直接扶搖而上,更是他追之不及,而他也不屑去托關係。

    因而兩人關係實則是淡如水的。

    不過李斯舉薦,其實還是有一定說辭,畢竟是師出同門,而且多半是扶蘇為自己張羅的,至於御史大夫跟姚賈,多半是順水推舟,為了讓自己能坐穩少府之位。

    他心中門清。

    只不過又豈會真的說出?

    張蒼拱手,肅然道:「臣實則並不知會有如此多朝廷重臣舉薦臣,不過對於少府之位,張蒼的確有一些想法,張蒼為上計御史多年,主管天下賬目,因而對地方的情況是有些了解,雖然並不全面,但總體還是有所涉獵。」

    「在臣看來。」

    「昔日少府治下,財政已十分嚴重。」

    「只不過前幾年有殿下謀劃的『官山海』,為朝廷開源了一些多餘的錢糧,就此延緩了財政危機的爆發,但隨著這幾年朝廷的各項大工程出現,這些多出來的錢糧,也漸漸入不敷出,朝廷的財政越發窘迫,而今已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

    「但少府乃國家經濟之命脈,豈能真就陷入一灘死水?」

    「脆弱的財政對大秦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臣力主求變。」

    「臣之求變之心,李斯丞相或許有所察覺,御史大夫掌管御史府,因而也有所意識,他們恐也同樣發現了財政的問題,故才會在這時引薦於你。」

    「張蒼同樣深感壓力。」

    「但天下積弊,總需要面對。」

    「張蒼願意去嘗試一二,對少府現有的窘迫,做一定的挑戰,讓大秦的經濟不再如一潭死水,而是重新流動起來,活躍起來,以此讓大秦在經濟上不斷擺脫束縛。」

    「這也是張蒼目下之心愿。」

    「請殿下明鑑。」

    聞言。

    扶蘇微微頷首。

    他看向張蒼,凝聲道:「張御史有心了。」

    「你既然對天下經濟有一些想法,可否當眾說一下情況,以讓諸位朝臣明晰你的想法。」

    「少府之位事關重要。」

    「扶蘇也不得不再三謹慎跟思慮。」

    張蒼點點頭,他朝扶蘇拱了拱手,又朝其他大臣微微拱手,沉聲道:「想改變天下經濟,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只有一個法子。」

    「開源節流。」

    「而今天下,開源並不容易。」

    「天下租、稅、賦,早已壓得底層民眾喘不過氣,朝廷也已是收無可收,再多徵收,只怕地方真就要滿地烽火了,但財政問題迫在眉睫,朝廷又不得不為之改變。」

    「這便是當今財政之難。」

    「但開源不容易,並不意味著不能。」

    一語落下,舉殿皆驚。

    殿內大臣一臉驚疑的看著張蒼。

    他們雖對經濟之事不太精通,但作為大秦的官吏,基本各行各業都有涉獵,只是了解不全面,他們又豈會不知經濟的困局?

    開源。

    可沒那麼容易。

    扶蘇當初行『官山海』,已是天下很大的『開源』了,『官山海』之下,朝廷的財政可是得到了極大的緩解,甚至可以這麼說,官山海是為財政續了命的。

    但普天下像『官山海』這樣的開源,已幾乎是沒有了。

    商賈已榨不出油水。

    底層更甚。

    對於其他朝臣的狐疑,張蒼自是看在眼裡,他淡定道:「諸位大臣的目光太過局限跟狹隘了,大秦之內的確已找不到可開源的財政源頭了,也不可能再去壓縮底層的生存空間了,但大秦之外呢?」

    「大秦之外?」眾朝臣一臉狐疑。

    張蒼又道:「我之主意在匈奴。」

    「當年天下合縱連橫時,我大秦之國相張儀便提出了一項政策。」

    「遠交近攻。」

    「臣認為此刻當效仿。」

    「暫時放下跟匈奴的仇恨跟敵意。」

    「一定程度上進行交好,讓雙方進行商貿,效仿管仲在齊國的措施,在關隘徵收關稅,除此之外,朝廷作為取勝方,自要表現出應有的強勢,通過武力的形式,壓迫匈奴低價販售牛羊馬等貨物,同時高價購買朝廷的鹽、茶等物。」

    「以此來賺取錢糧。」

    話音剛落。

    朝堂上立即有人反駁。

    楊熊道:「對於張御史的想法,我楊熊不敢苟同。」

    「而且恐非是我一人不敢苟同,而是大秦所有的將士都不會同意。」

    「驅逐匈奴,乃大秦國策,為此朝廷陳兵三十萬在北疆,更是多次出兵北伐,這才將匈奴追亡逐北上千里,而今一旦開放經商,匈奴豈不是要再度捲土重來?到時邊疆豈會安寧,大秦將士付出了這麼大的傷亡代價,才換來的安寧,豈不因此白費?」

    「你這想法分明是在資敵。」

    「其心可誅!」

    「這消息若是傳出去,北地的將士會如何看?豈不引起軍心動搖?天下其他人又會如何看?又如何去告慰那些死去的將士?」

    「軍事乃國之大事,豈能貪圖眼前蠅頭小利?」

    「我楊熊斷不可能答應。」

    楊熊態度十分尖銳,不容任何爭辯。

    朝中其他大臣也紛紛反對,一時間,張蒼成了千夫所指。

    張蒼面不改色。

    任由朝堂大臣辱罵質問。

    等殿內聲音漸漸小了下去,張蒼才沉聲道:「張蒼的確不通軍事,但過去也曾涉獵過軍書,多少也算博覽了群書,知曉國與國之間,並不存在所謂的盟友跟敵人,存在的從來都只是利益。」

    「以利交,因利散。」

    「這才是天下國與國之間正常的相處。」

    「若是因一時短兵相接,便互為仇讎,那天下格局又豈會是今日這般?」


    「當年秦晉交好,聯手壓制楚國。」

    「秦楚交好,合力圍晉。」

    「這樣的例子,在過去數百年,比比皆是。」

    「而今只不過是將昔日的『晉』『楚』『齊』等國,換成了『匈奴』罷了,為何就能引起諸位大臣這麼強烈的反對跟意見?」

    「諸位的倨傲心態有些太重了!」

    「大秦的確一統了天下,但匈奴又何嘗不是一統了草原?」

    「朝廷三十萬大軍北伐,也並未因此將匈奴覆滅,只是將匈奴追逐上千里,這便足以證明,匈奴的實力並非等閒,面對如此草原霸主,又豈能再如過去一般短視?」

    「當以過去對待諸侯一般視之。」

    「大秦驅逐匈奴,軍威正盛,若就這麼戛然而止,那才是對大秦的不尊重,大秦在驅逐匈奴上,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又得到了什麼?僅僅是收復了河北地,將匈奴人趕出去?這難道就足夠了?若是朝廷能借著如今的強勢跟匈奴做一定的緩和。」

    「倒逼匈奴內部向朝廷低頭,朝廷得到了利益,豈不比現在更高?」

    「這才是戰爭該有的價值。」

    「當然。」

    「跟匈奴的交好是有底線的交好。」

    「並不是真就毫無保留。」

    「外松內緊。」

    「互相制約,暗中試探其底線虛實,稱兄道弟間下絆子,劍拔弩張間做交易,這才是國與國之間一直以來的習慣。」

    「一切都是為了利益。」

    「而今匈奴有意求購茶葉等物,而朝廷又急需多餘的貨物,正是各取所需之時,若是朝廷不抓住眼下的強勢機會,從匈奴身上謀取到更多利益,這才是更大的浪費。」

    「至於匈奴的隱憂。」

    「等朝廷財政的問題解決掉,自有大把的精力去對付。」

    「如此又豈能說是通敵?」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若只是在戰爭上取勝,便戛然而止,這樣的戰爭,對於大秦而言,無疑是弊大於利的,對整個天下,都將是一次重大的創傷,我對於當年朝廷定下的政治決意了解不多,因而也並不多次多加言語。」

    「但在張蒼看來,經濟同樣是戰爭的一環。」

    「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若是不在經濟領域對匈奴做進一步的壓迫,壓縮匈奴的生存環境,讓他們不得不艱難求生,這無疑只是在給對方增加仇恨跟憤怒,等到匈奴舔舐好了傷口,修養生息完畢,到時匈奴定然還會舉族南下的,到時大戰依舊必不可少。」

    「所以僅在軍事上脅迫是不夠的。」

    「還需在經濟上施壓。」

    「因而我張蒼建議該和就和。」

    「適可而止。」

    「至於地方民眾不了解,或者是憤怒,那就讓他們憤怒,朝廷做什麼決定,何時需要顧及地方的態度了?而且國家大事之間,又豈是地方民眾能想明白、搞清楚的?」

    「等北方安定下來,民眾因此受益之時,他們自會明白朝廷的用心,也會知曉朝廷的深謀遠慮。」

    「到時,他們又豈會再有怨言?」

    「利益才是根本!」

    張蒼目光掃過全場,全場已是肅然無聲。

    楊熊等人面色青一塊紅一塊的,但也無法反駁,只是吭哧呵哧幾聲,顯得有點掛不住臉。

    朝堂其他大臣則是在思索張蒼想法的可行性。

    這同樣是乘勝追擊。

    不過不再是軍事上乘勝追擊。

    而是在經濟上。

    因為之前的慘敗,匈奴內部其實已生出不少嫌隙,還有的更是脫離了匈奴單于,若是朝廷在這時選擇跟匈奴緩和,一定程度上,能動搖匈奴一些大部的意志跟決心,讓本就有些鬆散的匈奴聯盟顯得更加脆弱,頭曼單于也難以再將這些匈奴殘部擰在一起。

    就算日後能擰在一起,也需耗費更大的力氣。

    若是能在這段時間,讓一些匈奴部族倒戈,或許對匈奴的中傷更重。

    畢竟。

    朝廷堵死跟匈奴的關係。

    只會加劇匈奴各部族對秦廷的敵意跟仇恨,也會加速頭曼單于對舊部的收攏,甚至能直接以南下,大破秦軍作為士氣鼓舞,若是進行一定的開放,頭曼單于恐是最為暴怒的。

    對朝廷而言,利大於弊。

    想到這。

    諸朝臣微微頷首。

    張蒼提出的想法,不失為一條良策。

    張蒼又道:「前面所說為開源,對於節流,張蒼同樣有一些想法。」

    「天下徵收的錢糧皆入敖倉,天下官吏、工程的錢糧發放,也都出自敖倉,其中的運輸成本實在太高了,臣認為,當做一定的調整。」

    「在昔日六國舊有糧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六座或更多的臨時倉庫。」

    「用以進行短時的貨物儲運。」

    「如此,可大幅減少中間路途的損耗,也能將錢糧儘快發放到地方手中。」

    「此舉同樣能讓地方官吏跟民眾寬心。」

    「諸位大臣也大可放心。」

    「地方徵收上來的錢糧,並不會在地方停留太久,基本收上來幾個月的時間,在朝廷做出妥善的安排後,都會陸續分發出去。」

    「與此同時,多餘的錢糧,都會全數送到敖倉,並不會留在地方。」

    「此外。」

    「朝廷更會派專門的官吏進行負責。」

    「絕不容地方染指。」

    「如此一來,在這些開源節流下,朝廷的財政,在一定程度上,會多出不少,朝廷也能因此騰出更多錢糧做其他事。」

    「而這些便是張蒼的想法。」

    「大秦的財政,已到了不得不變的地步。」

    「張蒼因為對天下賬目有了解,而李斯跟我同出自荀子門下,對我的才能有所了解,所以才會舉薦我,至於其他大臣,跟我都或有一定交集,但至於為何會舉薦我,張蒼其實並不明白。」

    「對於勝任少府之位,張蒼自認還是擔得起。」

    「大秦的財政變革之路,張蒼也有信心破舊立新,將革新進行到底。」

    「請殿下明鑑。」

    張蒼朝扶蘇恭敬一禮。

    隨後緩緩的退回到自己座位上。

    舉殿皆靜。

    (本章完)

    :


https://hk.aihaishen.com/%E5%A4%A7%E7%A7%A6%E5%9C%8B%E7%9B%B8-853064/840.html
相關:  大明:從科舉開始宰執天下  鎮撫大秦    大清隱龍  魔門敗類  斗破蒼穹之無上之境  遮天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大秦國相第三百七十五章 經濟上的開源節流!(明天兩更)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大秦國相"
360搜"大秦國相"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s 3.2213MB

TG: @feiwu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