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印度抓住了一個好機會,因為遠東爆發戰爭,誰還有空注意印度?
艾倫威爾遜也只能給自己的好朋友阿里汗心裡打氣,除此之外什麼都做不了。
返回倫敦的他,現在更加注重的是歐洲的情況,以當前美國的總兵力來說,想要開戰是遠遠不夠的,一九四五年的一千一百萬軍隊早就煙消雲散了。
擦掉了近千萬軍隊的美國,以當前的軍力無法進行一場大戰,擴軍肯定是勢在必行。
現在連同後勤人員都算上的美軍,大概實力超過全體英軍的三分之一多一些。目前英國總兵力是八十萬,美軍是一百三十萬。
美國和英國一樣,因為國家屬性的原因,海空軍都占據了總兵力當中較大的比例。刨除海空軍之外,美國陸軍也就只有六七十萬人。英國的比例也差不多!
這樣的兵力分配下,當前最重要的並不是什麼遠東,而是近在咫尺,調動兵力十分方便的蘇聯,一旦蘇聯增加在德國駐軍的兵力,不管心裡願意不願意,美國和歐洲都必須跟隨。
要用自己不怎麼強大的陸軍,和蘇聯最強大的陸軍對峙。
不管是對美國還是對蘇聯,歐洲都遠遠比其他地區重要得多,艾倫威爾遜的報告當中表示,蘇聯一定會增兵德國,而這是一個讓英國保衛歐洲,儘量不派大量地面部隊去朝鮮半島的藉口。
如果有選項的話,內閣肯定不希望艾倫威爾遜的報告成為現實,倫敦寧可朝鮮半島被炸成白地,也不希望歐洲這邊的蘇聯士兵增加哪怕一個。
可是這沒有辦法,艾倫威爾遜只是把這種可能告知外交大臣,就看赫伯特·莫里森,這個被英國坊間稱呼為中產階級的史達林,怎麼和莫斯科溝通了。
反正艾倫威爾遜是十分悲觀的,朝鮮半島對英國而言是不痛不癢的地方。
歐洲可不一樣,他可沒有那個能力,讓倫敦對蘇聯增兵的舉動視而不見,除非蘇聯不增兵,但這也不能,所以說這就是一個死結。
遠東爆發戰爭,蘇聯增兵威懾歐洲,讓歐洲國家沒有幫助美國的能力。但歐洲國家必須要保衛自己,甚至歐洲的對抗一旦加劇之後,北約這個組織也會馬上邁著堅定的步伐走來。
連續幾年的努力,最終也就是讓北約晚來了這麼一年。對整個大局還是沒有多大的影響,影響只存在於一些局部地區和局部事件。
比如大概在明年和後年,兩艘馬耳他級航母就可以服役了。比如彗星客機的銷量已經有兩百架,而歷史上同年甚至都沒有獲得訂單,才剛剛試飛。
最大的改變在於英國的財政,歷史上英國欠了美國一屁股債,總是被美國拿捏,當前倫敦最有利的就是,短期債務已經全部清空,至於馬歇爾計劃,百分之九十都是無償贈與。
顱內盤算了五年來的工作成果,艾倫威爾遜只能感嘆,未來的工作還是要更加努力才行。
美國加入朝鮮戰爭就是一個好機會,如果英國不被影響到的話,可以躲在一邊喘口氣休息休息。
最重要的是英國財政沒有問題的話,就有底氣和美國人面對面的談。這就和家裡有糧,心中不慌的道理一樣。
「事物是存在普遍聯繫的!」艾倫威爾遜想起來了列寧的話,如果歐洲這邊接著奏樂接著舞,英國不參戰是不過去的。可蘇聯增兵歐洲,英國也難受。
這兩個結果就是必須要選一個,蘇聯不增兵歐洲對峙,英國沒理由搪塞美國。可蘇聯增兵歐洲,一定會令英國非常難受。
雖然本屆政府接受了蘇聯遭到世界大戰重創的事實,但這個東西總不能不防備吧。
最終艾倫威爾遜只能感嘆,歸根究底還是國力問題,國力強大了,出現手忙腳亂的事情也能夠應付,國力不夠強大,就算是和你的國家無關的事情,造成的影響也比涉及到的國家大。
事已至此,艾倫威爾遜也只能用韓國人的處境苦中作樂的了,這場戰爭爆發,相信聯邦德國不會在拖下去了,北約也會很快出現。
「我就不相信了,核彈在手,經濟比歷史同期好了這麼多,三國占領區還沒合併,連一個不出動陸軍的條件都談不出來?」終於完成了歐洲部分報告的艾倫威爾遜碎碎念,他看到底是誰代表英國談判,這麼多有利條件在手,要是談不出來比歷史更加優惠的條件,他就去找菲爾比,調查負責談判的人是否可靠。
英國對美國協助要求,開始在內閣討論,而第一個正式動作,則是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勇士號戰列艦的啟封,兩艘戰列艦將會趕往遠東,加強英國皇家海軍在亞洲地區的軍事力量。
艾倫威爾遜完全贊成,對尊敬的海務大臣蒙巴頓表示,就算是不談朝鮮戰爭的事情,現在印度正在進攻海得拉巴,過去刷一下存在感也是好的。
「艾倫,你不會還以為你是英屬印度的專員助理吧。」蒙巴頓將軍嘆了一口氣,這個女婿呢,他基本上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就是會印度過於熱心了一些。
這一點艾倫威爾遜倒是不否認,他有一萬個理由對未來的超疾大國表達關心。
「葡屬果阿對新德里的警告被無視了,這種趨勢非常了令人擔心,在東南亞五國聯防當中還有葡萄牙的角色,如果未來新德里搞定了阿里汗,對葡屬果阿進行威脅,我們怎麼辦啊,在東南亞的事情我們還需要葡萄牙的支持呢。」
艾倫威爾遜扼腕而嘆,對當前的局勢表達了憂國憂民的心情。
「現在局勢不穩,相信葡萄牙人也能夠理解。」蒙巴頓將軍沉吟了一下道,「以遠東的戰爭對葡萄牙做出解釋,裝作一副我們很忙的樣子。」
「外交部就是這麼幹的!」艾倫威爾遜點頭,表示一切不出蒙巴頓將軍所料。
他在來看兩艘戰列艦啟封之前,剛剛在外交部發出了一封電報,談及了美國最為關注的事情,比如說北約的建立,三國占領區的合併事情,隨後話鋒一轉告訴在華盛頓的,英國駐美國大使奧利弗·弗蘭克斯爵士,原則上以上問題都可以談,戰爭當前,蘇聯集團氣勢洶洶,英國可以放棄之前的一些條件,但是關於出兵這件事,最好是不出陸軍。
「奧利弗·弗蘭克斯爵士,白廳的同事們都認為,你是一個極其可靠的紳士。」
華盛頓英國大使館奧利弗·弗蘭克斯爵士拿著這一封電報,苦笑著搖頭,竟然涉及到了可靠性的問題,看來內閣都打定主意,一定要避免派出地面部隊了。
這是經過內閣以及白廳首腦的研究之後,做出的慎重決定。畢竟現在美軍都被揍的灰頭土臉,美國人總說自己是天下無敵,可是歐洲國家看到的都是不斷撤退。
在電報當中甚至表示,歐洲國家普遍認為這是蘇聯的聲東擊西,在遠東發起衝突轉移注意力,是為了讓歐洲國家放鬆警惕。
事已至此,奧利弗·弗蘭克斯爵士只能勉力而為,艾倫威爾遜本人還在電報當中加入了一些私人的人脈,表示奧利弗·弗蘭克斯爵士可以去找麥卡錫參議員,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艾倫威爾遜是一個極其念舊的人,和麥卡錫當然一直保持著聯絡。
作為在對方落魄之時的朋友,關於本次朝鮮戰爭當前的形勢,美國士兵的戰鬥力是否值得依賴,出現在了最近的來往信件當中。
他還在私人信件當中表示,希望麥卡錫不要透露歐洲對美國節節敗退的懷疑。這不利於歐洲和國家之間的團結關係。
做朋友艾倫威爾遜絕對是夠意思的,他知道麥卡錫歷史上就是因為和軍方有了衝突慘澹收場,所以幫助他的朋友補上這個漏洞。
因為以艾倫威爾遜對麥卡錫的了解,麥卡錫一定會趁機抨擊杜魯門政府的軟弱。這其實正中軍方下懷。
奧利弗·弗蘭克斯爵士和美國政府商談,提及歐洲國家對美軍節節敗退的疑慮,本該是非常保密的,但麥卡錫還是知道了。
在聽證會上,麥卡錫在共和黨的支持和聲援下,對亞洲局勢糜爛至此的局勢展開了猛烈抨擊,認為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出現,這都是因為當初杜魯門的軟弱所至。
「民主黨領導下的美國,讓蘇聯輕視,讓盟友懷疑,現在不斷後退士兵們的沮喪,和已經失去生命的美國人,這個責任都應該由民主黨來承擔。」
麥卡錫聲嘶力竭的對著支持者大喊道,「現在不知道要退到哪裡的士兵們,他們彷徨無助,一張張驚慌失措的臉都不是沒有原因的。就連我們的歐洲盟友,此時都對美國的領導力產生了疑問,我們應該馬上、立刻、給挑戰美國的敵人迎頭痛擊。」
大西洋對岸的倫敦,關於蘇聯增兵蘇占區的航拍照片,擺在了內閣大臣們的面前。
「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保住歐洲的繁榮和穩定。」艾德禮首相沉默良久,算是為這件事下了一個最終結論,地面部隊還是留在歐洲,派出海空軍支援美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1s 3.612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