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已經領導蘇聯三十年的鋼鐵領袖,就此撒手而去。
蘇聯的未來將會在誰的身上,幾乎每個人都認為那個人應該是自己。
但是幾乎所有人,心裡又都想到了另一個在場的人身上,帶著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的貝利亞。
這個已經執掌內務部十四年的內務部長,毫無疑問是在場所有人當中,有著最大威脅力的人,所有人都明白貝利亞文質彬彬的外表下,是多麼可怕的一面。
別的不提,現在的莫斯科軍區司令,帕維爾·阿爾捷米耶維奇·阿爾捷米耶夫上將。
就是貝利亞一手提把的,阿爾捷米耶夫上將畢業於邊防軍學校,是契卡創始人捷爾任斯基建立的學校,用來培養內衛部隊指揮官。
內戰戰爭白軍之後,阿爾捷米耶夫上將在內衛和邊防部隊中從事政治工作。隨後先後任邊境地段警備長、內衛部隊團長和內務人民委員部部隊學校校長。
二次大戰時期,任內務人民委員部作戰部隊指揮部部長。同年被任命為莫斯科軍區司令,一直到今天。
可內務部的老大是誰呢?當然是蘇聯唯一一個安全乾部出身的元帥,貝利亞。
手裡掌控者令人聞之色變的內務部,莫斯科軍區司令還是出身於內務部系統的指揮官。這種威脅力,不得不讓所有人心中惴惴。
別墅內的搶救還在繼續,沒人知道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樣,但是每個人都知道。如果這個各民族慈祥的父親驟然離去,那麼一場爭奪戰馬上就要開始了。
整整一天,都沒有任何消息傳來,對於在這裡的人而言,所有人心裡都已經有了一個基本判斷,一些準備也應該開始了。對史達林死後的權力爭奪,從現在就已經開始。
所有人的心裡都是焦急的,醫療小組醫生們檢查史達林身體時,發現他的情況已經相當糟糕了。最著急的是史達林的同僚們,他們只想知道史達林還能否康復,因為誰也沒有膽量敢在史達林有可能突然甦醒的情況下就輕舉妄動。
就連本身執掌內務部,有莫斯科軍區司令做助力的貝利亞,也沒有想要奪權的想法。史達林領導蘇聯三十年,除卻早年有一些政治對手之外,漫長的時間當中都像是一個壓艙石,在場的大人物都早已經拜服在了這種權威當中。
三月三日,醫生團隊對這些領導人表示,史達林甦醒的可能性已經不大。在這個結論下達之後,已經忍耐了兩天的人們,終於像是解除了禁錮,摩拳擦掌起來。
貝利亞也開始了自己的行動,貝利亞直接找到了馬林科夫,表達了願意支持馬林科夫的想法,馬林科夫當然非常高興,誰都知道貝利亞的實權大的驚人。
交換意見是,貝利亞支持馬林科夫成部長會議主席,貝利亞擔任副主席兼內務部長,也就是說馬林科夫得到了政府部門,而貝利亞獲得內務部。
同時馬林科夫要認可,貝利亞將已經分拆的內務部重新合併,恢復成為戰爭時期的綜合性部門,經過商議,兩人已經達成了共識。
在克林姆林宮中,現在至少有四個不同意見的人在對領導權覬覦,分別是貝利亞本人,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赫魯曉夫。貝利亞和馬林科夫進行了溝通之後,將會對其他兩人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這裡面的威脅力,主要來源於貝利亞,而不是馬林科夫,至此大局已定。
隨後在克林姆林宮召開緊急會議,馬林科夫主持,他告訴各位,史達林已經病危。會上,貝利亞支持馬林科夫,貝利亞提議應由馬林科夫接替史達林的職務,未來的蘇聯將要由集體領導。
貝利亞的提議得到了所有人的接受,一天後孔策沃別墅傳來消息,史達林已經病逝。眾人商量之後決定,在第二天對外界公布這個消息。
三月六日,這個令全世界震動的消息,通過真理報的報道,被全世界所得知。
真理報的報道十分簡短,「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袖、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突患腦溢血,在莫斯科郊外昆采沃的別墅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
蘇聯的廣播電台和主要報紙《真理報》公布了該消息。此後,蘇聯方面宣布全國默哀八天,停止工作,並定於三月九日安葬史達林。史達林的遺體先是被安放在克里姆林宮,然後停靈於工會大廈圓柱大廳,接受人們的瞻仰。蘇共中央還決定瞻仰結束後將史達林的遺體安葬在紅場的列寧墓旁邊。蘇聯領導人組成了悼念和安葬史達林的治喪委員會。
這個消息,在這個時候,幾乎都著沙皇核彈爆炸一般的效果。傳遍了倫敦、巴黎和華盛頓,對於史達林死亡之後的對蘇聯評估,未來蘇聯的領導人是誰,成了當前最為令人關注的問題。
艾倫威爾遜心事重重的抵達外交部大樓,按理來說他是不應該對任何歷史人物的死亡有所震驚的,可是這個消息傳來之後,他還是呆若木雞。
抵達外交部,伊斯梅爵士首先說明了,工黨內閣正在討論,是否參加史達林的葬禮,而派出一支代表團。至於白廳現在的責任,則是要對後史達林時代的蘇聯,做出一個具有專業性的評估。
「政府要在這個時候出訪蘇聯麼?」艾倫威爾遜本不應該驚訝,但他還是驚訝了。不該驚訝是因為,史達林本應該有這種影響力。
驚訝的地方在於,大英帝國好歹是當前還是世界帝國的架子,哪怕工黨確實對蘇聯不如保守黨這麼敵視,可直接去去蘇聯參加史達林的葬禮就?
這還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過這是政府的事情,艾倫威爾遜只能給出建議。
「政府的行為我們只有建議,最終還是要看首相的決策。現在我們來討論後史達林時代的蘇聯,我們要給內閣一個交代。」伊斯梅爵士很快把所需要的文件下發,開啟了這一次的會議。
這一點艾倫威爾遜並不是針對誰,把自己找來就對了。他的建議在不靠譜,也比外交部在這裡瞎子摸象靠譜。他的意見是,蘇聯的新領導層不管是誰,都會採取一個短期內緩和的策略。
根本原因在於,以現有的情報來分析,史達林並沒有安排好接班人這件事。當前的蘇聯高層還是有很多人選的,正因為人選多,新領導人必然沒有史達林的權威。
在新領導人沒有權威的情況下,可以判斷所有事情都需要商量,對外表現肯定不如史達林在這麼強硬。
「蘇聯的內務部部長、部長會議副主席貝利亞,可是一個特工出身。如果他來領導蘇聯,會不會比史達林時期更加的難對付。」伊斯梅爵士反問道。
「我很難想像一個人還能比史達林難對付!」艾倫威爾遜張著嘴不知道說什麼是好,「如果史達林這種領導人這麼容易出來的話?現在領導世界的應該是蘇聯!」
這句哈說出口,會議室出現了異議,就連伊斯梅爵士都微微皺眉,「艾倫,你對史達林的評價是否過高?」
「現在是斯拉夫人的國家,從基輔羅斯開始到現在,在全世界有著最高地位的時候,沒有之一。彼得大帝沒有做到過,葉卡捷琳娜大帝沒有做到過。史達林做到了。」艾倫威爾遜聳聳肩道,「我的評價完全遵從於本心,全無一絲個人偏見。不過好在,我們現在討論的是,他病逝之後的事情。」
一番我雙手清白,問心無愧的表態之後,關於蘇聯新領導人會怎麼處理國際關係的評估會議繼續。艾倫威爾遜還是堅持,短期內蘇聯一定會緩和,說不定一直持續的柏林危機會就此結束。
其實也沒什麼必要了,西柏林城區現在就如同一個空城,完全不再是兩大陣營展現自己優越性的窗口,而是單純的變成了一個英美法三國軍隊的軍事據點。
就連競選之前說要給蘇聯一個強硬態度的艾森豪威爾,真上台了之後也不提這件事。
當前現在蘇聯的幾個大人物,上台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穩固自己的位置。用一段時間建立權威,這是可以預見的。
至於外交部同事有所疑慮的貝利亞,艾倫威爾遜表示也不會逃脫這個定律。
事實上艾倫威爾遜心裡清楚,對自由世界妥協過大,正是貝利亞被清洗的罪名。關於德國的問題,貝利亞的一件事,美英法蘇四國退出德國,讓德國統一成為一個中立國。
這個提議別說是蘇聯其他高層不同意,蘇聯人同意,英法美三國也不會同意的。
進過了兩個小時的討論,艾倫威爾遜堅持蘇聯需要時間穩固政治環境,不會對自由世界採取強硬態度,外交部拿出了評估報告,交給內閣辦公廳送至內閣。
此時的內閣,首相和大臣們確實在談論,是否藉由這個機會對莫斯科進行訪問。同時也是試探一下蘇聯的新領導層是怎麼樣的態度。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3s 3.615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