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府,瓊林宮。
已經有一陣子不理朝政的趙佶,在五月初四後忽然變得勤政起來了。不僅每天堅持早起,舉行常起居朝會,還會老老實實呆在崇政殿內和兩府重臣們議政。
不過變得勤政的趙佶,面對眼前亂麻一團的局面,還是有一種束手無策的感覺。
一直以來都堅定擁護大宋官家的開封府,突然變成了一座隨時會大爆發的火山。城內到處都是變得相當暴躁的老汴梁,這些年的高房價、高物價和低收入,再加上開封禁軍的不斷裁撤,都把他們榨乾了!
而城外,被認為最可靠的開封新軍的兵源又大多來自開封府本地,和憤怒的老汴梁們就是同鄉。大宋朝廷可以依靠開封新軍去對付北方的周國和金國,但是卻沒有辦法依靠開封新軍去鎮壓開封的窮人。
同時,由大宋朝廷努力扶植起來的新四學也變得有點危險。特別是那些將要成為新軍帶兵官的武學生們,還沒有下部隊,就已經很不馴服了。居然敢和其他三學生一起上書乞誅國賊!
那幾個國賊可都是高貴的文官,而且還是奉旨賣國的……
武學生靠不住,開封新軍靠不住,而開封的老禁軍同樣靠不住!五月初四之變時,他們差點燒了半個開封府!
趙佶和蔡京、鄧洵武、童貫等一乾重臣議來議去,都覺得不能再將朝廷的安危系與開封人民了。
所以他們決定調外兵入衛開封府!
「宣正郎,昭義軍前軍兵馬總管,臣岳和拜見皇帝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現在正在瓊林宮崇政殿內參拜天子的,正是剛剛入京的外兵大將。率領兩將昭義兵入京的岳和。
現在的昭義兵有前後左右中五軍,每軍都有四個營,每營都是800人,再加上軍司直轄的兵力,一軍大約就是4000人。
在商定了調外兵入京後,開封府的君臣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調集距離開封府最近,而且戰鬥力也相當可靠的昭義兵入京。
也不敢多調,就調了一個軍4000人。同時,朝廷還把駐牟馱崗的一將新軍月4500人調往了真定府,以替代一軍昭義兵。
不過調入開封府的昭義兵並沒有駐紮牟馱崗,而是入城駐紮在萬勝門附近,也就是被當成衛戍天子的親兵使用了。
4000昭義兵在內,城外則有兩萬多人的開封新軍。內外相制,應該可以確保開封府暫時的安全。
「岳卿抬起頭來,讓朕看看。」趙佶早就聽說過韓肖胄麾下有一員猛將名叫岳和。在遼宋戰爭和之後的河東拉鋸戰(大宋和遼國議和,但是昭義軍、府麟軍仍然支持河東豪強反遼,雙方在多山的河東長期拉鋸)中表現不俗,身歷數十戰,每每身先士卒,但是從無勝績……
常敗將軍啊!想來是非常可靠的!
岳和聞言,連忙挺起身姿,立在殿上。趙佶看著輕輕點頭,果然是一條好漢啊!膀大腰圓,面目忠厚,還留著幾縷長髯,看上去還非常年輕。
「岳卿,年歲幾何?」趙佶溫言問。
「臣今年剛滿三十歲。」
「三十歲就當上了一軍之將,不錯,不錯。」趙佶又問,「可有子嗣?」
「有二子。」岳和道,「長子名飛,次子名翻,都在相州讀書。」
「可蔭官否?」
岳和臉頰一紅,「臣從軍多年,卻無寸功,所以不得封妻蔭子。」
封妻蔭子得有功勞啊,岳和總打敗仗,上哪兒立功去?
「授岳飛為承信吧。」趙佶道,「明年便讓他入武學讀書,將來也做個和你一樣的大將(常敗大將軍)。」
承信就是承信郎,是最小的武官(有官身)。宋朝在政和二年時改易了武階官的官名,三班借職被改成了承信郎。
現在岳飛早了十一年就入仕做官,而且還是個將門子,還有老爸拉扯起來的4000部署,起點可高了不止一截,也不知道以後會不會當一個和他爸爸一樣的常敗將軍?
給岳飛賞了個官後,趙佶還給岳和賜了宅邸、錢物,才讓他告退。
有個忠厚老實的常敗將軍保護自己,趙佶的心情頓時好了不少。笑著對殿中的重臣道:「有4000昭義兵在京,總是能安穩一些了。現在可以處置武好文了吧?張克公,他在御史台獄中如何?沒有受苦吧?」
「回稟陛下,」御史中丞張克公出班道,「武好文在獄中和在家中並無太大分別,現在一切都好。」
沒有分別?趙佶心說:難道張克公還安排花魁去陪武二郎睡覺了?也不知道安排誰去了?
「那麼該給他定個什麼罪?」趙佶皺著眉頭問。
定罪?
這可不好辦啊!罪小了,說不定那幫四學士子又要鬧事。罪大了,說不定周國要藉口開釁。
現在給金國的八十萬歲幣告吹了,雖然蔡京提出了補救的辦法。可是提出辦法是一回事兒,把事情辦成是另一回事兒。
因為武好文進了御史台獄,下面可沒人敢再去大同府和金人談判了。
而且換別人去了,也不可能談出一個更好的盟約。畢竟別人沒有一個大哥叫武好古啊!
所以這「四方滅金策」搞不好還用得上!這樣就更不能得罪武好古了……雖然武好古不一定會當四方滅金的主力,但是能打個助攻也好的。
「陛下,」蔡京道,「臣以為應該給武好文定個編管河南府的罪。」
武好文落籍河南府洛陽縣白波鎮,編管河南府不就是回家養老嗎?
而且武好文有的是錢,去哪兒不是舒舒服服的?
「編管是否太重了?」趙佶搖搖頭,心想:二娘會傷心的!
「要不……安置河南府?」
安置比編管要輕一點,通常給個什麼團練副使的虛銜,本州安置。
「太重,太重。」趙佶連連搖頭。「好文只是行事不當,並非犯罪。若是安置,以後誰去和金國交涉?誰還能談出更好的條件?」
也是啊,就是好也好不到哪兒去。武好文那麼大面子,最後談出個80萬,換別人去,沒準還加一點!
「那就給個監州稅吧。」蔡京道。
「也好,」趙佶想了想,「讓他去監鄭州稅吧。」
崇政殿中的官員都有點無語了,咋不監開封府稅呢?貶官去鄭州?聽都沒聽說過,離開封府才多遠啊?
蔡京硬著頭皮道:「陛下,只怕四學學子再鬧將起來……」
還鬧?
趙佶臉色陰沉下來,蔡京立馬閉嘴不言語了。
趙佶道:「蔡卿,這次帶頭上書的那幾位學生,該給些什麼賞賜?」
一杯毒酒?
蔡京心裡怎麼想,嘴上卻不敢說,不過也是壞人,早就想好怎麼陷害忠良了。
「這次是狀元何栗,進士何棠、何榘,太學生張浚,武學生劉錡等五人帶頭上書,這五人自然應該轉官、賜官的。
另外,應該讓何氏三兄弟一起去駐天津公使館任職。」
「讓他們去天津?」趙佶一愣,「去幹什麼?」
「去談四方平金策。」蔡京道,「如果談不下來,自當窮治其罪!」
「好!就怎麼辦!」
好嘛,他們三個先是帶頭把武好文告進御史台獄,還燒了武家的房子,然後還去天津找武好古談一起滅金……武好古得多深明大義才會同意啊?
要是武好古不同意,呵呵,他們的罪可就大了!
……
何氏三兄弟(三兄弟一起考進士,全部高中)接到進奏官送來的詔書時,他們已經回到了嵩陽書院。
因為伏闕上書的事兒,他們現在成了嵩陽屬於裡面的爭議人物了。
之所以會有爭議,並不是因為「乞誅賣國賊」,這沒什麼問題。武好文賣國是肯定的,雖然這事兒是趙佶的意思,而且經武好文的手賣,損失肯定最小。
但終究是賣了國!
所以何栗他們要上書乞誅武好文正是清流領袖應該做的。
至於官家不聽,也不會影響何栗在清流士子中的名望。
但是在五月初四這天,開封府的勞動人民還喊出了「殺奸商」的口號,還發生了打砸搶燒事件。
這可就不對了!
殺奸商這種事情,在勞動人民看來當然是大快人心啊!殺得好啊!
可是嵩陽書院裡面沒有勞動人民,都是有產階級,絕大部分都地主階級的孝子賢孫,家裡面開著鋪子,放著高利貸的也不再少數。
何氏三兄弟蠱惑開封貧民殺奸商是什麼意思?要均貧富嗎?殺完奸商,是不是就該輪到地主了?
大宋承平一百幾十年,又不抑兼併,而且還鼓勵工商業發展,對商人的限制很少。上層的政治鬥爭也比較緩和,抄家滅族什麼的都不流行。
所以財富更容易集中和傳承,到了道宗年間,特別是在中原地區,早就是富家占田無數,貧者無寸尺之土了。
而且由於宋朝的富人大多是文人士大夫,對勞動人民的鎮壓手段不足。所以宋朝中期後,各地民變就此起彼伏,「等貴賤,均貧富」的口號更是不絕於耳。
現在連一項號稱富庶的開封府城內,都被何氏三兄弟搞出了「殺奸商」的事情,嵩陽書院裡面的地富子弟,又怎麼會不戴上有色眼鏡看何氏三兄弟?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6s 3.656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