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殺人除了發泄一下怒氣,對戰局又有什麼用處呢?實際上不光是沒有好處,反而又副作用。。。 看最新最全小說
你想想本來20軍殘存的部隊就是驚弓之鳥,這時候最需要的是穩定人心,而畢蘇斯基卻幹掉了他們的軍長。誠然薩加諾夫斯基是該死,但不該這個時候死!
他的死不光無法穩定戰局,反而讓20軍殘存部隊變得更加混亂了。
不過畢蘇斯基此時也顧不上什麼20軍了,對他來說,雖然丟掉了一個軍,雖然這樣的慘敗讓人很惱火,但對他來說也不完全是壞消息。20軍的全軍覆沒唯一附帶的好消息是——他終於找到了猶太人主力的方位。
用畢蘇斯基自己的話說:「戰爭的迷霧已經被吹散了,猶太人現形了,他們所倚仗的那些小把戲再也沒有任何作用。我能感到情況雖然不算理想,但是卻向著好的方向轉化!」
畢蘇斯基為什麼會這麼想呢?原因非常簡單,知道了猶太人在沃沃明方向之後,他就不用擔心南方和西方趕過來的勤王軍的安危了。完全可以命令這些部隊重新開拔,用最快的速度趕到華沙。
從他所了解的情況看,從南方聖十字省和喀爾巴阡山省趕來的勤王軍大概有兩個師,分別是30師和34師,從西邊大波蘭省和羅茲省趕來的則有兩個師和一個混成旅,分別是27師、29師以及202混成旅。
這些部隊雖然戰鬥力不太強,但怎麼說也將近有5個師的兵力,再加上駐守華沙的兩個半師。一旦部隊匯合之後。他就擁有將近7個師的兵力。
如果再加上嫡系的第一師、第二師和第三師。畢蘇斯基手頭上就有10個師的兵力。這些人馬再加上主場作戰的優勢和乾爹的援助,畢蘇斯基認為自己完全沒有失敗的可能。
當然,對畢蘇斯基不利的情況也有,首先他最拿得出手的那三個師還遠在上馬烏基尼亞,離波蘭還有一段距離。而且中間還隔著猶太人的主力,並且勤王而來的四個半師戰鬥力很有限,大部分都是緊急擴充起來的炮灰部隊,從20軍的情況看。戰鬥力實在堪憂。
這還不算完,這些勤王而來的部隊,一路上是跋山涉水,體力消耗還是比較大的。至少以他們當前的狀態是無法立刻投入到戰鬥中去的。
當然,畢蘇斯基不管這些,他只看到了自己人多勢眾,只看到了自己的優勢,滿腦子盤算的都是怎麼在華沙城下進行決戰。
對此,李爾文耐著性子提醒了他一句:「總統閣下,先不提您的部隊的戰鬥力。就說您的計劃,在華沙城下進行決戰。這就根本不現實。不客氣地說,這並不由您決定!」
畢蘇斯基剛想說什麼,李爾文卻接著說道:「您憑什麼認為猶太人會在華沙城下跟你決戰?猶太人為什麼要按照您的意思去作戰呢?從之前的情報就能看出,猶太人對華沙沒有任何興趣,他們只想殲滅波蘭的有生力量,對攻城奪地沒有興趣。你拿什麼將他們吸引到華沙來呢?」
畢蘇斯基冷哼了一聲,很自信地說道:「我為什麼會有這種自信?很簡單!之前猶太人確實沒有攻占華沙的打算,但是隨著他們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他們必然會信心爆棚,而且一直以來他們對波蘭就存在野心和幻想,他們就是想占領波蘭的土地、奴役波蘭的人民,現在機會就擺在了他們眼前,他們為什麼要放棄?」
李爾文對此嗤之以鼻,甚至認為畢蘇斯基都有被迫害妄想了,她很想嘲諷這貨兩句,可畢蘇斯基完全就不給她說話的機會:「而且,你之前不是說了嗎?猶太人是想殲滅我的有生力量,現在我的有生力量全集中在華沙,你說他們有什麼理由不來?」
看著畢蘇斯基得意洋洋的樣子,李爾文很是不屑,譏笑道:「是嗎?您好像忘記了您的第一師、第二師和第三師可不在華沙,如果猶太人的目標是他們,您可就鞭長莫及了!」
畢蘇斯基想過這個種可能嗎?他當然想過,不過他很樂觀地認為:「殲滅我最精銳的三個師?你真是太高看猶太人的戰鬥力了。我敢向你保證,只有最狂妄最無知的傻瓜才會生出這種不切實際的念頭,我的部隊可以以一當十,可以將猶太人打得……」
「您的大……豪言太多了!」這下連m都聽不下去,直接打斷了畢蘇斯基:「您的部隊能不能以一當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之前在東普魯士猶太人就策劃了一場圍殲戰,就有全殲你的部隊的意圖。而現在,他們瞄準了你的那三個師也不是什麼無法想像的天方夜譚!」
m不管畢蘇斯基的臉色多麼難看,繼續說道:「並且,恕我直言,你有點看小猶太人的戰鬥力了,如果他們的主力真的在尋求圍殲你最精銳的部隊,總統閣下,我想知道你對此有什麼對策嗎?」
畢蘇斯基的臉色比鍋底還要黑,被兩個小女人頂撞了,還是很直接的讓他下不來台,這讓他很傷自尊。而更讓他恨得慌的是,他還不能不聽對方意見。
之間畢蘇斯基強忍著怒氣說道:「對於不太可能發生的事件,做過多的預測和猜想無疑是很愚蠢的行為,是杞人憂天!我個人很反感這樣的做法的,不過出於對盟友的尊重,我還是很樂意解除你們的憂慮……」
說到這,畢蘇斯基不知道怎麼的開始驕傲和得意起來,這讓m和李爾文好一陣詫異,不明白這位火燒眉毛的總統怎麼會有這樣的心情。難道是壓力太大導致他精神崩潰了?
畢蘇斯基笑道:「想要吃掉我最精銳的三個師,猶太人沒有那種牙口。如果他們真的人心不足蛇吞象,準備鋌而走險。我也有全盤的應對計劃。1、2、3師將在上馬烏基尼亞拖住猶太人的主力。而我則在華沙集中七個師的優勢兵力迅速北上。一口氣將他們反包圍!將他們全殲在布格河畔!」
m和李爾文對視了一眼,問道:「如果1、2、3師沒有完成您賦予他們的任務……」
畢蘇斯基一揮手就打斷了她,斬釘截鐵地回答道:「那是不可能的!」
李爾文還想再說什麼,但畢蘇斯基卻強勢地結束了談話:「好了,女士們,我已經充分解釋了我的作戰意圖,不管從哪方面來看,這都是萬無一失的。你們唯一需要的。就是等待我全殲猶太人的好消息!」
畢蘇斯基說完之後,大步流星的就走了,對於這位過於自信的波蘭總統,m表示出相當的憂慮,她在給上級的報告中寫道:「畢蘇斯基已經表現出明顯的獨裁傾向,我很懷疑這位總統閣下是否真的能推進波蘭的民主進程……當然我更懷疑的是他的領導能力,過於剛愎自用的他已經聽不進去任何正確的意見,在他的領導下,我認為波蘭的前途岌岌可危……」
應該說m下的這個結論太客氣了,李爾文對畢蘇斯基的評價更加直接:「這個蠢貨會毀了他自己和波蘭。安德烈.彼得洛維奇和猶太人將好好的教育他!」
且不提這兩位女士對畢蘇斯基的怨念和詛咒,僅僅從軍事角度上分析一下。畢蘇斯基的作戰部署有問題嗎?
可以看出他的作戰計劃的核心思想就是以靜制動,他的部隊將牢牢地扼守兩個戰場上的節點——華沙和上馬烏基尼亞。如果猶太人進攻華沙,那他就依託城市跟猶太人進行周旋,並適時的命令上馬烏基尼亞的部隊抄猶太人的後路,讓猶太人腹背受敵。
如果猶太人不打華沙,將目標瞄準上馬烏基尼亞的部隊,那他就帶著華沙城裡的七個師快速突進,在布格河畔打一場轟轟烈烈地殲滅戰。
似乎這個計劃不錯,因為不管是華沙還是上馬烏基尼亞都有重兵,都是猶太人一口吃不掉的。只要一個方面能拖住猶太人,等另一方面合圍上來,必然能反包圍猶太人。
不過這個看上去像那麼回事的作戰計劃卻存在相當大的漏洞,首先是畢蘇斯基對猶太人的兵力和戰鬥力估算錯誤了。不錯,在整個戰場上他畢蘇斯基擁有盡十個多師,差不多十萬人的龐大兵力。
而猶太人只有六個師多一點的兵力,十個師從紙面上說確實比六個師多。問題是,這種多僅僅存在於紙面上,猶太人的師編制比波蘭人的師要大,一個波蘭師多則九千上萬人,但是少的也只有六七千人。而猶太人的師每一個都超出一萬兩千人,主力師甚至有將近一萬六千人。這麼算下來,猶太人也有八萬多人的兵力。
也就是說雙方在戰場上的兵力大概是個平手,波蘭人也許人稍微多一點,但多得有限,並且大部分都是新兵,戰鬥力有限。
當然,這樣的對比還不足以反應戰場上的實際情況,必須要看到,猶太人的主力部隊大部分都在烏博列維奇手裡,大約有七萬多人。而波蘭人卻是分兵兩處,或者說分兵四處,上馬烏基尼亞有一點,華沙有一點,還有兩隻部隊還在路上。也就是說在決戰爆發的時候,猶太人已經集中了優勢兵力,而波蘭人還是一盤散沙。
比如烏博列維奇的目標——上馬烏基尼亞的波蘭軍隊滿打滿算也沒有四萬,實際上也就是三萬人多一點。是的,烏博列維奇吃掉這三萬人是需要時間,但是你畢蘇斯基匯合兵力,然後等你從華沙出發前往救援,將需要更多的時間。更何況,半路上還有嚴陣以待的某仙人在等著。
這麼看來,畢蘇斯基那個所謂的以靜制動的作戰計劃簡直就是一個笑話了。其實還可以更深入的分析畢蘇斯基制定這個作戰計劃的本質——本質就是畢蘇斯基潛意識或者他不願意承認的意識里有一種念頭:野戰他恐怕不是猶太人的對手,離開城市主動出擊恐怕風險很大!
說白了,畢蘇斯基已經有點被打怕了。不管是在東普魯士還是之前爆發的一系列戰鬥。他的部隊無一例外的在野戰中吃了大虧。所以潛意識告訴他要揚長避短。所以他選擇了看上去更穩妥更有把握的戰法。
問題是,對於一隻野戰能力不強,或者說野戰能力很有問題的部隊而言。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以靜制動,以靜制動就等於被動挨打,就等於拱手將戰場上的主動權交給敵人。
後面的戰鬥歷程也很明顯的反應了這一點,戰場上的主動權牢牢地控制在東普魯士人民解放軍手裡,從始至終畢蘇斯基和他的波蘭國防軍都只能被動接招。
六月十八日,烏博列維奇的部隊一路追擊20軍殘部。終於抵達布格河畔。在河對岸就是獨立騎兵旅曾經浴血奮戰過的戰場,哪怕過去了兩三天,隔著一條河依然能看到戰場十分血腥。
放下望遠鏡,烏博列維奇感嘆了一聲:「獨立騎兵旅確實是好樣的!」說完這句話,他就命令道:「準備渡河!」
其實說渡河還早,因為在河岸這邊還存在不少敵人,一部分是一路狼狽逃跑的20軍殘部。按照畢蘇斯基的命令,他們將與上馬烏基尼亞的部隊匯合,所以這一路被烏博列維奇追得相當的慘。
另一部分則是之前奉命渡河的波蘭國防軍第一師先頭團,他們在被炸毀的鐵路橋旁建好了一座浮橋。這座浮橋原本是為了主力過河準備的。可是在畢蘇斯基的命令下,主力部隊不需要過河。於是這座浮橋就晾在那了。
其實按照波蘭國防軍第一師頂頭上級第一軍軍長波爾斯基的命令,這座浮橋應該被立刻摧毀。不過第一師師長格爾切克覺得自己的先頭團還在河對岸,炸了浮橋過河相當麻煩,一旦猶太人衝上來了,他的先頭團不就是肉包子打狗了嗎?
於是,格爾切克給先頭團下了一個很人性化的命令,告訴他們:「一旦發現了猶太人主力部隊,立刻過河,並馬上摧毀浮橋!」
大概在這位師長看來,炸橋完全不需要著急,先布置好炸藥,等猶太人來了,不就是一個點火的事兒?
不過格爾切克師長沒有料到一點,首先抵達浮橋的不是猶太人,而是20軍的殘部,當時他的先頭團正在過河,並準備馬上摧毀浮橋。不過這一舉動卻觸怒了20軍的殘部。
代理軍長岡卡爾站在浮橋上跳腳罵道:「老子的部隊還沒有過河,哪個敢炸橋?狗日的,老子們跟猶太人浴血奮戰,結果卻要被自己人賣了,有種的你們就連我們20軍全體將士一塊炸了吧!」
20軍的殘部也一起大罵第一師先頭團:「我們打了幾天的惡仗,為你們擋了猶太人兩天,現在你們過河了,就要炸橋!真是只顧自己,不顧別人!」
岡卡爾怎麼說也是個軍長,可是比一師先頭團團長大好幾級,這位軍座大人都跳腳了,而且就站在浮橋上,給先頭團團長几個膽子也不敢炸橋不是。
於是乎,這座浮橋也就沒炸成,結果20軍殘部還沒完全過河,烏博列維奇的騎兵就殺到了,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取了這座浮橋。
而誰也想不到就是這座小小的不起眼的浮橋,給波蘭人造成了極大的麻煩。因為本來按照畢蘇斯基的命令,發現猶太主力之後,第一軍應該依託布格河遲滯敵人前進,為畢蘇斯基帶著主力前來合圍爭取時間。
結果烏博列維奇不費什麼周折就占領浮橋,依託浮橋快速過河,迅速地就在河對岸站穩了腳跟。這讓畢蘇斯基的盤算是完全落了空!
當畢蘇斯基收到波爾斯基的電報,得知猶太人的目標真是他的嫡系部隊,而且已經成功渡河的時候。這位大總統頓時慌了手腳。m和李爾文的預測變成了現實,猶太人確實比他想像中膽子要大,胃口要好。
而此時,30師、34師以及27師和29師還在前往華沙的半路上,只有一個202混成旅剛剛抵達華沙。也就是說,原本按照作戰計劃,畢蘇斯基應該盡帶主力前往上馬烏基尼亞,可是畢蘇斯基卻不敢去了。
為什麼?還不是兵力不夠,此時,畢蘇斯基手頭的部隊遠遠不夠,以這三萬人多一點兒的部隊出城,他心裡一點兒底都沒有。萬一猶太人在上馬烏基尼亞只是虛晃一槍,只是佯攻,真正的主力卻埋伏在半路上等著他。那這一去不是有去無回嗎?
畢蘇斯基不敢動,他只能一面催促30師、34師以及27師、29師加快速度前來跟他匯合,另一面嚴令波爾斯基進行火力偵察,命令他一定要搞清楚對面的敵人就是猶太人的主力,還是小股佯攻部隊。
波爾斯基接到這道命令時,有些哭笑不得,不過也只能照辦。很快他就組織了一次相當規模的火力偵察,上馬烏基尼亞殲滅戰也就此拉開了序幕!(未完待續。。)
ps:鞠躬感謝尤文圖斯同志和qfh同志!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s 3.652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