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宵獵坐在位子上,微閉雙目。筆神閣 www.bishenge。com案上放著這幾天吏人整理的文書,堆積如山。
文書包括以前的州縣條例,實際實行的制度,各城、鎮、渡口等等的攬子等等。還有仔細整理出來的包括各種苛捐雜稅的稅額,實際收的數額,各地城廓和鄉下百姓的實際負擔。除此之外,汝州到底有多少主戶,多少客戶,有多少形勢戶,五等戶各有多少。不同的戶等實際負擔多少。
地方不大,這些內容卻五花八門,名目繁多。整理清楚,實實在在是個大工程。更複雜的事情還在後面。苛捐雜稅肯定要減少,許多名目要取消。但到底要減多少稅,減哪項,數額怎麼減,都要仔細地斟酌。各種名目的吏人、公人、差役,以及形形色色的攬頭、監當官、專知官,還有那些斗子、稱子、揀子和庫子等等,哪些當省,哪些不能省,都要考慮。
必須明白,官府管理地方,一定是需要人手的。這些人手,要由地方百姓來養,也不容質疑。王宵獵要做的,是把人手降到最低,百姓負擔儘量減少。同時,還要打擊地方豪強。百姓收入增加的同時,官府的收入也增加。這些事情,千頭萬緒。
一直困擾王宵獵的,其實是一個理論問題。
前世學來的,人類社會是向前發展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一直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再之後呢?之後就不知道了。
坦白講,這種把人類社會分階段的辦法,是根據歐洲,特別是西歐的歷史分析的。世界上的其他地區,都很難被套進去。是資本主義社會比封建社會強,還是西歐強,僅因為西歐被分類為資本主義,是很難說清楚的。社會階段更高,就比低階段的強?一敗再敗的宋,和剛剛走出原始社會沒有多久的金,顯然都不同意。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不能如此簡單。
中國的事情,還是要看中國的歷史與事實。新中國的建立過程,教給王宵獵的,不是那幾個社會階段,而是幾個重要的理論。
歷史唯物主義,換一種說法,就是人民是歷史的主人。同樣,新中國也是人民當家作主。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實,站在人民一邊,也就站在了勝利一邊。只不過中國大部分的時期,人民主動或者被動缺席了而已。當人民站起來,團結成一體,也就真正左右了歷史。
這個理論在中國文化中並不稀奇。從孟子就講,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重視人民,發掘人民的力量,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思想。
這個思想非常重要。歐洲的文藝革命,思想啟蒙,同樣也是從認識到人民的重要性開始的。不管是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博愛,還是議會、選票政治,都是一步一步,認識到普通人是政權的主人。
如果說在此之前,人類的政治權力從理論上來說是一個鏈條,人民登上政治舞台後,政治鏈條開始慢慢閉合成一個圓環。
政治鏈條,歐洲有君權神授,中國有受命於天。皇帝君主從天命或者是神那裡得到統治權,而後有任命的官員,或者是分封的領主,統治整個國家。從神授或者天命到最底層的百姓,是一層一層傳遞下來的,如同一條鏈條。天子或者帝王,以及各級官員和封建領主,處於這條統治鏈條的各個位置。最上面的天或者神,與普通百姓並沒有什麼交集。
這樣開放的政治鏈條,決定了政治制度。不管怎麼包裝,用什麼理論解釋這種政治制度,都改變不了這種層層壓制、層層分封的制度。只是在不同的制度中,天命或者神的地位不同,帝王、官員和領主們面對天命或者神的地位不同。最底層的百姓,基本沒有政治權力。
當最底層的百姓,一步一步被融入政治中,天命或者神慢慢被移出政治。而由人民,來代替了原來天命或者神的地位。西方的議會和選票政治,從理論上,就是讓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同樣的,後來的蘇聯和中國,採用了代表大會制度,也是用人民來代替了原來的天命或者神。
從開放的政治鏈條,變為閉合的政治圓環,是近現代政治體制跟以前的政治體制最大的不同。致於實行什麼具體的制度,其實沒那麼重要。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分歧,更多的是盟友與敵對勢力的分歧。
政治制度與開放的政治鏈條越不同,與閉合的政治圓環越接近,政治制度也就越先進。階層固化和貧富分化對國家的影響,應該從這個方面來分析。
王宵獵前世,絕大部分的國家,絕大部分的政治家、理論家,對此都沒有清醒認識。大部分的人都在意識形態中,在政治制度中,從經濟管理上,進行各種分析。這些分析其實沒有什麼理論基礎,只能從生產力,從人民的生活水平高低,從國家的軍事力量,諸如此類來分析。
人民是歷史的主人,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當家作主,政府要為人民服務。這些話語聽起來非常簡單,耳熟能詳。但真正分析起來,卻都大有學問。能夠真正理解清楚的人,實在少之又少。
從前世,王宵獵學到的政治知識其實只有幾條。第一是在國家和社會之中,人民是主人。天命或者神已經一去不復返,人民作為主人,把政治鏈條閉合成了政治圓環。第二社會是發展的,與不斷發展的社會相適應,政治應該不斷改革。除此之外,不太重要。
困擾王宵獵的,是人民是主人,但到底誰是人民?農民是,工人是,知識分子是不是?資本家是不是?官員是不是?軍人是不是?甚至是牢獄裡的犯人是不是?街道上的乞丐是不是?
人民是主人。但是國家怎麼知道人民的意見?怎麼讓人民當家作主?即使分清了誰是人民,他們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是不是真地代表了心裡的意見?即使代表了心裡的意見,這些意見又是不是正確的呢?現在認為正確,結果一年後,十年後,或者更長時間後,卻發現錯了怎麼辦?
如果問人,對這些問題,很多人都能長篇大論,說出無數的意見,提出無數的看法。但說實話,絕大多數基本沒有什麼用。這些簡單的問題,涉及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實際是大學問。
中國的儒學,在發展過程中,孔子之下有兩個人非常重要。一個是孟子,另一個荀子。他們兩人的思想,一個非常著名的分別,一個認為人性是善的,一個認為人性是惡的。
宋朝之前,荀子的地位比孟子高。宋朝之後反過來,孟子的地位比荀子高。
為什麼?是有的學者昏了頭,朝廷跟著發昏?還是有深刻的社會原因?王宵獵說不清楚,因為他前世沒見過關於這方面的研究。
人性是善是惡,直接關係到政治制度,關係到社會治理。不管是國家還是社會,都是由人組成。對人的認識,決定了政治制度和社會治理。
在經濟學中,經常把參與經濟活動的人視為理性人,認為是自利的,是理性的。這個假設,同樣是對於人的認識,由此引出各種理論。
對人的認識,比如認為人是自由的,人是自利的,有天賦的人權。這樣的認識,直接產生了相應的理論,產生了相應的政治制度,產生了相應的社會治理方法。或者說,對人的認識,是整個國家和社會研究的基礎。認為人是什麼樣的人,應該是什麼樣的人,就有了不同的政治思想。
換另一個角度,從人是什麼樣的走出來,重新認識國家和社會。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又說,吾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矣。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思想其實比較明確。就是以「我」為一個存在,以他人、國家、社會等等作為一個存在,如何處理其中關係。最核心的,就是忠恕。對別人、國家、社會、宗族、家庭等,是忠。而對自己,要求則是恕。
孟子的思想比較複雜,也有些混亂。他提出了「義」。但義到底是什麼,其實說不太明白。後世的人更加混亂,經常仁義並提,失去了其具體的意思。
對人的認識,有一元論和二元論。二元論很簡單,認為人是自然人,有自然本性,同時人也是社會人,有社會稟性。國家制度,社會治理,是基於人的社會稟性,但也考慮自然本性。一元論則認為人是社會一元的,自然性本身也是社會性的一部分。對人的治理,不需要考慮自然本性。
王宵獵看來,人就是人,沒有什麼一元論二元論。一元二元的分別,只是人對社會、自然等的認識不同。以認識者的眼光,去研究人類。怎麼分,人還是在那裡,人依然是那個樣子。
或者說,人的本性是什麼,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其實沒那麼重要。
人就是這個樣子,或者那個樣子的,怎麼認識是認識者的事。但一個人,和兩個人不同的,不是兩個人的簡單相加。因為兩個人在一起,有了相互關係,有了利益糾纏,有了他們的共同特性。這一個共同特性,是新生出來的,既與兩個人有關係,又有自己的獨立性。
一切對於人的研究、理論,家庭關係、宗族管理、國家制度,都必須把這個共同特性考慮在內。而且要把這個共同特性與人區別開來,清醒認識,認真管理。
簡單的說,對人的研究,對於人的一切理論,必須清楚明白,集體與個體的不同。這不僅僅是強調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不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分歧,而是要把集體單列出來,進行單獨管理。
這個問題說起來有些繞嘴,很多人都會覺得是廢話,認為自己明白。實際不明白。
用道家的話來說,就是一生二,二生三,那個三是什麼。三不是由二再分一個出來。而是二的兩個個體,有了聯繫,有了接觸,他們的總體就是那個三。用集合論來說,就是合集,這個合集中可能還有交集,還有其他,但有了自己的性質。
認清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但不能簡單認為事情由百姓說了算。甚至把國家的所有人算在裡面,也不能由這些個體來做決定,更加不能用少數服從多數,簡單投票的辦法。治理者既要面對一個一個的個體,同時也要面對這個由個體組成的整體。
誰是人民?人民不只是由國家的人組成的,不只是工人、農民、商人、資本家、知識分子,不只是官員、軍人、學生等等,還包括那個整體。
很多時候,人們都認為整體是虛無的,只是一種認識,一種手段而已。其實不是。那個整體是真實存在的,有自己的利益,自己的認識,自己的需求。
認識到了這一點,就從分析什麼是人,什麼是人性中跳脫出來。對於政治與社會的認識,有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對於政治、社會、經濟的分析,不再模糊,而能夠有清醒的認識。
如果你穿越一千年,來到了古代的中國,要做些什麼,來讓中國避免歷史中的落後,讓中國站上人類文明之巔?沒有清醒的理論認識,而只是單憑歷史記憶,來改變某些歷史節點,其實是遠遠不夠的。現在打敗了金人,後邊還有更歷害的蒙古人呢。至於單純地照抄西歐洲制度和一些做法,同樣不行。不要說一個人對西歐認識不足,歷史上一直抄的俄羅斯是什麼樣子呢?
應該承認,地球上的各個文明,不同人群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是那個樣子,都不是偶然的。同樣也應該承認,這種不同,人類前進的腳步,應該是不一樣的。認為人是一個樣子,人類社會也應該是一個樣子,是不正確的。人類的發展,本就是繽紛多彩。
認為自己是文明的,別人是野蠻落後的,是一種偏見。認為別人應該是自己的樣子,更加是一種傲慢。西亞、歐洲有自己的特殊情況,有一種傳教士情結,本就是不正確的。
人類文明有同化。同化是有條件的,是需要時間的。強行同化,本就是不正確的。
讓王宵獵困惑的,是他前世所生活的那個中國,從屈辱落後中走出來,有太多的外部因素。而對於中國自己的文明,自己的文化,研究不足。自己來到這個世界,要讓中國成為什麼樣子,王宵獵其實並不知道。他要做的事情,設計的制度,都要自己去摸索。
人就是這樣。對於一件事情,只要有參照,就認為自己明白了。許多人覺得,外國人比我們富,比我們強大,他們這件事怎麼做,我們當然就要這麼做。外國人船堅炮利,國富民強,他們是這樣子的政治制度,我們也要這樣。甚至就連飲食穿衣,也要一樣才行。
照抄別人,沒有自己的思考,怎麼能行呢?世界上哪裡有一模一樣的國家?同樣也沒有一模一樣的家庭。人類社會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強調自己的特殊性,也不要忘了人類的共性。
人很簡單,社會很複雜,國家更加複雜。很簡單的人就已難以認清,更加複雜的社會、國家,豈能是簡簡單單說清楚的。認識到複雜性,才能真正找出不錯的路。
read3;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7s 3.66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