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此次出兵攻打高唐州,並不符合王倫制定的山寨低調發展的策略,但王倫又必須出兵。
除了柴進與山寨有大淵源這一層關係外,還是跟賺錢有關。
柴進在滄州經營多年,屬於在邊地專門與遼國做外貿的大商人,建立了國內、國外的許多收購、採買、運輸等渠道。
王倫上一次前往滄州,為的就是讓梁山攀上柴進的這些渠道,由柴進做個中間商,負責採買、售賣梁山急需的物資和產出的貨物商品。
所以高廉受命誣陷柴進,就是切斷了梁山在河北兩路、與遼國那裡的貿易,相當於斬斷了梁山的一條胳膊,王倫如何不氣惱呢?
故而柴進上山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派人聯絡河北兩路的那些渠道,梁山若能將這些渠道接手,哪怕只有多半,也能減少許多損失。
王倫則與兩位軍師、四位參贊軍務頭領聚在一起,商議接下來必然要面對的情況:那就是來自高俅的報復。
實際上高唐州被梁山打破的消息,早就在周邊的州縣傳了個遍。高俅親自舉薦的兄弟被殺,他這位太尉不報復才怪了。
故而王倫幾人很快就達成了共識,許貫忠便說:「高俅若要出兵,須得經過趙官家許可,他只是殿前司都指揮使、署列太尉,並沒有許多兵權的。」
當今這位趙官家,是個愛折騰的皇帝,與那位篡漢的王莽,有著一個相同的愛好,那就是喜歡改名。
第一喜歡改地名,宋承唐制,行政區劃大致演變成「路—府/州—縣」三級,但「路」這一級別沒有軍事管轄權,只有少量民事管理權,故而只能視為2.5級。
趙官家就改了許多地名,當然主要發生在方臘起義之後,大概兩年之後的事情了。
第二喜歡改官名。比如將「公主」改為「帝姬」,政和二年又改三師三公。
自秦漢以來,到了宋朝開國,太師、太傅、太保就為三師,太尉、司徒、司空就為三公,雖非實職,但除授相當謹慎,主要是給宰相、親王使相的加官。
但趙官家喜歡折騰,於是自他即位到現在,太師就有三人,太傅有四人,太保最為誇張,竟有十一人,三公前後有十八人,而少師、少傅、少保,實在太多,已經無法統計了。
於是趙官家乾脆將原本的「三師」改稱「三公」,仍立三少,也稱三孤,卻將原先的「三公」廢除了。
故而高俅這個太尉,級別就下降,導致了貶值,皇帝又濫封,官場民間就傳出了「太尉多如狗」的戲稱,卻不是虛言。
許貫忠說這番話,意思也很明確:高俅畢竟只是佞臣,只負責宮禁護衛,是干涉不到許多朝政的。所以哪怕梁山這一次打破州縣,以本朝官員的德行,大概率還是要在皇帝面前遮掩一番,以免受到訓斥。
因此高俅要派兵來給兄弟報仇,兵力也不會太多。
許貫忠的這個猜測和論斷,讓王倫不住點頭,因為若依著原著的發展,事實也是如此。蓋因我大宋朝民間舉事、起義不斷,但多不成氣候,就被迅速鎮壓,大概趙官家們也都習以為常了。
鈕文忠便說道:「依軍師所言,則高俅那廝派兵來時,必然以騎兵為主,且都是精銳,也必打算一戰了事,咱們還需小心防備!」
朱武也點點頭,說:「高俅若調兵,西軍和邊軍,自然是調不動的,便是河北的邊軍,大概也不會南下,這本是各路州軍分內的事,所以高俅若調騎兵,左右不過幾個選擇。」
「京西南路、河東路、淮南西路,大約十多個州都有騎兵,只看高俅如何選擇了!」
王倫心想:再猜下去,就真的能劇透了啊!
許貫忠說:「騎兵對騎兵,總歸是咱們梁山吃虧些。我聽聞徐教師上山後,哥哥便請他將家傳的三十六路鉤鐮槍法簡化,傳授給士卒,若高俅果真派騎兵來攻,正好引入密林設伏,教他有來無回!」
王倫心裡嘆息,只覺得這幾位也忒聰明了些,自己提前做的安排,本來想要展示一下「先見之明」,卻被幾人連番猜著了。
果然不愧是我王倫選中的軍師和副軍師啊!
王寅便說:「小弟聽聞,神宗皇帝元豐年間時,河北路澶、魏、滑等州的保甲長與保丁百姓等,不滿官府壓迫,就此舉事,朝廷派萬人鎮壓,他那時就有萬餘人的規模,想必這一次高俅派兵,也在萬人左右的。」
王寅自上山後,就每日在各部頭領的軍中觀看,很少發言,王倫聽了,心中對他又高看了一眼,果真不愧是方臘的左右手,知道尋求舉事前輩的過往詳情當作參考。
於是王倫便說:「咱們假設高俅從附近諸路的州縣調兵,大約萬人規模,便是快的話,趕到梁山時,也要兩個月以後了,咱們就此提前做好防備。」
卞祥就笑著說:「哥哥也忒高看了朝廷,以小弟來看,至少要三個月以後了!」郝思文一向為人方正,便正色說:「不然,若從東京城調兵遣將,再從京西路調精兵,半道會合,最多一個半月就能趕來的!」
這一次連許貫忠都搖起頭來,說:「若有這樣的將領,怎麼可能為高俅所用?我朝這樣的名將,現在大概都在邊軍吧!」
郝思文便想用結義兄弟關勝來反駁,但一想關勝還當真未必能夠入了高俅的耳朵,便不再多說什麼了。
王倫說:「還要煩請諸位多加用心,咱們就按照這般情況,提前預備了,到時應對不慌。」
幾人應下,各自去做事了。
喜歡奪宋:水滸也稱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55s 3.642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