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鼎1617 第三百七十八章 南京風波(下)

    夫子廟院內一片慷慨激昂的聲音:「商稅之害,顯皇帝時己盡顯無疑,一貨一人,稅而又稅,朘膏吸髓,夫民不堪其命也……」

    &歷朝時商稅之禍,老夫是記憶猶新。干戈載道,禍流四海,非困商,乃困民也。聖人有言,奪民之財,非生財之道也。生財之道,生之,節之,兩端而已。加派之害不過稅計,商稅之害卻以日計。徵收商稅,乃為奪民之財,此舉天怒人怨,大明暗無天日,江南元氣何在啊?」

    &南之地,雖素稱富庶,然又豈能承此敲骨吸髓之盤剝?若當如此,定然商困人稀,民生凋零,萬曆之禍,就在眼前」

    說話的是一群書生打扮的人,俱都是一身儒衫,戴著四方平定巾,年紀長幼不一,既有鬚髮皆白之人,也有上唇剛剛冒出黑黑的絨毛的少年郎。

    在場書生當中,幾個我們當日在媚香樓前見過的面孔赫然在座,只不過,沒有了當日的詩酒風流舉止,而是代之一副憂國憂民的嘴臉。

    那一夜的事情,雖然也在夫子廟附近的士子之中流傳,但是不論怎麼說,侯方域是東林魁首之子,本身文采出眾,在各地士子中還是很有號召力的。而錢謙益則更是文壇前輩,無數人以其為偶像。「我輩讀書之人,便是舉止有些失態之處,也是讀書之人的疏狂瀟灑,豈是他一個只會帶兵打仗的粗魯武人所能知曉的?」

    這是讀書人對那日侯方域等人被李守漢嚴加訓斥之後的反應。

    在場士人云集,除了在圍繞著貢院、夫子廟這個區域內居住的讀書士子外。還有城中別處的士子,甚至還有在城外棲霞山棲霞寺、寶華山的榮昌寺、城內雞鳴寺等處寄寓的,集合了差不多有數百人。

    在場這許多讀書人也是你一言我一語,言辭間皆痛心疾首。李守漢和劉孔昭簽訂江海聯防條文,以及要在松江府設立三省海防衙門的事情已經在南京城內傳播的盡人皆知。

    須知江南自萬曆以來,便不再以種植糧食為主要收入來源。當年的蘇湖熟天下足,也悄悄的變成了湖廣熟天下足,江南從糧食產區變成了輸入地區,種植的大多數是絲茶等經濟作物。

    在場各士人學子,哪家沒有開設店鋪?江南各處商人。哪個沒有和海上貿易有關係?就算是沒有直接從事海上貿易的。那麼,各種貨物的採購製造運輸這條龐大的產業鏈也是和他們有關的。

    終於,當眾人說的有些疲累了之後,達成了一致意見。要效仿去歲先賢。發布留都防亂揭帖那樣。將設立三省海防衙門這個天怒人怨,不得人心之舉推翻!他們這些飽讀聖賢書的士人學人,朝廷的棟樑之才。有必要以實際行動向朝廷、向皇帝作出勸諫!

    此時,外面街道上已經是人跡不顯,車馬冷落。從早上開始,城內的店鋪便有很多不曾開門,所有買賣全部停止。南京城內百姓驚慌失措之下,開始掀起了搶購糧米油鹽的風潮,到了中午,城內的大多數店鋪便已經上板關門,城內糙米的價格己經飆升到四千文一斗。

    市面一片蕭條,百姓人心惶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不但如此,各條街道上出現浩浩蕩蕩的請願人潮。往南京各處衙門去,向各部、院的尚書、侍郎們哭訴,要求他們出來廢除這病國害民的江海聯防之舉。

    到了午後,城內的氣氛變得越發詭異。街頭巷尾擠滿了嚎哭的人群,各種匿名榜貼貼得到處都是。如果有官員的轎馬經過,還遭到人群不斷投擲的瓦礫垃圾攻擊。

    面對著這種局面,南京留守的各個衙門卻是紛紛裝聾作啞,閉門不出,只管等著看擔任南京守備的同安侯該如何處置。

    雖然守備衙門也在城內貼出了告示,告誡各處百姓商號不要為歹人所蠱惑,「務要各安生業才是!」

    告示一出,罷市聯盟似乎有崩潰的趨勢,各商賈和讀書人們又聚集到一處議事,身後搖動羽毛扇和幕後東主也紛紛出來,一番打氣鼓勵之下,眾人決意死爭,堅持到底。

    一番密謀後,南京城內的風波仍在繼續,而且有向周邊城鎮擴散的趨勢。各家商人將手下大量的夥計,家奴,佃戶四面散出,加上各處的讀書人四處講解,使得城內請願的人潮更為浩蕩。他們或遍街靜聽,或圍在各官衙前哭訴,甚至有青皮地痞乘機而起,場面一片紛亂。

    但是,人總是用腳投票的,各處店鋪都關門歇業,那些升斗小民該往何處去購買糧油?如何將一日辛勞換成養家餬口的食物?

    &弟們,這裡有糧食!這群南蠻卻囤積不賣>

    &搶!」

    幾個頭上裹著青布,被南京人稱為老杆子的地痞混混,叫囂著砸著一家糧店的門板。

    立時引起一陣讚許的狂叫聲,街上頓時雞飛狗跳,附近的很多市民百姓紛紛圍觀過來,有人手中還悄悄的拿著米袋籮筐等物。

    &米店堅實的門板終於抵擋不住粗大的木頭連番撞擊,被撞倒在地,露出了一個缺口。幾個混混立刻一聲歡呼,衝進去將米店的大門打開,將更多的同夥放進來。

    頓時,堆積在後面倉房之中的如同小山一樣的大米晃得人們幾乎睜不開眼睛,混混們快手快腳的將櫃檯內的銀錢一把搶走,轉身從瘋狂的人群中擠出,逃之夭夭。而米店迅速成為被市民們打劫的目標所在,扛著整袋子米的,用籮筐將米倒進去挑著走的,用米袋胡亂盛了些米急匆匆逃走的,整個米店迅速成為風暴的中心。吸引了無數人朝這裡湧來。

    白花花的米粒灑了半條街道。

    這家米店的遭遇,成為了城內風波的導火索。

    很快,有人便在街道上大聲喧譁,「這裡是南蠻的布店!搶啊!」

    &是是珠寶行!搶一塊寶石回去就夠一輩子了!」

    。。。。。。

    很快,城內便是一片混亂狼藉。

    之前還在各處衙門前有板有眼的向官員們哭訴的奴僕家丁佃戶們,聽得有人大呼小叫著發財的聲音,再也按捺不住。

    他們迅速和同行們一樣,三五成群的在各條街道上砸開店鋪,衝進去搶奪店內的商品財物,之後將店鋪打砸的一團混亂。幾處店鋪內甚至還傳出了女人痛苦的哭喊呻吟聲。幾處房屋上冒起了青煙。不知道是有人放火焚燒房屋,還是不小心打翻了香燭。城內大批的流氓光棍無賴,更是趁亂混水摸魚,搶劫錢物。

    城內已經是亂成了一鍋粥。急的守備衙門、操江衙門、五軍都督府等南京衛戍職責部門如同熱鍋上的螞蟻。而之前還在自己衙門裡裝聾作啞如老僧入定對外界之事做到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的六部衙門。則是如潮而來,尚書、侍郎們紛紛如喪考妣般登門指責,要求幾位手握兵權的侯爺、伯爺們迅速弭平此亂。

    &人!不好了。大股亂民往新街口等處去了!」

    那新街口是南京的繁華商業地段,無數的店鋪都在那裡。可謂是南京城商貿的精華之所在。

    &好!」

    &爺!請速速發兵,弭平這次風波吧!」

    &備大人!若是不能迅速堪平暴動,將為首暴徒和背後指使之人繩之以法,本官便是拼了這條性命不要,也要具本嚴參你!」


    一時間,哀求、威脅、謾罵,苦勸,各種形式只表達了一個核心,「儘快的將這次風波弭平,不要讓我們的損失太大了。」

    看著這群平日裡鼻孔朝天,見了自己只管趾高氣揚的各部官員,劉孔昭、郭祚永、徐弘基們心中便如同三伏天吃了冰那麼舒服。「原來你們也有求我們的時候啊!?」

    魏國公徐弘基更是表演的十分到位:「這群狗賊,天子腳下,留都之地,他們也敢放肆!來人!把老祖宗中山王的槍請出來!給本國公備馬,待我披掛整齊之後便前去剿滅這群膽大妄為的傢伙!」

    &國公,如今事態還不清楚,亂民勢大,我們還需從長計議才是。眼下天色已晚,不如關閉城門,待天明之後之後再四城大索不遲。」

    聽得郭祚永這樣老成持重的意見,魏國公徐弘基連忙點頭讚許。只恨得那許多六部尚書侍郎各院官員們,牙根兒痒痒的。但又無可奈何。

    城中第一團火球冒起來的時候,守漢正領著人在城外大報恩寺上香。

    位於聚寶門外秦淮河畔的大報恩寺,那是成祖為了自己生母所建,以十年之功,花費了數百萬兩白銀建成,多年以來便以寶塔和寺內建築著名。特別是大報恩寺琉璃塔,九層八面數十里外長江上也可望見。剎頂鑲嵌金銀珠寶。角梁下懸掛風鈴152個,日夜作響,聲聞數里。自建成之日起就點燃長明塔燈140盞,每天耗油64斤,金碧輝煌,晝夜通明。

    此時寺內寺外遍布著近衛團的兵士,雖然不至於弓上弦刀出鞘,卻也是戒備森嚴,那些近衛們用警惕的目光四下里搜索著可疑的目標,唯恐有人出來對主公不利。

    從前日李貞麗、鹽漕兩幫幫主到行轅報信之後,守漢便命人拿著自己的名帖到大報恩寺,告知方丈,自己要在今日前來進香,順便為佛祖添些燈油。

    在行轅中盤桓了兩日,同傲蕾一蘭處的如同姐妹一般的李貞麗,仍舊是做男子打扮,不過,換了一身類似於南中軍軍官的行頭,錦袍披風,腰間懸著那柄倭刀,越發顯得別有一番英姿。左手拉著同樣做軍官打扮的傲蕾一蘭,臉上滿是興奮的紅暈一路為眼睛不夠使的傲蕾一蘭講述著大報恩寺的典故,介紹著寺內的建築。

    二人身後,幾個丫鬟婆子隨著李香君緊緊跟隨,一個年長的婆子偷眼看著李貞麗被滋潤的容光煥發的臉龐。再看看李香君那滿頭珠翠,心中不由得胡思亂想起來,轉眼看看周圍如狼似虎的近衛們,硬生生的將那些念頭打消,「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守漢倒是不知道隨行眾人中有人竟然能夠聯想到帷幄秘事,只聽得一身雲錦袈裟寶相莊嚴的方丈講述了一番這大報恩寺的由來,又在報恩寺琉璃塔下隨喜了一番,聽得方丈說,當年建造此塔燒制的琉璃瓦、琉璃構件和白瓷磚。都是一式三份。建塔用去一份,其餘兩份編號埋入地下,以備有缺損時,上報工部。照號配件修補。

    聽得這話。守漢不由得心中大笑。「這個可比德國人的油紙包牛叉多了!你們也就是弄點水暖管件,我們可是把一座塔的零件都預備下來!」

    &丈,本官此番前來。一為瞻仰寶剎,二來,煩請方丈及合寺僧眾為我南粵軍歷次為國捐軀將士做一場水陸道場,以超度英靈。三來,據說如今天下各寺廟之經文皆出自貴寶剎,在下想請回一套,在南中各地弘揚佛法。」

    大報恩寺在明清兩朝一直是中國佛經流通的中心,特別是以編撰、雕刻、印刷漢文佛典的總集大藏經而著稱。

    能夠出資雕刻印刷一部大藏經,一直被佛教徒視作是至高無上、功德無量的盛事。

    明清兩代,大報恩寺在這一領域擁有著獨一無二的崇高地位。在明清出現的5部大藏經中,有3部官刻與大報恩寺及其前身天禧寺有關。其中直接相關的為《初刻南藏》(以前稱《洪武南藏》)、《永樂南藏》。而在北京雕刻的《永樂北藏》,不僅以《永樂南藏》為範本,而且其主持者有不少是來自大報恩寺。

    經版雕刻於大報恩寺並在該寺長期保存、印刷流傳的《永樂南藏》,影響最大。可以說,自永樂十八年(1420)《永樂南藏》雕成以後,大報恩寺一直承擔著全國絕大部分寺廟的印經任務,是中國佛經流通的絕對中心。《永樂南藏》到底印了多少部,已難以統計,不過,僅鄭和就曾先後印造過10部《大藏經》,遍舍天下名剎。(嗯?似乎又發現了一些不對的地方?)

    &遠伯有此宏願善心,乃是我佛樂見之事。」有人上門求經,方丈如何不答應?

    &請請過緣簿來!」

    大報恩寺的知客早已將緣簿備好,筆墨齊備。

    &請寫上,每月供奉燈油五百斤。另有合寺僧眾每人四季衣服衣料一套。妝點佛像所需寶石珍珠各一斗,另有黃金一千兩,以供重新妝點佛像之需。至於說大藏經之事,本官願意出五千白銀,求取一部大藏經及雕版。」

    如此巨大的一筆布施,剎那間令方丈、僧官、知客等人不由得如同聽得天花亂墜的講經說法,聽得西天佛祖駕前三十萬隻迦陵鳥齊聲歡唱。

    知客忙不迭的在緣簿上筆走龍蛇將這份布施工工整整的謄錄在上面,「煩請伯爺過目。」

    &必了,二哥,您來看看就是了。」

    對這樣的事,守漢自然懶得管。只管左右手拉著李貞麗和傲蕾一蘭的手在四處觀賞這被稱為永樂大瓷窯的琉璃塔。

    知客急忙將緣簿捧到隨行而來的李沛霆面前,打算請他過目。

    &掌柜,城內傳來消息,開始了。」

    &訴二位當家,一切照原先議定而行便是!」

    只聽得有人在李沛霆耳邊嘀咕了幾句,知客心中暗自叫道不妙,想來是無意間撞破了人家的秘事!

    &人,香積廚中已經備下了齋飯,請各位到齋堂內用飯!」急忙臨時改口,裝作自己什麼也不曾聽到。

    城內,早已是一片混亂。

    之前那些亂鬨鬨的家丁、佃戶、奴僕為主組成的鬧事、搶劫隊伍,和最先對店鋪進行打砸搶的青皮光棍地痞無賴們,被一群群衣著雜亂,但卻整齊劃一的在左臂上綁紮著幾根稻草的精壯漢子用木棍、竹篙四處追趕,驅趕著他們衝進那些在南京城中經營有年的綢緞莊、瓷器店,專門做外洋生意的茶莊、絲行、桐油鋪子。

    整座倉庫、堆棧、貨房被這些人砸開之後,便被左臂上帶著稻草的漢子們趕走,然後,這些漢子們以極為專業的搬運動作,將整個貨倉內的貨物掃蕩一空。

    大包小包的絲綢、茶葉、生絲、漆器、瓷器被裝運上車,轉眼間便消失在南京城中的大街小巷之內。

    在漸漸落下的暮色掩護下,這些值錢的貨物被悄悄送上了在城內河道上的垃圾船,經過水門出城到了長江之上,再換成大船直向東去。

    在城內雞鳴寺中享受著在南京城極為有名的素齋,同時指揮著近萬名幫眾對江南各家富豪在南京城內所有店鋪進行有組織打劫活動的兩位幫主,覺得這樣的生活不要太過於愜意哦!

    十幾萬匹各色綢緞,幾萬包生絲,四百多船瓷器,二百餘船茶葉,這樣龐大的數目便是令見慣了大宗貨物的兩位幫主也是不住的咂舌。

    守漢以瓊州府新開設的鶯歌海鹽場所出產細鹽三年內歸鹽漕兩幫銷售運輸的權利,令他們在南京城中亂起之後,組織幫眾對城內各處江南富豪之家的生意店鋪進行有組織的搶劫活動。

    &只要貨物,那些金銀錢財便歸你們所有。不過,南京城中各處機房的工匠,你們要趁亂給我弄出來,送到松江府上海縣!」

    這是李沛霆同二位幫主議定的條件。(未完待續。。)

    &很是汗顏啊!收藏到了9000多,為啥訂閱的那麼少呢?貼吧里和書評區里指責的兄弟,勞煩你們先訂閱,哪怕只有一章之後再來罵人好不好?



第三百七十八章 南京風波(下)  
相關:    魔本為尊  驚天劍帝  紅龍傳記  史上最強鍊氣期  道界天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奪鼎1617第三百七十八章 南京風波(下)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奪鼎1617"
360搜"奪鼎1617"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7s 3.608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