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飯點了>
……
灌湯包子,漢族特色小吃。早在北宋市場上已有售賣,當時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著名產地有開封,西安等地。
灌湯包子有了形式美,其內容精美別致,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吃麵、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吃灌湯包子,湯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麵皮次次之。
基本信息
其特色是皮薄如紙,吹彈即破,皮內富有皮凍製成的滷汁
灌湯包灌湯包
灌湯包子是中國的傳統食品,早在北宋市場上已有售賣,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東京72家正店之一的「王樓」,制售的名為「山洞梅花包子」,號稱「東京第一」。北宋之後,灌湯包子在開封流傳下來。 20世紀20年代,名廚黃繼善創辦「第一點心館」,主營灌湯包子。30年代,他適應市場需求,對包子的製作方式加以革新,將原來用半發麵皮和瘦皮和瘦肉摻豬皮凍糕加江米、料酒、子母油、甜麵醬、小磨香油等制餡,改為用死面制皮和用白糖、味精為餡提鮮。通過「三硬三軟」和面,使麵皮盤筋韌光滑,不漏湯,不掉衣。還改大籠為小籠蒸製,就籠上桌,旋吃旋蒸,保持旋蒸,既保持了包子的熱度和形狀的完美,又便於經營,備受顧客歡迎,此即為灌湯小籠包子。建國後,灌湯小籠包子得以發揚光大。尤其是黃繼善開創的「第一樓包子館」所經營的灌湯小籠包子,經過名師的不斷改進,更具特色。其皮薄餡大,灌湯流油,軟嫩鮮香,潔白光潤,提起像燈籠,放下似菊花。遠近聞名,吸引了大批開封市民和中外遊客,多以品嘗此名食為樂事。
發展
&年代末和90年代初,「第一樓」先後發展了系列產品「小籠包子宴」和「速冷包子」。
&籠包子宴」又稱「什錦包子宴」,依餡料不同分為雞丁、筍丁、韭菜頭、魚仁、蝦仁、山楂、三鮮、南薺、麻辣湯和灌湯十大風味。「速冷包子」先後投放本市及鄭州、洛陽、杭州、北京等市場,受到歡迎。
&年代後期,隨著第一樓集團公司的成立和規模的日益擴大,各地要求聯營或設店經營灌湯小籠包子的客商越來越多,至1996年底,已在外地設連鎖店20餘家。1989年以來,「第一樓」小籠包子先後獲得商業部優質產品金鼎獎和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的「中華名小吃」等榮譽。
摺疊
元末明初,朱元璋揭杆而起攻打天下。朱元璋率領起義軍打到浙江中部的金華城下,由於守城元兵早有防備,把城牆加高了七尺,另外還給城門加上了萬斤閘。起義軍攻打了九天九夜,還是破不了城,只得在城外江邊安營。朱元璋和他的麾下大將常遇春、胡大海等十分焦急,白天夜裡商議破城之法。一天深夜,常大將軍難以成眠,在帳外來回踱步,思忖著破城計策。忽然,他發現城門悄悄地開了,萬斤閘慢慢地升起,只見元兵押著一批民夫偷偷到江邊挑水。常遇春連忙喚醒胡大海和起義士兵,沖向城門。常大將軍用肩膀頂住萬斤閘,高喊到:「弟兄們,衝進城去啊!」頃刻間,起義軍似千軍萬馬,以排山倒海之勢,一批接一批向城裡衝去。常遇春肩頂萬斤閘,時間長了,肚子餓得慌。這時,恰好營里送來包子、菜湯等點心,常遇春就叫胡大海抽身給他餵包子和菜湯。常遇春真是餓慌了,一面狼吞虎咽地吃著包子,一面仍不停地催促:「湯,包子,湯,包子……」胡大海看著肩負萬斤閘,汗流浹背的戰友,餵著餵著頓生一計,令一士兵先將菜湯灌進包子,再把包子餵到戰友嘴裡。常遇春吃著,覺得喉嚨濕潤了,
灌湯包力量倍增。直到士兵們都衝進了城裡,他才放下萬斤閘。後來,常遇春問胡大海:「你那天給我餵的什麼好吃的,使我力量倍增?」胡大海笑著說:「就是你叫的『湯包』呀!」常遇春也笑著說:「如果沒有你的湯包,我早就被萬斤閘壓趴下了。」後來,這個動人的傳說傳開了,人們也就借著這個傳說做出了灌湯包,並迅速流傳開來。
傳說
關於灌湯包有這樣的一個傳說。相傳600多年前,元末明初,朱元璋起義攻打天下。1356年朱元璋率領起義軍打到浙江的金華城下,由於守城元兵早有防備,把城牆加高了七尺,另外還給城門加上了萬斤閘。起義軍攻打了九天九夜,還是破不了城,只得在城外安營。朱元璋和他的部下大將常遇春、胡大海等十分焦急,白天夜裡商議破城之法。一天深夜,常大將軍夜不成眠,在帳外踱步想著破城計策。忽然,他發現城門開了,萬斤閘慢慢地升起,只見元兵押著一批民夫到江邊偷偷地到江邊挑水。常遇春連忙喚醒胡大海和起義士兵,沖向城門。常大將軍用肩膀頂住萬斤閘,高喊到:「弟兄們,衝進城去啊!」頃刻間,起義軍似千軍萬馬,以排山倒海之勢,一批接一批向城裡衝去。常遇春肩頂萬斤閘,時間長了,肚子餓得慌。這時,恰好營里送來包子、菜湯等點心,常遇春就叫胡大海抽身給他餵包子、菜湯。常遇春真是餓慌了,一面狼吞虎咽地吃著包子,一面不停地催促:「湯,包子,湯,包子……」胡大海看著肩負萬斤閘,汗流浹背的戰友,餵著餵著頓生一計,令一士兵先將菜湯灌進包子,再把包子餵到戰友嘴裡。常遇春吃著,覺得喉嚨濕潤了,力量倍增。直到士兵們都衝進了城裡,他放下萬斤閘。後來,常遇春問胡大海:「你那天給我餵的什麼好吃的,使我力量倍增?」胡大海笑著說:「就是你叫的『湯包』呀!」常遇春也笑著說:「如果沒有你的湯包,我早就被萬斤閘壓趴下了。」後來,人們也就借著這個傳說做出了灌湯包。
特色
灌湯包子有了形式美,其內容精美別致,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
便就將北國吃麵、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吃灌湯包子,湯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麵皮次次之。
灌湯包是一種什麼產的食品呢?顧名思義,它就是一種包子,但裡面卻是有湯的。這又是何故?其實只是一層窗戶紙,不捅不破。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用某種工具把湯灌進包子裡去的,不然,這湯本已在餡裡面,只不過是在包之前把肉凍放在餡中,包好以後經籠屜上火一蒸,肉凍化開而不漏。灌湯包講究湯不能漏,包子又要不粘籠屜,這全看大師傅的手藝了。
包子做法
1.將麵粉加水和勻揉透,放置片刻。
2.豬肉剁成肉茸,蟹肉剁碎,鍋內加豬油燒熱,放入蟹肉、蟹黃、薑末煸出蟹油,與肉茸、皮凍、醬油、料酒等調拌成餡。
3.將麵團搓成長條,揪成每50克4個的面坯,擀成圓皮,加餡捏成提褶包,上蒸籠用旺火蒸10分鐘即可。
做法二
原料:新鮮豬皮500克,冬瓜600克,魚糝150克,火腿30克,黃瓜皮30克,雞蛋皮1張,生薑25克,大蔥50克,精鹽、胡椒粉、料酒、味精、雞精、乾濕澱粉、香油、鮮湯各適量,蔥葉、紅櫻桃各少許。
製法
1.豬皮洗淨,放入高壓鍋中,摻入鮮湯,加入生薑、大蔥、精鹽、胡椒粉、料酒、雞精,加蓋,上火壓至豬皮化成汁後,待冷卻開蓋,打去料渣,將湯汁倒入方形盤中,晾涼後再入冰箱中冷藏,即成皮凍,然後將其修切成直徑為2厘米的圓球,共1>
2.冬瓜去皮,切成15厘米見方的大塊,再片成大薄片,共1>
放入鹽開水中浸泡約10分鐘;火腿、黃瓜皮、蛋皮均切細絲;蔥葉入沸水鍋中焯一下,撕成細絲;紅櫻桃剁成細末。
3.將修切成圓球的皮凍先滾上一層干澱粉,再裹上一層魚糝,然後均勻地沾上火腿絲、黃瓜皮絲、蛋皮絲,將其包入浸泡過的冬瓜片中,再用蔥葉絲綑紮成石榴包,並在上面點綴上櫻桃末,即成水晶灌湯包生坯,入籠用旺火蒸約5分鐘,取出擺入盤中。
4.淨鍋上火,摻入少許鮮湯燒沸,調入精鹽、胡椒粉、味精,用濕澱粉勾薄芡,淋入香油,起鍋澆在盤中水晶灌湯包上即成。
做法三
豬後腿精肉,豬肚皮上的大片肉皮,母蟹高筋面婁,食鹽、飽和鹼水、豬皮、制淨後,加入料酒,老抽、蔥姜、煮製成皮湯,冷切後,凍五個小時,成皮凍取出切碎。加入拌好的精肉末,加入蟹黃,蟹肉拌入適量的鹽、雞粉待用。高筋粉一斤,加入食鹽適量,要感到口感有點咸。
飽和鹼水一勺,加入冷水和成麵團,放醒發兩個小時。下坯子,可心擀皮,包製成形即可上籠,這種湯包雖然個大,但是一個是湯多,傳熱快,別外也說明不能蒸過了。湯太過了,變成水蒸氣,體積變大,也會使湯包開裂,旺火足氣六分鐘足夠。但是這種做法必須有維揚包點的包子手法作基礎。不然的話,很容易出現湯破的情況。
灌湯包子汁多味美的三大特色製作而成,使其既有時尚特色又有傳統精粹,色白如玉、湯汁豐富、口味極其鮮香、妙不可言,深得廣大顧客的讚譽。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9s 3.691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