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邊關急報!蠻人正在調集軍隊,恐將有南下之舉!」
當來自邊關的情況,八百里加急送到王都,送到皇宮內的時候……
不僅是宮內慌了,百官也開始慌亂了。
怎會如此?
在中原腹地,亂賊攻破了十三朝古都中京,烹殺殷王。
在王都,皇帝和百官、商人又遭遇了「龐氏騙局」,騙光了所有的銀子。
還有比這更加慘的嗎?
事實證明,沒有最慘只有更更慘!
蠻人集結大軍,準備南下了。
這幫傢伙茹毛飲血、燒殺搶掠,只要日子不好過了,南下搶大齊!飯不夠吃了,搶大齊!秋冬打不了獵了,還是搶大齊!
以前他們不是沒來過,只是……
那時候有天策上將和他的北涼狼騎!
現在……
北涼狼騎調回來守王都,秦王已經被逼瘋!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發酵,消息怎樣也到了北涼,蠻人也該有反應了。
最強的對手沒了,他們不行動就怪了。
如果說,大齊的敵人要選擇的話,蠻人的威脅肯定是在亂賊之上的。
因為……
在大齊朝堂的眼中,亂賊只是牛皮之癬,蠻人卻是另外一個政權啊!
女帝在收到了八百里加急之後,第一時間便緊急敲響了「朝鐘」,文武百官紛紛聚集開會。
當聽說蠻人異動,即將南下後……
慌了!大家都慌了!
亂賊占據了中京還不咋的,畢竟離得遠。但蠻人如果南下,一旦從邊關打進來,首當其衝的便是王都啊。
朝臣們一個個嘰嘰喳喳、議論紛紛,爭執了半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畢竟……
他們是文官!
至於那些沒說話的武將。
一方面,女帝卸磨殺驢的行為讓他們人人自保。
另一方面,他們也知道自己不是那塊兒料,整個大齊除了秦王李季澤還有誰扛得住蠻人大軍?
大齊上上下下,從皇帝到百官,從百官到下面的士卒,人人都早已經患上了「恐蠻症」。
坐在龍椅上的女帝,看著下方嘰嘰喳喳像是菜市場似的文官們,臉上冷冷的一笑。
好啊!這就是朕的好官員啊!
當初一個個慫恿朕說「秦王當誅」的時候,你們可是非常積極的,怎麼現在蠻人打過來了,你們一個個屁都放不出來呢?
看文臣們實在不堪大用,女帝下意識地看向了武將這邊。
與吵吵鬧鬧、議論紛紛的文臣不同,武將這邊則是安安靜靜,每個人都在低著頭「數腳指」。
「諸位愛卿為何不發一言?」
女帝突然開口,原本鬧哄哄猶如菜市場的朝堂上,瞬間安靜了下來。
呼啦啦一下……
停下了議論的文臣們,紛紛將目光看向了武將,嘴角都掛著冷笑。
文武之爭,其實在每個朝代的朝堂上都會發生。
到底是以武為尊?還是以文治武?
當權者,也就是皇帝!
一般初期建國的皇帝都會選擇以武為尊,因為他自己首先得是個「馬上皇帝」,才能夠開創一個朝代。
可一旦帝國打下來之後,皇帝就會忌憚手握重兵的將軍,他們都會選擇「以文制武」!
為了江山永固,文臣當家最好。
原本這是沒什麼問題,可壞就壞在……
你怎麼保證你的王朝能千秋萬代呢?
前面的皇帝覺得這樣做沒錯,但到了後期,各地造反作亂、外面還有異族入侵的情況下,以文制武,外行率領內行不是找死嗎?
可文臣習慣了掌權,壓制住武將,黨爭開始之後……
他們是不會在乎國家利益的!他們想的只是自己的利益!
正因為如此,在女帝要剷除掉李季澤的時候,他們才會如此幫腔,幫著女帝幹掉秦王。
女帝收回兵權!他們壓倒勛貴之首,獲得朝堂「一言堂」。
雙方共贏!可喜可賀!
只是……
半場開香檳之後,蠻人、亂軍都打進來了,怎麼辦?
看武將們還是低著頭,一個個不說話,女帝瞬間怒了。
一群飯桶!
打仗武將不出頭,他們這幫人在女帝眼中,比文臣還要可惡。
「鄂國公!」
看武將沒人說話,女帝乾脆直接點名了。
大齊一朝,共有三十六位勛貴。
他們都是當年追隨太祖一起打天下,最後受封爵位,世襲罔替的。
當然,其中最大的勛貴是李家,因為李家出了一位「異姓王」李季澤。
現在李家,李晉派去救援中京,中京已破!他還在想辦法,招兵買馬,想辦法和亂賊周旋。
而李家的兩位兒子,李季歡病重,也不知道是真假!反正去的太醫說確實傷得很重。
至於李季澤……
他是大家眼中的傻子,是女帝忌憚的肉中刺!無論怎樣也不可能把兵權交給他。
如此這般,女帝只能從武將中尋找,看看有沒有當年追隨她太祖的三十六位功臣子嗣,還能再出一位祖宗一般的人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被叫到的「鄂國公常泰」,是一個中年老將。
出列之後,他立馬跪伏在地,大聲叫喊著道:「回陛下!臣認為,蠻人南下不過是為了劫掠罷了!我等應當堅壁清野,讓所有百姓進入城內,一旦蠻人劫掠不到糧食!他們自然會退卻。」
不得不說,不愧是三十六勛貴提出來的意見。
仔細一琢磨,貌似有點道理!
蠻人劫掠是秋冬到來,物資匱乏,一旦劫掠不到東西,自然也就退了。
可是……
深井冰!
百姓全都龜縮在城內?你怎麼知道蠻人什麼時候來?堅壁清野之後,百姓全都龜縮城內。
蠻人沒有糧食,百姓也要啊!
這筆負擔誰來承擔呢?
現在的大齊一窮二白,國庫裡面耗子來了都得哭著出去,女帝還被騙走了銀兩。
如何還能使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辦法?
果不其然……
提出這個辦法的鄂國公常泰,被文臣抨擊吐槽,罵遍了祖宗十八代。
勞民傷財!
文臣自標「為民做主」,如此博取名聲的好事兒,怎能不罵?
女帝也傷腦筋了,用這一招自損不自損另說,關鍵是對她名聲不好,好像用了這招就成昏君了。
「衛國公!你的意思呢?」
女帝看向了其中一個頭髮花白的老頭兒。
而後者……
略微一思索,一咬牙,站出來就一句,「老臣認為!當請天策上將再出山!」
喜歡女帝上岸斬功臣,逼我黃袍加上身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8s 3.803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