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張重剛剛醒來沒多久,早飯還沒有去吃就接到了一通來自英國的電話。
「你好,樂芙蘭小姐。」
張重之前存過樂芙蘭的號碼,所以有來電顯示。
不過對於樂芙蘭這個時候來電,張重有些意外。
事實上,他跟樂芙蘭的交流特別少,屬於一年都通不了幾次電話的那種。
張重還記得上次通電話應該是三個月之前了,那次樂芙蘭打電話給他是為了商洽給時中學院贊助的事情。
「pz,沒有打擾到你的美夢吧?」電話那頭,樂芙蘭笑呵呵地說道。
「沒有,我已經醒了好一會兒了,不知道了樂芙蘭小姐這個時候給我打電話有什麼事情?」
「難道非要有什麼事情才能打電話給你麼?我們難道不是朋友麼?」
「那樂芙蘭小姐的這通電話純粹是為了跟老朋友敘舊?」張重反問道。
「我聽說你到巴黎了?」
「嗯,來了有幾天了。」他們這次出訪巴黎公開透明,樂芙蘭知道張重一點都不意外。
「那你怎麼不聯繫我呢,倫敦離巴黎這麼近,或許我應該過去看看你。」
「這次公事在身,不太方便。」
「嘁,算了,我也是個大忙人,真讓我去見你我還沒時間呢。我這次打電話給你,是問你能不能到牛津來做一次演講。」
張重笑了笑,樂芙蘭終於說出了自己的意圖。
至於樂芙蘭為什麼邀請自己去牛津也不難理解,因為樂芙蘭自己就是從牛津出來的,之前勵德集團贊助時中學院時張重就已經把勵德集團以及樂芙蘭的信息給摸了一遍。
大概是因為看到昨天晚上的新聞,所以樂芙蘭產生了這個想法。
張重則笑道,「有這個必要麼?牛津大學聲名在外,不差我一個吧。」
「說實話,我也不在乎你去不去牛津演講,反正我現在在荷蘭,也沒有辦法回去聽,不過既然劍橋的學生希望你過去演講,那我就覺得這件事情很有必要了。」樂芙蘭說道。
原來是為了賭氣,張重沒想到樂芙蘭作為一個商業女強人,而且離開學校這麼多年,竟然還惦記牛津和劍橋的這點事情。
牛津和劍橋這兩所學校很有淵源。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兩所學校是英國最知名的學校,自然各自都對對方不服氣。
經常會看到兩個學校的學生互損。
當然這種互損其實是對與對手的尊重,其他學校他們兩個學校也看不上。
與其說是胡損,倒不如說是胡吹,兩邊損來損去,最後發現不但沒有輸贏,反而名聲越吵越大。
又或者說,他們之間根本就是調情,大家都知道彼此的優勢在哪兒,也都知道自己的劣勢在哪兒,或許有治學理念的分歧,但是絕對都是行業頂尖。
所以看到樂芙蘭孩子氣地要讓他去牛津演講,他感覺有些意外。
「這次不行,因為團裡面不是我一個人。」
「那把他們都帶上,經費我來處,而且還有額外的獎金哦。」
「你覺得他們是缺錢的人麼?我們這次是出訪法國,不是出訪歐洲,忽然改變行程影響不好。去牛津演講的事情暫時不行,不過後面等我到倫敦簽售的時候,或許可以。」
「那時候學生都放假了。」
「難道牛津放假了學校就沒有人了麼?」
「那絕對不是……既然這樣的話,那就等你簽售會的時候再說吧。你去過牛津麼,如果你沒去過,那等你下次去的時候肯定不會失望,牛津的風景可不是劍橋可以比的。」
「可是據我所知,每年去劍橋的遊客要更多一些。」
樂芙蘭爭辯道,「那是因為劍橋商業開發太過了,作為一個學校,這樣的商業開發會沖淡學校的學術氣息。只有在牛津,你才能感受到更正宗的英倫大學風情。」
劍橋跟牛津不管是在學術上還是在校園風景上都有不少差別,要說在學術上拎出來某些年的數據還可以比一比,但是風景這事真的就是見仁見智了。
不過樂芙蘭提到牛津的風景,張重倒是想起來一件事情。
在地球上,最被年輕人所熟知的牛津大學的景點應該是基督堂學院的食堂,因為這個食堂就是《哈利波特》電影的取景地。
在《哈利波特》電影中,食堂是一個比較重要而且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很多人一想起電影,可能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畫面就是霍格沃茨的學生們在食堂裡面一起吃飯的場面。
「你們學校基督堂學院的食堂挺好的。」
張重這麼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樂芙蘭有些搞不明白他什麼意思,「他們食堂確實不錯,不過我沒去過幾次,因為我不是基督堂的學生。你對食堂感興趣麼?那你可以去我們keble學院,我們的食堂比他們的食堂還要好。」
「你是keble學院的?」張重有些意外,因為keble學院相對於其他學院更加親民,少了一些貴族氣息,他沒想到樂芙蘭會去這個學院。
當然了,貴族氣息這種事情也都是以前了,現在好像完全不同了,keble學院的費用似乎還要高一些。
張重意外的另一個原因是《哈利波特》原定的取景地其實就是keble學院,不過當時學院方不願意把食堂裡面的畫取下來就沒有談成。
「你們keble學院好像體育特別強。」
「這你都知道啊。」
牛津大學的學院跟華夏國內這邊的學院有些不同。
就拿張重來說,他以前在江陽大學讀書的時候,是在計算機學院裡面,而計算機學院裡面肯定都是計算機類專業。
而牛津大學的學院則不同,學院更像是一個規模小一點的學校,有著更高的自主權,掌管自己的財政,管理學生的衣食住行,並且和大學的各個專業的教學部門合作管理學生的教學。
從某種層面上來說,這才算是學院,而江陽大學等一類的學院裡面分的學院其實更像是分專業的教學部門。
之前有人形容美國的聯邦制有點像物業和業主的關係,每個州是個業主,聯邦政府是物業。
而牛津也是這樣,學校在眾多學院之間也充當著物業的角色。
換言之,給牛津起一個聯邦學校的名字也很貼切。
這種模式會讓學生對各自的學院有更強的歸屬感,因為每個學院都有各自的教學理念,即便教學部安排了同樣的課程,學生學習了同樣的專業知識,到最後結果都大不相同。
等到學生出來就業的時候,很多公司在知道他們是牛津大學的之外,還要知道他們所屬的學院,這就可以看出來學院的重要性了。
學院除了在教學理念上有差別之外,在財政上的差別最大。
有錢的學院會為學生安排更多的獎學金,更好的生活條件,沒錢的學校要麼只能省一點,要麼就只能從學生的身上摳一點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3s 3.638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