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大司馬 第365章推行四政

    武漢,宮府。

    各州郡匯報的內容,靜靜的擺放在案几上,諸葛亮持筆在巾帛上書寫。

    「石磨?」

    「不產宿麥?」

    「南人無食麥飯之習?」

    「百姓不知宿麥耕作技法?」

    諸葛亮根據各州刺史匯報上來的公文,自我整合問題,將其抄錄在文書上。

    「季常?」

    「仆在!」馬良應道。

    諸葛亮擱筆於案,問道:「季常出巡荊楚郡縣,訪地方吏民,可有何不同之見?」

    馬良沉吟少許,說道:「此國策上利國家,下利百姓。今難以推行,並非宿麥不能食,而在百姓不識宿麥之利。以良之見,欲勸百姓廣行稻麥耕作,當讓百姓曉宿麥之利。」

    「古人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若有實利可圖,百姓必欣然耕作。」

    諸葛亮頷首而笑,問道:「季常可有計策對子?」

    馬良搖了搖頭,說道:「恕良才疏學淺,並無詳略對之。」

    諸葛亮持扇起身,說道:「若改賦稅,將田租收米八升,更替為收麥米八升如何?」

    馬良微微皺眉,說道:「改稻為麥,怕是官府吃虧。官府收麥,供給軍士。軍士多為南人,豈能願食麥飯?」

    當兵吃糧,吃的豈能是麥飯這種粗糧?

    大部分吃的是吃稻飯,這般才能保證軍士的戰鬥力。強行讓軍士吃麥飯,心中積怨,士氣不振,怎會盡心作戰。

    如齊梁大戰,南朝的梁軍因以麥屑為飯,士氣低沉。蕭衍急調大米,軍心大振,才打敗了齊軍。

    故而收麥飯為賦稅,馬良就怕軍士不願吃。

    「哈哈!」

    諸葛亮輕撫羽扇,笑道:「季常勿憂,亮已有方法對之。」

    說著,諸葛亮將案几上的巾帛遞給馬良,說道:「季常,將此文抄錄五份,送於霍督、龐令君、劉尚書、法漢昌、顧治中等君,請他們至此,商討推廣稻麥輪耕之法。」

    「諾!」

    霍峻收到巾帛後,將軍務交給屬下,便前往赴會。

    諸葛亮於門口親迎眾人,互相寒暄之後,眾人紛紛落座。

    六人於左右席地而坐,手裡翻閱著推廣稻麥輪耕的疑難問題。

    諸葛亮清清嗓子,說道:「南人墾水田,有上中下三田,較均產來說,每畝可越收三石稻米,此春耕秋收之時也。若於秋耕宿麥,越春而收,以亮之所見,勤勉耕作,縱無三石之糧,亦有兩石麥糧。」

    「一年二收,勝中原二載三收。故稻麥輪耕之法,能於各州郡中推廣,不敢言家家戶戶耕行稻麥之法,但若能讓十萬頃良田行耕宿麥,每歲至少可增千萬石之糧,」

    「軍士月食二石,年食二十四石。千萬石之糧,足可讓我國軍士食近三年。稻麥輪耕之法,乃國之大策,若是能成則國庫充實,大軍將不被糧草所困。」

    十萬頃良田多嗎?

    漢代一頃田為五十畝,十萬頃田約為五百萬畝田。

    那漢代一個郡能有多少田?

    以徐州的東海郡為例,約有五十餘萬頃熟田。也就是說將東海郡的五分之一種上宿麥,則基本能完成諸葛亮的目標。

    那種植五百萬畝田,需要多少勞動力?

    按每戶耕五十畝田為單位,則要十萬戶百姓。也就是說至少要發動十萬戶百姓,集體種植宿麥,施行糧食大增產的計劃。

    諸葛亮所說的這些東西,在場眾人皆知。

    諸葛亮指向巾帛,說道:「然宿麥之物,南方百姓多不喜之,又不得耕作之要。今欲讓南人百姓耕作,非利誘不可。亮於准稻、麥互換,田租八升,百姓可繳稻米,亦可繳麥米。諸君以為如何?」

    「稻麥互換?」

    龐統沉吟幾許,說道:「稻米,吳楚百姓多喜;宿麥,不得吳楚百姓所喜。今留稻自食,百姓必願種植宿麥,出宿麥以為繳納賦稅之用。」

    諸葛亮試圖利用政府收取宿麥為行政手段,刺激民間廣泛在秋冬種植冬小麥,待春季成熟後,留至夏秋之時,向官府繳納賦稅。

    如此下來,之前繳納田租的稻米,百姓可以留下自用。這樣操作,種植宿麥有利可圖,必然能刺激百姓種植冬小麥。

    頓了頓,龐統拋出了與馬良相同的問題,說道:「官府收宿麥,豈不讓我軍士卒食宿麥?」

    「孔明!」

    龐統看向諸葛亮,認真說道:「孔明欲推廣宿麥之心,統多能理解,然今下當以軍士為重。以統觀之,稻麥互換可行,然因限制每戶上繳宿麥數額,以保證軍士正常供給。」

    諸葛亮沒有回答,而是詢問法正,說道:「孝直來自關中,多食宿麥,有何見解?」

    法正捋著鬍鬚,笑道:「麥飯難食,如若能研磨成粉,製成麵餅,軍士攜帶而食。入沸水而煮,與今下蒸飯有異曲同工之妙。」

    蒸飯,稻米的食用方式之一。可以曬乾,出遠門時攜帶,煮上熱水,就能食用,與後世的自熱米飯有相似之處,故而南人作戰常以此為軍糧。

    胡餅,用小麥製作而成。也是可以遠行食用,餅太過堅硬,泡點水就能吃。

    「正是!」

    諸葛亮輕撫羽扇,說道:「主公於中原征戰時,手下軍士常以胡餅為食。昔漢靈帝時,其喜食胡餅,京師之人多從之。霍督行軍征戰多年,不知有何見解?」


    霍峻思量許久,說道:「以胡餅更替蒸飯,或是不可行。然以峻之見,可循序漸進,胡餅與稻飯更替,以觀軍士言語變化。即便不能取代蒸飯,軍士於休整時亦可食胡餅。」

    頓了頓,霍峻提醒說道:「然以麥製成胡餅,石磨必不可少。官府收宿麥,當廣置石磨,研磨小麥。以峻之見,可於各郡水流湍急之處,以水驅石,以為研磨小麥。」

    後世人或許很難理解,石磨之物為什麼能被反覆提及。

    無它,沒有石磨,小麥難以製作而成麵餅。

    同時,石磨製作的工藝不低,其中含有工匠技術,若磨麵製作不好,嚴重影響口感。

    漢唐時期,在中原地區,掌握石磨已是成為士族、豪強的必要品。很難想像,唐代著名的太平公主富貴至極,居然會向寺廟搶奪石磨。

    太平公主搶奪石磨之案,由時任雍州司戶李元紘判罰,李元紘不畏權勢,判罰石磨歸由寺廟所有,此案則稱為『南山鐵案』,而李元紘在日後也成為盛唐名相。

    石磨雖小,但卻是小麥成為漢人主食的重要推手。

    關西士族的衰弱,關東士族的崛起,經濟重心的南移,中華歷史的改變往往是由一件件小事拼湊而成,最終讓歷史車輪滾滾向前。

    那種認為提出某種理論,革新某種制度,就能憑藉一己之力,從而改變人類的進展,將是何其之難!

    諸葛亮微微頷首,贊同說道:「霍督所言極是,石磨雖小,但卻是制餅的重中之重。如青徐士族之中,凡能掌握石磨之家,常是顯赫之族。今收宿麥為賦,當官置石磨,以為研磨小麥。」

    寡有言論的顧雍,開口說道:「興建石磨,頗耗人力;研磨宿麥,亦需人手。以雍之見,畝收八升稻,可讓百姓納麥一斗。四升稻,可讓百姓繳麥五升。」

    「此當另類漲稅!」諸葛亮皺眉說道。

    顧雍笑了笑,說道:「如按軍師言,春收宿麥,夏收稻米,百姓畝產大增,至少可增數十石糧。僅增租二升麥,於百姓而言,亦是裨益之事。若是不以宿麥上交,而以稻繳租,又何言漲稅?」

    「嗯!」

    諸葛亮輕撫羽扇,思量顧雍的建議。

    法正換了舒服的姿勢,說道:「元嘆之言,不無道理。若推廣宿麥,其麥種何來?」

    「唯有地方郡縣向百姓借出麥種,讓其耕種。若是士族借種,怕是有高利,此反而苦了百姓。推廣宿麥,人力物力,損耗頗多,又豈能不增漲田租。」

    「也罷!」

    諸葛亮停止手中的動作,說道:「既然如此,當讓大王補發賦稅詔,言以麥者繳稅,一升當多收四分之一,四升稻,繳五升麥;八升稻,繳一斗麥。」

    「可!」

    諸葛亮環顧眾人,問道:「今推種宿麥,可有紕漏乎?」

    「有紕漏!」

    坐在末尾的劉巴,開口說道:「巴居武漢以來,近日發現市井之中宿麥價格漲價,此必有商賈、士族見官府勸種宿麥,故欲趁機收購,以便高價賣與底層百姓,從中取利。」

    「孔明,為不及傷農夫,便於宿麥推廣,當讓地方郡縣出借宿麥。」法正說道:「出借宿麥,或許還能收取息差,以增府庫之用。」

    「不可,出借宿麥,當讓郡縣免息,豈能收取息差?」

    龐統果斷出聲否決,說道:「孝直,官吏貪鄙,僅知上級之令,而寡有愛惜百姓。收取息差,官吏逼百姓強借,又當是如何?豈不有害大王之名聲,亦損我仁政之本意。」

    頂級政治家互相的查漏補缺,看得霍峻頗是驚嘆。

    出借宿麥息差看似能為官府取利,然而落實到地方,有了考核指標,必然會成為強制出借宿麥。如王安石的青苗法,也是這般本意。然而到了地方,官吏強行讓百姓出借青苗,最終成為惡政。

    「子初,可言自見!」諸葛亮點名讓劉巴說話。

    劉巴沉吟少許,說道:「為便推廣宿麥耕作,當免息出借麥種,如此一來士族、豪強,則難以取利。然巴思中樞府庫,當多稻米,而寡有宿麥。」

    「以巴之見,近日便可下達稻麥互換交租之令。今上計收取各地宿麥,好生保管不動。明歲春,宿麥豐收,可讓百姓提前收稅。至夏秋時,將府庫之中宿麥,盡數清出,免息租與各地百姓。」

    頓了頓,劉巴說道:「若市井缺麥,可讓商賈向中原購買小麥,以備來年為種。」

    如今南方有種宿麥的人,大多是北方南逃的難民,他們有種植宿麥的經驗,也會以宿麥為食。這般的規模雖是不多,但是收取冬小麥種子也並非難事。

    這般操作下,若有商賈想哄抬小麥價格,與武漢中樞作對,基本是扛不住的。畢竟一個為官,一個為民,豈能抗衡!

    「彩!」

    諸葛亮持扇鼓掌,笑道:「子初善運籌帷幄之能,果是名不虛傳。今已多收百姓宿麥,又以息出借百姓,怕不易推廣,當從子初之言。」

    「繳麥為稅,大興水磨,以麥制餅,免息租種。以上四政推及於民,稻麥輪耕,國家必能大興。」

    「孔明,前漢孝成皇帝時,帝命議郎汜勝之為勸農使者,於三輔教民種田,精耕細作。今欲讓南方大興宿麥,需仿舊例,置勸農使者,下至吳楚,教民耕作宿麥。」龐統建議道。

    「善!」

    諸葛亮考慮少許,說道:「可有人選,以便於亮上書與主公。」

    「峻治下徐州別駕司馬芝,字子華,河內人士。自天下大亂,攜母逃至荊楚,於鄉野耕讀。今於合肥開墾荒田大成,又疏通肥水河渠,多有功績。」

    霍峻摸著小鬍鬚,說道:「司馬子華,為人勤勉,憐愛百姓,忠於公事。昔稻麥輪耕之法,由他親自實驗而成。今令其為勸農使者,不消數年,宿麥當能大興。」

    之前答應司馬芝疏通肥水河渠,以及恢復合肥生產,霍峻便向中樞舉薦。如今司馬芝做到了,霍峻自然要履行承諾。畢竟讓司馬芝出任徐州別駕已久,別駕之職當限制司馬芝的發揮。

    且司馬芝精通農務,讓他出任勸農使者,非常合適。待勸農工作完成,司馬芝不是入中央任職,便是會調到富庶的郡出任太守。

    「好!」

    諸葛亮笑道:「子華之名,亮多有耳聞。今有子華為勸農使者,宿麥輪耕又豈能不成!」

    說著,諸葛亮欽佩說道:「仲邈為將出鎮,不忘農事,當為將帥之榜樣。稻麥輪耕若是能成,南人將世受此恩。」

    霍峻揮手否認,笑道:「子華親力親為,大王下達王令,孔明與諸卿施政推行。今若能成,又豈是峻一人之功?」

    「孔明過譽了!」

    (本章完)

    :


https://tw.51ifeng.com/%E5%AD%A3%E6%BC%A2%E5%A4%A7%E5%8F%B8%E9%A6%AC-185864/297.html
相關:  三國:漢中祖    遮天  神話版三國  不滅武尊  網遊之劍刃舞者  魔門敗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季漢大司馬第365章推行四政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季漢大司馬"
360搜"季漢大司馬"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4s 3.1357MB

TG: @feiwu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