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大司馬 第664章孤信孔明矣!

    建興三年,七月。

    武漢行宮,朝議之會。

    「臣峻言:昔中漢之末,董卓亂京畿,致海內崩裂,……然曹操篡逆,威震華夏,漢陵危逼,漢統不正。所以遐邇悲惶,痛心於既往者也。」

    「伏惟先帝稟乾坤自然之姿,……歷鍾離之役,狼狽失據,權幸中土,風群凶妖逆知滅亡之無日,騁思順之心,鼓雷霆之勢,則曹叡之命不誅而自絕矣!」

    「夫人情昧安,難與圖始;非常之事,眾人所疑。……故向義之徒履亡相尋,而建節之士猶繼踵無悔。」

    「伏願陛下決玄照之明,斷常均之外,責臣以興復之效,委臣以終濟之功。臣雖庸劣,才不周務,然攝官承乏,屬當重任,願竭筋骨,宣力先鋒,翦除荊棘,驅諸豺狼。」

    「此事既就,此功既成,則陛下盛勛比隆中漢,周宣之詠復興當年。如其不效,臣之罪也,褰裳赴鑊,其甘如薺!」

    侍郎持奏疏而念,先誦《北伐表》,後吟《出師表》,其聲音洪亮而有力,語氣飽滿有情感。

    兩表所撰之主,霍峻、諸葛亮各持笏板立於殿中,向劉禪請詔伐魏。

    有王粲為霍峻表文『潤色』,其《北伐表》不遜諸葛亮之《出師表》,甚至因王粲善寫詩文,在詞藻、排布上更勝一籌。

    當兩表誦讀完,諸葛亮瞥了眼霍峻,又看了眼在人群中犯困的王粲,便知道此表出自何人!

    擱下奏疏,劉禪說道:「二公表文情真意切,朕聞表而近落淚。今之形勢如二公所言,漢盛而魏衰。然二公常年勞師遠征,不日又將奔波南北,朕於心不忍啊!」

    「陛下!」

    諸葛亮持笏板說道:「臣與大司馬受託孤之重,夙夜未嘗有怠。今南土已平,可無內顧之憂;逆魏動盪,外敵國力驟弱。不就此時討賊,恢復中土,更待何時!」

    「今之形勢大利我國,臣與鮮卑軻比能聯絡,待我出兵時,可有四路兵馬取曹魏,讓其四面受圍,惶惶不可終日。」

    霍峻說道:「臣出兵淮泗,為東方之兵;葛相北伐荊宛,為南土之師;陸遜謀取關中,為西陲之軍;鮮卑掠襲河北,為北疆之騎。蓋此四路用兵,縱魏有強兵數十萬亦不能御之。」

    「陛下!」

    白髮蒼蒼的張昭出列,拱手說道:「臣逢中漢亂世,從鄉梓避難江東,爾來三十餘年。今有良機如若不伐,恐再過十餘年,後來之童幼,吳聲楚音,積習成俗,遂望絕於中原。」

    「臣懇請陛下北伐!」

    徐庶、劉琰、張飛、趙雲等流浪至南方的文武紛紛出列,向劉禪懇求出兵北伐。

    眾老臣或有不同之見,但他們對北伐的態度卻是相同的。漢如欲伐中原,當趁流亡南方的中原人士尚在之際用兵。若等他們去世,後代子孫習慣了吳楚,則日後有北伐之念者當會減少。

    「善!」

    見老臣們北伐之心堅定,劉禪也不演了,從榻上起身,沉聲說道:「天無二日,地無二主,漢室不可不興,漢賊不可不除。今大司馬、葛相不辭辛勞,願為大漢興兵北伐,朕安能不允?」

    「來人,降旨下詔!」

    「諾!」

    且不言劉禪各賜儀仗、華蓋、鼓吹、車馬與霍、葛二人,霍、葛各自移師金陵、襄陽,命諸部向前線集結。

    據霍峻、諸葛亮之布置,蔣琬為大司馬長史,掌吏部曹;張裔任丞相長史,掌戶部曹。蔣、張二人代行朝台之事,而尚書令陳震兼領兵部、工部二職,履行日常之事。

    潘浚為廷尉,張飛為司隸校尉,徐庶為御史大夫,與張、蔣、陳三人同理國事。

    為侍中、侍郎者,為費禕、董允、霍弋、張休等,其歸由王粲秘書監管理,以為規勸劉禪行為作風。

    時退朝之際,老將趙雲找上霍、葛二人,請求率兵出戰。

    「大司馬、丞相!」

    趙雲伸手拉住諸葛亮的手,問道:「二公,雲雖年邁,尚有廉頗之勇,馬援之雄。廉頗據白起,馬援平交嶺,此二者皆不服老。今北伐移師,將校皆有軍令,為何無雲未得二公所頒軍令?」

    「這~」

    諸葛亮看了眼霍峻,說道:「非亮與大司馬不願授軍令與子龍,僅是憂慮子龍年歲已高,不宜勞師遠征。子龍善以勇略而著世,當下若有喪失,恐有傷子龍一世之英名,亦挫大軍之士氣。」

    今之南漢非蜀漢,南漢當下除督帥外,如朱然、施然、魏延、王平、太史亨、霍范、諸葛誕、徐盛、唐咨、霍攸之等,可謂將星璀璨,中生代將校眾多。


    豈像歷史上蜀漢一伐時,人才凋零,將星黯淡,除諸葛亮外,唯有趙雲拿得出手。

    考慮到元從們的身體狀況,霍峻、諸葛亮不僅沒讓趙雲出征,亦沒讓張飛北伐。其如諸葛亮所說一般,趙雲、張飛出征若有閃失,因二人名望崇高之故,必會對軍中士氣造成打擊。

    趙雲語氣奮然,說道:「雲自隨先帝以來,每陣臨先,臨陣不退。當下恢復中原之役,雲又豈能退縮於後!」

    說著,趙雲向諸葛亮、霍峻二人拱手,說道:「云為冀州常山人,跟隨先帝以來,輾轉平原、魏郡、汝南、南陽等冀、青、豫諸州。常人言老馬識途,雲雖非老馬,但卻仍記中原州郡之地勢。」

    諸葛亮有所意動,但依舊不想讓趙雲出征。

    「大司馬!」

    見難以說服諸葛亮,趙雲不禁看向霍峻。

    霍峻笑了笑,說道:「淮泗之間多河流,子龍將軍未曾去過。當下若得孔明首肯,不如便隨孔明出征。」

    劉備救徐州時,趙雲未有前來跟隨。而是在兄病逝之後,為了服喪離開了劉備。其中劉、趙分別數年,直到劉備投奔袁紹才得以重聚。

    「大丈夫得死沙場,幸矣!」

    趙雲豪氣說道:「丞相若以為雲年老,能否容我拉強弓以自證!」

    諸葛亮感受著趙雲渴望的眼神,欣慰說道:「老將軍既有北伐之志,亮豈能不同意。昔將軍隨先帝從汝南而走逃南陽,今亮將率將軍反道而進,還與舊都!」

    「多謝大司馬、丞相!」趙雲面露喜色,拱手說道。

    趙雲心愿已了,當即拱手告辭。

    霍峻望著趙雲離開的背影,感嘆說道:「觀子龍將軍之所為,可謂燕、趙之義士。是役北伐,望能光復舊都,得以了卻諸卿之心愿!」

    「漢有如此之義士,何愁不能光復漢室乎!」諸葛亮語氣篤定地說道。

    「善!」

    霍峻按劍而下階,笑道:「孔明既有豪言,莫非已有北伐之略?」

    諸葛亮輕撫羽扇,淡笑道:「仲邈雖行四面攻魏之策,但以亮觀之,欲破此計不難!」

    「嗯?」

    霍峻心中瞭然,問道:「願聽孔明之言?」

    諸葛亮持扇揮斥而論兵,分析說道:「軻比能縱會出兵,但其不善攻城,故必難以久襲河北。而關西之軍事,因蜀道艱險,隴道漫長,陳倉之堅固,伯言或能有所得,但恐難改局勢。」

    「故亮若為魏謀略之士,當會尋機先退關東之兵。如關東之兵退卻,伯言、軻比能聞之,二人當會不戰自退。而關東之兵,唯大司馬與亮。大司馬兵略,魏人多有畏懼,亮……」

    說著,諸葛亮笑了起來,說道:「若所料不差,魏人當會尋機先破亮,而後再聚兵逼退大司馬!」

    「看來孔明已有破魏之略?」霍峻笑道。

    「不敢,僅初有方略!」

    諸葛亮持扇而答,說道:「亮以為魏若伺機聚眾兵敗我,我欲尋機率兵擊之,以挫魏先易後難之策。魏軍如若兵敗,荊宛危急,許洛震動,而青徐州之兵將無援矣!」

    頓了頓,諸葛亮說道:「如青徐之兵無援,且觀大司馬用兵,看能否旋下青徐,而後乘汴水東進,鯨吞河南諸州,光復舊都。不知以上方略如何,望請大司馬指正!」

    自要率軍北伐以來,諸葛亮可不敢拖霍峻後腿,日夜習讀兵書,鑽研中原輿圖,為得就是能與霍峻配合成功。

    依霍峻之北伐方略,先取青徐二州,而後率兵西進,與諸葛亮配合,鯨吞河南。故霍、葛二人各有任務,諸葛亮需要以偏軍擊敗或牽制魏主力,以減輕霍峻所面對的壓力。

    諸葛亮在深思多時之後,他有種預感曹魏為了抵禦這次北伐,其用兵的注意力會集中在他的身上。畢竟一旦擊敗他,霍峻則失去羽翼,過不了多久,撤軍則屬於必然之事。

    因而不如抓住魏軍這種心理,以攻待守,主動擊敗急於求戰的魏軍,從而壓制許、洛魏軍,讓其不能東援青徐戰場。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魏軍倘若求戰心切,孔明以此而用兵,以有備勝無備,料掌形勢,當能有所得!」

    「孤信孔明矣!」

    在用兵上,霍峻相信諸葛亮的判斷。故他所能做之事,不是駁斥諸葛亮用兵,而是要支持、鼓勵諸葛亮用兵。畢竟諸葛亮向霍峻詢問意見,更多是出自尊重上!

    (本章完)

    :


https://hk.jxtyun.com/%E5%AD%A3%E6%BC%A2%E5%A4%A7%E5%8F%B8%E9%A6%AC-418173/818.html
相關:  三國:漢中祖    校花的貼身高手  遮天  天道天驕  百鍊飛升錄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季漢大司馬第664章孤信孔明矣!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季漢大司馬"
360搜"季漢大司馬"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3s 3.1415MB

TG: @feiwu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