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進入夏季,成都的氣溫也開始慢慢升高,今日尤其炎熱,還未到晌午,樹叢中的知了就在吱吱啾啾的叫個不停,顯得熱鬧非凡,猶如季漢中樞人來人往的丞相府。
為了防止嘈雜的知了影響諸葛亮處理軍國大事,幾個御屬在主簿胡濟的吩咐下拿著竹竿和兜網在府中竄高爬低,誓要將知了一一捕獲。
從長廊走過來的楊儀見到他們的滑稽樣子,不由地駐足一笑,通傳過後,緩步進入公房,躬身稟道:「丞相,李嚴將軍業已帶領兩萬精兵返回江州,吳軍那邊也做了相應後撤,永安邊境重新獲得安寧,陳到將軍目前已經重開了通商互市的榷場。」說罷,把手中的奏報放在了几案上。
諸葛亮沒有第一時間閱看永安都督陳到發來的奏報,停下批閱,將手中毛筆擱在硯台上,端起左手邊的茶杯喝了一口方才說道:「如此甚好,東線重得寧定,我等又可將主要精力放在北伐上面了。」
「丞相說的極是。」
楊儀附和了一句,又淡淡地道:「不過現下不止我們丞相府的人專注北伐,其他人也想通過參與北伐來分上一杯羹啊。」
「哦?威公這又是聽到什麼傳言了麼?」諸葛亮聽出來他的語氣有些不對,將案桌上的羽扇拿起,一面搖動,一面問道。
楊儀走近一步,放低了聲量:「丞相,我從江州那邊收到消息,說是鎮東大將軍有意向陛下請命參加北伐。」
「李正方想參加北伐?這是好事啊。」諸葛亮喜道:「如今我大漢與東吳在正統名分上的爭執已被解決,兩國的關係又進了一步,江州、永安那邊的確也不用再布置這麼多的兵力了。
之前吾就想讓李正方率兩萬江州軍北上,以增強北伐的兵力,可惜李正方顧忌太多,對我懷有戒心,這才拒絕了此事,不然的話有他率軍參加北伐,前面兩次戰果應該還會更大一些。
現在好了,既然他自己主動請命,咱們也就省事了。下次北伐吾準備一舉攻占關中、收復長安,有他李正方北上助陣,我北伐大軍的實力將會更加雄厚,我軍獲勝的幾率也會更高。」
楊儀道:「丞相,我以為此事沒有這麼簡單,之前咱們幾次三番命李嚴將軍北上,可都被他以各種理由回絕了,現在他竟主動請命,我看這中間定然是有什麼陰謀詭計,咱們不得不防啊。」
「威公,你這個人啊就是心思太重,總喜歡把事情想的過於複雜,李正方有意率軍北上助陣,這是好事,裡面不會有什麼陰謀詭計的。」諸葛亮嚴肅地說道。
楊儀道:「丞相,您是志誠君子,做事向來正大光明,自是不會使什麼陰謀詭計,然而李嚴將軍恐怕就不是如此了。
之前在孫權稱帝一事上,李嚴將軍背地裡可是小動作不斷,朝中不少官員都受了他的蠱惑,隨時準備對您發難呢。幸好明之想出了妙計,這才化解了我大漢與東吳的一場戰爭,如若不然,李嚴將軍他們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
「李正方雖然與我政見不合,但他與我同受先帝託孤之重,儘管平時齟齬不斷,可終究還是能做到相忍為國。
之前的事李正方他們其實也並沒有做的太過分,他若真的想利用孫權稱帝一事搬到我,以他在東線經營多年的根基,隨便耍個手段都能輕易地破壞大漢與東吳的盟好。
例如主動挑起事端對吳軍發起攻擊,真發生這種事的話,我們與東吳恐怕就非要走到斷盟開戰的地步不可。可他李正方並沒有這麼做,說明他還是知道大局為重的。
威公,我常說朝爭要有底線、做人要有原則,絕對不能為了達到目的就不擇手段。
就算李正方請命參加北伐還有別的心思,我相信只要咱們一心為公,總歸會找到化解爭議的法子。這一點,我
希望你能夠永遠記在心裡。」諸葛亮一臉鄭重地說道。
其實這一向都是諸葛亮和政見不同者相處的原則,比如以前的法正在某些事上的做法諸葛亮也是極不認同,然而只要沒有突破底線,諸葛亮都會看在大局的份上容忍過去。
李嚴之前在孫權稱帝一事上的小動作諸葛亮並非沒有察覺,只是見對方沒有做的太出格,他這才裝作什麼都沒發生一樣,把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楊儀見諸葛亮如此維護李嚴,心下雖是不忿,但也不敢再勸,遂拱手應道:「是,儀謹記丞相的教誨。」
「再過些天我就打算啟程北上,你也早早做好準備,隨我到漢中操練兵馬。」諸葛亮微微點了點頭,接著說道。
楊儀躬身拜道:「諾。」
半個月後,諸葛亮一一安頓好朝中諸般大事,隨即上疏劉禪請命北上漢中治兵講武,以準備下一次北伐。
劉禪雖是萬般不舍,擔心諸葛亮走後又要辛苦操心朝政,但他也知事情輕重,於是下詔應允,並在宮中設宴為諸葛亮踐行。
踐行御宴並沒有喚文武百官參加,劉禪只請了諸葛亮黃月英夫婦二人,說起來是御宴,實際上卻是家宴,作陪的也只有皇后張氏一人而已。
「陛下,老臣走後,朝中一應要事可詢問張裔、蔣琬、陳震等人,他們都是志慮忠純、智謀出眾之人,定能輔佐陛下治理朝政。」美酒佳肴都吃的差不多了,諸葛亮在告退之前再度叮囑道。
劉禪頷首道:「相父放心,有張裔、蔣琬他們這些賢臣相助,朕當高枕無憂矣。」
「他們雖然都是政事通達的良臣,但陛下亦宜自謀,切不可事事都依賴他們。臣老了,這大漢天下總歸有一日要陛下獨立擔負。」諸葛亮微笑著說道。
劉禪見他這般說,心中有些不好受,哽咽著道:「相父正當壯年,如何能稱老,朕還需相父再輔佐三十年,不,是要再輔佐朕五十年呢。」
「是啊相父,陛下與我尚是年輕,若無相父在身邊教誨輔助,軍國大事定然應付不過來,這大漢天下一日都離不開相父。」張皇后也附和道。
諸葛亮苦笑道:「先帝當年三顧茅廬時曾答應過老臣,只要漢室興復,就允臣告老還鄉,復做隴畝民。陛下身為先帝之子,亦當遵循此諾言,不能永遠地把老臣拘束在朝堂之上啊。」
「是啊陛下、皇后,夫君他總會有老的時候,不能老了老了還得不到清閒。唉,也不知道隆中的茅屋還在不在,真想回去看一看啊。」黃月英道。
劉禪笑道:「夫人放心,待天下一統、漢室三興,相父與夫人定然有時間回隆中老家看一看的。」
諸葛亮信心滿滿地道:「陛下亦放心,臣下次北伐必定會為陛下收復整個關中,也許你我君臣下次相見就不是在成都而是在長安了。」說罷,躬身一拜,領著黃月英離席告退。
劉禪與張氏一路相送,直至宮門方才灑淚分別。
免費閱讀.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2s 3.689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