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察·漢密爾頓的評價,畢竟只是在數學年刊的編輯部,而不是某個學術會議上做出的。
而拉格斯泰特為人周密,也不可能大嘴巴隨便出去亂說。
因此,要把這個影響力擴散出去,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對於常浩南來說,還是閱兵帶來的影響更大一些。
準確地說,是閱兵式上亮相的裝備。
10月8日。
根據常浩南的計劃,節後他的主要精力會放在開發流形學習的具體算法上面。
畢竟集團的發展規劃已經基本定好,正常來說,一個不掛副總經理頭銜的總規劃師,除非開dang委會,否則也不會有太多日常工作甩到他頭上。
當然,畢竟是集團裡面有名有姓的領導,總不能國慶節假期之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就找不見人影,因此常浩南還是決定先去辦公室坐一會,等吃過午飯之後就回學校那邊。
結果,他剛到辦公室給自己倒了杯水,屁股還沒坐熱,就看到綜合二處的章亮平出現在了門口。
「常總?」
後者輕輕敲了敲門。
從語氣來看,似乎心情很好的樣子。
但常浩南心裡卻咯噔一下,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進來吧,隨便坐。」
章亮平實際上就是集團給常浩南配的個人秘書,只是遵照上級規定精神,避免直接提到這兩個字而已。
所以,他出現在這裡,大概率是帶著「任務」過來的。
不過這次,倒是常浩南猜錯了。
對方一進來,就把幾份報紙和一本雜誌放在了辦公桌上。
「常總,國慶放假這幾天,我專門搜集了一些媒體對於這次閱兵,尤其是跟空中編隊有關的報道,您看一下。」
常浩南聽罷,總算鬆了口氣。
然後把那一摞報刊拿到面前,簡單翻閱了一下。
實際上,過去幾天裡,常浩南自己也看了不少新聞和報紙。
中英文都有。
那些報道的主要視角,自然集中在第一次公開亮相的殲10原型機上面。
跟他之前預測的差不多,幾乎所有分析都認為,閱兵式上展出的,應該已經是非常接近量產的狀態。
不過,章亮平給他搜集過來的這些,不太一樣。
重點竟然都在那兩架殲11WS驗證機,或者說,渦扇10上面。
要知道,這可不是信息大爆炸的自媒體時代,飛機換個發動機,只要有第一個人發出來,很快就能傳遍全網,都不用等到第二天,全世界就都知道了。
紙媒時代,信息流通的速率很低。
就算有比較專業的媒體,或者開源情報分析機構注意到了渦扇10的存在,消息擴散的範圍也不會很廣。
而眼前這些報道,竟然清一色都在關注那兩架側衛上面的新型發動機,顯然是經過章亮平專門篩選的。
給領導提供新聞報道摘要,確實也是秘書的工作之一。
但如此精確地把關於渦扇10的內容挑出來
路走寬了,小子。
常浩南還真就願意看這個——
他當然不需要從這些外部資料搜集什麼信息。
主要是有一種「父母在朋友圈裡顯擺自家孩子,然後偷偷窺屏看評論區」的快感。
於是,常浩南興致勃勃地翻開第一份報紙
這篇在10月2號就發行出來的、占據了足足大半個版面的報道,內容十分充實,詳細分析了殲11完全國產化之後,對華夏空軍的重要意義,以及未來兩種第三代戰鬥機的定位問題。
還加上了一段非常吸引眼球的、跟空中自衛隊F15J的對比。
只可惜作者斷得一手好章,在高潮部分戛然而止,並宣稱在後面發行的畫冊雜誌中,還有更加詳細的內容。
好奇之下,常浩南又找到了那份裝幀精美的雜誌。
然後就繃不住了。
雜誌裡面的內容確實非常詳細。
不僅有大幅的彩色照片,還用了十幾頁的篇幅,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渦扇11發動機」隨殲11一同引進、國產化並進行改進升級的歷程——
沒錯,這篇文章把渦扇10描述成了AL31F的升級型號。
又因為是裝機對象是殲11,所以直接給按了個渦扇11的名字。
其中甚至還有「俄方技術人員」發表的回憶和評價,以及發動機的詳細技術數據等。
給常浩南看得一愣一愣的。
如果不是包括型號名稱、總師身份、研發單位和重要時間節點在內,根本沒有一個標點符號是正確的話,他甚至會以為是不是研發團隊裡面哪個人泄密了。
顯然,這位作者沒有任何內部消息源。
但能在純架空的條件下洋洋灑灑寫出這麼一篇東西
文學水平確實非常了得。
常浩南哭笑不得地指了指那本雜誌:
「這怎麼說的跟真的似的」
坐在對面椅子上的章亮平探過頭看了一眼,也跟著笑了出來:
「嗐內容不重要,民間的瞎猜嘛,主要是民眾對於咱們新發動機的期待和呼聲很高」
「我跟您說,這本雜誌定價20塊,我那天加價加到50,才從那書攤老闆手裡搶到。」
顯然,他之前也看過,知道裡面寫的內容是些什麼。
常浩南聽罷人都驚了,但一時間又不知道該說點什麼,只好無奈地搖搖頭:
「也不奇怪,寫的確實好。」
「多虧了渦扇10是我自己設計的,否則我看見這篇文學作品,估計都要信個三分」
就在常浩南準備看看後面還會有什麼離譜內容的時候,辦公桌上的電話卻突然響了起來。
章亮平趕緊起身,示意自己先到外面去等。
常浩南接起電話。
那邊響起了一個稍顯陌生的聲音:
「常總,我是航空工業集團梁卓平。」
常浩南過去的老上司。
不過,二人之間其實並沒有太多的直接接觸。
畢竟常浩南基本都是直通丁高恆,後來兩邊分了家,交集就更少了。
「梁總,您好您好。」
常浩南一邊回答,一邊想著對方找自己能有什麼事情。
「航技那邊剛剛傳過來的消息,他們接到一份來自達索航空華夏大區負責人奧利弗·魏利簽名的合作邀請函。」
梁卓平開門見山:
「達索方面的意思是,他們目前的幾個主力型號公務機都是針對歐洲市場設計的,因此希望能跟我們合作,開發一款能夠適應華夏和北美市場的新型號。」
航空工業總公司分家之後,華夏航技並沒有跟著分家,而是仍然掛在航空工業集團。
畢竟在當時看來,華夏要想單獨出口航空發動機,可能還得些時日。
就算有,只要業務量不太大,那繼續沿用航技的渠道也沒什麼問題。
而聽到梁卓平的話之後,常浩南的第一反應就是離譜:
「跟我們合作開發?」
雖然華夏如今的經濟水平一路飛速增長,但仍然處在「進步快是因為起點低」的階段,至少在99年這會,要說布局公務機這種高端市場,還是稍微早了億點。
更別提聯合研發了。
公務機,講究的是一個調性。
而至少在90年代這會,常浩南也不得不承認,華夏在高端市場,還缺乏說服力。
就算真需要這邊的某些技術,比如機翼設計或者主動降噪,也應該選擇供應商模式。
梁卓平猶豫了一下,然後解釋道:
「在文件裡面公開的原因,是說他們現在的幾種主力型號都不能跨太平洋飛行,也沒辦法從華夏直飛歐洲,確實需要航程更遠的型號來跟龐巴迪,還有灣流競爭。」
常浩南皺了皺眉。
合理。
但不夠合理。
而且如果是因為這個理由,那跟他航空動力集團也沒直接的關係。
梁卓平稍微停頓了一下,又繼續道;
「不過,我們通過之前建立的一些私下關係打聽了一下,據說是斯奈克瑪集團希望能找個機會,跟我們,嗯準確來說是跟你們,進行技術合作,而達索只是提供一個白手套。」
「丁主任的意思是,讓我問一下常總您的意見。」
(本章完)
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3s 3.709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