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英傑傳 64.來自另一處戰場的消息

    「想要成為一代名將,耐心是絕對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雖然最近的戰鬥的確是無聊了一些,但你們也不能做出擅離職守的舉動,這是很嚴重的錯誤!哪怕沒有造成什麼損失,但也嚴重影響到了士兵們的狀態,讓很多士兵也開始變得散漫起來,長此下去,這軍心可是會散的!」

    李書實臉上的表情看起來顯得很是嚴肅,而他面前的小強和子龍醬也沒有了往日的輕鬆,不說此時已經滿面羞紅的子龍醬,就算是小強也難得的對著李書實使用了比較正式的表情。

    對於李書實的批評,這兩位都表示出要虛心接受的態度,畢竟就算他們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行為究竟有多麼失常,只不過那種前後不一的心理落差讓兩個人都忍不住違反了一些在平日裡他們還是能夠很好遵守的條例。

    甚至,就連李書實決定給他們一人五十軍棍,而且還是在校場上眾目睽睽之下的處罰,這兩個人也沒有多說什麼,或者想要進行什麼辯解。

    這讓李書實多多少少鬆了口氣。

    沒辦法,小強和子龍醬的情況並非個案,事實上有很多并州軍的士兵經歷了之前神經緊繃的日子後乍一遇到後來這種頗為悠閒的日子,就忍不住想要好好放鬆一下心神,若是進行戰鬥值班的時候還能稍稍好一點,可就算是這樣至少中央軍團這邊就出現了七起士兵戰鬥值班時間開小差的行為,讓二十個年輕的生命沒有因為戰場搏殺倒下,卻倒在了軍法官的執法刀下,不但他們的家屬無法拿到全額的撫恤,而且還會因此丟掉很多軍屬福利和虛無縹緲的榮譽。

    當真是得不償失。

    也幸虧敵軍這幾日經歷了并州軍大營外的各種陷阱折磨後已經變成了一群驚弓之鳥,並沒能趁著這個機會組織起什麼像樣的進攻,這才讓事態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控制。

    當然,如果敵人真的來了,或許士兵們就不會如此懈怠也說不一定。

    如此看來,一飲一啄,自有天定。

    處罰到此為止,李書實並沒有深究下去,一方面這樣的錯誤對於呂布、趙雲這樣的人有個提醒就已經足夠,完全不需要在用更多的刑罰來讓他們銘記,就算趙雲並不介意李書實再多給他一些懲罰,但根據他平日裡的表現,若是再多給他懲罰,李書實也擔心其他人的想法。

    而且比起懲罰,李書實發現似乎有更好的方法來處理這一事件。

    那是一封來自中原地區的情報。

    說起來若非這封來自中原的情報,李書實不會發現自己已經好久沒有關注過中院那場大戰的進行情況,畢竟他對面的那個對手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解決的,甚至可以說除了這幾日因為那些陷阱、鐵絲網和其他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讓兩方都難得的安靜了幾天,其他的時間兩方的指揮者大概都是神經緊繃,不斷制定計劃並根據對手的反應調整自己的計劃。

    雖然從整體而言土偶兵團並沒能完成他們的預期計劃,但也同樣的,并州軍的大部隊也依然被牢牢釘在這裡不得動彈。若不是河北和中原地區最大的兩個諸侯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在一起,當原本與并州軍接壤的荊州也有人接手了防務,其他方向上的各大勢力也各有各的問題,最多也只不過給并州軍製造一些無關大局的小麻煩,恐怕李書實還真會有捉襟見肘的感覺。

    所以說這種情況下,只要沒人過來打擾,李書實也是真的沒有心情去關心其他人的事情。

    只是這一次的情況似乎略有些不太一樣。

    「袁紹的想法應該說還是相當不錯的,只是……這傢伙為什麼就那麼喜歡作死呢。」

    望著手上的紙片,李書實真的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畢竟上面所寫的那些內容李書實早在袁紹最初入主冀州的時候就已經了解頗深,可是直到現在袁紹竟然都沒有解決的打算,甚至還推波助瀾到了如今變成無法控制的燎原之火,這讓李書實實在是不得不懷疑袁紹的智商了。

    其實原本李書實對袁紹還是有著很高的評價,而且袁紹這些年的所作所為雖然也有一些失當的地方,但總體來說還是可圈可點,幾次謀劃也給李書實添了不少麻煩,只是因為他總是有更加不得不解決的對手,才讓李書實有機會將那些麻煩一一解決。

    可就算這樣,當他全力針對并州軍的時候,哪怕有著一些幸運的因素,比如天氣不錯什麼的,但也依然足以體現出袁紹的身邊聚集了相當多的優秀人物。

    事實上不論是韓馥還是公孫瓚,這些滅亡的甚是憋屈的諸侯都一定會同意李書實的說法。

    可是,經過這麼多年的觀察,李書實卻也發現袁紹身邊隱藏著一個堪稱是致命的問題。

    是的,那是一個致命的問題,如果袁紹的勢力走向敗亡,李書實絕對相信其中絕大多數的因由,就在於那個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上。

    內鬥,黨政。

    其實都是一個玩意,只不過說起來後者比前者更加的文雅,也顯得更加皿煮,但歸根到底還是一路貨色,甚至比起前者的張揚,後者那堪稱隱晦的手段所帶來的卻是更大的災禍。

    其實內鬥也好,黨政也罷,照理來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因為利益、思想和訴求的不同必然就會有紛爭,而作為社會屬性幾乎占據了一半份額的人類,尋找同盟者,從而組團打怪,怒刷BOSS和裝備也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而一個好的君主自然是這方面的高手,因為這樣的紛爭如果管控的好,不但可以通過競爭存進發展,而且還讓那些不是一條心的手下不會出現諸如「黃袍加身」的把戲。

    作為四世三公的後代,理應受過精英教育的袁紹按理說應該是此道高手,事實上作為一名立志於在大漢的官僚體系下如同父祖一樣做出一番成就的袁紹也的確是這麼發展的。比如那位同父異母的弟弟袁術,就是在袁紹的縱橫捭闔之下不論是聲望還是其他方面都一直處於被壓制的地位,不論在哪一個位面,都遠遠早於袁紹退出歷史舞台。

    其中固然有其自己作死的一面,但若不是聲威實在是難以匹敵袁紹,另一個位面的歷史上袁術真的就非要稱帝麼,恐怕就算再如何無視大漢,袁術也未必真如此鋌而走險。


    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袁紹,卻在入主冀州後,漸漸有些無法控制手下那群來自各地的精英。

    其實冀州本土派與外來派之間的爭鬥並非完全無法解決,在這個天下未定的局面下,將兩邊對於既有利益分配的矛盾進行適當調和並向外引導,不但可以加強己方凝聚力,而且還能夠不斷擴張自身實力,等到天下安定,再來看這種利益劃分所引發的矛盾便會發現,因為統一的過程中已經參雜進來太多的利益集團,就算有的人真想吃獨食,也會被數量眾多的其他小利益集團所排擠,甚至反而可以利用這些小利益集團來解決掉某位尾大不掉的傢伙。

    可是袁紹看起來自始至終都沒能解決好這一問題,或者說他的平衡策略玩得太過平衡,以至於不論是冀州本土派,還是那些外來派都認為他們才是最應該掌控冀州最大話語權的那一方勢力,而在袁紹大概是有意的放縱下,這種內鬥簡直到了快白熱化的階段。

    話說這真是太值得吐槽了,縱觀三國時期的幾位成功的大BOSS,曹操依靠的是以自家兄弟和姻親形成的譙沛派利益集團,最多因為荀彧的關係在文官體系中偏向潁汝派;孫權初期則完全側重於淮泗人士,知道淮泗派人才凋零以及坐穩江東之後,才慢慢轉移到了江東本土派;作為客人到達益州的劉焉一系和劉備一系同樣如此,不論是東州士,還是荊楚派都一直是他們所重點倚重的對象,而直到劉禪後期隨著荊楚人士後繼乏力,這才讓本土人士有了出頭之日,可結果卻是面對統一的滾滾洪流最終不得不自縛而降。

    就算是李書實在團結越來越多勢力的同時核心圈子依然主要是由曾經的某個不良團體構成,就算程昱、曹純這樣的後來者也都來自於李書實入主並朔之前,同樣可以算作是外來者。

    如果說之前因為并州軍這座「大山」壓在頭頂讓感受到壓力的他們無暇內鬥的話,那麼隨著并州軍再一次被新的「怪物」纏上,而對面的曹操軍除了有著一張「皇帝牌」之外也同樣被他們壓制的抬不起頭來——縱然袁紹對於無法立刻拿下曹操有些心急,可是對於很多人而言他們並不擔心最後的勝利,或者說作為劇本上一個合格的配角,曹操的拼死抵抗完全是最為正常的劇本走向。於是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傢伙那顆永不停息的心再一次蠢蠢欲動起來。

    而且這一次,袁紹一次不知道是不是不經意間的行為更加深了這場爭鬥的火藥味。

    那便是袁紹將一直被「供奉」為袁紹軍中首席文官的田豐下獄——這件事之前也有提到,可是這件事的後續影響不知道是不是還在袁紹的意料之中。

    作為當年袁紹樹立起的榜樣,田豐也一直都兢兢業業為袁紹的霸業出謀劃策,雖然暗地裡大家也都在互相較勁,為了本方利益沒少與哪怕身份頗為超然的田豐明爭暗鬥,但田豐袁紹軍首席文官的地位卻也還算牢固,至少沒有人敢於明目張胆向袁紹提出「換人」的建議。

    可誰曾想袁紹在一系列推波助瀾之下竟然真的將田豐給一擼到底。

    話說就算是背後那些推波助瀾者大概也不會想到效果會這麼好吧,畢竟他們也都已經習慣了田豐的存在,而且這種孤臣也不會影響到他們私底下的計劃,何必在不必要的情況下額外樹敵呢,最多也不過是讓袁紹疏遠他就足夠了。

    說不定他們所選擇的後繼者上台後還需要田豐這樣的老臣來穩定時局呢。

    只不過這是他們之前的想法,當田豐的倒下已經是既成事實的情況下,那些腦袋聰明到沒有朋友的傢伙立刻在第一時間注意到了那個燙手卻又顯赫的位置。

    於是,原本就因為嗣子之爭而變得有些分裂的外來派在這突如其來從天而降的餡餅的誘惑下一個個都變得無比瘋狂起來。

    或許袁紹是打算改變之前的做法,不論是對本土派大將顏良文丑之死的冷處理,還是對依然堅守本土派陣營的高覽的壓制,亦或是對本土派名義上的領袖田豐突如其來的責罰,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跟隨袁紹入主冀州的那些來自汝穎南陽一帶的外來者在袁紹政權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而原本能夠與他們爭鬥的本土派則在一系列的打擊下開始變得勢弱。

    可是也不知道是不是過於急於求成,或者說這樣的舉動原本只是因為某些意外而產生的不夠成熟的想法,總而言之由於「大清洗」後留下的蛋糕太多,以至於反而讓分蛋糕的人變得更加瘋狂,甚至不顧大戰當前在後方做出很多令人不知道該如何評述的事情。

    比如信都某個叫做審榮的小屯長便舉報許攸的家人索賄,聲稱只要給他們五百金,他們就能夠讓許攸保舉審榮成為信都城衛軍的副指揮官,雖然不是什麼太過顯赫的職位,但是如果真的想要撈錢的話,這個位置的油水倒也的確很足,可以說只是索要五百金的確並不算貴。

    只要能夠把事情辦成的話。

    可既然被舉報了,那麼顯然事情並沒有辦成——那個許攸家負責受賄的家僕顯然將消息不只賣給審榮一個人,而沒有什麼根基,自身的能力也只能說是一般的審榮自然無法競爭得過那些財大氣粗的傢伙,不但賠掉了東挪西湊才弄齊的五百金,而且還被許家人嘲笑成「窮小子」。

    「窮小子」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嚴重到了什麼程度,對於這件事堪稱是如獲至寶的信都留守,監軍孟岱如獲至寶,立刻將許攸留在信都的家人全部下獄,然後在消息尚未傳到官渡的時候便將這些人全部處理。

    其實比起支持大公子袁譚的郭圖,許攸雖然同樣與支持三公子袁尚的逢紀爭奪田豐下獄後留下的那個位置,但許攸對於兩位最有希望繼承家業的袁家公子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傾向,或許比起現在就下注,自視甚高又或者是不願意輕易參與到這趟渾水裡的許攸顯然認為就算自己不參與其中,不論哪一位公子繼位,他憑藉自己的能力也依然能夠繼續得享高位。

    所以說如果按照陣營劃分,與逢紀的關係頗為不錯的孟岱怎麼也不應該下手如此狠辣,就算真的將許攸的家人下獄,也應該好好招待,至少最後依然被袁紹下達了什麼處決的命令,也算是與許攸之間留下了一線和解的機會,也不會將他推向三公子一黨的對立面。

    可惜孟岱終究還是這麼做了,而且做的是又快又徹底,可以說除了許攸之外,基本上做到了對許攸在冀州家族的「斬草除根」,讓雙方之間再也沒有轉圜的餘地。

    而令孟岱下定決心的,歸根到底還是源於許攸身上——這位在袁紹尚且還屬於政治新人時便與之平輩論交的友人可以說是袁紹絕對信賴的心腹,再加上自身又極其富有才華,可以說平日裡那絕對是眼高於頂,就算偶爾發出幾聲「袁氏基業三分在我謀劃」也並非全無可能。就算是被尊為冀州文官之首的田豐,若不是了解袁紹的目的,許攸大概連表面的尊重都不會對其維持下去,畢竟就算是田豐,那也是才華略遜他許攸半籌的人物——這對於許攸而言那當然是相當高的評價,其餘如逢紀、郭圖之輩那就根本是「碌碌無為之人」。

    可想而知如此的許攸就算不是刻意而為,想要在不知不覺中得罪一大票人也實在是太過容易,暗地裡咬牙切齒想要給他些顏色瞧瞧的人更是數不勝數。

    結果就是作為這類人當中一員的孟岱找到了一個好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了問題。

    對於這樣的事情,就算是袁紹也覺得非常為難——你說重責孟岱吧,人家那是有理有據,許家人更是對索賄一事那是供認不諱,相關的人證物證更是齊全完備,甚至還有一些額外的黑材料,雖然達不到謀反的級別,但在和平時期也絕對能讓許攸脫一層皮。

    可是重責許攸呢?袁紹還捨不得,畢竟一來許攸那真的是與他布衣之交的友人,而且也的確是一位有才華的臣下,就算的確是有些貪財的毛病,但袁紹也很清楚在這種爭霸天下的時候,能夠為自己所用的才華顯然比品德更加有用。

    結果,袁紹最終竟然只是對許攸家人索賄以及縱容不法行為的事情斥責了一番而已,雖然看起來有些憤怒且命許攸閉門自省,不得相見,但熟悉袁紹的人都清楚,用不了多長時間,許攸就能重回袁紹身邊繼續出謀劃策。

    當然,對于田豐留下的那個位置,許攸倒是的的確確再也沒有爭奪的資格了。(未完待續。)



64.來自另一處戰場的消息  
相關:    雷武  娛樂帝國系統  劍道邪尊  帶着農場混異界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小人物的英傑傳64.來自另一處戰場的消息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小人物的英傑傳"
360搜"小人物的英傑傳"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5s 3.740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