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四百個名額確定下來,也到了二十四日過午了,翌日便是填榜的日子。
同考官們便將未被取中的三千六百份卷子,全都堆在堂下,請主考大人搜落卷。
因為時間緊迫,第二天就要填榜了,是以向來主考們,都只是象徵性的翻一翻,隨便找出幾個幸運兒來取中,便算是今科無遺珠之恨了。
然而讓申時行等人沒想到的是,主考大人居然看的十分仔細,每一份卷子都拿起來仔細閱讀一番,才轉到下一份。
眾位同考官不禁交口贊道:「李相公對每一個舉子負責,真是我輩楷模。」
兩個監臨官心裡卻暗罵,還不知哪個大佬家的笨蛋,關節通到次輔大人身上,卻被房考官黜落。
害的大主考不得不親自下場,戴上老花鏡給他搜落卷……
當然,無憑無據的事情,臆度一下也就罷了。誰敢拿出來說事兒?真以為甘草國老不是國老,是紙糊的人像不成?
結果李相公找啊找,找啊找,直到天黑才找出了兩份。
只見他將第二份落卷,遞給殷士儋道:「你看,這個文章多老辣!」
「能得興化公溢美之詞的文章可不多。」殷士儋笑著接過來一看那首篇四書文,不由也吃了一驚,這文章不說別的,一點錯都挑不出,簡直就是八股寫作的典範。
他不由有些不悅,瞥一眼上頭的同考官名號,將硃卷丟給禮科左給事中張鹵道:「你是怎麼看的卷子,這樣的文章不取?」
那張鹵一臉緊張的撿起卷子,仔細翻看一下。這卷子他有印象,不取的原因有二。
一是雖然首藝出眾,但另外幾篇文章做得稀鬆,可見該舉子將所有精力,都放在這第一篇四書文上,頗有投機取巧之意;二者,其四道《禮記》題只做了三道……
雖然規則允許這樣,但在張給諫看來,七篇文章全做的考生,理應排在他前頭。
但這時候爭辯顯然會犯眾怒——考官們閱卷時,確實是只重首藝。他們在第一題上花費的時間,要超過另外六篇的總和。
閱卷者如此,答卷才會做出取捨。所以他指責考生投機取巧,難免會被一眾同僚認為,他在指桑罵槐。
因此張給諫默默低下頭,承認錯誤道:「當是下官看漏了。」
「難免。」李春芳背著手繼續找下去,並沒有要結束的意思。「不然搜落卷還有什麼意義?」
自然沒人催他關門,眾人反而乖巧的點起燈來,繼續陪著次輔大人搜找下去。
直到飢腸轆轆的眾人,快要餓暈過去時,李春芳才停下了翻找,將找出的第三份硃卷遞給殷士儋道:「我看,這份也尚有可取之處。」
殷士儋接過卷子,戴上李春芳的靉靆,湊到光下細讀起來。
「言辭清純,典顯可錄。」給出評語後,殷學士看一眼房考官的名字,對那余有丁笑道:「丙仲,還是火候不到啊。」
余有丁趕緊雙手接過來一看,文章確實不錯,趕緊一臉慚愧道:「險些誤了才俊的前程,多虧相公慧眼如炬,晚輩才未釀成遺憾。」
眾人也紛紛湊過來,好奇的看那份卷子。他們嘴上都是拜年的話,其實都是想記住這廝的文章。
將來對照禮部印製的《會試闈墨》,就能找出到底是哪位公子,打通了李春芳的關節。
雖然不至於藉此生事,但茶餘飯後可以當談資,將來有空還能寫進野史筆記,豈不是獨家見聞一樁?
李春芳將眾人的反應看在眼裡,心中淡淡一笑道,小子們還嫩了點。
本相要找的其實是前一份,這份不過是丟出來,引開你們的注意罷了。
~~
當初小閣老的計劃是,要讓趙昊家的舉子團滅。
可沒想到,人家趙立本早走了李家的門路,
再加上張居正那一番點醒,李春芳最終還是決定,將趙家的舉子們全都低低取了。
但李春芳也不知道哪份卷子是趙家人,原本就是想幫忙都無從下手啊。
可架不住小閣老牛逼啊。
居然神通廣大到,買通了外簾的某些人……估計是巡場的御史……把趙家五人的制藝首句抄了下來,然後秘密交給了李茂。
金學曾因為是突擊拜師,徐璠也不知道科學門下還有這一號人物,所以讓他逃掉了。
這下李春芳可有了依憑了,這幾日便一直留意下頭遞上的卷子。
後來陸陸續續看到了四份,文章皆是上上之選,定為會元都不為過的那種。
這四位自然不用李春芳操心了,他甚至還打算,在接下來排名時,打壓一下他們的名次。
不然讓這幫小子全都擠在榜首,小閣老那邊實在不好交代。
然而直到十八房考官都推薦完畢,他也沒看到第五份卷子在哪裡。
李春芳本想就這麼算了,也好跟徐璠說幾句便宜話。
可他轉念一想,自己是要賣好科學一門的,不把他們中最次的也收到門下,怎能顯出本相的偏愛?
人家本來就牛逼的人物,會領他的情嗎?
於是次輔大人便接著搜落卷的機會,繼續尋找那不中用的第五人。
別說,還真讓他找到了,而且也可堪錄取,李相公便送了個人情出去。
只是若讓小閣老知道,自己機關算盡,反而成全了科學一門的佳話。不知是該罵李春芳貌似忠厚、一肚子壞水呢,還是嘆息科學一門氣運之盛,擋都擋不住呢?
估計多半是前者吧。
畢竟所有小閣老,都會認為氣運在我,旁人皆是土雞瓦狗……
~~
接下來,廿五到廿七三天是用來排名次的。
廿五日,考官們轉戰至公堂。
先是按照之前的順序,從申時行開始,將他房中取中的三十份硃卷呈上,與二位主考共議名次。
說是共議,還敢跟兩位前輩大佬頂嘴不成?
他只能默默聽著,不斷點頭,等到主考將三十名排定後,才笑道:「晚輩完全同意!」
申時行下去,林士章、李自華、余有丁等人也依次上前,與主考『共商』本房的名次。
等到十八房的卷子都排好了名次,二十六號便開始填甲乙榜。
上午先填的是乙榜,以申時行房的第二名為乙榜第一,也就是總榜的第十九名。
然後各房的第二名依次排下去;接著是各房第三名、第四名……十九名一直到最後的名次,就是這樣排定的。
不然一個一個一起排,累死主考也排不完。
下午,便是填『甲榜』了。
甲榜也叫正榜,是各房考官選出的本房第一,喚作『卷首』。
這十八位卷首,也是本屆會試前十八名。
填甲榜之前,要先將十八位卷首,按照他們所選五經分為五部。然後選出《詩》、《書》、《禮》、《易》、《春秋》之各經魁首。
這五魁首,便是戊辰科會試的前五名了。
然後從第六名開始往下填,這十二位卷首的名次,還是由兩位主考商量著決定。
最後大家一起商量一下五魁首的最終排名,但其實除了會元之外,也沒人太爭競另四個名次。
畢竟會試的排名用處不大,最終還要看殿試。
待到所有名次都排定,甲乙榜上也填滿了千字文的編號。
二十七日,兩位知貢舉官帶著墨卷過來,與主考一起開封后,監臨官將硃卷和墨卷一一對號,把考生的名字填在甲乙榜對應的位置上。
填完檢查無誤,便將榜單抄寫三份,一份送入通政司稟奏天聽,一份送入禮部趕製杏榜,一份連同草榜並朱墨卷全都交由都察院磨勘覆核。
二十九日辰時,便是禮部發榜的日子了!
ps.第四更,呃,9100票加更,加更仍在繼續,求月票、推薦票啊~~~~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s 3.633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