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三百年後,五百萬盟軍在西太平洋勢如破竹,殲滅聯合日本艦隊主力,逼近日本本土,準備執行「奧林匹克」登陸計劃,將島國徹底摧毀。崇禎十九年朱由檢發起的對滅倭之戰,明顯要困難很多。
即便是和之前裹挾朝鮮遠征日本時的蒙古大汗忽必烈相比,崇禎十九年準備登陸日本的明軍也可以說是處境艱難。
兵力單薄,無以為繼,前途渺茫,後方不穩。
好在朱由檢對危機早已習以為常,因為長期處於極端危險境地中,崇禎皇帝本人,或多或少已經患上了被迫害妄想症。
所幸,讓崇禎皇帝憂心匆匆的神風並沒有出現。
明末制船航海技術雖然相比忽必烈時代要進步不少,海船抗風浪能力較強。不過,若是朱由檢人品不佳或是大明國運不濟,這次橫渡東海,再遇上一場三百多年前的那場大風暴,把明國艦隊吹得七零八落,皇帝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這點海軍血本,就要全部砸在日本海。真到那時,不要說什麼征服日本,就連東南半壁也會因為明軍虛弱,導致鄭氏集團入侵的。
所謂天有不測風雲,虛無縹緲的天氣預報在這個時代還不如占卜好用。
既然有了周奎這樣的人才,軍國大事,凡是不能預判的,便都找他幫忙了。
天氣,颱風只是遠征面臨的困難之一。
除此之外,最要命的事情就是要組織上萬人規模的登陸作戰,而且充分保障後勤。
這個時代的後勤只能用糟糕透頂來形容。
糧草武器皆由人力或畜力運輸而來,因為他們也要在途中食用。所以整個路程跑下來,消耗極大,然而效率卻是很低。
所幸這次主要幫明有的是海軍,如果是路怒公交一樣,
沿途耗費不可勝數。對航海技術有嚴格要求,艦船之間的間隔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太小的話,遇到濃霧天氣,可能發生碰撞事故,太大的話又不便指揮。
這個時代的通信技術有限,一切全憑水手們的經驗。
最要命的還不是這些技術問題。
想要供應這一萬餘人的巨型艦隊,後勤壓力可想而知。
超過兩萬名漁夫水手被動員起來,參與到這場浩浩蕩蕩的滅國之戰中。
崇禎十九年十一月二十,經過整整八天航行,在晨曦時分,艦隊終於抵達日本北國島外海。
朱由檢在齊亮王承恩等人的簇擁下,登上甲板,舉目遠眺。
山口縣連綿不絕的群山與蒼雲界線模糊,在望遠鏡中,幕府將軍的士兵們像鬼一樣站在山腰中間,探頭探腦的朝海面上張望。
「皇上,外面風冷,快進艙里吧,」
王承恩邊說邊將黃袍披在崇禎皇帝身上。
十一月的日本已然有些涼意,太陽出來時還好,清晨傍晚時分,氣溫逼近零度,小冰河氣候變化的影響不僅局限於大明內陸,連東瀛島國也受到它影響了。
朱由檢裹緊黃袍,卻沒有朝船艙走去,他放下手中望遠鏡,轉身對身邊道:
「聽說德川家光派遣使者來了,看來他還」
:。:
ps:書友們,我是夢吳越,推薦一款免費小說app,支持小說下載、聽書、零廣告、多種閱讀模式。請您關注一筆閣 yibIge.coΜ:dazhuzai玉edu(長按三秒複製)書友們快關注起來吧!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53s 3.665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