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元年二月初五,崇禎皇帝明文頒發罪己詔,天下震動。
須知這罪己詔非同小可。皇帝為上天之子,代天御極,怎麼可能有錯誤?無論朝政多麼混亂,百姓多麼受苦,頂多拿官員是問,皇帝這個最高統治者可沒有一丁點責任。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皇帝頒罪己詔的屈指可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漢武帝的「輪台罪己詔」。頒詔以後,漢武帝徹底放棄了在軍事上對匈奴主動出擊的戰略,重回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黃老思想,造成的影響十分深遠。
至於其他罪己詔,則多是因為發生天災,皇帝做做樣子安撫一下百姓而已。不過名為「罪己」,皇帝是不可能真的處罰自己的,最後總要有人出來頂缸。
而崇禎皇帝這道罪己詔卻截然不同,他在詔書中大包大攬,把鳳陽皇陵被毀、失陷藩鎮、廣大地區被叛軍肆虐、百姓遭受苦難的責任全都歸於自己一人,說是自己年幼登基,德行不足,不夠勤勉,任性衝動所致。
至於「罪己」之後該怎麼辦,崇禎皇帝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首先,對直接指揮平叛作戰的王在晉、盧象升、孫傳庭、范景文等文臣,以及戚顯宗、李定國、李來亨等武將給予慰勉,言將士平叛有功,之所以出現不利局面,一是自己居中指揮有誤,二是叛軍和流賊凶頑,並非將士們不肯用命。如今叛亂未平,還望眾臣及將士奮起餘勇,以竟全功。這就給所有參戰將士吃了一顆定心丸,甚至連不戰而逃的左良玉也包括在內。
第二,安撫地主富商階層。因為平叛作戰期間,為了籌措糧餉,朝廷在很多地方採取了強制借糧的手段,如今朱由檢明旨承諾,借了多少糧餉,朝廷一定雙倍歸還。另外,凡是被叛軍控制或襲擾過的地區,百姓(當然主要是地主)無論發生多少損失,均可詳細呈報,朝廷亦將超額補償。當然這個補償不可能一次到位,須得延續數年甚至更長時間。
第三,對官員集團做出妥協。叛軍肆虐過後,很多府縣官員出缺。按照朱由檢過去的風格,哪怕是任命一個縣丞,他也要親自過問,最起碼要察看此人的履歷。這回卻說為了儘快恢復地方秩序,委任地方官員的工作由內閣和吏部全權負責,只要內閣和吏部報上名單,他不改一人,立即詔准。
但是,詔書並未提及下一階段平叛的具體軍事部署,只說當與廷臣詳議,以求萬全之策。
詔書一下,官場及民間議論紛紛。對官員集團和地主階層的人而言,罪己詔讓他們心中十分受用,這就等於皇帝向他們低頭了嘛!聖上你不是乾綱獨斷、大權獨攬麼?怎麼樣,碰了個頭破血流,最後還不是得靠我們這些人治天下!不過東林系官員還是有點小小的遺憾,那就是沒能把王在晉、盧象升、孫傳庭等人拉下馬,不過不要緊,現在風向已變,以後有的是機會。
而普通百姓從《京華時報》等渠道獲知罪己詔的內容後,卻大多憤憤不平。他們認為當今萬歲做的哪裡有錯?叛軍攻城略地殺人放火,那是叛軍不是人。就算流賊造反事出有因,那也是前朝的過失,怎麼能把叛軍搞破壞的責任算到當今萬歲頭上呢?
再說朝廷發兵平叛天經地義,為了儘快平叛而向地主富戶借糧,也是不得已為之。借糧又不是搶糧,再說借糧給官軍,總比讓叛軍流賊搶了糧食還殺人放火好吧?這怎麼就能算萬歲爺不修德政呢?
最讓人感到窩囊的就是還權給官員這一條。老百姓心中跟明鏡似的,前朝幾任皇帝都不像話,嘉靖、萬曆、泰昌、天啟...一個比一個懶政,朝政要麼讓官員把持,要麼讓太監把持,結果是大地主越來越富,官員貪腐越來越厲害,國力越來越差,老百姓的日子也越來越苦。現在好不容易出了個勤政愛民的皇帝,還讓這些當官的擠兌得不得不妥協,老百姓剛過了幾天順心日子,難不成以後又回到老路上去?
至於此次平叛作戰的「當事人」王在晉、盧象升、孫傳庭,以及一干武將,也很快看到了詔書。本來眾人正在惴惴不安,因為朝廷上眾多官員紛紛參劾他們的情況,他們也略知一二。
見詔之後,武將們一方面感到慶幸和感動,因為畢竟是皇帝了解他們,沒有讓他們流汗流血還背黑鍋;另一方面,也感到十分愧疚,因為不管怎麼說,朱由崧跑了,張獻忠李自成攻陷南陽,局面大壞,他們自己也知道功不抵過。尤其是流賊把唐王府上下斬盡殺絕,實是想借朝廷的刀要官軍將帥的腦袋,皇帝也並未深究此事,要知道「失陷藩鎮」可是死罪啊。
而王在晉、盧象升和孫傳庭做為軍事統帥,自覺責任更重。其實此前盧象升和孫傳庭都提醒過朱由檢,流賊用兵一向以流竄為主,須防其重新竄入河南等地。可是現在說再這些話,則有推脫責任之嫌,所以幾人依然上了請罪摺子,並懇請朝廷批准,讓他們馬上領兵追擊張李二賊,將功折罪。戚顯宗亦在請罪的同時,懇請北海艦隊出海搜尋朱由崧的下落。
但出乎眾人的意料,皇帝對他們的奏摺居然不置可否,也不做任何軍事部署。幾人心急如焚,連連用飛鴿傳書上奏,等來的卻是朝廷的廷寄,要各軍暫時按兵不動,先好好休整一段時間,並妥善處理降兵俘虜等問題。這可把大伙兒急壞了,甚至開始懷疑,皇帝是不是過去太順了,現在突遭此沉重打擊,會不會轉了性,也像幾位先皇一樣,懶得處理朝政了?
官軍沒旨意不能動,張獻忠和李自成可是一刻不停。不出旬日,張獻忠的「大西軍」連克商南、雒南、山陽、鎮安等縣,席捲陝南;李自成的「大順軍」則先後攻占欒川、盧氏、靈寶等縣,幾乎兵臨潼關城下。
身在朝中、剛剛入閣不久的楊嗣昌這幾日坐臥不安,眼見皇帝一反常態優柔寡斷,而廷臣則一如既往地爭論不休,流賊卻趁著這個機會攻城略地,他怎能不憂心忡忡?這天晚上內閣正好輪到他值夜班,楊嗣昌在值房實在坐不住,對其他幾位閣臣撒了個謊,便徑直到乾清門,讓當值女官通稟,說有急事覲見。
須臾傳旨叫進,楊嗣昌一路小跑來到養心殿,在殿外的石階下剛剛跪下,還沒等女官唱名,朱由檢已經從殿中踱了出來,對楊嗣昌苦笑道:「朕等先生前來,已經很久啦!」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6s 3.718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