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爭霸系統 第四百二十章歐洲新局勢

    奧斯曼帝國嘗到組建僱傭軍的好處,既能讓他們奮勇作戰,又省去了大筆的軍費,為此,他們把從兩河流域遷移走的庫爾德人也一起送到巴爾幹半島,組建了2個酋長部落,當然,其中也摻雜著其他少數民族,在這兩個部落中也要求分別組建30000人的僱傭軍,也就是10個步兵團;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亞美尼亞人被一分為二,一部分遷移到巴爾幹半島,一部分繼續留在原地,這樣就變相的削弱了亞美尼亞人的實力,被遷移到巴爾幹半島的亞美尼亞人被組建了2個酋長部落,每個部落有20多萬人,每個酋長部落被要求組建30000人的部隊,也就是10個步兵團;留在原地的亞美尼亞人被要求組建10個步兵團,作為抵禦俄羅斯帝國的第一道屏障。

    經過這樣運做,使得奧斯曼帝國的編外軍隊增加了20多萬,大大的增強了奧斯曼帝國的實力。

    為了便於對這些僱傭軍的控制,奧斯曼帝國給他們裝備的都是以前軍隊替換下來的步槍,大炮和重機槍等重武器配備的比較少,他們的作用就是配合奧斯曼帝國的主力軍作戰,比如守備地方,鎮壓起義,運輸輜重等工作,暫時還不能讓他們獨當一面。

    這些僱傭軍見奧斯曼帝國沒有拿他們做炮灰,內心還是很感激奧斯曼帝國的。

    在巴爾幹半島,這7個部落被分開安置在阿爾巴尼亞、馬其頓、色雷斯等地,每個部落被分配了一片土地,各自占據一方,要想擁有更多的土地,必須要獲得更多的戰功。

    為了保護他們的土地,並為了將來能爭取到更多的土地,這些部落分別都組建了上萬人的部落軍隊,既要保護他們的土地,又作為僱傭軍的官兵來源,在僱傭軍有戰損的時候可以直接從部落軍隊抽調官兵進行補充。

    這些部落原來都是遊牧民族,在部落戰爭中是全民皆兵,組建部隊非常容易,只要選擇合適年齡段的部民就可以,而部民也非常願意參軍。

    年齡大的男性以及婦幼等可以從事耕作和放牧。

    這些土著本來在部落相互攻伐中鍛煉的非常彪悍,渴望戰功的他們對奧斯曼帝國的這種安排非常滿意。

    要想獲得土地,就必須有強大的軍隊,而且他們都是僱傭軍,必須靠戰功才能獲得必要的物資才能讓部族存活下去,在奧斯曼帝國派遣教官來訓練他們的時候,他們訓練的十分刻苦,他們已經失去過一次故土,不想繼續過流浪的生活。

    奧斯曼帝國對僱傭軍的態度非常滿意。

    奧斯曼帝國擁有了強大的海軍,又有夏帝國幫助訓練的強大軍隊,現在又增加了20多萬強悍的陸軍,他們的野心也開始膨脹,首先利用僱傭軍打擊當地的獨立勢力,阻止他們獨立的企圖,另外要打擊希臘、保加利亞等國對邊境的不斷騷擾。

    7個大部落被安置在巴爾幹半島,使得英法俄非常惱火,這將增多半島的衝突,會加劇半島的不穩定性,為此,他們必須在該地區布置更多的兵力才能維持勢力平衡。

    奧匈帝國和德國對奧斯曼帝國的做法持歡迎態度,這樣將會牽制英法俄大量的軍隊,減輕他們的壓力。

    這些部落的到來,不僅讓當地民族感覺到了壓力和危險,就是周邊已經獨立或者自治的希臘、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也感覺到了強大的軍事壓力;他們雖然已經獨立或者自治,但仍有一部分土地和人民處於土耳其的統治下,為了這些土地,他們與奧斯曼帝國進行過多次戰爭。


    面對強大的奧斯曼帝國,他們只能團結起來,很快四國相繼簽訂同盟條約。

    同盟條約規定,各方互相保證各自國家的獨立和領土完整,如其中一方遭到他國侵犯時,其餘各方應全力予以支援;他們還約定,當任何大國企圖兼併巴爾幹領土時,各方應以全部武裝力量彼此援助。

    四國同盟條約簽訂之後,以保加利亞為核心的巴爾幹同盟遂告形成;這個同盟建立的目的是使巴爾幹各國以及整個巴爾幹半島擺脫土耳其的統治,反對大國對巴爾幹的兼併。

    在巴爾幹四國同盟的形成過程中,俄、英、法、德、奧匈帝國等國企圖利用同盟達到自己的擴張目的;也是同盟國與協約國相互博弈的產物。

    在巴爾幹四國同盟形成之後,奧斯曼帝國也感覺到了壓力,在夏帝國的幫助下加緊對其現有的軍隊進行改編,截止1910年年底,共建立了20個主力師,每個主力師的兵力達到2萬人;另外組建了10個騎兵師,每個師兵力有1萬人;還效仿夏帝國建立了二線部隊,國防軍,共組建了40個師的國防軍,每個師為16000人;還建立了2個重型榴彈炮旅,裝備的全部是155mm榴彈炮,每連4門,每營16門,每團64門,每旅256門;5個輕型榴彈炮旅,每旅裝備256門105mm輕型榴彈炮。

    如果把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整編完畢,整個奧斯曼帝國的正規軍將超過120萬人。

    經過夏帝國對其軍隊進行改編、訓練和更換裝備,使得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實力大幅度提升,迅速成為歐洲軍事強國。

    為了穩定巴爾幹半島的局勢,奧斯曼帝國最後把高加索山脈以南的亞美尼亞人組建了2個酋長部落;把奧斯曼帝國東部的庫爾德人改編為3個酋長部落;這5個部落被遷移到阿爾巴尼亞的科索沃以及以北地區。

    把約旦省、敘利亞省、貝魯特省的部分土著和從半島地區遷移來的阿拉伯人混編,組成了4個酋長部落,被安置在希臘北部邊境地區。

    至此,奧斯曼帝國共組建16個酋長部落,每個部落大約25萬人到35萬人,並參照夏帝國對僱傭軍的管理辦法,對所有部落的僱傭軍進行了混編,混編能加強奧斯曼帝國對僱傭軍的控制,每個旅有10000人,下轄3個步兵團,每個旅部直轄一個12門的75mm山炮營、一個有16挺重機槍的火力支援連和一個400人的騎兵營,總共48個旅,48萬餘人。

    在巴爾幹半島地區有奧斯曼帝國5個主力師,20個國防師,1個重型榴彈炮旅和2個輕型榴彈炮旅,整個半島地區駐紮有軍隊近百萬;而且還有後繼不斷改編完成的軍隊陸續進駐巴爾幹半島。

    為了養活這麼的多的軍隊,奧斯曼帝國加緊了對其它民族的搜刮力度,更加殘酷的對其它民族進行的剝削。

    為了能與奧斯曼帝國的海軍進行對抗,希臘共和國也從夏帝國購進2艘夏級戰列艦和1艘國王級戰列艦,使得希臘海軍在地中海東部成為僅次於奧斯曼帝國的海軍,打破了地中海內各國的海軍平衡。

    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力量快速崛起,民族情緒高漲,呼籲帝國儘快趕走英法等國在埃及以及北非各省的外國勢力;使得在非洲的英、法、義大利等國也感覺到了很大的壓力,更不用說近在咫尺的世仇俄羅斯帝國了。

    在這種局面下,德國和奧匈帝國積極遊說奧斯曼帝國,希望奧斯曼帝國與他們結成同盟,共同應對英法俄的軍事壓力。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和眾多新民族遷移到巴爾幹半島地區,不僅使得巴爾幹半島的局勢更加複雜,也使得歐洲諸國的矛盾更加尖銳,這正是夏帝國希望看到的。



  
相關:  漢末高順    浴火重生之鬼醫妖后  絕代神主  天降鬼才  韓娛之崛起  天唐錦繡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帝國爭霸系統第四百二十章歐洲新局勢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帝國爭霸系統"
360搜"帝國爭霸系統"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3s 3.705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