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帝國當皇帝 第五十一章 第一次大朝會

    崇禎十七年五月一日,皇帝登基大典,雖然南京禮部沒有操持過,但是遵循前例行事就可以了。

    當然,南京不比北京,很多條件不具備,不可能跟北京城搞得一模一樣。

    再說了,朱成也要求從簡辦理,即使如此,該有的勸進,祭天,祭拜孝陵,百官朝拜等主要程序也是不能少的。

    朱成即位,定明年為中興元年。立周氏為後,統率六宮。

    新君即位,詔令四海,並依照前例,大赦天下,非罪大惡極,圖謀篡逆者皆在赦免範圍之內。

    至於詳細的登基程序,太過繁複,略過不表。只是禮部本來呈上弘光為年號的時候直接被朱成否決,並親自擬為中興。

    饒是如此,一天的慶典儀式下來,以朱成的強健體魄,也是折騰的夠嗆。

    登基大典之後第二天,也就是崇禎十七年五月初二日,新朝第一次大朝會在南京皇宮武英殿舉行。

    南京宮殿當年在建文帝失蹤之時因為大火損毀嚴重,後來永樂朝又遷都至北京,歷經兩百餘年,南京宮城唯有經過修整的武英殿勉強可以用於舉行大朝會。

    因為南京本來是官員養老閒置之地,大部分的官員都在北京。但是北京淪陷之後,許多官員降了李自成,還有一些躲了起來,極少數自殺殉國。這就造成了中興朝能夠有資格參加大朝會的人寥寥無幾。為了湊人數,不僅所有南京的勛臣都被要求參見,六部七品以上官員,甚至連應天府同治通判。五城兵馬司指揮使等小官都有幸得列金殿之中,激動的一晚上睡不著覺。

    因為是大朝會,所以人人都著朝服。所有的夠資格上朝的官員都發有朝服。至於那些臨時拉來湊數的官員只好穿著常服站在角落裡了。

    中興朝第一次大朝會就在一眾寒酸破敗的氛圍中拉開了序幕。

    本來按照規定,皇帝在大朝會的時候要穿皮弁服的。帽子用烏紗製成,作十二縫,縫中壓以金線,每縫前後各用五彩玉珠十二顆。冠用玉簪,系以朱紘、朱纓。衣則是絳紗袍,賞是前三幅後四幅的紅裳,又有蔽膝,中單等皆為大紅色。

    皇帝手中還要持玉圭,腰間懸玉佩等飾物。

    但是如今匆匆即位,宮中也未有尚衣監,禮部也只是匆匆趕製出來一套皇帝登基大典時穿的冕服及一套常服,根本就沒有時間製作其他皇帝衣袍。

    因此朱成也只能穿著一套八團龍袍的常服坐殿了。不過這些對於他這個靈魂外來戶來說不怎麼在乎,倒是簡單最好。

    朱成高居御座之上,等待群臣三呼萬歲之後,正式開始了當皇帝後的第一次中央常委擴大會議。

    百官心中都清楚,這一次大朝會是人事工作會議,主要討論的是朝中內閣及九卿等朝廷關鍵職位的歸屬問題。

    按照慣例,朝廷內閣學士及六部九卿等人選都要依靠廷推產生。

    高高的陛階之上,朱成俯視著殿中眾臣,忽然神似有些恍惚起來,這一切猶如夢境一樣。當年一腔熱血參軍入伍的時候何曾想過能有今日這般場景。

    正此時,看見下面閃出一道人影道:「陛下,新朝既立,請定內閣。」

    此人卻是認識,正是詹事府少詹事姜曰廣。

    有明一朝,內閣權勢愈重,內閣首輔大學士儼如宰輔。最出名的諸如嘉靖朝的嚴嵩及隆慶朝至萬曆朝的張居正,權勢之大,天下矚目。

    成祖即位後,設立內閣。相當於皇帝身邊的秘書機構一樣。內閣擁有票擬之權,而皇帝則擁有批紅之權。最初的時候入閣的大學士品級也只有五品,並不能對皇帝的權利造成多大的限制。

    但是成祖之後,諸位皇帝都是太平天子,在朝政上逐漸惰怠,將大多數政務就交給了內閣處理。從此之後,內閣權勢日重,內閣大學士越來越像宰相了。

    明太祖的政治思想之一就是制衡,內閣雖然擁有票擬大權,但是皇帝卻也擁有批紅之權。皇帝若是不經過內閣,私降中旨,大多不會被外朝承認。內閣擬定的事情,若是皇帝不同意,那也沒有辦法施行。

    皇帝若是偷懶,讓內廷的司禮監代替批紅,那就形成了內外互相制衡的局面。強勢如張居正者也不得不跟當時的司禮監馮保搞好關係才能辦事。

    綜上,入閣成為文臣的宦途頂峰。而內閣首輔則是頂峰的最高點。

    同樣,對於皇帝來說,內閣人選同樣重要。一個好的內閣關係著國家是否穩定,皇帝是否當的舒暢。

    姜曰廣剛剛說完,又有一人出班奏對道:「臣附議!」,正是吏部尚書高弘圖。

    緊接著又有好幾個大佬出班附議,都請求確定閣臣人選。

    朱成當這個皇帝,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事必躬親,也從來沒認為自己事事都會比古人做的好。那樣想的話,不是白痴就是自大狂。

    他的優勢在於超越時代的超前視野和思維以及對歷史的預知。當然,還有一個不足為外人道的帝國系統。

    所以,他給自己定下了當皇帝的原則,抓大放小。這個大就是兵權和朝廷的大方向大政。日常的政務還是交給內閣去辦為好。

    他可不想來當個皇帝還將自己累死,皇帝累死了可沒人追認他為勞模。而且作為一個新手皇帝,有的時候做的越多反而錯的越多。普通人可以犯錯,但是對於皇帝來說任何小小的錯誤興許都是影響巨大的。

    所以他要做的是一個舵手和導師的角色,沒有必要像崇禎皇帝一樣累死累活還最後落的悲劇收場,得不償失啊!


    朱成掃視群臣一眼後終於道:「眾卿言之有理,內閣為國家中樞,不可久曠。依照前例,由諸卿廷推。」

    吏部尚書高弘圖奏對道:「臣舉薦史兵部入閣。」

    高弘圖此言一出,許多大臣紛紛出班附議。

    史可法為先帝欽點南京兵部尚書,贊理南京守備,而且資格也老,又是老好人脾氣,雖然在擁立新君之事上被馬士英擺了一道,但是卻在官場上依然威望卓著。

    有資格入閣辦事的最少都得是六部九卿的正印官,而且出身清貴,最少也要為三甲進士出身,可不是一般人能隨隨便便擔任的。

    史可法眾望所謂,朝堂上一片和氣,看起來確實有新朝新氣息。

    按照規定,內閣大學士總共有六人,一共有六個級別:分別為「四殿」、「兩閣」。四殿者,中極殿大學士(原為華蓋殿),建極殿大學士(原為謹身殿),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兩閣者,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就算史可法一人入閣,還有五個名額。但是在推舉了史可法之後卻在沒有人推舉其他人選,這不免有些怪異。

    東林黨人在迎立潞王一事上上躥下跳,來回奔走,為的就是能夠在新朝廷中占據重要位置。但是為何此時卻只推舉史可法一個人,而沒有東林黨諸位大佬的名單。

    這事有點不正常啊,朱成暗自琢磨著。他不缺乏聰明,但缺乏政治經驗,這不是光靠聰明就能解決的。還得仔細觀察。

    史可法入閣,這也是朱成心中原本就有的打算。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史可法入閣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朱成道:「史可法公忠體國,從今日起加東閣大學士銜,入閣辦事,仍署兵部。」

    史可法聞言上前跪拜謝恩:「臣史可法拜謝陛下隆恩,為國盡忠,死而後已。」

    雖然之前和皇帝推心置腹過一次,但是史可法事後還是覺得有點不安,擔心會在新君心中留下不好印象。但是此刻聽到自己入閣辦事,心中也是激動不已。

    本來按照規矩,入閣當了大學士之後,就不能再兼任六部九卿了。史可法原來的兵部尚書就得辭掉。但是皇帝陛下卻依然讓史可法署理兵部,極是皇恩浩蕩,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中興朝太缺人才了。

    謝恩過後,史可法又奏對道:「陛下,如今朝廷新立,百官缺位不齊。六部如今尚有禮部、刑部堂官缺位。九卿全部缺位,請陛下聖裁!」

    朱成雖然對明末這段歷史並不陌生,但是對於具體的人事並不在行,可以說是兩眼一抹黑。既然史可法如此說來,必然心中已有人選。

    「閣臣可有合適人選?」皇帝垂詢道。

    「陛下,在籍禮部侍郎錢謙益曾在先帝時任職禮部,熟稔禮部事物,臣舉為禮部侍郎,署理禮部尚書。」史可法奏對道。

    朱成終於有點明白了,這應該算是一種政治交換吧。東林黨官員推薦史可法入閣。作為交換,史可法舉薦錢謙益官復原職,作為回報。

    錢謙益雖然是個官迷,但是好歹在自己即位之事上也是出力不小,朱成也就准了。

    「准奏,著錢謙益回朝,任禮部侍郎,署理禮部尚書。」也就是說讓錢謙益以禮部侍郎的位置暫時代理吏部尚書。畢竟他是起復,也不能一下子就給整成尚書。

    「崇禎朝督察院左都御史劉宗周秉性剛毅,忠勇任事,臣舉薦其為左都御史。」史可法又奏道。

    劉宗周也是東林黨人,而且還是大明朝最讓人頭疼的言官頭子,這讓朱成有些踟躕起來。不過他並不擔心這些言官能成什麼氣候。

    「准奏,著劉宗周還朝,任督察院左都御史。」對於史可法這個現在唯一的閣臣,皇帝陛下給他面子,幫他樹立權威。

    「陛下英明,臣謝陛下恩典。」史可法躬身謝恩。

    「閣臣,如今內閣六人尚餘五人,可有推薦人選?」皇帝向史可法垂詢道。

    一旁的馬士英一下子注意力集中起來了,盯著史可法。本來他是封疆大吏,地方大員,是不需要上朝的。但是馬士英在擁立中立下大功,上殿同朝也沒人敢說什麼。

    作為馬士英,最迫切的自然是想借這次的功勞進入中樞,入閣拜相,但是一直等啊等的,卻一直沒有人推舉他,讓他好生鬱悶。仿佛這些文臣把他忘掉了一樣。

    好不容易聽到皇帝垂詢史可法,馬士英自然緊張了,不知道史可****舉薦何人?不過想想自己擺了史可法一道,馬士英心中又晦暗起來。

    史可法還未曾開口,卻有一人出班奏道:「臣舉薦誠意伯劉孔昭入閣辦事。」

    此言一出,眾臣譁然,紛紛側目,卻看見說話的正是魏國公徐弘基。

    PS:這兩日沒有更新,實在是因為思路堵塞,痛苦不堪,無法下筆。這根源還在於老貓自己在歷史知識和文筆上的先天不足。對於歷史知識,朝堂常識都是一知半解,略知皮毛。如今卻要以一個皇帝的身份開天闢地,從在野轉到了廟堂,實在是勉為其難,羞愧不安。

    這兩日一直在看某大神寫的一部明朝架空的網文,既收貨良多,又自愧不如,越發感覺到無知者無畏,知道越多越感覺無知的道理。對於懵懂衝動之下就敢涉足歷史網文心中不無慚愧。

    但是說這些並不是說想太監這本書,既然已經寫了這麼多,這麼多朋友關注,那就必須繼續寫下去,再艱難也得硬著頭皮寫下去。當然,局限於自己的古文水平和歷史知識,恐怕會遏制不住的向著小白文的深淵滑去。但是老貓卻想,即使是小白文,也要做個有點深度有點水平的小白文。

    老貓需要諸友的支持和鼓勵!那是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

    <ahref=http://www。qidian。com>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a>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a>



第五十一章 第一次大朝會  
相關:  猩球崛起  魔獸劍聖在都市  明末之領主天下  重生之縱橫四海  基地之帝國崛起    特戰之王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掛了99次之後  道界天下  紅色莫斯科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帶着帝國當皇帝第五十一章 第一次大朝會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帶着帝國當皇帝"
360搜"帶着帝國當皇帝"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5s 3.739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