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在和一頭九頭蛇作戰。」―――皮洛士的使者在皮洛士取得勝利後去向羅馬求和遭到元老院的拒絕,如此對他的國王說。
。。。。。。。。。。。。。。。
阿拉伯河中游,一場戰地外圍的遭遇戰才剛剛落幕。
一堆被踐踏和砍劈的稀爛的屍體旁,游擊校尉第五季明,有些心疼的看著渾身蹭傷,口吐白沫的坐騎,這已經是第三匹了,這可是一匹來自吐火羅的大月氏都督府,具有天馬血統的良駒。
相對陷入相持對抗的兩軍前沿陣營,更加慘烈的探哨戰和絞殺戰,卻是在戰場的邊角地區頻發著,對雙方將士的體能和馬力,都構成了極大的負擔。
現在正是牲畜繁衍生息的夏天,好容易熬過冬天,又經歷一整個春天的斷斷續續作戰,無論是大食人還是唐軍,戰馬牲口都已經相當羸弱。
因此稍稍使用不注意一些,那就是嚴重脫力的後果,這也意味著這匹戰馬已經廢了,嚴重的筋肉和器髒的損傷,就算養好過來作為馱馬也很勉強,要是平時還可以留下來配種,但是在戰地中,
那只能就地殺掉,剝皮取肉風乾做臨時的偕行口糧,。
他是當朝度支宰相第五岐的族弟,當然是關係比較遠的那種,因此家門的餘蔭不足與支持他在仕途上的發展,因此作為某種政治交換和其他族人子弟一起成為了。第五岐昔日政治盟友部從中的一員。走上域外從軍的路子。
還在他這條路線上發展的不錯,雖然幾次險死還生的經歷,但總算走到了這裡,成為了一名御戎副尉,實領一隊(80100)游擊兵的軍官。
專事負責游曳與大君後方和側翼,伺機驅逐或是獵殺敵軍的游騎、斥候,只是經過歷次高強度的作戰後,他麾下正兒八經的唐騎已經不足 3、40 人,餘下的都是用藩騎來補足,而近期隨著戰鬥規模升級。則連藩騎健兒都不夠用了,改用騎馬的附從步卒來搭配。
像他的麾下就配給了三十多名,被稱為隼人隊的倭兵,他們矮小粗短的身材。挎著長刀和皮鎧,就算騎在最矮小溫順的騾子身上,也不免生出一種猴子騎大馬的滑稽感。
這些隼人隊,據說是原屬海外軍州的剽抄部隊,被打散後,按照天然的序列被收攏在嶺西右軍的序列中,然後作為補充部隊,塞給這隻戰場外機動的部隊。
憑良心說這些倭人除了身材體能上差些,但是在諸多藩族和歸化人中算得上是戰鬥意志不錯,只要保持有一定的補給。就能做到敢死敢拼,很容陷入捨死忘生的狂熱,是上好的炮灰和前驅,但是也有很顯著的缺點,就是一根筋的執著和狂熱。
對他們來說,平時輸灌的戰術素養和戰鬥技巧什麼的,一不小心就和節操、理智什麼的一起丟掉了,因此每一個統轄過這些倭人的軍官,都必須學會用鞭笞和責打等粗暴手段,來時刻保持他們的理智和冷靜。據說越是粗暴和體罰越是能讓他們馴服和敬畏,也越是能激發出其骨子裡的潛力。
也有少數倭人因此熟悉和領悟了那些軍略和操條,學會了唐人驅使自己同胞的手段後,很快就成為藩屬軍隊中,卓有建樹的知名人物。
第五季明也是一樣的。他必須牢牢約束和控制好這些倭兵的作戰序列和戰鬥意志,以免他們衝殺過前或是被血腥戰昏頭腦。一不小心就陷入敵陣而死傷殆盡,畢竟大戰在即,每一分人力都是寶貴的。
總體大食兵占了數量上的優勢,而唐軍則有訓練和裝備上的優勢,在地理熟悉和適應性上,則是半斤八兩。
不過雙方心裡都清楚:大家都在積聚力量,準備在不久的將來給對手以致命的一擊,在平靜乾燥的空氣之下,醞釀著一場更為猛烈的野火。
。。。。。。。。。。。。
扎格羅斯山脈西南麓,蜿蜒而下的山道上,充斥著負重顛顛的車馬和披掛整全的騎兵,隨著地勢的降低,植被稀疏荒涼的黃褐色山岩,逐漸被深色泥土中頑強冒出來的點點蔥綠所取代。
在這裡可以視野清晰的看見,綿連起伏的山外丘陵間,被河流支系天然分割成若干個小盆地,星星點點點的村莊和牧圍,分布在其中,不過這些地方現在都變成了大軍出擊的前沿兵站了,吐壘的壕溝和拒馬背後,是一個個大小囤積點。
空氣中有些濕
第七百七十章 洗兵條支海上波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