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長夜 第三百六十九章 面河而誓

    測試廣告1;;;;袁紹僅僅猶豫了一個彈指,便採納了田豐的意見,領著親信棄軍而去。筆言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此舉看似無情至極,但其實,也是一代梟雄的必修課,因為沒有哪個人能保證自己一世未嘗一敗,因此如何面對失敗,尤其是慘敗,就變得十分重要。

    ;;;在慘敗來臨時,有的人選擇以死殉國,以求上不負君王,下不欠僚屬。這種人,史官將其稱為「國之棟樑」;有的人選擇就此投降敵國,或是逃亡他鄉,這種人,史官往往會將最惡的言辭諸如「叛徒」「懦夫」加諸於其身;還有的人,也是選擇棄軍而逃,但他們心中,卻時刻懷抱著復仇的種子,並以此失敗,不斷地鞭策自己,直到報仇雪恨的那一日。這些人,往往便是名震青史的一代梟雄。

    ;;;其實,袁紹不僅是梟雄之姿,更是善於治兵之人,因為當他帶著田豐及少數親軍棄軍自走後,他的部署,依舊在負隅頑抗,哪怕中軍的令旗,早就不再擺動。但各圓陣的軍候、屯長,依舊有條不絮地指揮著自己的部曲,或單打獨鬥,或配合身邊的圓陣,同進同退,有的甚至化圓陣為錐陣,對梁禎軍實施反衝鋒。

    ;;;梁禎撤下了甲騎具裝,改讓鐵甲材官去磨這些個圓陣的血,因為他發現,甲騎具裝在失去速度的優勢後,衝擊這些個互相分離,但數目極多的圓陣已是十分費力。而且,傷亡也開始激增。

    ;;;「早聞袁本初知兵,今日一見,方知其用兵竟是如此厲害。」賈詡站在樓車之上,搖搖看著雖然陣型不再緊密,但依舊在有序抵抗的袁紹軍陣列,「若非我軍早與張燕,公孫瓚結盟,只怕這河北四州,都要是他袁本初的了。」

    ;;;「以本初之才,若能一心效力漢庭,至少也是一代名將。」梁禎抱著雙臂,長嘆道,「可惜了啦。」

    ;;;梁禎對袁紹的態度,在這十多年中,已經發生了數次轉折,起先是不屑,後來是因忌生恨,現在雖恨意猶存,但心中也多了幾分尊敬,故而現在每當他稱及袁紹時,都會尊敬地稱他為「袁本初」。而不像公孫瓚,袁術等人那樣,直呼其名,或是喚作「吾奴」。

    ;;;賈詡聽罷,心中不由得一酸,是啊,以袁紹之才,若肯一心效力漢庭,不說武能定國,文能安邦是肯定的。袁紹是有才之人,董卓呢?公孫瓚呢?劉表呢?劉焉呢?袁術呢?呂布呢?甚至梁禎呢?

    ;;;無可否認的是,上述諸人,身上都至起碼有著一點過人之處,若他們的心,都全是繫著漢室的,那這天下,再怎麼樣,也不會亂成像幾天這般。只惜,這些人,雖然人人都喊著「為了天漢」的口號,但心中所思,平日所行,又有哪樣是真正為了漢庭呢?

    ;;;同樣的想法,也在縈繞在有著「王佐之才」美名的荀彧心頭,只是他跟賈詡不同,他是心系漢室的,因此他才會拒絕了董卓,在看出袁紹心中已無半點興漢之意後,決然離去,從而選擇了曹操。

    ;;;但荀彧選擇曹操,並不是因為他覺得曹操是一心為漢,而僅是因為,他看到了曹操的缺點——閹宦出身,不被士人所接納。

    ;;;是的,荀彧相中曹操的,除了曹操能賞識他外,更是因為曹操不光彩的出身,因為在他看來,閹宦之後的曹操,是絕無可能像袁紹那樣,做到天下歸

    ;;;(本章未完,請翻頁)

    ;;;心,進而如王莽那般,改朝換代的。

    ;;;但只惜,天意難違,勢力尚且單薄的曹操,在事業剛有起色的時候,便接連遭到了張邈、陳宮的背叛,以及呂布的突然襲擊。只是,現在曹操再不能像歷史上那樣,從他幼時的好哥們袁紹那裡,得到一兵一卒的救援了——一來袁紹心中也早無此意,二來,袁紹現在所要承受的壓力,早就大大超過了歷史上所要承受的。

    ;;;因此,當曹操敗亡之後,荀彧一度陷入意志消沉之中,因為他雖遊歷四方,遍觀天下諸侯,但卻悲觀地發現,曹操之後,已再無曹操。因為,出身比曹操低微的,如呂布,要麼貪婪殘暴,不知愛恤百姓,更目無漢庭。出身比曹操好的,要麼像劉表等人一樣,心中只求割據一地,並無安天下之志。要麼像袁術一樣,早就想代漢而自尊。

    ;;;劉備雖說勉強符合荀彧的期望,但奈何他太過勢單力薄,連一塊自己的根據地都沒有,眼看著就要到而立之年的人了,都還在給別人當客將。可能,劉備最後,真的能獲得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並以此再興漢室。但荀彧自問,自己是等不到這一刻了。

    ;;;再說,荀彧也知道,劉備所想要興復的漢室,跟自己心目中的漢室,其實是有區別的。因為劉備想要興復的,是武帝時代的那個皇權高度集中的西漢。而他荀彧想要復興的,是現在這個近乎於天子與世家豪門共治的東漢。

    ;;;因此,失去了輔助目標的荀彧,一度變得心灰意冷,心中所想的,也不再是國家大事,而是青翠的山林,潺潺的溪水。;;;;袁紹僅僅猶豫了一個彈指,便採納了田豐的意見,領著親信棄軍而去。此舉看似無情至極,但其實,也是一代梟雄的必修課,因為沒有哪個人能保證自己一世未嘗一敗,因此如何面對失敗,尤其是慘敗,就變得十分重要。

    ;;;在慘敗來臨時,有的人選擇以死殉國,以求上不負君王,下不欠僚屬。這種人,史官將其稱為「國之棟樑」;有的人選擇就此投降敵國,或是逃亡他鄉,這種人,史官往往會將最惡的言辭諸如「叛徒」「懦夫」加諸於其身;還有的人,也是選擇棄軍而逃,但他們心中,卻時刻懷抱著復仇的種子,並以此失敗,不斷地鞭策自己,直到報仇雪恨的那一日。這些人,往往便是名震青史的一代梟雄。

    ;;;其實,袁紹不僅是梟雄之姿,更是善於治兵之人,因為當他帶著田豐及少數親軍棄軍自走後,他的部署,依舊在負隅頑抗,哪怕中軍的令旗,早就不再擺動。但各圓陣的軍候、屯長,依舊有條不絮地指揮著自己的部曲,或單打獨鬥,或配合身邊的圓陣,同進同退,有的甚至化圓陣為錐陣,對梁禎軍實施反衝鋒。

    ;;;梁禎撤下了甲騎具裝,改讓鐵甲材官去磨這些個圓陣的血,因為他發現,甲騎具裝在失去速度的優勢後,衝擊這些個互相分離,但數目極多的圓陣已是十分費力。而且,傷亡也開始激增。

    ;;;「早聞袁本初知兵,今日一見,方知其用兵竟是如此厲害。」賈詡站在樓車之上,搖搖看著雖然陣型不再緊密,但依舊在有序抵抗的袁紹軍陣列,「若非我軍早與張燕,公孫瓚結盟,只怕這河北四州,都要是他袁本初的了。」

    ;;;「以本初之才,若能一心效力漢庭,至少也是一代名將。」梁禎抱著雙臂,長嘆道,「可惜了啦。」

    ;;;梁禎對袁紹的態度,在這十多年中,已經發生了數次轉折,起先是不屑,後來是因忌生恨,現在雖恨意猶存,但心中也多了幾分尊敬,故而現在每當他稱及袁紹時,都會尊敬地稱他為「袁本初」。而不像公孫瓚,袁術等人那樣,直呼其名,或是喚作「吾奴」。

    ;;;賈詡聽罷,心中不由得一酸,是啊,以袁紹之才,若肯一心效力漢庭,不說武能定國,文能安邦是肯定的。袁紹是有才之人,董卓呢?公孫瓚呢?劉表呢?劉焉呢?袁術呢?呂布呢?甚至梁禎呢?

    ;;;無可否認的是,上述諸人,身上都至起碼有著一點過人之處,若他們的心,都全是繫著漢室的,那這天下,再怎麼樣,也不會亂成像幾天這般。只惜,這些人,雖然人人都喊著「為了天漢」的口號,但心中所思,平日所行,又有哪樣是真正為了漢庭呢?

    ;;;同樣的想法,也在縈繞在有著「王佐之才」美名的荀彧心頭,只是他跟賈詡不同,他是心系漢室的,因此他才會拒絕了董卓,在看出袁紹心中已無半點興漢之意後,決然離去,從而選擇了曹操。

    ;;;但荀彧選擇曹操,並不是因為他覺得曹操是一心為漢,而僅是因為,他看到了曹操的缺點——閹宦出身,不被士人所接納。

    ;;;是的,荀彧相中曹操的,除了曹操能賞識他外,更是因為曹操不光彩的出身,因為在他看來,閹宦之後的曹操,是絕無可能像袁紹那樣,做到天下歸

    ;;;(本章未完,請翻頁)

    ;;;心,進而如王莽那般,改朝換代的。

    ;;;但只惜,天意難違,勢力尚且單薄的曹操,在事業剛有起色的時候,便接連遭到了張邈、陳宮的背叛,以及呂布的突然襲擊。只是,現在曹操再不能像歷史上那樣,從他幼時的好哥們袁紹那裡,得到一兵一卒的救援了——一來袁紹心中也早無此意,二來,袁紹現在所要承受的壓力,早就大大超過了歷史上所要承受的。

    ;;;因此,當曹操敗亡之後,荀彧一度陷入意志消沉之中,因為他雖遊歷四方,遍觀天下諸侯,但卻悲觀地發現,曹操之後,已再無曹操。因為,出身比曹操低微的,如呂布,要麼貪婪殘暴,不知愛恤百姓,更目無漢庭。出身比曹操好的,要麼像劉表等人一樣,心中只求割據一地,並無安天下之志。要麼像袁術一樣,早就想代漢而自尊。

    ;;;劉備雖說勉強符合荀彧的期望,但奈何他太過勢單力薄,連一塊自己的根據地都沒有,眼看著就要到而立之年的人了,都還在給別人當客將。可能,劉備最後,真的能獲得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並以此再興漢室。但荀彧自問,自己是等不到這一刻了。

    ;;;再說,荀彧也知道,劉備所想要興復的漢室,跟自己心目中的漢室,其實是有區別的。因為劉備想要興復的,是武帝時代的那個皇權高度集中的西漢。而他荀彧想要復興的,是現在這個近乎於天子與世家豪門共治的東漢。

    ;;;因此,失去了輔助目標的荀彧,一度變得心灰意冷,心中所想的,也不再是國家大事,而是青翠的山林,潺潺的溪水。;;;;袁紹僅僅猶豫了一個彈指,便採納了田豐的意見,領著親信棄軍而去。此舉看似無情至極,但其實,也是一代梟雄的必修課,因為沒有哪個人能保證自己一世未嘗一敗,因此如何面對失敗,尤其是慘敗,就變得十分重要。

    ;;;在慘敗來臨時,有的人選擇以死殉國,以求上不負君王,下不欠僚屬。這種人,史官將其稱為「國之棟樑」;有的人選擇就此投降敵國,或是逃亡他鄉,這種人,史官往往會將最惡的言辭諸如「叛徒」「懦夫」加諸於其身;還有的人,也是選擇棄軍而逃,但他們心中,卻時刻懷抱著復仇的種子,並以此失敗,不斷地鞭策自己,直到報仇雪恨的那一日。這些人,往往便是名震青史的一代梟雄。

    ;;;其實,袁紹不僅是梟雄之姿,更是善於治兵之人,因為當他帶著田豐及少數親軍棄軍自走後,他的部署,依舊在負隅頑抗,哪怕中軍的令旗,早就不再擺動。但各圓陣的軍候、屯長,依舊有條不絮地指揮著自己的部曲,或單打獨鬥,或配合身邊的圓陣,同進同退,有的甚至化圓陣為錐陣,對梁禎軍實施反衝鋒。

    ;;;梁禎撤下了甲騎具裝,改讓鐵甲材官去磨這些個圓陣的血,因為他發現,甲騎具裝在失去速度的優勢後,衝擊這些個互相分離,但數目極多的圓陣已是十分費力。而且,傷亡也開始激增。

    ;;;「早聞袁本初知兵,今日一見,方知其用兵竟是如此厲害。」賈詡站在樓車之上,搖搖看著雖然陣型不再緊密,但依舊在有序抵抗的袁紹軍陣列,「若非我軍早與張燕,公孫瓚結盟,只怕這河北四州,都要是他袁本初的了。」

    ;;;「以本初之才,若能一心效力漢庭,至少也是一代名將。」梁禎抱著雙臂,長嘆道,「可惜了啦。」

    ;;;梁禎對袁紹的態度,在這十多年中,已經發生了數次轉折,起先是不屑,後來是因忌生恨,現在雖恨意猶存,但心中也多了幾分尊敬,故而現在每當他稱及袁紹時,都會尊敬地稱他為「袁本初」。而不像公孫瓚,袁術等人那樣,直呼其名,或是喚作「吾奴」。

    ;;;賈詡聽罷,心中不由得一酸,是啊,以袁紹之才,若肯一心效力漢庭,不說武能定國,文能安邦是肯定的。袁紹是有才之人,董卓呢?公孫瓚呢?劉表呢?劉焉呢?袁術呢?呂布呢?甚至梁禎呢?

    ;;;無可否認的是,上述諸人,身上都至起碼有著一點過人之處,若他們的心,都全是繫著漢室的,那這天下,再怎麼樣,也不會亂成像幾天這般。只惜,這些人,雖然人人都喊著「為了天漢」的口號,但心中所思,平日所行,又有哪樣是真正為了漢庭呢?

    ;;;同樣的想法,也在縈繞在有著「王佐之才」美名的荀彧心頭,只是他跟賈詡不同,他是心系漢室的,因此他才會拒絕了董卓,在看出袁紹心中已無半點興漢之意後,決然離去,從而選擇了曹操。

    ;;;但荀彧選擇曹操,並不是因為他覺得曹操是一心為漢,而僅是因為,他看到了曹操的缺點——閹宦出身,不被士人所接納。

    ;;;是的,荀彧相中曹操的,除了曹操能賞識他外,更是因為曹操不光彩的出身,因為在他看來,閹宦之後的曹操,是絕無可能像袁紹那樣,做到天下歸

    ;;;(本章未完,請翻頁)

    ;;;心,進而如王莽那般,改朝換代的。

    ;;;但只惜,天意難違,勢力尚且單薄的曹操,在事業剛有起色的時候,便接連遭到了張邈、陳宮的背叛,以及呂布的突然襲擊。只是,現在曹操再不能像歷史上那樣,從他幼時的好哥們袁紹那裡,得到一兵一卒的救援了——一來袁紹心中也早無此意,二來,袁紹現在所要承受的壓力,早就大大超過了歷史上所要承受的。

    ;;;因此,當曹操敗亡之後,荀彧一度陷入意志消沉之中,因為他雖遊歷四方,遍觀天下諸侯,但卻悲觀地發現,曹操之後,已再無曹操。因為,出身比曹操低微的,如呂布,要麼貪婪殘暴,不知愛恤百姓,更目無漢庭。出身比曹操好的,要麼像劉表等人一樣,心中只求割據一地,並無安天下之志。要麼像袁術一樣,早就想代漢而自尊。

    ;;;劉備雖說勉強符合荀彧的期望,但奈何他太過勢單力薄,連一塊自己的根據地都沒有,眼看著就要到而立之年的人了,都還在給別人當客將。可能,劉備最後,真的能獲得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並以此再興漢室。但荀彧自問,自己是等不到這一刻了。

    ;;;再說,荀彧也知道,劉備所想要興復的漢室,跟自己心目中的漢室,其實是有區別的。因為劉備想要興復的,是武帝時代的那個皇權高度集中的西漢。而他荀彧想要復興的,是現在這個近乎於天子與世家豪門共治的東漢。

    ;;;因此,失去了輔助目標的荀彧,一度變得心灰意冷,心中所想的,也不再是國家大事,而是青翠的山林,潺潺的溪水。;;;;袁紹僅僅猶豫了一個彈指,便採納了田豐的意見,領著親信棄軍而去。此舉看似無情至極,但其實,也是一代梟雄的必修課,因為沒有哪個人能保證自己一世未嘗一敗,因此如何面對失敗,尤其是慘敗,就變得十分重要。

    ;;;在慘敗來臨時,有的人選擇以死殉國,以求上不負君王,下不欠僚屬。這種人,史官將其稱為「國之棟樑」;有的人選擇就此投降敵國,或是逃亡他鄉,這種人,史官往往會將最惡的言辭諸如「叛徒」「懦夫」加諸於其身;還有的人,也是選擇棄軍而逃,但他們心中,卻時刻懷抱著復仇的種子,並以此失敗,不斷地鞭策自己,直到報仇雪恨的那一日。這些人,往往便是名震青史的一代梟雄。

    ;;;其實,袁紹不僅是梟雄之姿,更是善於治兵之人,因為當他帶著田豐及少數親軍棄軍自走後,他的部署,依舊在負隅頑抗,哪怕中軍的令旗,早就不再擺動。但各圓陣的軍候、屯長,依舊有條不絮地指揮著自己的部曲,或單打獨鬥,或配合身邊的圓陣,同進同退,有的甚至化圓陣為錐陣,對梁禎軍實施反衝鋒。

    ;;;梁禎撤下了甲騎具裝,改讓鐵甲材官去磨這些個圓陣的血,因為他發現,甲騎具裝在失去速度的優勢後,衝擊這些個互相分離,但數目極多的圓陣已是十分費力。而且,傷亡也開始激增。

    ;;;「早聞袁本初知兵,今日一見,方知其用兵竟是如此厲害。」賈詡站在樓車之上,搖搖看著雖然陣型不再緊密,但依舊在有序抵抗的袁紹軍陣列,「若非我軍早與張燕,公孫瓚結盟,只怕這河北四州,都要是他袁本初的了。」

    ;;;「以本初之才,若能一心效力漢庭,至少也是一代名將。」梁禎抱著雙臂,長嘆道,「可惜了啦。」

    ;;;梁禎對袁紹的態度,在這十多年中,已經發生了數次轉折,起先是不屑,後來是因忌生恨,現在雖恨意猶存,但心中也多了幾分尊敬,故而現在每當他稱及袁紹時,都會尊敬地稱他為「袁本初」。而不像公孫瓚,袁術等人那樣,直呼其名,或是喚作「吾奴」。

    ;;;賈詡聽罷,心中不由得一酸,是啊,以袁紹之才,若肯一心效力漢庭,不說武能定國,文能安邦是肯定的。袁紹是有才之人,董卓呢?公孫瓚呢?劉表呢?劉焉呢?袁術呢?呂布呢?甚至梁禎呢?

    ;;;無可否認的是,上述諸人,身上都至起碼有著一點過人之處,若他們的心,都全是繫著漢室的,那這天下,再怎麼樣,也不會亂成像幾天這般。只惜,這些人,雖然人人都喊著「為了天漢」的口號,但心中所思,平日所行,又有哪樣是真正為了漢庭呢?

    ;;;同樣的想法,也在縈繞在有著「王佐之才」美名的荀彧心頭,只是他跟賈詡不同,他是心系漢室的,因此他才會拒絕了董卓,在看出袁紹心中已無半點興漢之意後,決然離去,從而選擇了曹操。

    ;;;但荀彧選擇曹操,並不是因為他覺得曹操是一心為漢,而僅是因為,他看到了曹操的缺點——閹宦出身,不被士人所接納。

    ;;;是的,荀彧相中曹操的,除了曹操能賞識他外,更是因為曹操不光彩的出身,因為在他看來,閹宦之後的曹操,是絕無可能像袁紹那樣,做到天下歸

    ;;;(本章未完,請翻頁)

    ;;;心,進而如王莽那般,改朝換代的。

    ;;;但只惜,天意難違,勢力尚且單薄的曹操,在事業剛有起色的時候,便接連遭到了張邈、陳宮的背叛,以及呂布的突然襲擊。只是,現在曹操再不能像歷史上那樣,從他幼時的好哥們袁紹那裡,得到一兵一卒的救援了——一來袁紹心中也早無此意,二來,袁紹現在所要承受的壓力,早就大大超過了歷史上所要承受的。

    ;;;因此,當曹操敗亡之後,荀彧一度陷入意志消沉之中,因為他雖遊歷四方,遍觀天下諸侯,但卻悲觀地發現,曹操之後,已再無曹操。因為,出身比曹操低微的,如呂布,要麼貪婪殘暴,不知愛恤百姓,更目無漢庭。出身比曹操好的,要麼像劉表等人一樣,心中只求割據一地,並無安天下之志。要麼像袁術一樣,早就想代漢而自尊。

    ;;;劉備雖說勉強符合荀彧的期望,但奈何他太過勢單力薄,連一塊自己的根據地都沒有,眼看著就要到而立之年的人了,都還在給別人當客將。可能,劉備最後,真的能獲得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並以此再興漢室。但荀彧自問,自己是等不到這一刻了。

    ;;;再說,荀彧也知道,劉備所想要興復的漢室,跟自己心目中的漢室,其實是有區別的。因為劉備想要興復的,是武帝時代的那個皇權高度集中的西漢。而他荀彧想要復興的,是現在這個近乎於天子與世家豪門共治的東漢。


    ;;;因此,失去了輔助目標的荀彧,一度變得心灰意冷,心中所想的,也不再是國家大事,而是青翠的山林,潺潺的溪水。;;;;袁紹僅僅猶豫了一個彈指,便採納了田豐的意見,領著親信棄軍而去。此舉看似無情至極,但其實,也是一代梟雄的必修課,因為沒有哪個人能保證自己一世未嘗一敗,因此如何面對失敗,尤其是慘敗,就變得十分重要。

    ;;;在慘敗來臨時,有的人選擇以死殉國,以求上不負君王,下不欠僚屬。這種人,史官將其稱為「國之棟樑」;有的人選擇就此投降敵國,或是逃亡他鄉,這種人,史官往往會將最惡的言辭諸如「叛徒」「懦夫」加諸於其身;還有的人,也是選擇棄軍而逃,但他們心中,卻時刻懷抱著復仇的種子,並以此失敗,不斷地鞭策自己,直到報仇雪恨的那一日。這些人,往往便是名震青史的一代梟雄。

    ;;;其實,袁紹不僅是梟雄之姿,更是善於治兵之人,因為當他帶著田豐及少數親軍棄軍自走後,他的部署,依舊在負隅頑抗,哪怕中軍的令旗,早就不再擺動。但各圓陣的軍候、屯長,依舊有條不絮地指揮著自己的部曲,或單打獨鬥,或配合身邊的圓陣,同進同退,有的甚至化圓陣為錐陣,對梁禎軍實施反衝鋒。

    ;;;梁禎撤下了甲騎具裝,改讓鐵甲材官去磨這些個圓陣的血,因為他發現,甲騎具裝在失去速度的優勢後,衝擊這些個互相分離,但數目極多的圓陣已是十分費力。而且,傷亡也開始激增。

    ;;;「早聞袁本初知兵,今日一見,方知其用兵竟是如此厲害。」賈詡站在樓車之上,搖搖看著雖然陣型不再緊密,但依舊在有序抵抗的袁紹軍陣列,「若非我軍早與張燕,公孫瓚結盟,只怕這河北四州,都要是他袁本初的了。」

    ;;;「以本初之才,若能一心效力漢庭,至少也是一代名將。」梁禎抱著雙臂,長嘆道,「可惜了啦。」

    ;;;梁禎對袁紹的態度,在這十多年中,已經發生了數次轉折,起先是不屑,後來是因忌生恨,現在雖恨意猶存,但心中也多了幾分尊敬,故而現在每當他稱及袁紹時,都會尊敬地稱他為「袁本初」。而不像公孫瓚,袁術等人那樣,直呼其名,或是喚作「吾奴」。

    ;;;賈詡聽罷,心中不由得一酸,是啊,以袁紹之才,若肯一心效力漢庭,不說武能定國,文能安邦是肯定的。袁紹是有才之人,董卓呢?公孫瓚呢?劉表呢?劉焉呢?袁術呢?呂布呢?甚至梁禎呢?

    ;;;無可否認的是,上述諸人,身上都至起碼有著一點過人之處,若他們的心,都全是繫著漢室的,那這天下,再怎麼樣,也不會亂成像幾天這般。只惜,這些人,雖然人人都喊著「為了天漢」的口號,但心中所思,平日所行,又有哪樣是真正為了漢庭呢?

    ;;;同樣的想法,也在縈繞在有著「王佐之才」美名的荀彧心頭,只是他跟賈詡不同,他是心系漢室的,因此他才會拒絕了董卓,在看出袁紹心中已無半點興漢之意後,決然離去,從而選擇了曹操。

    ;;;但荀彧選擇曹操,並不是因為他覺得曹操是一心為漢,而僅是因為,他看到了曹操的缺點——閹宦出身,不被士人所接納。

    ;;;是的,荀彧相中曹操的,除了曹操能賞識他外,更是因為曹操不光彩的出身,因為在他看來,閹宦之後的曹操,是絕無可能像袁紹那樣,做到天下歸

    ;;;(本章未完,請翻頁)

    ;;;心,進而如王莽那般,改朝換代的。

    ;;;但只惜,天意難違,勢力尚且單薄的曹操,在事業剛有起色的時候,便接連遭到了張邈、陳宮的背叛,以及呂布的突然襲擊。只是,現在曹操再不能像歷史上那樣,從他幼時的好哥們袁紹那裡,得到一兵一卒的救援了——一來袁紹心中也早無此意,二來,袁紹現在所要承受的壓力,早就大大超過了歷史上所要承受的。

    ;;;因此,當曹操敗亡之後,荀彧一度陷入意志消沉之中,因為他雖遊歷四方,遍觀天下諸侯,但卻悲觀地發現,曹操之後,已再無曹操。因為,出身比曹操低微的,如呂布,要麼貪婪殘暴,不知愛恤百姓,更目無漢庭。出身比曹操好的,要麼像劉表等人一樣,心中只求割據一地,並無安天下之志。要麼像袁術一樣,早就想代漢而自尊。

    ;;;劉備雖說勉強符合荀彧的期望,但奈何他太過勢單力薄,連一塊自己的根據地都沒有,眼看著就要到而立之年的人了,都還在給別人當客將。可能,劉備最後,真的能獲得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並以此再興漢室。但荀彧自問,自己是等不到這一刻了。

    ;;;再說,荀彧也知道,劉備所想要興復的漢室,跟自己心目中的漢室,其實是有區別的。因為劉備想要興復的,是武帝時代的那個皇權高度集中的西漢。而他荀彧想要復興的,是現在這個近乎於天子與世家豪門共治的東漢。

    ;;;因此,失去了輔助目標的荀彧,一度變得心灰意冷,心中所想的,也不再是國家大事,而是青翠的山林,潺潺的溪水。;;;;袁紹僅僅猶豫了一個彈指,便採納了田豐的意見,領著親信棄軍而去。此舉看似無情至極,但其實,也是一代梟雄的必修課,因為沒有哪個人能保證自己一世未嘗一敗,因此如何面對失敗,尤其是慘敗,就變得十分重要。

    ;;;在慘敗來臨時,有的人選擇以死殉國,以求上不負君王,下不欠僚屬。這種人,史官將其稱為「國之棟樑」;有的人選擇就此投降敵國,或是逃亡他鄉,這種人,史官往往會將最惡的言辭諸如「叛徒」「懦夫」加諸於其身;還有的人,也是選擇棄軍而逃,但他們心中,卻時刻懷抱著復仇的種子,並以此失敗,不斷地鞭策自己,直到報仇雪恨的那一日。這些人,往往便是名震青史的一代梟雄。

    ;;;其實,袁紹不僅是梟雄之姿,更是善於治兵之人,因為當他帶著田豐及少數親軍棄軍自走後,他的部署,依舊在負隅頑抗,哪怕中軍的令旗,早就不再擺動。但各圓陣的軍候、屯長,依舊有條不絮地指揮著自己的部曲,或單打獨鬥,或配合身邊的圓陣,同進同退,有的甚至化圓陣為錐陣,對梁禎軍實施反衝鋒。

    ;;;梁禎撤下了甲騎具裝,改讓鐵甲材官去磨這些個圓陣的血,因為他發現,甲騎具裝在失去速度的優勢後,衝擊這些個互相分離,但數目極多的圓陣已是十分費力。而且,傷亡也開始激增。

    ;;;「早聞袁本初知兵,今日一見,方知其用兵竟是如此厲害。」賈詡站在樓車之上,搖搖看著雖然陣型不再緊密,但依舊在有序抵抗的袁紹軍陣列,「若非我軍早與張燕,公孫瓚結盟,只怕這河北四州,都要是他袁本初的了。」

    ;;;「以本初之才,若能一心效力漢庭,至少也是一代名將。」梁禎抱著雙臂,長嘆道,「可惜了啦。」

    ;;;梁禎對袁紹的態度,在這十多年中,已經發生了數次轉折,起先是不屑,後來是因忌生恨,現在雖恨意猶存,但心中也多了幾分尊敬,故而現在每當他稱及袁紹時,都會尊敬地稱他為「袁本初」。而不像公孫瓚,袁術等人那樣,直呼其名,或是喚作「吾奴」。

    ;;;賈詡聽罷,心中不由得一酸,是啊,以袁紹之才,若肯一心效力漢庭,不說武能定國,文能安邦是肯定的。袁紹是有才之人,董卓呢?公孫瓚呢?劉表呢?劉焉呢?袁術呢?呂布呢?甚至梁禎呢?

    ;;;無可否認的是,上述諸人,身上都至起碼有著一點過人之處,若他們的心,都全是繫著漢室的,那這天下,再怎麼樣,也不會亂成像幾天這般。只惜,這些人,雖然人人都喊著「為了天漢」的口號,但心中所思,平日所行,又有哪樣是真正為了漢庭呢?

    ;;;同樣的想法,也在縈繞在有著「王佐之才」美名的荀彧心頭,只是他跟賈詡不同,他是心系漢室的,因此他才會拒絕了董卓,在看出袁紹心中已無半點興漢之意後,決然離去,從而選擇了曹操。

    ;;;但荀彧選擇曹操,並不是因為他覺得曹操是一心為漢,而僅是因為,他看到了曹操的缺點——閹宦出身,不被士人所接納。

    ;;;是的,荀彧相中曹操的,除了曹操能賞識他外,更是因為曹操不光彩的出身,因為在他看來,閹宦之後的曹操,是絕無可能像袁紹那樣,做到天下歸

    ;;;(本章未完,請翻頁)

    ;;;心,進而如王莽那般,改朝換代的。

    ;;;但只惜,天意難違,勢力尚且單薄的曹操,在事業剛有起色的時候,便接連遭到了張邈、陳宮的背叛,以及呂布的突然襲擊。只是,現在曹操再不能像歷史上那樣,從他幼時的好哥們袁紹那裡,得到一兵一卒的救援了——一來袁紹心中也早無此意,二來,袁紹現在所要承受的壓力,早就大大超過了歷史上所要承受的。

    ;;;因此,當曹操敗亡之後,荀彧一度陷入意志消沉之中,因為他雖遊歷四方,遍觀天下諸侯,但卻悲觀地發現,曹操之後,已再無曹操。因為,出身比曹操低微的,如呂布,要麼貪婪殘暴,不知愛恤百姓,更目無漢庭。出身比曹操好的,要麼像劉表等人一樣,心中只求割據一地,並無安天下之志。要麼像袁術一樣,早就想代漢而自尊。

    ;;;劉備雖說勉強符合荀彧的期望,但奈何他太過勢單力薄,連一塊自己的根據地都沒有,眼看著就要到而立之年的人了,都還在給別人當客將。可能,劉備最後,真的能獲得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並以此再興漢室。但荀彧自問,自己是等不到這一刻了。

    ;;;再說,荀彧也知道,劉備所想要興復的漢室,跟自己心目中的漢室,其實是有區別的。因為劉備想要興復的,是武帝時代的那個皇權高度集中的西漢。而他荀彧想要復興的,是現在這個近乎於天子與世家豪門共治的東漢。

    ;;;因此,失去了輔助目標的荀彧,一度變得心灰意冷,心中所想的,也不再是國家大事,而是青翠的山林,潺潺的溪水。;;;;袁紹僅僅猶豫了一個彈指,便採納了田豐的意見,領著親信棄軍而去。此舉看似無情至極,但其實,也是一代梟雄的必修課,因為沒有哪個人能保證自己一世未嘗一敗,因此如何面對失敗,尤其是慘敗,就變得十分重要。

    ;;;在慘敗來臨時,有的人選擇以死殉國,以求上不負君王,下不欠僚屬。這種人,史官將其稱為「國之棟樑」;有的人選擇就此投降敵國,或是逃亡他鄉,這種人,史官往往會將最惡的言辭諸如「叛徒」「懦夫」加諸於其身;還有的人,也是選擇棄軍而逃,但他們心中,卻時刻懷抱著復仇的種子,並以此失敗,不斷地鞭策自己,直到報仇雪恨的那一日。這些人,往往便是名震青史的一代梟雄。

    ;;;其實,袁紹不僅是梟雄之姿,更是善於治兵之人,因為當他帶著田豐及少數親軍棄軍自走後,他的部署,依舊在負隅頑抗,哪怕中軍的令旗,早就不再擺動。但各圓陣的軍候、屯長,依舊有條不絮地指揮著自己的部曲,或單打獨鬥,或配合身邊的圓陣,同進同退,有的甚至化圓陣為錐陣,對梁禎軍實施反衝鋒。

    ;;;梁禎撤下了甲騎具裝,改讓鐵甲材官去磨這些個圓陣的血,因為他發現,甲騎具裝在失去速度的優勢後,衝擊這些個互相分離,但數目極多的圓陣已是十分費力。而且,傷亡也開始激增。

    ;;;「早聞袁本初知兵,今日一見,方知其用兵竟是如此厲害。」賈詡站在樓車之上,搖搖看著雖然陣型不再緊密,但依舊在有序抵抗的袁紹軍陣列,「若非我軍早與張燕,公孫瓚結盟,只怕這河北四州,都要是他袁本初的了。」

    ;;;「以本初之才,若能一心效力漢庭,至少也是一代名將。」梁禎抱著雙臂,長嘆道,「可惜了啦。」

    ;;;梁禎對袁紹的態度,在這十多年中,已經發生了數次轉折,起先是不屑,後來是因忌生恨,現在雖恨意猶存,但心中也多了幾分尊敬,故而現在每當他稱及袁紹時,都會尊敬地稱他為「袁本初」。而不像公孫瓚,袁術等人那樣,直呼其名,或是喚作「吾奴」。

    ;;;賈詡聽罷,心中不由得一酸,是啊,以袁紹之才,若肯一心效力漢庭,不說武能定國,文能安邦是肯定的。袁紹是有才之人,董卓呢?公孫瓚呢?劉表呢?劉焉呢?袁術呢?呂布呢?甚至梁禎呢?

    ;;;無可否認的是,上述諸人,身上都至起碼有著一點過人之處,若他們的心,都全是繫著漢室的,那這天下,再怎麼樣,也不會亂成像幾天這般。只惜,這些人,雖然人人都喊著「為了天漢」的口號,但心中所思,平日所行,又有哪樣是真正為了漢庭呢?

    ;;;同樣的想法,也在縈繞在有著「王佐之才」美名的荀彧心頭,只是他跟賈詡不同,他是心系漢室的,因此他才會拒絕了董卓,在看出袁紹心中已無半點興漢之意後,決然離去,從而選擇了曹操。

    ;;;但荀彧選擇曹操,並不是因為他覺得曹操是一心為漢,而僅是因為,他看到了曹操的缺點——閹宦出身,不被士人所接納。

    ;;;是的,荀彧相中曹操的,除了曹操能賞識他外,更是因為曹操不光彩的出身,因為在他看來,閹宦之後的曹操,是絕無可能像袁紹那樣,做到天下歸

    ;;;(本章未完,請翻頁)

    ;;;心,進而如王莽那般,改朝換代的。

    ;;;但只惜,天意難違,勢力尚且單薄的曹操,在事業剛有起色的時候,便接連遭到了張邈、陳宮的背叛,以及呂布的突然襲擊。只是,現在曹操再不能像歷史上那樣,從他幼時的好哥們袁紹那裡,得到一兵一卒的救援了——一來袁紹心中也早無此意,二來,袁紹現在所要承受的壓力,早就大大超過了歷史上所要承受的。

    ;;;因此,當曹操敗亡之後,荀彧一度陷入意志消沉之中,因為他雖遊歷四方,遍觀天下諸侯,但卻悲觀地發現,曹操之後,已再無曹操。因為,出身比曹操低微的,如呂布,要麼貪婪殘暴,不知愛恤百姓,更目無漢庭。出身比曹操好的,要麼像劉表等人一樣,心中只求割據一地,並無安天下之志。要麼像袁術一樣,早就想代漢而自尊。

    ;;;劉備雖說勉強符合荀彧的期望,但奈何他太過勢單力薄,連一塊自己的根據地都沒有,眼看著就要到而立之年的人了,都還在給別人當客將。可能,劉備最後,真的能獲得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並以此再興漢室。但荀彧自問,自己是等不到這一刻了。

    ;;;再說,荀彧也知道,劉備所想要興復的漢室,跟自己心目中的漢室,其實是有區別的。因為劉備想要興復的,是武帝時代的那個皇權高度集中的西漢。而他荀彧想要復興的,是現在這個近乎於天子與世家豪門共治的東漢。

    ;;;因此,失去了輔助目標的荀彧,一度變得心灰意冷,心中所想的,也不再是國家大事,而是青翠的山林,潺潺的溪水。;;;;袁紹僅僅猶豫了一個彈指,便採納了田豐的意見,領著親信棄軍而去。此舉看似無情至極,但其實,也是一代梟雄的必修課,因為沒有哪個人能保證自己一世未嘗一敗,因此如何面對失敗,尤其是慘敗,就變得十分重要。

    ;;;在慘敗來臨時,有的人選擇以死殉國,以求上不負君王,下不欠僚屬。這種人,史官將其稱為「國之棟樑」;有的人選擇就此投降敵國,或是逃亡他鄉,這種人,史官往往會將最惡的言辭諸如「叛徒」「懦夫」加諸於其身;還有的人,也是選擇棄軍而逃,但他們心中,卻時刻懷抱著復仇的種子,並以此失敗,不斷地鞭策自己,直到報仇雪恨的那一日。這些人,往往便是名震青史的一代梟雄。

    ;;;其實,袁紹不僅是梟雄之姿,更是善於治兵之人,因為當他帶著田豐及少數親軍棄軍自走後,他的部署,依舊在負隅頑抗,哪怕中軍的令旗,早就不再擺動。但各圓陣的軍候、屯長,依舊有條不絮地指揮著自己的部曲,或單打獨鬥,或配合身邊的圓陣,同進同退,有的甚至化圓陣為錐陣,對梁禎軍實施反衝鋒。

    ;;;梁禎撤下了甲騎具裝,改讓鐵甲材官去磨這些個圓陣的血,因為他發現,甲騎具裝在失去速度的優勢後,衝擊這些個互相分離,但數目極多的圓陣已是十分費力。而且,傷亡也開始激增。

    ;;;「早聞袁本初知兵,今日一見,方知其用兵竟是如此厲害。」賈詡站在樓車之上,搖搖看著雖然陣型不再緊密,但依舊在有序抵抗的袁紹軍陣列,「若非我軍早與張燕,公孫瓚結盟,只怕這河北四州,都要是他袁本初的了。」

    ;;;「以本初之才,若能一心效力漢庭,至少也是一代名將。」梁禎抱著雙臂,長嘆道,「可惜了啦。」

    ;;;梁禎對袁紹的態度,在這十多年中,已經發生了數次轉折,起先是不屑,後來是因忌生恨,現在雖恨意猶存,但心中也多了幾分尊敬,故而現在每當他稱及袁紹時,都會尊敬地稱他為「袁本初」。而不像公孫瓚,袁術等人那樣,直呼其名,或是喚作「吾奴」。

    ;;;賈詡聽罷,心中不由得一酸,是啊,以袁紹之才,若肯一心效力漢庭,不說武能定國,文能安邦是肯定的。袁紹是有才之人,董卓呢?公孫瓚呢?劉表呢?劉焉呢?袁術呢?呂布呢?甚至梁禎呢?

    ;;;無可否認的是,上述諸人,身上都至起碼有著一點過人之處,若他們的心,都全是繫著漢室的,那這天下,再怎麼樣,也不會亂成像幾天這般。只惜,這些人,雖然人人都喊著「為了天漢」的口號,但心中所思,平日所行,又有哪樣是真正為了漢庭呢?

    ;;;同樣的想法,也在縈繞在有著「王佐之才」美名的荀彧心頭,只是他跟賈詡不同,他是心系漢室的,因此他才會拒絕了董卓,在看出袁紹心中已無半點興漢之意後,決然離去,從而選擇了曹操。

    ;;;但荀彧選擇曹操,並不是因為他覺得曹操是一心為漢,而僅是因為,他看到了曹操的缺點——閹宦出身,不被士人所接納。

    ;;;是的,荀彧相中曹操的,除了曹操能賞識他外,更是因為曹操不光彩的出身,因為在他看來,閹宦之後的曹操,是絕無可能像袁紹那樣,做到天下歸

    ;;;(本章未完,請翻頁)

    ;;;心,進而如王莽那般,改朝換代的。

    ;;;但只惜,天意難違,勢力尚且單薄的曹操,在事業剛有起色的時候,便接連遭到了張邈、陳宮的背叛,以及呂布的突然襲擊。只是,現在曹操再不能像歷史上那樣,從他幼時的好哥們袁紹那裡,得到一兵一卒的救援了——一來袁紹心中也早無此意,二來,袁紹現在所要承受的壓力,早就大大超過了歷史上所要承受的。

    ;;;因此,當曹操敗亡之後,荀彧一度陷入意志消沉之中,因為他雖遊歷四方,遍觀天下諸侯,但卻悲觀地發現,曹操之後,已再無曹操。因為,出身比曹操低微的,如呂布,要麼貪婪殘暴,不知愛恤百姓,更目無漢庭。出身比曹操好的,要麼像劉表等人一樣,心中只求割據一地,並無安天下之志。要麼像袁術一樣,早就想代漢而自尊。

    ;;;劉備雖說勉強符合荀彧的期望,但奈何他太過勢單力薄,連一塊自己的根據地都沒有,眼看著就要到而立之年的人了,都還在給別人當客將。可能,劉備最後,真的能獲得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並以此再興漢室。但荀彧自問,自己是等不到這一刻了。

    ;;;再說,荀彧也知道,劉備所想要興復的漢室,跟自己心目中的漢室,其實是有區別的。因為劉備想要興復的,是武帝時代的那個皇權高度集中的西漢。而他荀彧想要復興的,是現在這個近乎於天子與世家豪門共治的東漢。

    ;;;因此,失去了輔助目標的荀彧,一度變得心灰意冷,心中所想的,也不再是國家大事,而是青翠的山林,潺潺的溪水。測試廣告2


https://sg.kunzekom.com/%E5%90%8E%E6%B1%89%E9%95%BF%E5%A4%9C-815775/956.html
相關:  金玉滿唐    帶着系統混獸世  全民遊戲:從喪屍末日開始掛機  她是劍修  清夢大帝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後漢長夜第三百六十九章 面河而誓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後漢長夜"
360搜"後漢長夜"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3s 3.169MB

TG: @feiwu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