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現在順風順水,李風又搭乘東海北部夏季的向西流,橫渡東海來到長江口的胡逗洲。
迅速補給之後,帶著4艘蒸汽戰艦,加上15艘風帆武裝運輸船,以及1500海軍陸戰隊,通常舟山夏季的向東流, 進入黃海暖流(黑潮分支),直達儋羅島。
儋羅島的北部沿海,就是軍港水寨的位置。
而在港口的東西兩側,已經建立了兩個簡易的防禦陣地。
儋羅島上的儋羅人不多,除了被處決掉的貴族,只有3748人, 被遷移了1200人去對馬島,又從對馬島遷移1200倭人過來。
這個島嶼的價值非常不錯, 由於海洋性氣候的影響, 加上這個時期的零度等溫線維度更高一些,這裡冬季最低溫度在2~3攝氏度,和此時的江南地區差不多。
根據海軍地圖測繪隊的測繪書籍,儋羅島呈橢圓形輪廓,火山島地質,南北寬度28公里,東西長72公里,總面積1825平方公里。
其中沿海平原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達到600平方公里,耕地可開發潛力為400平方公里,折合60萬畝。
按照這個土地開發潛力,哪怕將一部分山地都開發了,這個島嶼最多只能養活12~15萬人口。
當然,這種開發方式那是在火中取栗。
如果一個地區的農業人口長期處於極限狀態, 會導致抵抗天災人禍的能力非常低下。
留守儋羅島的王忠,迅速整合了這裡的人口, 通過分配土地和以工代賑的方式, 初步穩定了人心。
在這個民族觀念不明顯,又有大棒蜜棗的管理方式,這裡很快就會被人革聯吸收。
按照規劃,儋羅島和對馬島將成為海軍進入鯨海的前進基地和補給站。
李風扔下一個營的海軍陸戰隊,以及5艘風帆武裝運輸船,便將之前留在這裡的那艘蒸汽戰艦帶走。
來到對馬島北部,同樣是扔下一個營和5艘風帆武裝運輸船。
接下來他繼續沿著鯨海南部,即東瀛列島的北海岸,向東北方向前進。
8月28日,晴空萬里。
隨著對馬暖流一路北進,抵達了距離對馬島346公里之外的隱岐諸島。
這個島嶼名義上屬於倭國,實際上只是流放之地,此時這裡只有一百多人口,還是蝦夷人。
李風占據了這裡,在隱岐島的東南海岸建立隱岐港,留下一個連的兵力駐守。
繼續沿著對馬暖流繼續北上,大概在470公里之外的位置,航行大約兩天左右,就可以發現佐渡島。
後世著名的佐渡金山,此時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荒島,這裡此時只有三百多蝦夷人。
事實上, 東瀛列島中的本島北部、蝦夷島,此時還是蝦夷人的地盤。
倭人只是占據本島的南部、中部,以及筑紫島、伊予島,在大化改新之前,倭國還處於相對原始的狀態,糧食畝產不足25公斤,總人口就40~50萬左右。
沒有錯,此時的倭國只有40~50萬人口。
黑衣衛甚至不用深入調查,就可以推理出倭國的人口。
畝產25公斤,要養活一個人,需要20畝耕地(考慮種子和天氣的影響)。
此時倭國的占領區內,平原地區只有2.6萬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關東平原,現在還處於半開發狀態,整體可利用的耕地面積,也就1.2~1.3萬平方公里,合計1800~1950萬畝。
1800~1950萬畝,除以20,就是90~97.5萬,這就是此時倭國的人口承受極限。
而以古代落後的組織能力、加上貴族的土地兼併活動,土地的人口極限還要折半,就算是倭人省吃儉用,40~50萬人口,基本就是極限了。
如果沒有大量遣唐使帶回去唐稻(疑似占城稻)、大量農業和冶煉之類的技術,倭國根本沒有辦法發展起來。
另外後世對於高句麗人口的定調也是錯誤的,69萬戶的規模?350~450萬人口?那些磚家是不是把現代農業代入古代?
哪怕是高句麗的農業生產技術和隋朝一個級別,考慮到遼東和樂浪半島的氣候,畝產有80公斤就頂天了。
就遼東半島加樂浪半島的一半,想養活350~450萬人口?怕不是將新羅、百濟、契丹、靺鞨七部都一起加上去。
……
李風在佐渡島留下一個連,加上一艘武裝運輸船,然後繼續沿著對馬暖流北進。
大概在航行了370公里之後,便抵達了蝦夷島的西南角,在附近建立了留下三個連和三艘武裝運輸船。
此時對馬暖流已經精疲力盡了,再也無法衝到更高緯度的海域。
李風立刻啟動蒸汽機,繼續北上。
貼著蝦夷島的西海岸,又航行了三天時間,他們抵達了枯葉島(庫頁島)的西南角。
在附近發現一個幾十人的小部落,他們和毛茸茸的蝦夷人不一樣,屬於典型的鮮卑—東亞人種。
不過李風和他們嘗試交流之後,發現他們語言和靺鞨人不太一樣。
其實李風不知道,枯葉島上的窟說人,其實是很久以前遺留在這裡的東洲人,和印第安人同源,他們的語言就是屬於印第安語系。
這個小部落的人,用儲存的獸皮和一些肉乾、漿果,和李風交換了打火機、白糖、食鹽。
而李風也通過交流,知道了島上的一些消息,枯葉島上有三個比較大的部落,總人口在四千多人左右。
谷靃
他們中北部部落,還去過中原。
當然,他們不是走海路,而是渡過靺鞨海峽(韃靼海峽),和靺鞨七部一起去交易。
畢竟靺鞨海峽的北部,寬度只有10公里左右,小木船就可以飄過去,另外他們還可以等冬季海面結冰,到時候可以迅速來往兩岸。
未來隨著黑水的河口三角洲擴張,枯葉島北部極有可能會和大陸連成一片。
和這個部落完成交易之後,李風趁著冬季還沒有到來,繼續向北探索。
沿著靺鞨海峽,貼著枯葉島的西海岸,航行了890公里左右,蒸汽船隊抵達了枯葉島北部的大平原。
見到了這裡北部落,也就是窟說部。
通過威逼利誘,李風成功將這個有1436人口的窟說部收服,並宣布建立枯葉州。
然後留下3艘蒸汽船,和七百多名士兵,建設枯葉港。
緊接著李風又渡過靺鞨海峽,抵達十幾公里之外的黑水河口三角洲,在附近遇到了靺鞨的黑水部。
對於這些靺鞨人,李風並沒有收服,主要是他的人手太少了,這一次只是探索航道,控制枯葉島那是因為上面的窟說部人口稀少。
而黑水部卻有上萬人口,還分布在黑水下游的山林之中,征服需要從長計議。
粗略勘探了黑水河口之後,他立刻沿著靺鞨海峽的大陸架,在枯葉寒流的帶動下,迅速向南返航。
然後探索了一下海參崴附近的海岸,搭乘海參崴—樂浪寒流,回到了對馬島。
知道很多洋流和季風數據的海軍,航行起來不會像無頭蒼蠅那樣,而是充分利用了這些天時地利。
此時正在對馬島的王忠,看到風塵僕僕的李風,他給李風倒了一杯柿葉茶:「你們探索到哪個位置了?」
咕嚕咕嚕……
李風一飲而盡:「呼……到了枯葉島的北部,還收服了窟說部,我在那裡留下了三艘蒸汽戰艦,還有足夠10個月的糧食。」
王忠看了看地圖,發現這個地方的緯度高達54度,加上寒流影響,海面估計冬季會結冰:
「我要給他們發一份電報,讓他們儘快籌備保暖設施,不然到了冬天會凍死人的。」
李風此時也反應過來:「我差點忘了這件事。」
……
被留在枯葉島北部的三艘蒸汽戰艦,一共有723名水兵。
三個艦長和宣講官,其實已經意識到枯葉島的冬天會非常難熬,聽說了窟說人的描述之後,他們早已經行動起來。
他們選擇靠近港口的位置,選擇了一處相對背風的位置,砍伐了大量的樹木,利用堆疊榫卯法,加上草苔堵縫隙,建設了房屋。
又叫那些砍下來的小樹枝、樹葉晾乾,準備作為燃料使用。
爐灶是省柴灶,加上熱氣循環鋼管,可以作為暖氣爐使用。
另外就是食物問題,枯葉島北部雖然是大平原,但只適合畜牧業和漁業、林業,種植業只有南部的一部分地區可以勉強種植。
因此蒸汽戰艦不得不趁著冬天好沒有到來,在附近捕撈海魚,用於補給食物。
至於那些耐儲存的罐頭、大米,儘可能減少消耗。
在枯葉海(鄂霍次克海)拉了幾網,雀躍號就撈到了十幾噸海魚,特別是北太平洋廣泛分布的大馬哈魚,十幾斤重的大馬哈魚,足夠他們吃好久了。
窟說部也不組織起來,他們養殖的山羊被圈養起來,宣講官還教授他們如何進行青儲鮮草,避免山羊被凍死。
作為半牧半漁獵的部落,窟說部的生產技術極其低下,一旦遇到嚴重的連續天災,部落人口會迅速減少。
水兵們帶來了木屋、省柴灶、暖氣管、青儲技術,加上捕獲了大批的海魚。
加上其他的商品,讓這個部落的人非常嚮往人革聯的生活。
枯葉港附近的木頭寨子裡面,宣講官除了指導生產,還有負責教育和掃盲,讓這個沒有文字的部落,變成真正的人革聯公民。
靺鞨海峽對面的黑水部,還不知道人革聯將手伸到了這麼遠。
但是一直留意著人革聯的倭國、新羅,卻已經感到寢食難安了。
從流求州、琉球群島、儋羅島、對馬島、隱岐島、佐渡島,就是一條鎖鏈一般,徹底分割了整個東瀛列島和樂浪半島。
其實他們應該慶幸,人革聯此時的重心在中原和南洋,對於北洋僅僅是探索,不然他們早就被海軍干翻了。
不知不覺之間,枯葉島迎來第一場雪。
此時才新曆4年的九月中旬。
而下南洋戰略,卻進行得如火如荼。
羅越國、個羅國、哥谷羅國、末羅游國、佛逝國、訶陵國、婆露國、達雅部,被南洋艦隊迅速征服。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6s 3.658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