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十一日夜雨突降,雷鳴閃電,終於澆熄了幽州城內的四處煙火。第二天清晨,人們發現空氣清新無比,瀰漫多日的煙火焦臭味和屍體特有的腐臭味,隨著一陣清風,消逝得無影無蹤。
大林禁軍徵發了數千幽州百姓,在幽州郊外修築墓地,所謂墓地,也就是挖了兩個大坑,再立上一塊石碑而已。
大林禁軍墓地上以青石徹成石屋,前面樹立了一個大型的石碑,正面是一行大字:「大林禁軍之墓」,後面是戰役經過和陣亡軍士的姓名,有許多陣亡軍士已無法考證其姓名,知道姓名的都儘量刻在的石碑之上。
契丹軍士的墓地則要簡單得多,沒有青石,只是樹立了一塊石碑,上面並無一字。
兩個墓地相對而立,長眠於地底的雙方軍士都不曾想到,生前雙方是以性命相搏的敵手,身後卻相對而立,永遠相守在一起,共同承受著風霜雨露,默默地守望著為之付出生命代價的土地。
「奮勇追擊,不可鬆懈。」五月三十一上午,在北部行營軍事會議結束的時候,侯雲策只說了這兩句話,一錘定音,結束了諸將對於是否繼續進軍的激烈爭念論。
這一句話,也成為各軍將士奮勇殺敵、擴大戰果的口號。
北部行營制定了繼續進攻的戰略以後,迅速根據戰場態勢進行了再次調整:控鶴右廂副都指揮使韓尚領軍二千人駐守古北口軍寨,龍捷軍右廂副都指揮使王審琦駐守在德勝關,幽州城由楊光義率領鐵騎軍數千殘部據守,其餘各軍全力奔襲幽州附近的城池。
蕭思溫、耶律呂不古夫婦以數千契丹軍士做為掩護,拖住了袁彥、光紫駝的人馬,這才逃得一條性命。這一千騎兵向西急奔,渡過了一片泥濘,來到了儒州,暫時有了喘息之機,大林軍來得亦極快,蕭思溫來到儒州的第二天傍晚,就在儒州城外發現了大林軍的偵騎。
蕭思溫知道大勢已去。儒州小城絕對難以抵抗大林軍的攻擊,不待大林軍主力來到就棄城西去。
蕭思溫率人渡過了桑乾河,這才遇到了繞道而行的上京契丹援軍主力,契丹主力得知幽州已失,大林軍勢大,不敢孤軍深入,就在長城口附近徘徊。
幽雲十六州的契丹軍主力全部集中在幽州,幽州失陷以後。其餘各城皆只有少量的守城部隊,這些弱小的守城部隊根本不敢和大林軍主力抗衡,大林軍兵鋒所至,契丹守城諸將紛紛棄城而逃,只有在朔州和雲州遇到了較為頑強的抵抗。但是,當大林軍炸開兩州城門以後,朔州和雲州的抵抗也就結束了。
至六月十二日,幽州、順州、儒州、檀州、薊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媯州、武州、蔚州、應州、寰州、朔州、雲州已全部落入了大林禁軍手中。更有兩個意外收穫,何五郎順手把平州、韓通把灤州亦順手牽羊地奪了過來,平州和灤州的位置非常重要,契丹在建國前已經攻占此二州,著名的要隘山海關、喜峰口都在這一段。
六月十三日,當重病中地林榮得知北伐大軍奪取了幽雲十八州,大喜之下,禁不住從床上一躍而起,隨後吐出一大口鮮血,再次陷入昏迷之中。
六月十四日,一道聖旨傳至幽州:設盧龍節鎮,轄拒馬河以北各州,以韓通為盧龍節度使,以控鶴軍為主體,徵召十八州邊境漢民三萬,為大林軍守衛北部邊境。另外。拒馬河以南各州,受滄州轄制,以袁彥為滄州節度使。
至此,北部行營完成了收復幽州十六州的歷史使命,正式撤銷,大林朝的戰略目標得到了完全實現,大林軍也就由攻勢變成守勢,只等北方穩定,大軍就要再次南下,完成統一大業。
六月十五日,六萬禁軍主力,跟隨著侯雲策回到瓦橋關。
六月十六日,北伐大軍兵分兩路,一路從固安渡口上船,從水路返回大梁,一路沿著獨流口,過滄州,下德州,從陸路返回大梁。
六月二十五日,還在船上的林榮自知身體難以康復,為了以防萬一,連下兩道詔書,第一道詔書晉封趙貴妃為皇后,兒子宗訓為梁王,領左衛上將軍,幼子宗讓為燕公,領左驍衛上將軍。第二道詔書任宰相范質、侯雲策、王溥、魏仁浦兼參知樞密院事;而楊光義為樞密使則加以兼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六月三十日,汴河水軍最先回到大梁。
大梁百姓得知北伐禁軍取得大勝,收復了幽雲十八州,百姓們家家戶戶以此為契機,殺豬宰羊,呼兒喚女,就如過年一般熱鬧。
皇宮之中的氣氛又完全不同,由於林榮病重,宮中之人都屏氣凝神,空氣沉重得讓人喘不過氣,范質、侯雲策、王溥、魏仁浦、楊光義諸人,每天有一人輪流到中書門下值守,其餘之人便日日都守在林榮身邊。
侯雲策從宮中出來之時,想到被病魔擊垮的林榮,不禁大加感嘆。他回到中原,想法多次變化,最後給自己下了一道線:只要林榮還在當皇帝,復國之事休提。
誰知,林榮居然大病不起。如果林榮病逝,復國之事是否得重新提起?
夜已了,除了巡夜的軍士,街道上再無一個行人。
侯雲策一行十數人,全部是高頭大馬,要到侯府之時,遇到了一隊巡夜地軍士,這十數天來,巡夜的軍士每天晚上都能遇到威名赫赫的侯相,見到馬隊,也就不再盤問,只是恭敬地避在一旁,讓侯相一行通過。
想到自己作為前朝三皇子的經歷和林榮的重病,侯雲策又不斷地搖頭。
「柳城尉,是你嗎,你何時成了禁軍軍官?」侯雲策正在策馬而過,忽然看到了軍士中的柳江清。
在禁軍主力北伐之時,宣徵北院使昝居潤成為權東京副留後。主要責任是負責京城的治安,柳江清就成為了昝居潤的直接下屬,在昝居潤提攜之下,柳江清在擔任城南尉的同時,還擔任了京城左廂巡檢。左廂巡檢是禁軍中的中級職位,原來由張令鐸擔任,張令鐸隨軍北伐,就由昝居潤從中斡旋。由柳江清接替了這個職位。
林榮回到大梁城後,重病在床,大梁形勢驟然緊張起來,柳江清這種極別的官員都要分別帶隊巡邏,這才偶遇了侯雲策。而侯雲策回到大梁以後,主要精力都在林榮身上,並不知道柳江清已有軍職。此時看到他率領著一隊禁軍在巡夜,不覺感到奇怪。
柳江清聽到侯雲策相詢,神情頗有些尷尬,可還是硬著頭皮來到侯雲策馬前。
柳江婕回到大梁之時,箭傷已經大大好轉。雖說沒有痊癒,可是已經能夠自由行動,她沒有回到軍營,也沒有回到靈州會館。而是住進了侯雲策為她在南城買下的小院子,安安靜靜養傷,此時柳江婕的心境和初到大梁時完全不同,以前總覺得是匆匆過客,如今心有所屬,這大梁城在眼中也就有了另外一番意味。
柳江清對於妹妹的選擇是又急又怒,他是里奇部大長老的兒子,雖說里奇部和大林相比。就如螞蟻和大象,可是柳江清是里奇部大長老的兒子,又是令人尊敬的石山書院教師,其身份和經歷都讓其頗為心高氣傲,根本沒有想到妹妹柳江婕會成為侯雲策小妾。
儘管侯雲策權傾一時,威震八方,柳江清還是很難接受這個事實。只是妹妹主意已定。侯雲策又權傾天下,他亦不敢過分威逼柳江婕。
此時。柳江清看著侯雲策的眼神有些複雜,行過軍禮之後,柳江清站在侯雲策馬前,囁囁道:「末將現任京城左廂巡檢。」
京城巡檢職位雖然並不高,卻處於風口浪尖,和城尉一樣,都是風險高升職也快的職位。柳江清有才學有膽識也有手段,是個可造之才,只是京城水太深,稍不注意就要淹死會水人。
此時人多眼雜,侯雲策也不便多說,他話中有話地道:「大梁城是帝都,左廂巡檢和城尉這兩個職位都非同小可,柳巡檢要好自為之。」不等柳江清加答,侯雲策揮揮手,提馬離開。
回到府中,侯雲策在書房小院和主院之間猶豫了一下,還是回到了主院,隨著「嘎吱」一聲輕響,侯雲策推開了虛掩的大門,這個聲音雖然並不美妙,可是侯雲策卻覺得此音是如此的熟悉和溫馨,主院主屋閃著一絲燈光,燈光如溪水般流向了小小的院子,在偏房的兩個使女連忙走了出來,侯雲策擺擺手,自顧自進了主屋。
趙英肚子已經凸了出來,她坐在燈下,專心致志地縫著小衣服,旁邊胡桌上放著厚厚地一本帳冊,看到侯雲策進屋,隨口問道:「陛下病情如何?」
按趙英的身份,自是不必親自動手縫製衣物,只是趙英覺得能親自為未出世地兒子或女兒做親衣,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因此,總要親手為未出生地寶貝縫製一些衣物。
「時好時壞,太醫一點辦法也沒有。」侯雲策知道她的心思,看見妻子對著油燈縫製衣物,也不覺奇怪,他坐在床邊,一邊答話,一邊隨手翻了翻桌上帳冊,侯家商鋪就如會變魔術的金手指,已給侯家帶來了太多的利潤,財富對於侯家,只不過是數字地增長而已。侯雲策暗自盤算,若把這些財富變成戰馬和武器,不止是否夠用。
「阿郎在想什麼,怎麼不說話。」趙英看著侯雲策有些發愣,就放下小衣服。
侯雲策沒有正面回答,卻道:「楊匡義這個小子,平時不是挺有能耐,為何動用如此人,卻連智能大師也找不回來。」
趙英嘆息一聲:「智能大師是世外高人,說不定此時正在哪一個深山老禪寺里,沒有一點消息,如何尋得到。」
侯雲策臉色突然極為凝重,聲音低沉地道:「只怕陛下過不了這一關,晉封小妹為皇后,封宗訓為梁王,已有安排後事之意。」
趙英默默點頭。
「俗語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古以來,少有拖孤大臣能有善終,想到這裡,我總覺心中悶得慌。」
趙英勸慰道:「宗訓是我的侄子,皇后是趙家小妹,我們有什麼好擔心的。」
侯雲策把頭輕輕靠在趙英隆起的腹部之上,過了良久,慢慢抬起頭來:「大武滅亡這數十年間,你何曾看到有忠心耿耿的臣子,誰有兵權,誰就有可能是九五之尊,若陛下駕崩,剩下無權無勢只有虛名的孤兒寡母,只怕大林朝又會掀起腥風血雨。」
趙英出生於官宦之家,如何不知其中訣竅,聽了此語,她仍然臉色微變,「誰有這麼大的膽子,敢做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侯雲策接口道:「不是誰有這麼大的膽子,而是誰有這樣的實力。」
趙英臉色數變,盯緊侯雲策,過了片刻,才道:「阿郎心裡有什麼想法,能瞞得住別人,可瞞不到小英。」她一字一頓地道:「阿郎早有逐鹿之志,在靈州就有了此心。」
「若宗訓年過十五,我將永遠是大林朝的忠心之臣,可是若陛下很快就駕崩,則需要依形勢而定。」侯雲策苦笑道:「對於年幼的宗訓來說,我就是大林朝的權臣,權臣和孤兒寡母,初期能夠各取所需,可是發展到最後,必然成水火不容之勢,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阿郎可以稱病不朝,離開大梁,在山嶺間當一個富家翁,去過逍遙的神仙日子,也未嘗不可。」
「滿殿文武,資歷長於我的不在少數,李重進、張文德、楊光義、韓通等人,都是領軍的大將,我不當權臣,自然會有其他人要當權臣,此人首先要對付的就是皇族中人,到時候,只怕天下再大,也沒有我們容身之地。」
「只有這一條道路嗎?」
「別無選擇。」
趙英不禁低頭垂淚,「宗訓畢意是大姐兒子,從他手中奪了皇位,我會終生難安。」
侯雲策安慰道:「有我在,還有宗訓一條生路,若是由其他人登上大位,只怕柴氏、侯氏和趙氏,都難逃滅族之災。」
趙英隱有淚水,雙手合什道:「但願陛下早已康復,我們就安安心心當個忠臣。」
她用手帕擦掉淚水,沉默了一會,道:「阿郎在大梁城手中無兵,就算有逐鹿之志,卻無兵可調,只怕此事難為?」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2s 3.589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