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良的敘述下,一個龐大帝國崛起的過程鮮活地展現在大家的面前。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我說過,我們華族是有大氣運的。」
董良繼續說道:「原本我們與英美交惡,與西班牙開戰,這幾年都要窩在南邊隨時迎接列強的報復。」
「但是突如其來的克里米亞戰爭,為我們華族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個人的發展需要機遇,一個民族與國家的發展,同樣需要機遇。抓住了機遇,國家和民族可能騰飛,錯過了機遇,那就只能被人家踩在腳底下。這個世界終究是還是一個弱肉強食的黑暗叢林。」
董良決定今天好好給手下上一課。
國家機遇這個東西真的很重要,他還記得在另外一個時空,華夏正是抓住了一次次機遇,才能夠在近代沉淪百年的情況下逆勢崛起。
一戰、二戰,華夏都站隊成功,朝鮮戰爭、對印、對越反擊戰,改革開放
每一次華夏都抓住了機遇,才能夠成就後世的成功。
原來董良覺得利用克里米亞,歐洲列強無暇東顧的窗口期,完成驅除韃虜的大業就可以了。
後來他想想,還是不夠。
僅僅是這樣,依然沒有將這次機遇利益最大化。
進攻遠東與別的地方不一樣,不需要太多的兵力。
因為沙俄也僅僅是在這兩年才將勢力延伸的到這裡。
這就控制了戰爭的成本。
而且這裡的夏季短暫,漫長的冬季就連行軍都非常困難,更不要說打仗了。
所以說在當地立足才是最重要的。
假如現在攻下遠東地區,沙俄因為克里米亞戰爭根本就沒有能力派遣足夠的援軍過來反擊。
這樣華族就能夠安心在這裡發展兩年,修建堡壘、城池,開辦農場,囤積物資。
到時候沙俄遠道而來,而華族在這裡有城池,有物資,那麼還會害怕沙俄嗎?他們打不下這裡,到了冬天還是要退走。
要是再過幾年會怎麼樣呢?
那時候的沙俄剛剛結束克里米亞戰爭。戰敗的陰雲瀰漫在國內。
這個時候華族再去挑釁沙俄,他們一定會加倍報復。
通過對華族的仇恨來轉移國內百姓的注意力。
沙俄的國內矛盾已經相當嚴重。19世紀的沙俄,跟它那個時代名聲在外的一批思想家、文學家一樣,在性格上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矛盾綜合體——一方面,作為撲滅法國大革命野火的「歐洲憲兵」,沙俄非常反動而落後。
但另一方面,正是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擔當「歐洲憲兵」的過程中,沙俄貴族們開始認識到了其國家自身的體制有多麼陳腐、農奴制有多麼惡劣而不人道、沙皇的君主專制又是怎樣一種在歐洲各國中獨一份的奇葩存在。
這種覺醒最終導致了1825年沙俄皇權交接過程中的「12月黨人起義」,進步貴族們公開率軍反叛,要求沙皇進行君主立憲改革、擴大議會權利、甚至廢除農奴制。
雖然這場起義被尼古拉一世嚴厲鎮壓了,但給這位沙皇留下了極大的心理陰影。
為了維持統治,尼古拉一世一改沙俄此前銳意向西方學習的態度,嚴禁沙俄貴族去西方各國留學,甚至連旅行、通婚都進行了限制。
他還在國內設立了監察機構,要求每個沙俄公務人員同時都兼職成為思想審查員,嚴格控制西方啟蒙思想在俄羅斯民間的傳播。
如果你看過契科夫那篇著名的小說《套中人》,你就能夠理解當時的沙俄是一種什麼樣的氣氛。
小說中那個性格孤僻、恐懼變革、時刻把「總之,不要出什麼亂子就好」掛在嘴邊的主人公別里科夫,其實就是當時沙俄遍地兼職審查員的小公務員的群像——甚至有人認為別里科夫直接諷刺的就是沙皇尼古拉一世本人,因為謹小慎微、拒絕變革、一切以「不出亂子」為要,恰恰是尼古拉一世的治國信條。
總而言之,從1825年十二月黨人起義,到19世紀中葉,沙俄搞了20多年俄版的閉關鎖國,但這種閉鎖帶來的影響是非常要命的。
一方面,它剛好讓沙俄錯過了日新月異的西歐工業革命,在科技、工業和經濟上日漸落後。
另一方面,在思想上,空前的壓抑,反而導致了十二月黨人後繼有人。
以果戈里為代表的一批俄羅斯文學家應運而生。
彼得堡的大學生們開始公開朗誦他的《死靈魂》、《欽差大臣》,在嬉笑怒罵中發泄對沙皇越來越多的不滿。
尼古拉一世絕非蠢人,他知道在「歐陸霸主」的表象背後,沙俄帝國的敗相已露。
科技、工業、經濟硬實力的日漸落後和國內思想上的躁動,讓這位沙皇意識到,必須做一些什麼動作挽救自己的國家和自己的皇位了。
而考慮到沙俄的擴張傳統,他明白最簡單有效的方式莫過於對外發動戰爭,通過大面積擴張領土重新證明自己的國家依然非常堅挺。
被戰爭所點燃的大俄羅斯主義情緒更有助於對衝掉自由派的星星之火。
那麼,打誰呢?當時的歐洲列強中,英國太強肯定打不過,法國是已經在拿戰中被征服過一次的國家,普奧兩國是沙俄「神聖同盟」的盟友,不好公然毀約。
想來想去,只有日漸衰「西亞病夫」奧斯曼土耳其可以打一下「彰顯武德」了。
按照沙俄人的這種習慣,董良可以肯定,華族在克里米亞戰爭之後對沙俄發難必然會遭受到對方最大限度的反擊。
不僅僅如此,到時候,沙俄還會與英法結盟一起對付華族。
不要懷疑這一點,在此時的歐洲,今天還在打仗,明天就結盟這樣的事情是非常常見的。
董良坐在那裡一共講了一個多小時。
內閣的高層基本上都在。
至於總司令部的人,董良倒是不擔心,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們反倒是不會提出質疑。
內閣主要負責的華族內部的發展,而戰爭有時候與內部發展時間是矛盾的。
因此,這些人才是董良最需要說服的。
等到眾人離開之後,董良趕緊讓伍媚娘給他端了一杯水來,他一飲而盡,喉嚨就跟被火灼燒的一般,一杯結束,他又喝了一杯。
「老周,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乾脆也別去找元首了,你看我們在那聽了一個多小時的課,最後的結果還是這樣,什麼都沒有改變。」劉峰良走在周騰虎的身邊,笑著說道。
他比周騰虎要小十幾歲,對這位後來居上的上司還是非常尊敬的。
周騰虎處事穩重,心思縝密,但是為人剛直。工作上有一說一,從來不給人下套,也從不客氣,一些年輕的吏員都有些怕他。
他若是覺得你不對,定然會直接說出來。他若是說你的做得好,那麼一定不是反話。
「身為臣子,該說的話我們不能保留,這才是為人臣之道。」周騰虎卻覺得不虛此行。
至少從董良那裡了解到了更多的內情,他也能夠有個心理準備。
「老周,元首可是說了不做皇帝的,你的那套君臣理論也許沒有用武之地了。」
周騰虎搖了搖頭說道:「元首、皇帝,又或者其他的稱呼又有什麼區別呢,帝王是國家的掌舵者,關係著國家的發展命運,能夠左右國家民族走向的人就是帝王。」
「但是,你相信一個人會永遠不犯錯誤嗎?」
劉峰良搖頭:「哪怕是聖人也有犯錯誤的時候吧。」
周騰虎道:「是啊,一個人終究是會犯錯誤,但是幾個人一起商量,犯錯誤的概率就要低很多。」
「我知道元首的戰略眼光很強,但是我還是希望我們華族能夠形成一個集體決策的氛圍。這也是元首曾經說過的。他之所以成立復興會,又在復興會中組建理事會,就是想要形成一種集體決策機制,哪怕他只是跟大家解釋一下,也比他一個人做決定要強。」
劉峰良這才瞭然,原來周騰虎今天拉著眾人去找董良,並非是因為進攻遠東的事情。
而是因為董良一個人答應了英國人結盟,而沒有提前告知他們一聲。
元首府,董良的書房中。
傅善祥依舊是一身修身的青色長裙,今天她扎了一個稍微複雜一點的髮髻,而不是簡單地將秀髮挽在頭頂,這讓她的氣質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元首,今天總理過來的時候氣勢洶洶的,這件事情您的決策沒有問題,他們的反應是不是過激了。」
傅善祥並非是在挑撥離間,而是在打抱不平。
她天天跟在董良的身邊,知道董良有多麼的辛苦。
他每天都要出席各種會議,審閱大量的文件,做出自己的權衡。
他經常到各個部門去實地調研,甚至到工廠去參與研發。
晚上的時候他還要寫東西,他寫的東西五花八門。甚至就連學堂里的教材,他都會協助編寫。
用他的話說,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書籍就是教材。
因為這是一個人學習的起點,以後那些畢業生的世界觀大部分會受到教材的影響。
一套教材的重要性,往大了說,那是可以影響到未來的國運的。
他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挺著大肚子的元首夫人都要親自過來喊他回去休息。
說到這位元首夫人,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女子。
有時候傅善祥會想,是不是真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可能正是元首這樣的人才能找到這樣的夫人。
身為一名公主兼元首夫人,尚雲卻熱愛醫學。
嫁入元首府之後,她就很少出門,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醫學研究中去。
尚雲在醫學研究方面擁有很高的造詣,堪稱人才。
在董良不經意的指點下,尚雲開創出了一套自己獨特的中醫研究方法,為華族的醫藥行業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7s 3.682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