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維嘉見羅家認了小嘉鵬,回到海南後放下了所有包袱,準備建桉樹葉造紙廠了。她有建稻草造紙廠的經驗,回東北時又找了專家諮詢,要投資50萬元建一個5000噸200克圖畫紙的企業。
這裡和信州城一樣,都有河,而萬寧河還直通南海,不會給河水造成損害;1500畝耕地已經栽了30萬棵桉樹,每棵產桉樹葉100斤就是1萬5000噸,而桉樹只要施肥,那葉子會長得又大又肥,並且可以復生;3噸桉樹葉出一噸紙漿雖然比4噸稻草出一噸紙漿少了些,但是稻草要去穗去根,桉樹葉可以全用;這裡還有一個好條件,一年四季陽光充足,風力也可利用,可以節約很多熱力資源。
她計算了,要年出紙5000噸,每天需出13噸,這裡的氣溫有1周時間就能漚好葉漿,比東北要少用8天時間,為此,修一個100立方米的泡漿池就夠用。比信州城造紙廠的泡漿池小兩倍。但是,那粉碎機、鍋爐、煙囪、卷槳滾、切紙機等在島內買不到,只能加工,運來組裝的運費要高出家裡一大塊。還有一些化工原料也需在島內製取,50萬也不寬綽。
村里聽說柳維嘉要建廠,生怕被鎮裡和縣裡搶走,300多戶村民都要入股,村長籌了30萬元,來找她了。但是,建廠需要電力和煤,這些都在縣裡把握著,想繞過他們是不可能的。
柳維嘉算了一筆細賬:5000噸能產出200克的圖畫紙400萬張,一張兩毛錢,能創80萬元,去掉電力和煤及工資外,能贏利60萬元,當年投資就能贏利。如果農戶投入30萬元,自己投入10萬元,縣裡投入10萬元的話,年可給農戶分30萬,自己得10萬,縣裡得10萬。
這麼一來,自己省下的40萬元就能建一個化工廠,鹽可以從海水中曬出,煤可以燒成焦碳,再有白石頭就能生產出乙炔氣,從乙炔中能提取氯氣,有氯氣就能生產鹽酸。生產5000噸紙,有50噸鹽酸就夠用了。而50噸除以360天,一天生產260斤就夠用,一切都是微型的,不用投入太多錢,而乙炔氣和氯氣都能賣出去,這一塊一年掙上20萬,輕鬆加愉快。正好羅響不願意務農,讓他當廠長,也能拴住他的心。
她和村里一道跟鄉里和縣裡簽下了合同,縣裡以電力和煤的供應以及產品銷售代替了投資,得到了10%的股份,柳維嘉多投了10萬元,先把造紙廠項目定了下來。羅響上任當了廠長,來了一股激情,開始動工了。
羅響在戶里有個外號叫「花舌子」,是因為他會說,見啥人說啥話,忒會搞外交。這一點和柳維嘉是互補的,凡是柳維嘉想要辦的事,他全能辦明白。
電力部門歷來都是說上口話的,他一頓神捧加請客,外加送禮品,楞讓這個局的局長給港口村上了一個變電場,並且把柳維嘉上水泵欠的6萬元給免了。他的付出僅是一顆10年生的長白山野生山參和一具鹿鞭,還有長春捲菸廠的人參煙。他一招得計,便給家裡匯款,讓他父母給他月月郵來這三樣東西。之所以分月郵,是因為煙是專賣商品,每次只能郵兩條。
他還繞過三亞育種站在軍港結識了東北戰友,經常乘補給艦到廣州去釆購造紙設備,就沒有他辦不成的事。
柳維嘉以前總認為他沒正形,通過這一段地深入了解,從心裡喜歡上他了。最讓她感動的是,他為了她竟不要二胎,說有兒子已經很滿意了,不能毀了她的前程。這讓柳維嘉心裡產生了負罪感,不得已給羅老爺子寫了信。
羅響在家最怕他爺爺,見到爺爺的來信,又加上村長出面保證為柳維嘉隱瞞,他才遂了柳維嘉的願,在羅嘉鵬滿周歲後,讓她又懷了孕。
柳維嘉大計告成,又給雲鵬打電話了,要請播種機廠馬廠長來支援她。此時的播種機廠國家調配計劃減少了7成,只剩下一些生產建設兵團還在訂貨,原來的三班倒變成了一班,職工的福利待遇全停了,能開出資來已經燒高香了。造紙廠的設備製作占了總投資的2/3,再加上化工廠,投資達到了40萬。
在以前,這點小錢乾脆入不了馬品一的法眼,因為40萬的投資,製作費也就10萬元。現如今,10萬元可是全廠職工半個月的工資啊!在接到羅響發出的報銷所有旅差費,加工費可以面議的邀請書時,馬品一出馬了,帶上10個工匠踏上了旅途。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海南島上只有「海口八一手扶拖拉機製造廠」一家工業製造企業,租用它的加工設備,馬品一開始製作一系列的部件了。
柳維嘉本來是想全付出的,有了農戶和縣裡的加入,她只需投入20萬元就能建成兩個廠。這個造紙廠一動工,便引起了地區行署的重視,動用計劃內鋼材、水泥、木料給予支持,能節約下1/4的工程造價。她把這一塊都讓給了馬品一,使馬品一能掙到20萬元,激發了他的創造力,提出了不少優化方案,使工程做到了快好省。
羅響也很聰明,只要他能紮下心來想學的東西,都能很快地得到體會。他在牡丹江時就接觸了造紙廠,又從馬品一這裡學到了不少機電方面的常識,很快掌握了造紙工序的各個環節,成了門內漢。
雲鷹和於家兵都懂一些機械常識,成了他的助手。他不懂電工,提出了調常青過來的建議。柳維嘉也覺得兩條線發展,人手確實有些不夠用,便給雲鵬打了電話。
常青和倪虹看到戶里其他人都有進錢道,早就心長草了,聽說到海南一人一個月能掙500元錢,毫不猶豫地提出了辭職。
王震不放他倆,雲鵬出了面,讓他倆一個月給公司交100元,保留工職,保留住房,簽了個類似停薪留職的協議,又做出了一個敢為人先的舉動。
兩人到了海南,把會客廳占了當住宅,常青當廠長助理,倪虹當農工兩條線的辦公室主任兼財會,這三家半八口人撐起了海南的一片天。他們決定在造紙廠再建10間磚瓦房,一家住兩間,留兩間當辦公室。馮淑蘭卻提出,她跟於家兵就住集體戶了,給那邊騰出四間辦公室,他們夫妻倆也過把知青癮。
八月的海南熱浪襲人,柳維嘉的事業比天氣還熱,兩年創下了30垧地和一個在建企業的農工基地,羅響又產生了商貿方面的想法。
喜歡情系集體戶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3s 3.639MB